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妮貴
(銅仁市公路勘察設計院)
交通建筑設施施工中出現鋼筋的腐蝕現象也是主要需要解決的問題。鋼筋的使用壽命緊密地影響著道路和橋梁的使用壽命。有很多諸如原材料、環(huán)境、原材料的不利保管,外來的破壞等,使鋼筋產生腐蝕現象的因素,造成了生產資源的極大的損失。
作為道路的基礎,路基是道路工程的主體,起到了承載公路和連接公路與沿線橋梁及隧道等作用。在當今道路工程建設施工當中,壓實填料的不到位、處理軟基不到位或者是不完善的路基防護排水系統(tǒng),都導致路基產生不均勻沉降,這是道路和橋梁連接處發(fā)生橋頭“跳車”現象的重要原因。達不到設計的要求的道路與橋梁連接處的路基建設施工,很大程度上使道路行車舒適性和安全性受到不容忽視的影響。
地質鉆探布控和鉆探深度會受到各種主觀和客觀原因影響而過少以及未達到要求,軟地基范圍和深度將不能被準確地探明,這樣會造成不符合實際情況的軟地基計算參數選用和地基處理的理論計算,進一步使得軟地基處理設計不無法達到規(guī)范要求,而且在實際情況中大多數橋梁的橋頭搭板沒有進行專項設計監(jiān)控。
施工過渡地段需要照既定操作流程來嚴格按完成,并且下一道的施工建設要在上一道程序合格驗收前提下才能進行。但是實際施工往往沒有按照規(guī)定操作,施工單位為了按照工期交付工程,縮短施工時間,沒有安裝要求的順序施工,也沒有落實部分質量的驗收工作,給工程留下了重大安全隱患。
(1)地基沉降:一般情況下,橋梁段的地下水位要高于公路段的地下水位,橋梁處的地基土壤中水分含量和孔隙率較大,在使用的過程中隨著外力長時間的作用,橋梁段與公路段的沉降差會逐步增大。
(2)壓實度低的臺背填料:一般情況下,橋梁的臺背材料在選擇時,更加注重其透水性的優(yōu)越,所以,臺背材料具有過大的孔隙率,得不到很好的壓實,在公路的長期使用中會導致路基沉陷發(fā)生。
(3)道路與橋梁不同的剛度:無論是從路面還是路基方面來看,道路都屬于柔性的結構,而橋梁則是剛性的結構,所以,在長期的道橋共存服役過程中,公路和路基易產生較大幅度變形,而橋梁則不易發(fā)生變形,這就導致二者的沉降產生較大程度差異。
(4)設計準備不足:工程施工前沒有對工程所在位置的土壤環(huán)境和地質結構進行充分和全面的鉆探研究,這樣地基工程的設計和施工無法達到應到的標準,影響了道路與橋梁地基的沉降差異。
根據我國交通建設部門相關規(guī)定,交通建設施工中,需要定期檢測和考察路基施工完成后的沉降數據,沉降數值的允許范圍有著明確規(guī)定,路基沉降數值必須在建成后的三個月內都符合國家的基本要求,之后的工程才可進行施工建設。
應注意地下處治方案的段間的緩和過渡,以減少公路與橋梁段間的沉降差異。由于結構型式差異,地基處理時,由于各段的強度不同,各段不同強度的段之間需要設置強度過渡段,以確保從剛度大的混凝土橋臺結構逐步過渡到柔性的路基填土結構和瀝青混凝土路面結構。
土工格柵的設置能夠使受力方向得到很好的改變,在來往行駛的車輛產生過大壓力時,地基仍然能夠保持受力點的垂直,不容易發(fā)生地基變形,嚴重顛簸也不會出現。同時,因為土工格柵具良好的彈性,受力之后的變形嚴重能夠減小,由于不斷增大的交通運行質量安全要求程度,土工格柵的應用范圍也正隨之逐漸拓展。
為防治路橋過渡段產生不均勻沉降,設置搭板是常用的處置措施,但有些時候即使設置了搭板,也不能有效地控制在施工中路橋過渡段產生的不均勻沉降,根本原因是搭板的設計沒有收到足夠程度的重視,搭板設計沒有貼近實際施工情況,不盡合理。應該本著以下原則對搭板進行設計:搭板長度應該能夠跨越橋臺臺背土體難以壓實的部分,或按計劃能跨越預留在臺背土方缺口長度;用簡支梁根據搭板受力狀態(tài)來進一步計算搭板的長度。
道路與橋梁連接的處的一系列問題是我國道路建設的經常出現的問題,防控以及消除道橋連接處的脆弱現象,應首先從設計出發(fā),進行詳盡研究調查結果,提出最好的解決方案,使得路堤沉降度降低,避免發(fā)生“跳車”情況。其次,在實際施工建設過程中,要進行控制例如減少路基沉降度,減輕橋臺壓力等重要的質量要點,以確保工程質量。于此同時,要改善工程設計中不符合實際的部分,提升工程結構施工建設合理性,使用科學的工藝以及措施,確保工程質量。合理選擇回填材料和進行適當路基處理兩項工作來進行施工控制,只要結合公路橋梁建設的實際地形等條件并嚴格按照相關的規(guī)定要求進行施工建設,是可以實現提高過渡段的質量,我國公路和橋梁建設質量的整體水平也可以極大的向前發(fā)展。
[1]王亮等.路橋過渡段橋頭搭板容許坡差的參數確定[J].長安大學學報,2009.
[2]王懷明.高等級公路橋頭跳車病害防治措施研究[J].華東公路,2006,(2).
[3]于光樂.土工材料處理橋頭過渡段路基離試驗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3.
[4]王彬.道路與橋梁連接處的結構設計研究[J].橋梁工程,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