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小珍
(俊亮陶瓷,江西 景德鎮(zhèn) 333000)
仿古瓷是陶瓷中特殊的陶瓷文化,是中國瓷器中一種帶有鮮明時代特色的工藝現(xiàn)象,所謂仿古瓷,即仿制前朝的某一陶瓷產品的釉彩、形狀、紋飾等,其目的是追求逼真,不但從形狀上要求相似,而且要追求神似,因而不論在民間還是在官方仿古瓷都大量存在。
仿古瓷的出現(xiàn)并非十分復雜,起初是根據人們的生活需要而產生,古今仿古最初目的滿足人民崇古的意趣,仿古瓷自元末明初以來,仿古初期一種大多是模仿古瓷的造型、紋飾、年款的模仿,一種是只模仿造型、紋飾等,但不仿寫年款,另一種即造型、紋飾等都不模仿,只仿寫年款,追求與古人在藝術和韻味上的無限接近,另一個目的即是以假亂真,從而謀取巨額經濟利潤,因此利益的刺激是仿古瓷出現(xiàn)的根本原因。
古瓷器數量的限制是仿古瓷器出現(xiàn)的條件。瓷器作為易碎品不容易保存,古時瓷器流傳至今的屈指可數,真正的古瓷價格相當昂貴,尤其一些有特色、數量稀少的古瓷更受到人們的喜愛及追捧。在當今許多拍賣會上,有的古瓷的價格往往高得讓人嘆為觀止,暴利的背景和誘惑之下,催生出了仿古瓷的興起發(fā)展。
另外,仿古瓷的出現(xiàn)也離不開皇帝對它的喜愛。明、清時期,就有多位皇帝十分仰慕前朝的瓷器,下令所屬御窯廠仿制,這一現(xiàn)象在清代初始就達到了高峰,康雍乾時的皇帝尤為癡迷仿古瓷,他們下令御窯廠大規(guī)模的仿制宋朝五大名窯的作品。因而由于皇帝的喜好,民間的仿古之風也就悄然而興。
再者,許多歷史文獻都記載了名窯的諸多產品,甚至直接寫出了瓷器的具體價值,文人讀到此類文獻都會自覺地研究此種瓷器,從而通過文獻,人們可以明白哪些瓷器仿古的價值更大、更受歡迎,于是仿古瓷的市場得到了拓展,大家因受啟發(fā)開始仿古。
隨著歷史的發(fā)展,仿古瓷生產集中在四個時期:明代、清康雍乾三朝、清末至民國、20世紀80年代以來。明代仿古瓷一類有景德鎮(zhèn)官窯仿宋官、哥、汝、定等名窯的釉色為主,不以仿造型,以宣德、成化時期的仿品為多,另一類后代仿前朝官窯瓷器。仿古瓷的發(fā)展用一句話來概括可以說是:宋代萌芽,元代形成,明代成熟,清代繁榮,清末衰落。
我國仿古瓷最初起源于兩宋時期。宋代仿古風潮的興起,在鈞瓷上表現(xiàn)得最為突出。例如龍泉窯對于五大名窯之一“官窯”的仿造,磁州窯對“定窯”白瓷的模仿等。由于戰(zhàn)亂頻繁,殆至宋元代之交,大放異彩的兩宋名窯所剩無幾,仿古瓷的生產也因各大窯業(yè)的凋敝而呈現(xiàn)衰退。元代的仿古瓷則主要以仿宋朝鈞窯和定窯為主。元代釉上紅綠彩就仿自宋金時期北方的定窯、磁州窯,為景德鎮(zhèn)日后釉上彩瓷器的盛行開了先河。
到了明代這一時期,仿古瓷品種較前代豐富了許多,其仿制技術也不斷革新,有的仿品幾近以假亂真,甚至有的仿品能超越原有的水平,因而明代是仿古瓷發(fā)展的成熟期。景德鎮(zhèn)“御窯廠”,專燒御用貢品瓷器。明代永樂、宣德、成化三朝時期是明代制瓷業(yè)的最高峰,其中不僅有仿制宋代名窯瓷器的制品,同時又出現(xiàn)了青花、五彩、斗彩、紅綠彩及釉色瓷等仿古瓷的制品。正德仿宣德的纏枝蓮盤,此器整體面貌與宣德器酷似,說明當時仿制水平的高超。
清代仿古瓷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前期是指康熙、雍正、乾隆這三代,三朝的仿古瓷器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層次,同時也是仿古瓷得到極大發(fā)展的一個階段。江西景德鎮(zhèn)御窯廠特設“仿古作”,比之明代,瓷器仿古之風更甚,范圍包括宋代五大名窯及明代各朝的瓷器。景德鎮(zhèn)督陶官唐英仿燒歷代名瓷,所仿的各朝瓷器,在釉色、胎質、造型、紋飾方面都已經達到了理想的境界。在唐英的直接管理和指導下,僅雍正后期,便燒造出仿古瓷品種四十多種,另有創(chuàng)新品種十幾種。乾隆時又有更多品種問世。清代的仿古瓷在技術上精益求精,絕對沒有牟利的目的。特別是官窯的產品,燒造的目的是皇宮御用,部分仿品因按宮廷舊藏原樣仿制,以至真?zhèn)坞y辨。仿制明代宣德、成化瓷器達到了“仿古暗合,與真無二,其摹成宣,極難辨也”的境界。清后期“官搭民燒”的官古器則促進了民間仿制官窯瓷器的大發(fā)展。后期隨著嘉慶之后時局的動蕩,仿古瓷逐漸走向衰落。
清末和民國時期仿古瓷大量涌現(xiàn),由于當時國內外對我國歷代古瓷器特別是官窯名品瓷器需求量的成倍增加。上至六朝青瓷,下至清末光緒、宣統(tǒng)官窯瓷器,大多有仿。民間仿古之風越演越盛。于是文物市場魚目混珠,贗品充斥,從仿古制作到做舊作偽,無不以假亂真,真假難辨。但是從另一方面看來,民國的仿古瓷行業(yè)為景德鎮(zhèn)傳統(tǒng)制瓷技術手藝的延續(xù),為挽救景德鎮(zhèn)陶瓷行業(yè),還是立下了汗馬功勞。
中央電視臺作為國內最權威、最著名、最具影響力的媒體之一,最近幾年連續(xù)多次對景德鎮(zhèn)仿古瓷行業(yè)進行“曝光”,對景德鎮(zhèn)仿古瓷行業(yè)的負面影響之大、影響之遠是難以想像的,它已經嚴重地影響到了“景德鎮(zhèn)”的聲譽和“千年瓷都”的招牌,一場危機正在迅速漫延及擴散。這是因為,由于經濟利益的驅使,仿古瓷本來作為藝術陶瓷的一個門類,很多仿古瓷最終確實有被當做“真古董”來進行銷售,但是真正了解景德鎮(zhèn)仿古瓷行業(yè)的人都知道,從本質上來說,景德鎮(zhèn)的仿古瓷業(yè)只是承擔了制造者的角色。其生產本身并沒有錯,不必“老鼠過街,人人喊打”。我們反對的是利用仿古瓷作偽,以假充真騙取錢財,擾亂文物市場。
當然也有一些私營業(yè)主沒有仿古瓷的制作標準,但憑廉價雇來的成型和彩繪的師傅制作,做成什么樣就是什么樣,所以市場到處都有“宣德年制”、“成化年制”、“康熙年制”、“乾隆年制”等款識的瓷器,甚至有的用氫氟酸、草酸、高錳酸鉀、機油、瀝青等調和對瓷器作表面輕度腐蝕,以除去新瓷的光澤,達到懵人或者“促銷”的目的。
正規(guī)的廠家在制作仿古瓷的技術上精益求精,一絲不茍,有些瓷器甚至利用高科技分子進行分析,重新配制原料配方,制作出來的產品經歷的是一個研究其器型、材質、畫面題材、傳說故事歷史文化背景的艱辛過程,不是就仿制而仿制,更不是像假冒者利用作舊的辦法來達到以假亂真,而是用研究的成果和陶瓷文化的交流,讓先人們的陶瓷技藝得以繼承而不失傳,并以此來滿足市場對古陶瓷藝術品的需求,來弘揚輝煌燦爛的陶瓷文化。新仿品售人,沒有作舊,沒有欺詐,賣者坦然,買者稱心。這種生產、銷售和影響是其他陶瓷產地所無法替代的。因而,景德鎮(zhèn)的仿古瓷業(yè)并不是洪水猛獸,只是需要正確的引導和規(guī)范的市場。
誰也不可否認,歷朝仿古瓷的盛行,對保持與發(fā)揚傳統(tǒng)產品特色,傳承陶瓷技術、陶瓷文化起到了深遠的促進作用。歷朝歷代無論是官窯、民窯都有不少仿古精品,當代景德鎮(zhèn)仿古瓷更是精品紛呈。仿古瓷本身就是一種陶瓷技術的傳承,不存在造假之說。只是把失傳的手藝恢復了和傳承了,怎么叫造假?景德鎮(zhèn)之所以成為瓷都,就是因為有其悠久的歷史文化背景和精湛的陶瓷技術,而仿古瓷就是陶瓷藝術中的特殊藝術。仿古瓷的產生是由整個市場決定的,它為了滿足人們對文化的需求和對藝術的需求才形成了這個市場,仿古瓷有它本身存在的藝術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制瓷行業(yè)生產工藝的現(xiàn)代化,使得許多傳統(tǒng)的制瓷方法逐漸流失。而仿古瓷業(yè)因為需要惟妙惟肖地模仿古代陶瓷藝術的特殊性質,恰恰成為了當前景德鎮(zhèn)傳承和發(fā)掘傳統(tǒng)制瓷手工藝的主力軍。通過仿古瓷這個媒介,傳統(tǒng)手工制瓷工藝作為一種對歷史的回歸,其意義顯而可見。
具體說來,仿古瓷要使之仿制到位,所需的胎釉原料、裝飾材料就要采用與當時所處的時代相同、配方相同而不是現(xiàn)代的標準化配方;其成型工藝就必須是工人手工拉坯、修坯、印坯、泥板成型而非機械制瓷;燒成的窯爐必須是柴窯,而不是現(xiàn)代的煤窯、氣窯。因而,各個朝代之間的制作工藝特點都是有差異性的。例如青白瓷在宋代主要是以拉坯成型,而元代則以模印。優(yōu)秀的仿古瓷都會考慮到這些因素。因而,通過仿古瓷業(yè)生產的過程來說,仿古瓷在傳承和發(fā)掘傳統(tǒng)制瓷手工藝方面上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現(xiàn)代仿古瓷生產的最初目的只是為了滿足那些因古代瓷器不易得到的收藏者的審美需求,因此其生產本身并沒有錯。我們應該反對的是利用仿古瓷作偽,以假充真騙取錢財,擾亂文物市場。筆者認為,仿古瓷作為陶瓷中特殊的陶瓷文化,同樣具有陳設和收藏價值,無論生產是大是小,是粗是精都有它的特性,有它的品味,有它的文化內涵,正因為這樣景德鎮(zhèn)的瓷器才會流傳久遠。
[1]黃云鵬.黃窯說瓷[M].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11.
[3]黃萍.關于仿古瓷的幾個熱門話題——與羅學正教授對話[J].藝術市場,2006,(01).
[2]張 佳.我國仿古瓷的定義及發(fā)展史[J].景德鎮(zhèn)陶瓷,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