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歡敏 柯于國
(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科技藝術學院外語系,江西 景德鎮(zhèn) 333000)
不管是學習哪門語言,能流利地說出來是最主要的目標。要實現(xiàn)這個目標首當其沖的是抓學生的發(fā)音,學生發(fā)音漂亮了,才更有自信漂亮地說出來。英語入門教學一個很大的誤區(qū)在于讓學生學會ABCD等26個英文字母之后就開始教單詞、問候語等簡單句子,而不是從音標開始教。因此即便是已經(jīng)學了十幾年英語的大學生當中還存在不少人看到陌生單詞的音標還不會念或念不準。這不能不說是英語入門教學的一大失敗。對比我們母語的教學,我們一年級語文課本一定是從aoe、bpmf等韻母聲母開始的,學生只要學會拼音就能認讀所有漢字了。所以我們學生過了小學一年級,看到所有不認識漢字的拼音就都能拼讀了。同樣的道理,英語入門教學也應從音標開始。這對他們以后的英語學習也大有益處。那么什么樣的入門教學才能使學生發(fā)音正確又漂亮?
多媒體教學可以擺脫傳統(tǒng)教學的一個致命的弊端,那就是學生的發(fā)音在很大程度上受老師發(fā)音的影響,老師發(fā)音不正確不標準學生的發(fā)音也跟著不正確不標準。多媒體教學可以很好地彌補教師發(fā)音不夠標準的不足。而且,多媒體教學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那就是可以同時用聲音、文字、圖形圖片、場景視頻等多方面信息刺激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多方面感官,這樣可以大大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印象,提高他們的記憶能力。而且還有一些發(fā)音軟件提供文字、圖片和口形教學生發(fā)音,把這些發(fā)音軟件利用起來,對學生正確、漂亮的發(fā)音有很大的幫助。
入門教學階段教師的重要任務在于培養(yǎng)學生對這門語言的興趣,去除他們的恐懼感,提高他們的信心。因此需要采取多種教學形式把學英語音標的枯燥變?yōu)闃啡?。如使用多種游戲教學法可以讓學生在玩中不知不覺學到發(fā)音的要領。還可以請發(fā)音漂亮的同學當小老師,既大大提高了這位“小老師”的學習信心,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其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也想方設法發(fā)漂亮音以便能當上“小老師”。
總結嬰幼兒的語言學習過程,他們都有“沉默期”和“開口期”,且開口期特別擅長模仿。那么教師如何把小孩的語言習得的過程和方法運用到課堂上來,使學生有興趣有熱情去使用這門語言呢?語言都是相通的,英語的學習過程和方法也應當是和學習母語一樣的??茖W有效的英語教學還要用到以上兩種教學法,尤其是多媒體教學。整個教學過程應合理把握學生的沉默期和開口期。
在這個階段,教師要使用多媒體大量地向學生輸入語言。在沉默期,應讓學生以聽為主,并且不要急于輸入句子,而應以聲像圖文并茂的形式向學生大量地輸入詞匯短語,即把單詞短語通過圖像、動畫直觀地展現(xiàn)給學生并同時播放標準讀音。這個過程沒有中文的介入,直接使用英語。通過這個方法向學生輸入2000個左右高頻詞匯短語,讓學生從聽到英語能夠想到圖像和背景,通過不同的場景反復展現(xiàn)和加強詞匯,慢慢地學生看到場景能夠想到英語的聲音,即看到什么能想到英語表達方式。在這個過程當中把相關短語組合成一個個完整的簡單句子,注意這些詞匯短語一定要有相關性。比如,教蘋果apple這個單詞時,顯示蘋果的圖片并播出“apple”的讀音。蘋果有青蘋果紅蘋果,同樣顯示圖片和單詞green apple,red apple.教完單詞詞組之后,就可以教簡單句子了,如:I like red apple.She likes red apple too.We like red apples.He likes green apple.在學生熟悉了apple的單詞、詞組和簡單句型后,還可以擴展其他水果類單詞。如(yellow)banana,(purple)grape等。再通過like強化句型。如:I like apple.He likes(yellow)banana.She likes(purple)grape.We like fruit.They like fruit too.這樣一個apple可以引出同類所有水果,并且把相關顏色也一并教了。然后通過簡單句子把這些詞組串起來。展示的這些句子很簡單,但通過這些簡單句子可以讓學生發(fā)現(xiàn)he和she后面的動詞like是要加s的,I,we和they后面的like就不用加s。為了加強這個語法,還可以把句子當中的like改成eat或draw等動詞。這樣動詞的詞匯量又得到加強了,語法也鞏固了。
教師就通過諸如這樣簡單句子的輸入讓學生自然、下意識地習得英語的語法基本規(guī)律,但不用去分析語法知識。因為小孩子學習母語也沒有人跟他們講語法,是聽多了標準的句子自然而然就知道的語序語法規(guī)則。比如,漢語里面量詞很復雜,但我們小孩還是能運用自如,那是因為他們平時聽到怎么用自己就怎么用了。如果要講語法規(guī)則,有些量詞如條、塊、片等要講起來分得特別細,要根據(jù)語法規(guī)則來用量詞那可能想半天也用不準確。所以這就是為什么英語教學,特別是沉默期的教學要摒棄語法,多輸入標準地道的英語。沉默期主要的教學任務就是要讓學生形成英語思維模式,不要有中文翻譯的過程。沉默期不要急于訓練學生開口說,但不讓他們開口說不等于都讓他們閉嘴不說,這里指的是不能讓他們胡亂編自己的句子,因為這個時候讓學生開口說,他們很容易犯錯誤,一旦講多錯句就僵化、形成定勢了。教師應從詞匯到簡單句子循序漸進,可以讓學生不時地反復跟讀模仿。慢慢地,學生看到身邊的東西、場景能用簡單的詞或最簡單的句子表達出來,是不自覺地自動就會冒出來的英語句子。沉默期后期要讓學生做到聽音寫字、見字讀音,聽力有了提高,閱讀能力也有了提高,到最后實現(xiàn)聽說讀寫各方面的提高,這就為開口期作了很好的準備。
到了開口期,學生已經(jīng)學會用所學語言英語進行思考,能自動蹦出英語,更喜歡用英語進行表達,有時反而不喜歡用中文表達,覺得用英語表達更順。這個階段的教學最初還是以輸入教學為主,采用短篇幅聽力增大聽力量,增加聽力難度,以提高學生聽懂長難句的能力。繼續(xù)訓練學生聽音寫字、見字讀音的能力,慢慢可以增強閱讀訓練,增加閱讀量,并可以開始進行口語訓練。但前期一定還是要以輸入為主,因為小孩子學說話也是靠耳朵聽別人說話開始的。學習任何語言前一定要以聽為主,在英語基礎薄弱的階段一定要側重于聽,哈佛教授認為80%時間聽,20%的時間用來說。所選擇的教學材料不能太難,要以可理解輸入為原則,即至少要讓學生能聽懂80%。學生只有聽懂了才好理解并運用起來。為便于學生理解,所選材料要貼近生活,并給出相關情景,這樣的教學內容學生更熟悉也就能更好地去理解并活學活用。在口語提高的前提下,再調整學習英語的時間,40%的時間聽,40%時間說英語,20%時間看書和寫作。然后才能全方位地提升英語綜合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聽的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重復的過程。如果學生學到一個新的句子,只聽一兩次可能很快就會忘記,這是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Hermann Ebbinghaus)于1885年總結出來的遺忘規(guī)律,研究表明每個詞或者句子,重復40次以上就會逐漸記得牢固,所以在學英語的時候重復聽英語尤為重要!但是不要刻意地去背誦它,可以讓學生跟讀模仿。
在學生掌握了一些基本問答句型之后,教師便可以開始“問故事”了。小故事是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但故事通常是“講”的,為什么要“問”呢?有問有答,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聽力,還能充分調動學生開口說。那故事怎么問呢?先給出一句信息,學生明白了之后,就開始針對這句信息用不同的問句(一般疑問句、特殊疑問句、選擇疑問句)對句子的主謂賓等各個成分進行提問。例如這樣一句話:Sara wanted to build houses for all the homeless people in Manchester.可以提的問題就可以有很多,如:
Who wanted to build houses for all the homeless people in Manchester?(Sara)
Did she want to help the homeless people?
What did she want to do?(She wanted to build houses for all the homeless people in Manchester.)
Which homeless people did she want to help?(The homeless people in Manchester,that’s who she wanted to help.)
What did she want to do for them?(She wanted to build houses for them.)
Where?Where did she want to build houses for homeless people?
Did she want to build houses for poor people or rich people?(Poor people of course.The homeless people are poor.)
這些問句通常都很簡單,是在已給信息里面的,需要學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出來。完了之后再講出下一句信息并對其進行提問。為了故事的連貫性,在問完上一個句子之后可以問一句他們不知道信息的句子,以便引出下一句,盡管他們不知道答案,但可以鼓勵他們大膽去猜,大膽說出自己認為的答案。這樣整個故事下來,學生有聽問題有說答案的過程,整個問答過程都只使用英語,沒有中文轉換過程。如果出現(xiàn)學生聽不懂的詞匯詞組,教師要用更為簡單的英語去解釋英語,杜絕使用中文翻譯。故事問答之后再讓學生去看文字,進一步鞏固加強里面的詞匯,提高閱讀能力。這個過程可以使學生全面開口練習,可以提高聽力能力,增加詞匯量,提高閱讀能力。
總而言之,英語教學,應遵從并利用嬰幼兒學習語言的規(guī)律,以聽為主,由簡到難,循序漸進,只有聽多了標準的英語表達才能準確無誤地說出地道的英語,徹底掃除無法開口說的現(xiàn)象。學生能聽會說標準地道的英語了,讀和寫也就很容易帶動提高上去,從而達到英語聽說讀寫全面發(fā)展。
[1]A.J.Hoge.[EB/OL].[2014-07-31].http://weibo.com/u/3803059402.
[2]八戒.[EB/OL].[2014-04-10].http://www.bajieyingy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