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洪勝(廣東省新海醫(yī)院口腔科,廣東 廣州 510300)
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島素抵抗導致的胰島B細胞損傷,胰島素分泌絕對不足造成的。近年來,通過對收治的患者進行分組研究,評價牙周基礎治療對于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的臨床療效,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0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的患者180例,患者均確診為2型糖尿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91例,男49例,女42例,年齡32~71歲,平均(44.9±3.7)歲。對照組89例,男45例,女44例,年齡31~74歲,平均(46.1±4.3)歲。兩組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觀察組采用牙周基礎治療,進行口腔健康宣教,使用超聲全口齦上潔治,潔治后1周,施行齦下潔治及根面平整治療,去除不良修復體及保留無望的患牙。對照組只對其進行口腔衛(wèi)生宣教,視其情況使用牙刷或牙線潔治。兩組患者均在治療前和治療后4周測量PLI、PD、AL、BI及糖化血紅蛋白。
1.3 療效評價標準:采用我國2007年頒布的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空腹血糖3.9~6.0 mmol/L為正常,>7.0 mmol/L為高血糖,<2.8 mmol/L為低血糖[1]。
1.4 統(tǒng)計學方法:使用SPSS 17.0對各項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牙周情況改善程度比較:觀察組PLI降低(0.61±0.07)mm,PD降低(0.09±0.02)mm,AL降低(1.10±0.11)mm,BI降低(1.13±0.23)mm,對照組無改變。兩組牙周情況改善程度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糖化血紅蛋白降低程度比較:觀察組糖化血紅蛋白降低(1.01±0.37)mmol/L,對照組糖化血紅蛋白降低(0.19±0.07)mmol/L,兩組糖化血紅蛋白降低程度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體內胰島素絕對不足,血糖水平升高,微循環(huán)障礙,造成局部牙周組織缺血缺氧,牙周組織修復損傷能力下降,從而提高了牙周炎的發(fā)病率[2]。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炎病情發(fā)展較快,損害程度大且治療效果差,極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3]。有研究顯示,牙周炎是造成2型糖尿病的直接危險因素,這是因為牙周袋內的致病微生物量升高,血清TNF-a的濃度上升,增加了胰島素抵抗程度。牙周基礎治療主要是口腔衛(wèi)生宣教,全口牙齦潔治術及跟面平整等方式,目的是清除牙菌斑,減輕甚至消除炎性反應,降低與組織破壞有關的炎性反應介質腫瘤壞死因子、白細胞介素-1β、前列腺素、基質金屬蛋白酶等炎性反應介質的釋放水平,控制和減弱牙周組織炎性反應[4]。在筆者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觀察組牙周情況改善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在糖化血紅蛋白降低程度方面,觀察組糖化血紅蛋白降低(1.01±0.37)mmol/L,對照組糖化血紅蛋白降低(0.19±0.07)mmol/L,兩組糖化血紅蛋白降低程度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降低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這可能是由于觀察組牙周情況改善后體內炎性反應因子濃度降低,胰島素敏感程度增高造成的。
綜上所述,牙周基礎治療對于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的臨床療效好,牙周情況改善程度高,值得在臨床上予以推廣。
[1] 孟曉暉.牙周基礎治療對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的療效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1,17(11):81.
[2] 王曉平.牙周基礎治療對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的療效觀察[J].現(xiàn)代實用醫(yī)學,2012,24(9):1011.
[3] 肖 瑞.牙周基礎治療對2型糖尿病伴中度牙周炎患者糖代謝的影響[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10,35(11):1392.
[4] 劉彩云.牙周基礎治療對2型糖尿病相關性牙周炎患者血糖控制的Meta分析[J].國際口腔醫(yī)學雜志,2012,3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