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秀
(長治市襄屯灌區(qū)管理中心)
張家溝水庫位于屯留縣吾元鎮(zhèn)張家溝村,屬海河流域漳河水系濁漳南源一級支流(絳河支流),總控制面積6.2 km2,其中上游為龍門口水庫,控制流域面積3.4 km2,區(qū)間2.8 km2。水庫于1974年竣工,設計總庫容21.6萬 m3,其中死庫容6.3萬 m3,興利庫容萬8.3萬 m3,防洪庫容7.0萬 m3,是以防洪、灌溉為主的小(II)型水庫。該水庫防洪保護范圍包括1個村的1 200口人和官三線縣級公路等。
水庫樞紐工程由大壩、溢洪道和放水臥管組成。大壩為均質(zhì)碾壓土壩,壩頂長103 m,壩頂寬3.0 m,壩頂高程1 021.8 m,最大壩高11.8 m。大壩上游坡比1∶3,采用干砌石護砌;下游坡比1∶2.5。
張家溝水庫運行近40年來,充分發(fā)揮了攔洪削峰作用,緩解了下游防洪壓力,保證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同時,灌溉了農(nóng)田,保證了糧食安全。目前,水庫建筑物存在以下問題。
由于水庫淤積嚴重,死庫容基本淤滿,僅能滿足10年一遇設計洪水標準,無法滿足50年一遇校核洪水標準要求。
壩坡出現(xiàn)裂縫、孔穴和塌坑,影響大壩穩(wěn)定。上游壩坡砌石損毀,下游壩坡無排水設施。
現(xiàn)狀溢洪道僅局部護砌,出口無消能設施;放水臥管、涵管出口消能設施損毀。上壩道路狹窄,難以滿足防汛搶險要求。
經(jīng)有關部門鑒定,張家溝水庫為三類病險水庫。為確保水庫安全運行,必須進行除險加固改造。
3.1.1 增設防浪墻
防浪墻頂寬 0.5 m,高 1.0 m,墻頂高程1 022.8 m,M7.5水泥砂漿砌石結構。
3.1.2 大壩壩體整修
壩體的裂縫,主要是因壩體干縮、施工時壩體填筑不均勻、分段接茬處理不當?shù)?,從而造成壩基和壩體的不均勻沉降所致??籽?、塌坑是壩體裂縫在雨水的沖刷下,土層下陷而成。本次壩坡整修,首先把現(xiàn)有壩坡上的雜草、灌木及腐殖土清除干凈,清除厚度0.5 m;然后對壩坡按設計斷面進行適當補填及削坡。同時,對壩體上的孔穴、塌坑及裂縫,全斷面徹底挖除并重新回填黏土夯實,壓實度不低于96%。大面積土方回填和夯實采用74 kW推土機攤土,8-12 t羊腳碾碾壓,邊角處采用2.8 kW蛙式打夯機夯實。小面積土方回填采用人工平土,2.8 kW蛙式打夯機夯實。壩體經(jīng)過整修,將上游壩坡恢復至1∶3.0,下游壩坡恢復至1∶2.5。
3.1.3 壩坡護砌
根據(jù)實際情況和防洪要求,擬對大壩上游壩坡清坡整平后鋪設40 cm厚的干砌石,下設厚20 cm砂礫料墊層及15 cm厚的粗砂墊層。護坡坡腳伸入淤積層以下1.0 m。大壩下游壩坡采用草皮護坡。
3.1.4 貼坡排水
壩下游坡腳現(xiàn)無反濾體,本次新增貼坡排水。貼坡頂面高程1 014.0 m,頂寬2.41 m,從外到內(nèi)依次為干砌塊石、碎石、砂礫料和粗砂,砌筑石塊要求排砌嵌緊。
3.1.5 壩坡排水
為了防止暴雨沖刷壩肩和下游壩坡,將水流送至壩腳以外,在下游壩坡與岸坡結合處布設橫向排水溝3條,在下游坡腳設一縱向排水溝,并與壩坡橫向排水溝相連。排水溝形式為矩形斷面,采用現(xiàn)澆C15砼澆筑。橫向排水溝斷面尺寸為0.3 m×0.3 m,坡腳縱向排水溝斷面尺寸為0.5 m×0.3 m。
3.1.6 壩頂?shù)缆?/p>
原壩頂?shù)缆窞橥谅访?,?.0 m。雨天泥濘,影響管理人員巡察。本次改造將壩頂拓寬至4.0 m,路面采用0.2 m厚泥結碎石結構,以1%橫坡向下游傾斜。
本次除險加固改造,將溢洪道分為引渠段、控制段、泄槽段及消力池四部分。
由于溢洪道左側(cè)為基巖,巖體幾乎垂直,不需襯砌,全段只需對右側(cè)(靠壩體一側(cè))側(cè)墻和溢洪道底板襯砌。底板為現(xiàn)澆C20砼,各段連接處均設齒墻,齒墻高0.5 m,厚0.3 m。
引渠段全長20.9 m,進口底高程1 016.79 m,縱坡1/100為倒坡,斷面為矩形。引渠段右側(cè)側(cè)墻緊貼大壩壩坡,為擋土墻式,頂厚0.6 m。側(cè)墻由地面起逐漸加高至4.8 m。
控制段長度79.5 m,始端底高程1 017.0 m,末端底高程1 015.01 m,縱坡1/40。
泄槽段斷面為梯形,底寬3.8 m,右側(cè)側(cè)墻坡比1∶0.75。側(cè)墻高度4.8-3.1 m,為漸變形式。由于泄槽段右側(cè)土體單薄,且形狀不規(guī)則,本次對其整修成頂寬3 m、外坡比1∶1.25與地面連接。
消力池全長10 m,池深1.0 m,池寬3 m。側(cè)墻高4.1 m,為擋土墻形式。消力池出口接5 m長鉛絲籠石護坦。
由于臥管管臺砌體老化,剝蝕嚴重,已不能正常運行,本次重修臥管,增設孔塞。
壩體整修前,首先清除該段的雜草、腐殖土、砂、石等。壩坡培厚段要將原壩坡開挖成平順的邊坡,坡度不陡于1∶1,以便于新舊土層結合。清基采用74 kW推土機施工,清基深度為50 cm,清基范圍應超出設計邊線30-50 cm。壩體上的塌坑、孔洞、裂縫按楔形縫開挖,采用機械和人工配合,回填黏土采用蛙式打夯機和人工石硪夯打相結合,使其壓實度不小于96%。腐殖土、雜草等清除物由1 m3挖掘機或3 m3裝載機挖裝,8 t自卸汽車運至下游棄渣場集中堆放。
坡面反濾料回填、干砌石(包括拆除)采用人工施工,篩選并利用部分拆除料。干砌石要自下而上砌筑,每塊塊石重量不小于15 kg。護坡應嚴格按照設計要求鋪砌,坡面不允許有游石、孤石、補貼石、小石等現(xiàn)象。砂礫料、碎石、干砌塊石應優(yōu)先利用原有的壩坡石料,不足部分再適當補充。干砌石護坡要逐層填實,用大石排緊小石塞嚴,無活石,以腳踏不動為準;壩面石選用較大石塊排砌,錯縫豎砌,結合平穩(wěn),不得使用墊石;石面接觸嚴密,壩面坡度平整。
下游壩坡草皮護坡的植草時間宜在春季或初夏,壩坡整平后,鋪填種植土50-70 mm,再鋪植被網(wǎng),用防滑釘固定,播灑草籽于網(wǎng)內(nèi),松土覆蓋,輕輕壓實。
施工內(nèi)容主要為溢洪道襯砌。土方開挖采用1 m3挖掘機挖裝,8 t自卸汽車運輸至下游壩坡做培厚用土。漿砌石采用砂漿攪拌機拌制砂漿,人工砌筑?;炷涟韬筒捎?.4 m3攪拌機,0.6 m3機動翻斗車運輸入倉,倉面內(nèi)用高頻振搗器振搗。砼施工要求為:砼表面光潔、無蜂窩麻面;在常溫下,砼澆筑完畢36 h后即可拆模;用草袋覆蓋灑水養(yǎng)護不少于7 d。亦可用砼養(yǎng)生劑養(yǎng)護,但必須噴灑均勻。
張家溝水庫除險加固后,可消除大壩安全隱患,充分發(fā)揮其防洪功能和灌溉效益,在保護下游人民群眾生命財產(chǎn)安全的同時,提高農(nóng)業(yè)產(chǎn)量,保證糧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