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蘭
【摘 要】變革學習方式是與推進課程要求相適應的,實施全面素質教育主要通過推進變革學習方式為手段,對于新課程改革而言,推進變革學習方式處于關鍵地位,也是其獲得成效的重要標志。本文的重點是對創(chuàng)建高中語文自主學習模式意義進行剖析,并進一步的對實施策略進行了探索,目的是為語文課程標準的落實,高中語文教學改革的推進出力獻策。
【關鍵詞】課程;改革;自主;學習
一、高中語文實施自主學習的必要性
語文教學的自主學習,是圍繞著學生自主學習活動實現(xiàn)的。在活動中,學生的體驗與感受能夠貫穿于參與學習的全程中,自主學習有利于充分的融合自主學習與語文教學。自主的去學習與高中語文教學是不屬于一個范疇的,但是自主地學習卻是以語文教學為依托而存在的,而且還有可能凌駕于語文教學之上,顯然這樣的狀態(tài)不但能提高自主學習的拓展,而且能提升語文教學的過程與效益。
二、自主學習的幾種模式
1.巧妙設計問題,啟發(fā)學習的興趣
設立問題情境,著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的利用好學生的好奇心理,于平淡之中啟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例如在教授《鴻門宴》這篇課文過程中,讓學生充分的了解鴻門宴這種劍拔弩張矛盾斗爭的真正根源,這有利于把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出來,學生就會主動的想把《鴻門宴》弄清楚,從而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劉邦集團在對嚴重事件的處理上,能夠做到有條有理和知己知彼,這是其最后勝利獲得的關鍵因素。
2.營造氛圍,建立良好的學習氛圍
首先,教師要設立寬松的空間,鼓勵學生把各自不同的見解發(fā)表出來。學生心情舒暢和思維活躍,敢想和敢說,敢問和敢于探究,是需要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作為保障的。教師不要輕易否定與設計意圖不完全適合的想法做法,注重把學生思考中的合理成分敏感地抓住,從而能夠更好的深入地進行引導討論。其次,把合作性學習環(huán)境的創(chuàng)作作為重點來抓,從而對于傳統(tǒng)競爭性學習氛圍,把其不良影響降低到最小化。
最后,教師應高度重視情境的創(chuàng)設,氛圍的營造,為學生盡快的進入閱讀角色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多媒體是教學的有力幫手,我們應該注重充分合理的運用它,以圖景的形式展示課文的主要內容,如在《雷雨》和《阿Q正傳》等的教學課堂中,可以以錄像為手段,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fā)出來;而在《石鐘山記》等課文中,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引發(fā),就可以運用聲色俱美的朗讀來實現(xiàn)。這有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從而使課文與學生的距離被縮短,推動學生思維的興奮,為學生自行探究奠定良好的基礎。
3.課外遷移,擴展視野
向語文課堂要質量是學生的語文素質提高的有效途徑,但僅依賴課堂還遠遠不夠,大千世界處處容有語文的身影,我們應該把眼光投向課外,這是學生營養(yǎng)的汲取,實現(xiàn)知識的豐富,眼界的開闊,情操的陶冶的有力保障。在新課程改革中已經明確規(guī)定了高中學生的閱讀量,同時也相應的體現(xiàn)在高考的考查要求中。從而使學生對文學名著的大量閱讀在有計劃和有目的中進行,同時要求學生把讀書筆記和讀后感做好,并進行定期交流,這有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文學大師的作品,提升自己的文學閱讀層次,在知識獲得的同時,也實現(xiàn)了精神營養(yǎng)的獲得。教師還要注重引導學生對社會的關注。
一是引導學生在看電視報紙中做到有選擇地進行,關注新聞,欄目必看有‘百家講壇和‘文化訪談錄等,從而使時事政治和社會,以及自然和教育成為學生關注的對象,為學生遠大理想的樹立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是積極的引導學生進行社會調查,要有計劃和有步驟地進行,要真正的實現(xiàn)學生對社會和現(xiàn)實以及自己所生活的環(huán)境進行了解,指導學生把調查報告或論文等寫出來, 為學生社會參與能力的提高創(chuàng)造有力條件。讓學生走進自然,關愛自然,這是學生實現(xiàn)情操的陶冶,思維活躍,想象豐富的有效途徑,也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
4.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潛能
首先,教師應對學生真正的內在需要進行了解。學生由于原有知識和經驗水平以及認識水平存在差異,因此對一種現(xiàn)象或一個問題的理解程度也會具有差異,他們此刻迫切的需要了解詳盡的結果,這是滿足學生內在需要的前提。
其次,是注重對學生傾聽的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教師應把對學生的觀點進行有針對性地評價作為重點來抓,對學生積極的進行引導,從而讓學生能夠在眾多觀點中,對自己的觀點進行積極的反思,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最后,老師應注重有層次的提煉和設計問題。教師在學生定向和選擇實現(xiàn)自主的前提下,提煉和設計學生的問題,實現(xiàn)有層次的設計問題,這對于學生不同需要的思維具有幫助,并有利于促進提高學生原有知識水平,挖掘學生學習的潛能。
結論
在語文教學的日常工作中,教師應注重以學生為本,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以持之以恒的精神確定好自己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的地位,把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教學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把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當重點來抓,注重對學生個體自我潛能的充分挖掘,這是高素質和高技能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有效途徑,也是我們教師實現(xiàn)教學成功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參考文獻】
[1]盛賢.談自主學習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02)
[2]顧碧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淺談科學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學法指導[J].山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S2)
[3]尋乃春.閱讀教學中開展自主學習的思考[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