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珺儀
(遼東學院,遼寧 丹東 118001)
關于可再生能源電力產業(yè)管制政策及可再生能源電力價格政策方面的研究,中國目前相關的文獻還比較少,尤其是進行定量分析的文獻更少。理論研究的缺乏,導致政策具有不完善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中國可再生能源電力產業(yè)的發(fā)展。本文從電價管制政策的分類、相關理論研究、政策效率研究、政策實證研究四個方面對國內和國外的可再生能源電價管制政策的文獻進行綜述和總結,以期對中國電力管制政策的制定提供參考。
李星光(2008)把可再生能源的電價管制政策分三種類型,把固定電價政策看做價格可以調控的,把配額制政策與電力競價上網政策看做是數量可以調控的。國外學者都米尼克等(2004)與李星光的看法相同,也把電價管制政策劃分為價格調控政策和數量調控政策兩種。這些學者都認為固定電價政策是直接針對電價進行管制的價格調整政策,后兩種類型的管制政策則主要通過管制可再生能源電力的產量,進而間接管制可再生能源的電價。
彼得(2005)在同意上述兩種分類方法的同時,提出應重視這些政策存在的市場條件,尤其應關注是否具有信息不對稱的情況。武春友(2011)提出固定電價政策、配額制政策和競價上網政策是具有強制效力的市場調節(jié)政策,而其他的政策比如對電價進行補貼和減免部分電力稅收方面的政策,則不具有強制力,而屬于具有經濟上的激勵效果。另外一些政策如征收電力的污染稅是將企業(yè)的污染方面的成本內部化的類型。
作者認為,固定電價政策、競價上網和配額制三種電價管制政策實質上都是一樣的,是以價格還是以數量作為分類標準的意義是不大的。競價上網政策并沒有嚴格限制電力的數量,因此不能算作是以數量方面的管制政策。而配額制政策,即使是嚴格限制了電力的產量,但所制定的可再生能源的電價也還是受到嚴格管制的,而且配額制的延伸政策——綠色證書政策也是通過銷售證書的市場來定價格的。
在電價管制政策的理論研究方面,克萊爾等(2008)認為固定電價政策應該包括價格相對穩(wěn)定和收益相對穩(wěn)定的類型??死锥鳎?008)也贊同電價管制政策應該能夠保證投資者的收益的穩(wěn)定性??ㄈR恩(2011)提出可再生能源的固定電價政策和配額制政策能夠配合運用,因為只有為投資者提供應有的經濟方面的保障,才能夠促進可再生能源電力行業(yè)的發(fā)展。
針對可再生能源電價管制的綠色證書政策,阿拜德(2005)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提出各種價格管制政策都有其優(yōu)點和適用性,應根據可再生能技術是否成熟來實行不同的價格管制政策。在可再生能源技術成熟度不高的情況下,適合使用競價上網政策和固定價格政策,而當技術比較成熟的時候,建議采用綠色證書政策。
杰克波(2001)主要從可再生能源電力的提供者和投資者的方面對綠色證書的交易風險進行了評析,認為綠色證書政策是將管制市場化的方法,是對電力價格進行管制的政策之一。綠色證書中涉及的配額的額度,是政府強加給電力需求者的,而不是強加給電力供給者的。他認為綠色證書政策是要求電力需求者在購買電力的時候,還要買一定的綠色證書。此外,研究綠色證書的還有毛布特等學者。貝基(2011)使用數理經濟學法分析配額制政策,提出如果配額制不能夠滿足的情況下,所采取的懲罰措施以及配額的最優(yōu)額度應為多少的問題。布朗曼(2006)提到了歐洲的可再生能源證書政策,研究如何建立歐洲整體的可再生能源證書的市場,對綠色證書進行交易。費舍爾(2009)研究了如何確定補貼可再生能源電力的額度。但是因為政府出于信息不對稱的劣勢狀態(tài),缺乏可再生能源電力利潤的真實信息,可再生能源電力的補貼額度如何確定就成為難題,所以可再生能源電力的目標無法達到預期。各國在綠色證書政策引入可再生能源市場之前,大多實行補貼政策,但是補貼的政策的制定和補貼工具的選擇還是有很大難度。皮特(2005)認為在信息不對稱的前提下,政府管制者如何確定補貼的具體數額成為難題。
本文基于不同國家的不同可再生能源電力市場的不同,來決定是以需求者還是供給者為基礎來制定可再生能源的綠色證書政策。中國每年消費電力數量巨大,人均的國民收入是發(fā)展中國家的水平,所以未來如果中國實行可再生能源電力的綠色證書政策的話,不能像部分國家那樣將配額制的任務強加給電力需求者,而應該將綠色證書政策中的配額制任務加在電力供給者身上,如果不能完成的話,供給者必須繳納罰款。
費舍爾(2006)研究了可再生能源電力發(fā)展方面的障礙,主要有金融方面的障礙、法律方面的障礙,需要設計相應的電價管制政策來解決。斯蒂芬(2010)從福利經濟學的角度,探討了不同的規(guī)制政策措施,給需求者和供給者帶來的社會福利的變化。查理(2010)對可再生能源電力價格的管制政策的相關理論和政策來研究,分析了幾種可再生能源的電價管制政策,以及相互之間的關系和作用。艾利克斯(2006)認為由于存在通貨膨脹等原因,固定價格政策中的固定價格并不需頻繁調整。但是綠色證書政策要有強大的電力市場,競價上網政策也必須設計完善才有效果。費舍爾早在2004年,就開始探討不同電價管制政策的相互促進等作用。之后于2010年研究究竟是采用多種可再生能源電力價格管制政策好,還就單獨使用一種電價管制政策好。他詳細分析了可再生能源電力管制政策的經濟績效以及他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具體論證了管制政策的邏輯性和合理性,說明了單獨使用一種電價管制政策的作用以及各種政策的綜合交叉作用。
中國國內學者,如戴玉才等人于2008年對單獨一個可再生能源電價管制政策進行研究,認為單個政策的作用比較有限,所以應將各種相關管制政策配套使用,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在政策實踐中應對可再生能源電價管制政策進行組合使用。時璟麗(2010)研究了可再生能源電力的價格是如何形成的,主要依據可再生能源的發(fā)電成本研究電價形成機制,尤其針對中國的國情研究了適合中國國情的可再生能源電價管制政策。黃少中(2009)分析了中國目前實行的可再生能源電價政策存在哪些問題,并根據存在的的問題探究應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任東明(2005)認為應汲取國際上的經驗對可再生能源電價管制政策進行研究,應從總體上確定可再生能源發(fā)展的總量目標,以及選取合適的管制機制和政策。本文作者認為,應根據中國可再生能源的具體的技術發(fā)展水平,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商業(yè)化的成熟程度來制定電價管制政策,并配合使用其它手段。
菲利普(2004)認為應該對可再生能源電力管制政策進行動態(tài)績效和靜態(tài)績效進行評價,并對電力價格進行政策比較,從而對三種管制政策的經濟績效和社會績效進行分析。他提出應首先從靜態(tài)角度和動態(tài)兩種角度,對這些管制政策的成本和技術進步方面的促進作用進行分析,之后再進行各種管制政策成本收益的績效分析。社會上的公眾考慮到為了防止地球變暖,環(huán)境污染,希望可再生能源的產量更多,固定價格政策對促進可再生能源產業(yè)的發(fā)展的作用更好,而配額制和可交易的綠色證書政策對促進可再生能源電力的靜態(tài)效率有優(yōu)勢,但是不利于技術的改革。都米尼克(2007)比較了各種管制政策社會性績效,認為以電價為基礎的管制政策和以數量為基礎的管制政策的績效和激勵手段不同,綠色證書政策能可以調控可再生能源電力的成本,并且能促進市場激勵機制的形成。弗蘭克(2008)選擇了以電價管制政策績效和成本收益績效為指標對不同管制政策進行比較分析。本杰明(2009)研究了歐洲的可再生能源電力管制政策,從理論和實踐的角度論證了政策的效果。瑞恩(2001)將可再生能源政策的三種政策進行對比分析。他選取了最小化成本、穩(wěn)定性和可行性以及對中國的適用性等指標,提出不提倡只采用一種管制政策,在中國應采用綜合的電價管制政策的觀點。
當前中國學者主要借鑒國外的可再生能源管制政策的經驗,來考察如何促進可再生能源電力的發(fā)展。但從經濟學的視角,具體分析可再生能源電力價格管制政策的研究還比較少。李星光和武春友(2008)主要從靜態(tài)績效的視角,分析三種管制政策對電力市場的具體影響,為管制政策的制定和執(zhí)行提供了必要的理論基礎。
境外的學者開始關注可再生能源電力管制問題。通過實證分析,丹尼爾等學者(2007)通過設立固定效應模型,分析了美國的可交易的綠色證書政策對可再生能源電價的具體績效的影響如如何,對比了那些采用了可交易綠色證書的的州和沒有采用的州之間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高低水平。沃爾曼(2009)選取了居民的失業(yè)率和人均收入的水平高低等指標來比較可交易的綠色證書政策對可再生能源電力的影響。施恩(2004)探討了可再生能源電力管制政策對美國各個州的可再生能源的電力發(fā)展的影響,在模型中,設立了電價、電量等自變量,將電力的產量作為因變量。中國臺灣學者梁啟源(2002)選取動態(tài)評估模型,對臺灣地區(qū)的可再生能源電價管制政策、二氧化碳的排放以及對整個臺灣經濟的促進作用進行了分析。具體來說,其采用了供給者模型、需求者模型和相應的宏觀經濟學的模型。本文贊同采用相應的從宏觀經濟學的評估模型對電價管制政策的績效進行回歸分析。
中國的大陸學者目前對可再生能源電力方面的分析和研究還主要停留在定性分析的階段,定量分析還很少,且主要是針對中國的各種能源的消費量和經濟增長兩者之間的關系。如學者王逢寶等(2006)就是通過計量經濟學中協整分析的方法來研究中國國內的能源需求和經濟增長兩者之間的具體關系。而針對可再生能源電力的發(fā)展的問題,周東(2010)采用時間序列方面的數據,使用線性回歸的分析方法,對促進風電發(fā)展的政策對風力發(fā)電量的影響進行實證分析。
當前關于可再生能源電力管制方面的文獻,大多集中于時間序列方面的數據,或者是從總體的角度來分析全國或者某些地區(qū)的某些因素對可再生能源電力發(fā)展的影響。但是,中國國土面積廣闊,每個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水平,擁有的可再生能源電力資源的種類和數量都有很大的差別,所以不能把各個地區(qū)看做是一個同質的整體地區(qū)來分析。單純采用時間序列方面的數據對中國的可再生能源電力進行分析不足以解釋清楚各個相關變量之間的關系。建議采用省際面板數據,具體分析各種可再生能源電價管制政策對中國可再生能源電力發(fā)展的具體影響。
通過分析比較國內外的相關文獻資料可以看出,中國的可再生能源電力價格的管制政策,應該具體結合中國的國情來制定。此外還應該結合中國的國情對相應政策的績效進行合理和科學的評估,具體來說應選取以各個省甚至是市的可再生能源電力政策和電量為基礎的相關政策作為實證分析的指標,采取面板分析方法,對政策的實施績效進行分析研究。同時還應該設立更加科學和全面的分析指標,從動態(tài)和靜態(tài)兩個角度對各種可再生能源電價管制政策進行比較和評估,選擇符合中國現階段實際情況的政策來執(zhí)行。
中國目前階段的可再生能源的電價管制政策,除了采用固定的電價政策和電價的競價上網政策之外,還應該根據電力市場的發(fā)展狀況適度引入具有激勵性和懲罰性的電價管制政策——配額制和綠色證書政策。
目前,中國已經開始使用可再生能源的配額制政策。使用配額制的政策能夠強制性的促進可再生能源電力發(fā)電水平的提高,同時激勵發(fā)電的積極性。目前中國的可再生能源電力中,風電在2009年前使用的是電價競價上網的管制性政策,而在2009年之后,對電力價格實行固定電價管制政策來確定上網電價。而光伏發(fā)電實行的也是招投標的競價上網政策。針對不同技術類型的可再生能源電力適合實行不同的電價管制政策,比如依靠光伏能源來發(fā)電會比依靠風力來發(fā)電的成本高一些,如果實行相同的配額制要求,會給依靠光伏來發(fā)電的產業(yè)帶來沖擊,因此針對不同發(fā)電技術類型的的可再生能源發(fā)電產業(yè),應采用合適的配額制政策標準。
就中國目前可再生能源電力的市場發(fā)展水平來講,應該先采取可再生能源電力的配額制政策,眼下還沒有辦法采取可交易的綠色證書政策。這是因為只有可再生能源電力市場的市場化水平達到一定的程度,同時國家能源局和國家電監(jiān)會都有比較強的管制水平和管制能力,相關的可再生能源電力的管制法規(guī)不斷健全,才能確保建立起來的綠色證書市場能夠順利的運行。所以采取可交易的綠色證書政策應該是實行配額制政策之后實行的的政策。世界各國只有美國部分州、英國和澳大利亞等國采取的是綠色證書的電價管制政策,而其余國家正在考慮是否采取該項電價管制政策??梢钥闯觯G色證書電價管制政策是配額制實行之后采取的電價管制政策方式,是配額制政策的進一步推進。只有可再生能源電力市場發(fā)展比較成熟的國家,才有可能設計并執(zhí)行比較健全的綠色證書交易的政策。如果該項政策設計不合理,就會對促進可再生能源電力的發(fā)展帶來不利影響。因此,今后中國如果制定可再生能源電力的綠色證書政策,應該注意處理好以下兩方面的事項:
在可交易的綠色證書政策實施的初期,應該充分考慮到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制的配額是由電力消費者還是電力生產者來承擔,承擔的數量是多少,完成規(guī)定的配額所需要的時間多久,對完成配額要求和沒有完成配額要求的企業(yè)的獎勵和懲罰措施分別是什么等因素??山灰椎木G色證書政策里綠色證書由哪些部門來發(fā)證,證書應該何時發(fā)放,證書的發(fā)放的具體數目,證書的使用期限等等,都要事先有具體的設計和規(guī)定。只有這兩方面內容都設計好了,才能保障可交易的綠色證書市場正常而穩(wěn)定地運行。
應該把綠色證書看做是能夠在市場上自由交易的商品,甚至可以采用期貨和現貨市場同時交易的方式。比如歐洲有些國家,綠色證書能夠在歐洲部分國家內部和國家之間進行交易,尤其可以采用期貨市場的交易方式,這就能使得發(fā)電和輸電企業(yè)利用綠色證書期貨市場上的對沖交易來避免證書價格的上下波動,消除由此帶來的對證書市場的買賣雙方可能造成的交易風險。
[1]Dominique Finon,The social efficiency of instruments for the promotion of renewable energies in the liberalized power industry [J].Annals of Public and Cooperative Economics,2006.5.
[2]Cropper and Oates,Environmental Economics:A Survey[J].Journal of Economic,1992,6.
[3]Voogt,M.,Boots,M.G.,Schaeffer,G.J and Martens,J.W.,Renewable electricity in a liberalized market: the concept of green certificates[J].Energy and Environment,2000.11.
[4]Shin,An Econometric Analysisofthe Efficiency of Renewable Energy Policies[R].Working Paper,2004.4.
[5]王俊豪.《政府管制經濟學導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6]王俊豪.壟斷性產業(yè)市場結構重組后的分類管制與協調政策——以中國電信、電力產業(yè)為例[J].中國工業(yè)經濟,2005,(11).
[7]王俊豪.管制經濟學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8]趙進文,范繼濤.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內在依從關系的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2007,(8).
[9]燕麗娜.可再生能源發(fā)電開發(fā)利用及經營情況實證分析——以江蘇省為例[J].經濟與管理,2010,(8).
[10]王逢寶,劉 新.基于DEA模型的城市集約經營效率分析——以我國的15個副省級城市為例[J].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