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連升
(木蘭縣農(nóng)村公路管理站)
通過個人實踐經(jīng)驗與大量實際數(shù)據(jù)的分析可以得知,影響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耐久性的原因有很多,其可以說是一個綜合性的指標,并不是某一點原因單獨作用而成的。如若對其影響原因進行具體分析,則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抗凍性;(2)抗腐蝕;(3)抗碳化性;(4)抗磨性;(5)抗裂性; (6)抗堿骨料反應;(7)混凝土中鋼筋的耐腐蝕性。而對這幾點進行剖析,則可以看出能夠直接作用于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原因主要有:(1)抗凍性;(2)抗腐蝕;(3)抗碳化性; (4)抗磨性;(5)抗裂性,此五點。
通過上文對影響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耐久性原因的分析,我們也能夠看出,影響公路水泥混凝土耐久性的原因頗多,其可以說是一個綜合性的指標,尤其是我國各個地區(qū)的實際情況不同,因此在不同的地區(qū)對耐久性指標的影響差異程度也是不同的。所以,要想切實提高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耐久性,就必須從加強公路施工質量控制這一源頭入手。而對公路施工質量的控制,首先應該嚴把水泥混凝土入場大關。尤其是通過對不同種類的水凝混凝土進行對比分析,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出,公路所用的水凝混凝土在熟料礦物成分、抗折強度、耐磨性能、干縮變化等諸多方面都要比普通的水凝強出很多,具有十分明顯的優(yōu)勢。所以,嚴把水泥混凝土入場大關也是提高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耐久性的重要基礎。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嚴把水泥混凝土入場大關。
(1)在水泥的選用上,要嚴格控制,引進高質量的道路水泥或者是引入優(yōu)質的接近于道路使用的通用水泥,進而從根本上提高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耐磨性、抗折強度、抗干縮性。
(2)在公路水泥混凝土材料的選擇上,必須要確保使用合格的集料,也就是說一定要選取滿足公路路面施工要求的石料、泥沙。
(3)對水泥混凝土中的堿含量必須進行嚴格控制,避免由于減輕堿集料反應而造成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損壞。同時,也通過對水泥混凝土中堿含量的控制,稠度需水量的控制,提高水泥混凝土的耐磨性與抗干縮性。
通過對影響水泥混凝土路面耐久性的原因分析我們可以得知,在影響水泥混凝土路面耐久性的幾點原因之中,有五點是直接作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之上的。所以,為了進一步提高水凝混凝土路面耐久性,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質量尤為重要。而做好公路水泥混凝土的配比工作則對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耐久性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針對水泥混凝土的配比,我們應該在能夠滿足公路施工的水泥混凝土物理性能的前提下,減少水泥用量,極大優(yōu)質煤粉灰的投入,進而降低混凝土的水化溫度,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收縮變形問題,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耐久性。
(2)針對水泥混凝土的配比,我們應該盡可能的降低水、灰比例,在增大水泥混凝土密實度的同時,減少水泥混凝土的孔隙率,進而解決水泥混凝土路面收縮變形問題,切實提高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耐久性。
(3)針對水泥混凝土的配比,為了進一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以及流動性,提高混凝土的密實度,推遲水化熱高峰的出現(xiàn),可以在混凝土中添加高性能的外添加劑,從而進一步提高公路耐久性。
(4)在混凝土配比中,應盡可能減低水膠的使用,并且選用工作性能最優(yōu)的砂率。
加強對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控制,是提高公路混凝土路面耐久性的重要條件之一。因此,在公路施工建設中,對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必須嚴格按照施工規(guī)范要求進行。
(1)做好伸縮縫的處理工作。在實際施工中,在做好伸縮縫材料選擇的同時,也必須要提高對伸縮縫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以及規(guī)劃,進而確保伸縮縫能夠適應混凝土路面的正常收縮與政策使用。
(2)在使用中應該采用連續(xù)配筋混凝土。也就是說在混凝土面層內,配置縱向連續(xù)鋼筋和橫向鋼筋,橫向不設縮縫。
綜上所述,對提高公路混凝土路面耐久性進行粗淺的探討,也使我們更加清楚的認識到,隨著我國公路交通量的不斷加劇,水泥混凝土路面勢必面臨著更大的負荷,而日積月累下去,勢必會嚴重影響到公路交通發(fā)展。所以,進一步提高公路混凝土路面的耐久性,加強對公路混凝土路面施工質量的監(jiān)督與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值得廣大公路施工與管理者加大研究與重視力度。
[1] 姚佳良,張起森.原材料引起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耐久性問題分析[J].公路,2006,(1).
[2] 劉文,李清富,胡群芳.水泥混凝土路面結構耐久性設計研究[J].鄭州大學學報(工學版),2005,(4).
[3] 閆富強,張慶磊,曹寧.淺談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耐久性[J].中國西部科技,2005,(11).
[4] 沙慶林.提高瀝青路面使用性能和耐久性的最關鍵因素[J].中外公路,2005,(1).
[5] 高明贊,干偉忠,徐天寧,蔣海平.沈海高速公路溫州段海灣大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J].公路,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