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海外直接投資歷經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艱難歷程,截止目前我國企業(yè)已在世界上將近190個國家和地區(qū)進行了海外直接投資。但是伴隨著海外直接投資高速發(fā)展而來的,是我國企業(yè)在“走出去”過程中遭遇的政治風險問題。文章旨在從介紹發(fā)達國家的海外風防范機制來給我國海外直接投資保險立法和投資保險機構的建立提供借鑒。
【關鍵詞】海外直接投資;政治風險;保險制度
當今世界的經濟趨勢是經濟全球化,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各國經濟正日益通過海外投資取得相互聯(lián)系,海外直接投資對一國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起著積極深遠的促進作用。在發(fā)展中國家里,我國的海外直接投資規(guī)模最大。但是我國海外直接投資在海外的投資收益并不容樂觀,目前我國有關海外直接投資保護的法律制度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這為我國不斷擴大的海外直接投資活動設置了重重阻礙。本文將著重分析我國海外直接投資企業(yè)可能面臨的政治風險及規(guī)避措施。
一、我國海外投資面臨的政治風險
(一)政治風險的定義
政治風險,亦稱非商業(yè)風險。政治風險是指與東道國政治、社會、法律有關,人為的、非投資者所能控制的風險。產生政治風險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因為東道國國內政黨之間的博弈,也可能是東道國受到了第三國或其他國外政治勢力、國際組織的影響。這種風險不但涵蓋了政府的國家行為也包括了國內個體的敵對或恐怖行為。
(二)政治風險的種類
政治風險是海外直接投資者所不能控制,并且可能會帶來不利影響。這種不利影響可能表現(xiàn)為經營環(huán)境的惡化,如東道國國內爆發(fā)戰(zhàn)爭或者是政權發(fā)生更迭;也可能表現(xiàn)為無法收回投資,如東道國國內相關的土地、稅收以及價格政策發(fā)生變化。一般而言,海外直接投資的政治風險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 征收或國有化風險。征收是指東道國政府對來自其他國家的海外投資者實行的強制征用、沒收、國有化或扣押行為。征收或國有化風險是海外直接投資者面臨的主要風險之一,目前已成為我國海外直接投資活動中面臨的最為突出的問題。這一風險對資本輸出國、東道國、海外直接投資者三者關系影響十分重大。
2.匯兌限制風險,也稱為轉移風險,是指由于東道國發(fā)生的國際收支不平衡或是東道國政府以此為借口,實行嚴格的外匯管制,禁止或限制外國海外直接投資企業(yè)將其在東道國國內投資的本金、取得的利潤或者其他合法的收入轉移到東道國以外的國家。
3.戰(zhàn)爭和內亂風險。是指東道國國內發(fā)生革命、戰(zhàn)爭或者政權更迭,致使海外直接投資者的資產遭受重大損失,最終無法繼續(xù)經營和收回投資,給海外直接投資者造成嚴重影響。
4.政府違約風險。按照多邊投資擔保機構的定義,政府違約險是指由于東道國政府違反或者否認與投資者之間的合同或者協(xié)議,導致投資者遭受損失。
二、發(fā)達國家海外直接投資的現(xiàn)狀及風險防范機制
(一)美國海外直接投資的現(xiàn)狀及風險防范機制
美國是世界上最早進行海外直接投資的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之一,具有最完備的海外投資法律制度,成為世界各國紛紛效仿的楷模。1969 年,美國修訂《對外援助法》,設立海外私人投資公司,它是聯(lián)邦行政部門中的一個獨立機構,不隸屬于任何行政部門,承擔大部分國際開發(fā)署的對外投資活動業(yè)務,現(xiàn)已成為主管美國私人海外投資保證和保險的專門機構。美國是世界上最早最廣泛實行海外投資保證制度的國家。海外投資保證制度是指資本輸出國政府對本國海外投資者在國外可能遇到的政治風險,提供保證或保險,投資者向本國投資保險機構申請保險后,若承保的政治風險發(fā)生,致使投資者遭受損失,則由國內保險機構補償其損失的制度。
(二)日本海外直接投資的現(xiàn)狀及風險防范機制
1956 年日本建立了海外投資保險制度。按照《輸出保險法》的規(guī)定,日本海外投資保險制度有原本保險以及利潤保險兩種。1970 年 5 月,日本政府為了擴展海外投資保險制度的內容,將上述兩種制度進行合并。日本的海外投資保證制度采取單邊保險制度,即完全作為國內法所規(guī)定的制度,其適用不以日本與東道國訂立的雙邊投資保證協(xié)定作為法定條件,日本自然人、法人在國外的投資,都可以申請保險。保險申請的審批由政府主管部門——通產省的企業(yè)局負責,而具體保險業(yè)務則由該局下設的長期輸出科承辦。
(三)德國海外直接投資的現(xiàn)狀及風險防范體系
德國也是世界海外直接投資大國,其海外投資保證制度始于 1949 年當時稱為“輸出保證制度”。在1959年,為了擴大發(fā)展中國家投資的市場需求,德國仿照美國投資保險制度正式建立了海外投資保證制度。雖然德國的海外投資保險制度借鑒了美國的海外投資保險制度,但其二者不盡相同。應該說德國海外投資保險制度類型介于美國式與日本式海外保險制度之間,即德國的海外投資保險制度采用折中的模式。它不要求資本輸入國與東道國之間的雙邊投資保證協(xié)定作為法定條件,而且承保范圍也比美國寬,其他方面則大致相同。
三、我國應對海外投資政治風險的策略
(一)健全我國海外直接投資保險制度
我國至今并沒有確立明確的海外投資保險制度,這已經影響到我國海外直接投資的健康成長,所以盡快完善海外投資保險制度及危機處理機制是當務之急。我國目前是由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為海外直接投資提供保險服務,但是中信保公司同時兼具了行政權力和企業(yè)自主經營的權力。這種模式不符合其獨立的公司法人地位的,也不利于其在國內法層面對海外投資保險進行商業(yè)化運作。因此,我國應設立專門的海外直接投資保險機構并且嚴格區(qū)分承保機構的公私權力。
當前世界上海外投資保險模式大體為三種,即可以分為美國式的雙邊投資保險體制、日本的單邊保險體制、德國式的折中投資保險體制。結合國內經濟發(fā)展實際,并在遵循國際慣例的基礎上,筆者認為從促進海外直接投資活動順利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我國應該實施以“雙邊投資保險模式為原則,以單邊投資保證模式為補充”的立法模式。之所以要采用這種模式,是因為這可以使我國國內法與國際保險規(guī)則相銜接,從而實現(xiàn)風險的轉移。另外,以單邊投資保證模式為補充,則是可以保護那些未與我國訂立雙邊投資保護公約的國家的投資利益。如此考慮,這種模式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護了我國海外直接投資者的利益。endprint
(二)繼續(xù)有效利用多邊投資保護公約
由于我國目前尚未真正建立海外直接投資保險制度,在海外直接投資保險制度建立和發(fā)揮作用之前,我國應當充分利用MIGA 這個平臺積極為面臨的政治風險投保?!抖噙呁顿Y擔保機構公約》所提供的擔保業(yè)務填補了國際投資保險市場的空白。MIGA是一種十分有益的補充在我國海外直接投資保險制度尚未健全之前。鑒于MIGA自身的優(yōu)勢,其在合格投保人范圍上比任何一個國家的國內內保險機構都要寬泛。當矛盾發(fā)生時,MIGA的介入,將會避免海外直接投資者與東道國之間的正面沖突,起到緩和糾紛的作用。除此之外,多邊投資擔保機構作為一個受到普遍信任的政府間的國際組織,向其投保將比向資本輸出國的投資擔保機構更加容易取得東道國的信任。
(三)完善中外雙邊投資條約
雙邊投資條約是世界各國,尤其是發(fā)達國家重視的保護海外直接投資的雙邊條約。由于海外直接投資具有跨國性,涉及到本國與不同家間的關系,因此需要將母國或投資東道國的海外投資保險上升到國際法層面。我國在與其他發(fā)展中國家簽訂雙邊投資條約時應該提高制定標準,原因在于其他發(fā)展中國家的法制未必完善,其政治形態(tài)、經濟形勢、法治化水平與我國也不盡相同。其次,在“損失補償”問題上,我國應主張在例外情形下東道國需承擔絕對補償義務。這對保護在那些政局不穩(wěn),社會動蕩的發(fā)展中國家投資的我國海外直接投資者的利益有巨大意義。
參考文獻
[1] 余勁松.國際投資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2] 張莉莉.中國企業(yè)海外投資的政治風險及其防范[J].今日財富,2010,02.
[3] 倪婷.中國海外投資保護機制構建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5.
[4] 張志元.美、日海外投資保險制度的比較研究[J].亞太經濟,1997,06.
[5] 蔡曙濤.國際投資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6] 邵潔.我國企業(yè)海外直接投資法律制度保護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2.
[7] 申茜.雙邊投資條約的自由化趨勢與中國的實踐[J].法制與社會,2008,09.
作者簡介:曾穎(1989.02- ),女,海南樂東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法學院2011級碩士研究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