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雅芳
【摘 要】縱觀當前的小學寫字教學,孩子們對重復、繁雜的練習越來越提不起興趣。本著智慧開發(fā)、快樂體驗的初衷,我們將想象引入寫字教學,課堂生發(fā)出新的活力……
【關(guān)鍵詞】想象;寫字;趣味
看過孩子們初學寫鉛筆字時,一遍遍地寫著同一個字,有時一個字要寫上十來遍。時間久了,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引起了筆者的警覺——每一行字中,越到后面,字跡一般都不及開頭幾個工整。不僅要問:為什么孩子們費力寫的那么多字中,最后幾個不但沒有寫好,反而變形嚴重了呢?一次次地提醒、糾姿,為什么最后還是事與愿違,沒有實現(xiàn)“正遷移”呢?
在寫字練習中我們究竟要讓孩子得到什么?寫好字,正確的握筆方法,正確的運筆,正確的間架結(jié)構(gòu),適宜的行款布局。這都是寫字技能罷了。除了技能,我們忽視了什么?方法生硬?練習機械?忽視了寫字教學中美的享受和藝術(shù)的熏陶?
我們把太多的目光聚焦在了學生的手和眼上,沒有關(guān)注他們的感情投入、智慧生成,一再徘徊在技巧的細枝末節(jié)上。這樣難免無趣、低效。
本著多一點智慧開發(fā)、多一點快樂體驗的初衷,筆者在自己的寫字教學中做了小小的改變,發(fā)現(xiàn)學生的寫字實踐變化很大,幾年來所教學生蟬聯(lián)學校寫字比賽團體冠軍?,F(xiàn)將這些改變的緣由和方法小加整理,實錄如下,以饗讀者。
一、多一點對姿勢的想象
初習時,對孩子們強調(diào)“頭正、身直、腳平”和“一拳、一尺、一寸”尚有些效果,但時間這把“刀”卻讓他們在接下來的階段里,對這些“規(guī)定”充耳不聞。
其實孩子們的想象力真的無所不在,他們是天性自由爛漫的。只是我們諸多的“規(guī)定”“扼殺”了這些新奇的萌芽。
聽練瑜伽的朋友說到過冥想的好處,藉此可以獲得深度的寧靜狀態(tài),可以更好地練習身和心的協(xié)調(diào)。于是,我試著將這個方法引入寫字教學之中。
提起筆坐端正時,孩子們五花八門的冥想也開始了:有的假想自己的兩只腳像兩棵樹,根深深地扎進了泥土里,空氣清新,一切美好;有的認為自己的筆就是手指的伸長部分,它讓自己的手指變長了;有的想象自己的身體跟凳子套在一起,變成了一把椅子……
筆者通過目測法做過統(tǒng)計,一周一次的冥想練習之后寫字,發(fā)現(xiàn)學生的握筆姿勢正確率明顯提高。
二、多一點對筆畫的想象
張旭的觀劍舞,黃庭堅的看劃船,鮮于樞看拉車,都是運用同感想象提高書法水平的典型。他們的作品仿佛亦是無聲的音樂,無言的詩,無形的畫。
稍加引導,學生們對筆畫的想象也能這樣其妙無窮:橫像一座微拱的橋,也像一條扁擔;懸針豎像一支豎著的毛筆;提像一只犀牛角;撇像風中的柳枝……
特別在較難把握的筆畫練習中,想象更是讓他們以最快的速度突破了運筆的難點。
舉例來說:
點的練習中,先生把它想象成下雨點,先輕后重,先細漸粗,末端圓滑,雨點“飽滿”。朝左微拱,就是左點;略向右拱,就是右點。練習數(shù)次后,再在投影儀加以比較、辨析,發(fā)現(xiàn)問題后再練習改進。這樣一來,很好地避免了以往學生中出現(xiàn)點的行筆無輕重或者將點的尾部頓成一個大圓形的現(xiàn)象。
學生在捺的練習中發(fā)現(xiàn),它的形狀就像一架滑梯;而運筆的過程則像在拔河,先輕輕試探對方虛實,繼而逐漸加力,突然感覺一輕,對方已輸,即刻收力。
三、多一點對節(jié)奏的想象
筆畫的節(jié)奏感練習完全是因為吸收了龐中華老師關(guān)于“每一個筆畫都有節(jié)奏”的寫字教學理論。
初習筆畫時,筆畫的長短輕重,老師都邊示范邊唱節(jié)奏:
長橫(想象飄在水上的樹枝)——輕頓、向右浮、浮、輕頓;點(想象小雨點)——輕、加重、頓、收筆;懸針豎——頓、重、重、輕起來、提筆;豎彎鉤——頓、重、轉(zhuǎn)彎、重、頓一頓、出鉤……
觀察發(fā)現(xiàn),孩子們在節(jié)奏提示下練習筆畫,書寫的美感和快樂的體驗確是明顯增加。
四、多一點對姿態(tài)的想象
漢字不是僵硬的符號。這些橫豎撇捺點構(gòu)成了奇妙的組合??梢哉f,每一個漢字都擁有與眾不同的氣質(zhì)。這一個個精靈變化無窮,讓孩子們生發(fā)出無盡的想象:“含”是一個大大房頂下藏著許多小寶貝;“轟”是兩個“又”奮力伸開各自的一條腿,抬起了一輛“車”;“世”的一根橫桿上掛著的三個豎很有意思,從左到右,越掛越高;“界”仿佛是一個伸開雙臂跳芭蕾的女孩;一個漂亮的“包”像一個側(cè)坐在地上、雙腿長伸的人,不單肚子要收得小,腿更要自然伸長些;“燒”仿佛就是左邊一個“火”寶寶依偎在“堯”媽媽的身邊……
這不僅讓寫字不再單調(diào),更讓學生擁有了一雙觀察字形字態(tài)的慧眼。
五、多一點對空間的想象
無論是初學時用的田字格還是后來使用的方格,無非是書寫者“安置”漢字的參照物。
學生將這些格子視為每個漢字的家,每個字寫來都上不碰頂、下不鉆地,左右不挨墻。根據(jù)每個字胖瘦高矮的不同特點,每一個筆畫都能找到適宜位置。
如“四”偏扁,在田字格中書寫,二樓空著一半,一樓留著一半,左右各占格子的大半;“利”偏瘦長,左邊“禾”中的一橫上揚、偏長、挨著豎中線,右邊的立刀更瘦更高,豎鉤離天花板和地板的距離更近?!熬钡牡谝稽c落在豎中線的二樓一半略高處;扁擔橫瀟灑地上揚著,靠近點畫,橫貫左右,又不靠墻;小“口”放在中點附近;豎鉤離地最近;兩個小點左右對稱呼應,比豎鉤略高,調(diào)皮地藏在長橫的底下。
對空間的想象越多,學生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也越多:離方格底線最近的筆畫橫向的(如橫、捺、豎彎鉤、臥鉤等)一定比縱向的(如豎、豎鉤)離地面的距離遠;一個字中,右邊的豎一定比左邊的豎上面高些、下面長些;有些偏旁是偏瘦的(如提手旁、言字旁、豎心旁、立刀旁、單立人等),它旁邊的部分一定占房子的大半;帶有許多橫畫的字,只能有一個橫是長橫,這樣字才不會顯得太胖……
其實,書法藝術(shù)雖富于變化,但卻不是神秘莫測的。中央美術(shù)學院教授、書法與繪畫比較研究中心主任邱振中老師就曾多次提到要“十分重視對想象力的訓練”,這可與反復臨摹為核心方式互為依存。
多了這點想象之后,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寫字過程有趣了許多。每當看到他們筆下勾勒出漂亮的漢字,每當看到學生為自己的書寫新發(fā)現(xiàn)而洋溢著的笑容時……我總?cè)滩蛔∫谒麄兊淖髌飞先ο乱粋€又一個的紅圈,這也是我最幸福的時刻。
(作者單位:浙江上虞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