張海龍
從教15年來,我一直從事高段教學,對高年級學生可能更了解一些。去年剛剛通知我接手二年二班時,還真有些吃驚。面對這些稚氣未脫、個子小小的孩子時,我先是恐慌。他們在我眼里就是一張白紙,面對他們純真的笑臉,信任的目光,我陷入深刻的思考——人們總是說,一個好老師就是一所好的學校,也許我就是改變他們一生的人。于是針對我們班級孩子的特點,我決定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從坐、立、行培養(yǎng)孩子的行為習慣;在游戲中開啟孩子陽光心態(tài);借紅領巾社團鋪開孩子溝通之路。
一、從坐、立、行培養(yǎng)孩子的行為習慣
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曾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绷晳T養(yǎng)得好,終生受其益,習慣養(yǎng)不好,終生受其累。二年級的孩子應該培養(yǎng)哪些習慣呢?我把目光放到了孩子的“坐、立、行”三個方面。每天的課前,我并不急于進入上課狀態(tài),在教室里站定以后,環(huán)顧教室,確定每個孩子都安靜下來,一聲“上課”,我要求班級里的孩子都必須迅速而筆直地站立起來,師生問好也要干脆利落,聲音洪亮,這個看似簡單的儀式,既體現(xiàn)了孩子的精神風貌,也能迅速地調整好他們接下來的上課狀態(tài)。然后再給孩子幾秒鐘時間調整坐姿,身體坐正,雙手放于桌面,這樣按部就班地實施了一段時間以后,孩子都能很快地進入聽課狀態(tài),為良好的聽課效果打下堅實的基礎。
接班一個月以后,我發(fā)現(xiàn)孩子每次集隊上操都是拖拖拉拉、懶懶散散,孩子身上缺乏一種兒童特有的朝氣,沒有精神,針對這一情況,我馬上召開班會,并在班會上觀看國慶閱兵短片,并要求每次集隊必須在30秒內完成,而且隊伍必須站直,起初讓孩子找走廊地磚的十字花,逐漸的隊伍就自然成行,效果明顯。進入冬季后,又快到高新學校特有的間操跑步時間了。我一下子想到了剛剛送走的五年十四班,通過對他們間操跑步的訓練,不但孩子間操跑步表演成了一道風景線,孩子的自信心,班級的凝聚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坐、立、行”這是我們平時再平常不過的行為,可是,一旦在教師的指導下加以規(guī)約,我想呈現(xiàn)出來的狀態(tài)必定是不普通的?!罢救缢桑珑姟痹谕馊丝磥硎且环N挺拔端正的精神面貌,而孩子自己得到的是自律自強、自信向上的人生狀態(tài)。而這種人生狀態(tài),必須從小養(yǎng)成,這是我送給二年二班孩子的第一份好習慣。
二、在游戲中打開孩子陽光的心態(tài)
玩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的權利。孩子在玩耍的時候,最易于開放思維,接受新事物。孩子應該從每天的玩耍中收獲寶貴的經(jīng)驗。這些經(jīng)驗,是幫助他們學習、領會、掌握別人的間接經(jīng)驗的橋梁和紐帶。但是殘酷的事實擺在我們面前:家長、學校要清楚,孩子玩的時間越來越少;即使能玩,孩子們接觸到的,除了電玩就是卡通玩具,很少有有意義的戶外活動,難道我們的孩子就在這樣的記憶中度他們“快樂”的童年嗎?
為此我煞費苦心,和組內的幾個班主任商量給孩子買了鐵圈、板羽球、大繩、皮筋,還在文活課上教孩子我小時候玩的游戲。孩子們課間不再單調,很喜歡這些游戲項目,我們班有的男生就對滾鐵圈樂此不疲,常常一下課就跑到這申請玩滾鐵圈,甚至有的家長給我打電話問鐵圈哪里能買到,想給孩子買一套放在家里。我認為讓孩子“會玩”“愛玩”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他們健全的人格、開朗的性格和堅忍的意志品質??吹剿麄兠看位貋頃r大汗淋漓的笑臉,我知道我為他們開啟了生命中的又一扇大門。
三、借紅領巾社團鋪開孩子溝通之路
德育不是簡單的說教,其實每一次的校級、年級、班級活動,都是對孩子進行德育的最好機會。
孩子們雖然在每次活動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教育,但我還是覺得意猶未盡。對于二年級的孩子我覺得開闊她們的視野,增加他們的實踐能力,培養(yǎng)他們與人溝通的能力特別重要。尤其對于我自己班級的孩子,有很多性格內向的孩子,他們不愿意與人主動溝通,交際圈子很窄,性格孤僻。針對這一情況我認真地設計組織假期的小小組活動,這次寒假的小小組我組織了5次大型活動:看電影、參觀農(nóng)博會、慰問福利院、游御龍溫泉、制作蛋糕。每一次活動我都主動邀請那些平時與同學溝通較少的孩子,這個孩子在我們班是個特別內向的孩子,在參觀農(nóng)博園的活動中他表現(xiàn)得異常興奮,就像換了個人,在和他媽媽聊天時了解到這個孩子有點不自信——在活動中我看到了他們性格中的另一面,讓我更加了解了孩子和每一個家庭,使我的教育更加有的放矢。
一個人的童年時期是人生最重要的時期,這段時間里,養(yǎng)成的習慣、塑造的性格、培養(yǎng)的能力將會伴隨孩子一生,其影響畢生不可磨滅。我是多么幸運,能有這樣的機會參與孩子的終身成長。所以,我必定會更加努力,希望能用我的這雙大手,緊緊牽住孩子們的小手,給他們以指引,給他們以扶持,給他們以力量,描繪出他們最美好的童年,為他們的終身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 吉林省第二實驗高新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