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韓偓詩注釋解讀辯誤

        2014-08-15 00:43:38吳在慶
        關鍵詞:詩人

        吳在慶

        (廈門大學人文學院,福建 廈門 361005)

        韓偓詩歌因為不少詩篇用了偏僻深奧的典故,以此讀者解者不明詩中之事典、語典;又有因誤解語詞之義、不明比喻之義、誤解題面、作年背景、詩歌主旨等而致誤。故注釋與解讀韓偓詩歌時,時有因此而誤讀誤解者。今揭出其中幾種加以辨釋。

        一、因不明事典而致誤

        詩歌中典故的運用是常有之事。運用典故不僅可以以典明志抒情,而且可以使詩歌更為含蓄蘊藉,更顯得典雅而富文彩。但也因不少典故較為晦奧,或本身內涵比較豐富多義,有的則看似平常語詞而使得讀者不知道其為典故,有的對于今人來講顯得比較艱僻晦澀,等等,故讀者解者因不明典故而致誤讀誤解。典故又分為事典與語典兩種。事典指詩文里引用的古書中的故事,有別于語典;語典指詩文中引用的有出典的語詞,相對于“事典”而言。先談因不明事典而誤解的情況。

        韓偓有《奉和峽州孫舍人肇荊南重圍中寄諸朝士二篇時李常侍洵嚴諫議龜李起居殷衡李郎中冉皆有繼和余久有是債今至湖南方暇牽課》詩兩首(以下引用此書中韓偓詩,均見此書卷681至683中,不一一注釋其卷數(shù)、頁碼,僅在文中標明詩篇名)。先一并引如下:

        敏手何妨誤汰金,敢懷私忿敩羊斟。直應宣室還三接,未必豐城便陸沈。熾炭一爐真玉性,濃霜千澗老松心。私恩尚有捐軀誓,況是君恩萬倍深。

        征途安敢更遷延,冒入重圍勢使然。眾果卻應存苦李,五瓶惟恐竭甘泉。多端莫撼三珠樹,密策尋遺七寶鞭。黃篾舫中梅雨里,野人無事日高眠。[1]

        這兩首詩比較難懂,為了便于下面說明因不明事典而誤解的情況,先簡略地通釋兩首詩之意。從詩題所敘知道,這首詩是中書舍人孫肇在荊南重圍中寄詩給諸朝士,許多朝士如李常侍洵、嚴諫議龜、李起居殷衡、李郎中冉都回詩唱和,而韓偓久久未能酬和,直至流寓湖南時才得暇作此詩酬和。第一首詩先從自己寫起,敘述自己被貶之遭際,相信仍有召回的機會;表明自己依然銘記昭宗寵信之深恩,誓為報答君恩而捐軀。首二句謂自己被貶非昭宗之過,乃因朱全忠之專權迫害而不得不如此,所以自己不敢因此私憤而如羊斟似地因私怨而置國難于不顧,貽誤救國大事。頸聯(lián)謂相信自己仍有被皇上禮遇接回,不會像豐城的寶劍長久被埋沒于地底。腹聯(lián)以被熾熱的炭火錘煉過的真玉,和久經嚴霜的松柏,比喻自己雖遭迫害磨難而愈堅剛不屈。尾聯(lián)表明為報答私恩尚肯捐軀以報,更何況自己蒙受皇上的寵愛深恩,則為此而捐軀更不在話下了。由此詩可見詩人遭貶一年后,仍然不忘報國效忠昭宗之心,也尚未完全泯滅回朝報國之念。第二首上半首先寫孫舍人之勇武突入圍城,以及自己耽心圍城中缺糧斷水之困境。詩中“征途安敢”、“冒入重圍”二句,正寫出重兵壓城,形勢緊急,而救援者之義無退縮,冒死突入重圍之忠勇忘身。三四兩句借用典故,準確描述圍城中之艱困境況。“卻應”、“惟恐”二句,亦微妙地流露詩人對圍城中友人與兵眾之忡忡憂心。五六句又堅信敵方縱然多方圍攻,終難撼損圍城中孫舍人等一班才智之士,相信他們會有周密良策擺脫圍殺,脫身而出,贏得勝利?!叭闃洹?、“遺七寶鞭”兩故實之應用,將此層意思全然表出,可謂善于用典。末兩句則回視己身,感嘆自己如今只是被流貶在外的野人,只能在梅雨紛紛的蓬船里終日無事高臥,未能一展報國之志。末兩句可謂有志報國而未能,其慨嘆之深沉從可知矣?!懊酚昀铩比置钌?,一指季節(jié),一謂愁緒如紛紛不斷之梅雨。既是寫景,也是以景抒情,詩家之高妙如此。

        在第一首詩的解讀上,因對一些詩句中典故的誤解而有不同的解讀,因此出現(xiàn)了與上面不同的解釋。如陳香先生《晚唐詩人韓偓》釋“敢懷私忿敩羊斟。直應宣室還三接”兩句中之“敩羊斟”與“宣室還三接”即均誤解。其釋“羊斟”謂“即斟羊羔酒?!妒挛念惥邸?‘陶谷得黨家姬,冬日取雪水煎茶,謂姬曰:黨家識此風味否?姬曰:彼粗人,安有此。但能銷金帳底,淺斟低唱,飲羊羔美酒耳?!保?]87此釋顯誤。蓋羊斟為人名,乃春秋時宋國的御夫。詩中此處乃用典,并非如上引所解釋。據(jù)《左傳·宣公二年》載:“鄭公子歸生,受命于楚伐宋,宋華元、樂呂御之。……將戰(zhàn),華元殺羊食士,其御羊斟不與。及戰(zhàn),曰:‘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c入鄭師,故敗。君子謂羊斟非人也,以其私憾,敗國殄民?!?慶按,此文引用書證繁多,所引用諸典籍多據(jù)文淵閣四庫全書版,或《漢語大詞典》,典籍又多為常見書,為免文繁,故一般容不一一具注其版本、頁碼)詩中即用此事典表明:在局勢危急之秋,我盡管因“敏手”“誤汰金”而遭貶謫,但哪敢效法那個因懷私憤,為報私怨而導致打敗仗的羊斟呢!言下之意乃表示自己不因遭貶而泄私憤,仍然心懷報國救危之心。

        又,其釋“直應宣室還三接”句云:“‘宣室’,猶言大室。殷時宮名;漢時未央宮前殿之正室?!印?,用荀彧事?!断尻栍洝?‘荀令君至人家坐幙三日,三日連接香氣不歇?!铐犜姟L流三接令公香?!保?]87按,此處所釋“宣室”與“三接”均未諦。先說“宣室”。宣室做為宮殿名固然可以解釋為古代宮殿名,也即殷代宮名。如《淮南子·本經訓》:“武王甲卒三千,破紂牧野,殺之宣室?!备哒T注:“宣室,殷宮名?!币部梢越忉尀橹笣h代未央宮中之宣室殿。如司馬貞索隱引《三輔故事》云:“宣室在未央殿北?!钡n偓此詩中之“宣室”不僅指漢代宮殿名,更主要的是指發(fā)生在漢宣室殿的漢文帝召見賈誼之事典?!妒酚洝でZ生列傳》載:“后歲余賈生征見,孝文帝方受厘,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禹曋?,拜賈生為梁懷王大傅?!边@一典故后來常多做為君王召見賢才之事典,如盧照鄰《至望喜矚目言懷貽劍外知已》詩之“無由召宣室,何以答吾君”;又如李商隱《賈生》:“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蓱z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p>

        再說“三接”。韓偓此詩中之“三接”確實是用典,但并非上引所說的“用荀彧事”,而是用《周易》所載的晉康侯“晝日三接”之事典?!吨芤住?“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笨追f達疏:“晝日三接者,言非惟蒙賜蕃多,又被親寵頻數(shù),一晝之間三度接見也。”唐代柳宗元《為崔中丞請朝覲表》即用此事典,云:“非敢竊國賓五獻之禮,??岛钊又Y。”可見在“直應宣室還三接,未必豐城便陸沈”這一聯(lián)中用康侯事典的作用,如上文所說的乃表明“相信自己仍有被皇上禮遇接回,不會像豐城的寶劍長久被埋沒于地底?!比缯f是用“荀彧事”,則荀令“三日連接香氣不歇”,在詩中這圍城的特定氛圍中不僅講不通,而且顯得莫名其妙,不可理喻。

        第二首的“多端莫撼三珠樹,密策尋遺七寶鞭”句,《晚唐詩人韓偓》對“七寶鞭”的解釋也有誤解,其釋云:“‘七寶鞭’,《隋書》:‘孟公子得七寶鞭,以七寶綴之,耀眼欲眩?!保?]88按,欲準確解讀“七寶鞭”的典故內涵,應結合上句“多端莫撼三珠樹”加以理解。所謂“三珠樹”,《山海經·海外南經》云:“三株樹在厭火北,生赤水上,其為樹如柏,葉皆為珠?!薄端囄念惥邸肪戆耸?“梁吳筠《采藥大布山》詩曰:‘安得昆侖山,偃蹇三珠樹。三珠始結荄,絳葉凌朱臺?!薄缎绿茣ね醪獋鳌?“初,(王)勔、(王)琚、(王)勃皆著才名,故杜易簡稱為三珠樹?!保?]5741故此處“三珠樹”乃用以比喻杰出人材,此詩中乃用以稱許圍城中的中書舍人孫肇。下句“七寶鞭”乃運用晉明帝事典。《晉書·明帝紀》:“六月,(王)敦將舉兵內向,帝密知之,乃乘巴滇駿馬微行,至于湖,陰察敦營壘而出。有軍士疑帝非常人。又敦正晝寢,夢日環(huán)其城,驚起曰:‘此必黃須鮮卑奴來也!’帝母荀氏燕代人,帝狀類外氏須黃,敦故謂帝云。于是使五騎物色追帝,帝亦馳去。馬有遺糞,輒以水灌之。見逆旅賣食嫗,以七寶鞭與之曰:‘后有騎來,可以此示也!’俄而追者至,問嫗,嫗曰:‘去已遠矣!’因以鞭示之。五騎傳玩,稽留遂久。又見馬糞冷,以為信遠而止不追。帝僅而獲免?!保?]161以此,這一典故乃是因巧妙計策而脫險之意。唐溫庭筠《奉天西佛寺》:“宗臣欲舞千金劍,追騎猶觀七寶鞭”也是運用此事典。因此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盡管敵軍多方百計圍城,但也無奈守軍何,孫肇將會想出突破圍城脫身的周密辦法。反觀用“孟公子得七寶鞭”典,就難于講通這兩句詩了。

        二、誤解語典而致誤

        上述韓偓詩第二首頸聯(lián)謂“眾果卻應存苦李,五瓶惟恐竭甘泉。”《韓偓詩注》釋“五瓶”為“五寶瓶”,并引《大日經》疏八曰:“次說吉祥瓶法,當用金銀等寶,乃至無者應以瓷或凈瓦為之,極令圓滿端正,又不泄漏。如毘尼中方便灌漉凈水盛滿其中,內五寶、五谷、五藥”為證[5]41;《晚唐詩人韓偓》釋謂“‘五瓶’即五位瓶。以銀或銅為之,高三尺,圍八九寸,上下直如筒樣,安嵌蓋”[2]88。上述兩種解釋均將“五瓶”視為一般的語詞解釋,均未諦。將這兩種解釋放在這一聯(lián)句中,非但不能串通與“惟恐竭甘泉”之間的意脈聯(lián)系,也同樣讓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要明了“五瓶”句的意思,其實應與其上句“眾果卻應存苦李”句聯(lián)系起來上下串通理解,這樣就有必要了解“苦李”這一典故?!稌x書·王戎傳》記:“王戎字浚沖,瑯邪臨沂人也?!钟锥f悟,神彩秀徹,視日不眩?!瓏L與群兒戲于道側,見李樹多實,等輩競趣之,戎獨不往?;騿柶涔剩衷?‘樹在道邊而多子,必苦李也?!≈湃??!保?]1231這典故是說,王戎之所以不去摘道邊的李子,是他知道道邊的李子是苦李,味道不好,很難吃,所以人們不去采它,所以李子特別多。因此“眾果卻應存苦李”句的意思是詩人想像荊南圍城中的糧食當已吃盡而只能仰靠野果,而此時恐怕只僅存苦澀的苦李了,以此表明詩人擔心荊南圍城中斷了糧食。因此“五瓶惟恐竭甘泉”句,應是順上句“存苦李”之意而下的“惟恐竭甘泉”,也就是唯恐圍城中缺水之意。那末,“五瓶”和“惟恐竭甘泉”有何關系呢?如果用上述“五瓶”的兩種解釋,那是說不清其間關系的。其實這里的“五瓶”是“一井五瓶”語典,《太平御覽》卷一八六載:“魯連子曰:‘一井五瓶,泄可立待。一灶五突,烹飪十倍,分煙者眾?!薄短接[》卷七五八:“曾子曰:‘一井五瓶,泄之可待,監(jiān)流者眾也。’”韓偓詩中用此語典,其意為圍城中人多井少,擔心久圍而城中飲水用盡。下句這樣解釋,就與上句能夠一脈相承,很流暢地串通起來。

        韓偓又有《過茂陵》詩:“不悲霜露但傷春,孝理何因感兆民。景帝龍髯消息斷,異香空見李夫人。”我們先解釋這首詩,以便之后說明其誤解語典之故。此詩乃詩人經過茂陵而詠漢武帝,究其詩旨,乃批評漢武帝。其意乃謂漢武帝雖倡孝道,然而未能親躬孝道,唯重女色。故畫李夫人之圖形,又信方士之言,以求見李夫人之魂魄,然此舉乃徒然而已耳。首句“不悲霜露但傷春”,乃總評漢武,概括以下三、四兩句之意?!安槐丁?,乃“景帝龍髯消息斷”之謂,批評武帝之不悲思先帝,則有違孝道;“但傷春”,乃刺武帝“異香空見李夫人”,譏諷其重色。“傷春”,喻傷李夫人之早逝也。第二句“孝理何因感兆民”,乃批評漢武帝雖倡孝道,然未能躬行孝道,唯重女色,則其所倡孝道,又如何能感動百姓,令人信服!“消息斷”,與下句“異香空見李夫人”成反襯,譏刺之意自在其中。

        這首詩也用了典故,其中有事典,也有語典。語典即“悲霜露”。但有人在解釋中未覺察出“悲霜露”的語典,而解釋“霜露”云:“霜露,指秋季?!对姟で仫L·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5]307這只是解釋“霜露”的字面之意,而未能解釋“霜露之悲”這一語典之意,故不符合此詩詩意,也就不能揭櫫此處所含之真意。做為語典的“霜露之悲”乃意為對父母先祖之悲思,其典出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卷下《終制篇》:“死者人之常分,不可免也。……四時祭祀,周孔所教,欲人勿死其親,不忘孝道也?!魣筘铇O之德,霜露之悲,有時齋供,及盡忠信,不辱其親,所望于汝也?!焙笕艘捕噙\用此語典,如宋鄭獬《鄖溪集》卷七《贈母制》:“君子履霜露,則怵然而懷,……朕之繼大業(yè),慶行于士大夫,亦念乎北堂之賢母,祿養(yǎng)不能及,乃飭有司,裂邑而封之?!q足以慰霜露之悲乎!”宋楊冠卿《客亭類稿》卷十《冊寶禮成追封三代代焚黃祭文·妣》:“母兮鞠我,垂休無窮。子之慕親,欲報罔極。……焚告墓庭,增光泉壤。莫罄晨昏之養(yǎng),惟深霜露之悲。”可見韓偓此詩中的“悲霜露”即用“霜露之悲”的語典。將此作為“霜露”解釋之原因,蓋未能通察全詩各句之關聯(lián)以明詩旨,且未覺此處乃“霜露之悲”語典之縮略語。這種典故的縮略語,在詩詞中因表達的方便之故常有出現(xiàn)。

        三、誤解語詞之義而致誤

        詩句是由一個個語詞按照所要表達的意思有機組成的,而每個語詞在某詩句中也均有其特定的意思。由于語詞常常有多義,在不同的詩句中就可能有不同的內涵,解釋就可能有所不一,故我們要準確解讀詩歌,首先就要準確地解讀具體詩中的每個語詞的含意。因誤解語詞之義而導致誤讀韓偓詩歌常有以下三種情況。

        先說第一種,即常見的因誤解詩中特定語言環(huán)境中的語詞之義。如韓偓《侍宴》詩:“蜂黃蝶粉兩依依,狎宴臨春日正遲。密旨不教江令醉,麗華微笑認皇慈。”此詩中的“日正遲”的“遲”字,《韓偓詩注》釋云:“遲,徐行貌。《詩·豳風·七月》:‘春日遲遲,采蘩祁祁。’”[5]14按,此處引詩經《七月》詩之詩例以解釋韓偓詩中之“遲”字是恰當?shù)?,因韓詩中的“遲”字正是取此義。但此處的“遲”應讀作“遲遲”解,“春日遲遲,采蘩祁祁”中的“遲遲”之義如釋為“徐行貌”則有所未安,而應如《漢語大詞典》所釋:“陽光溫暖、光線充足的樣子?!痹獎㈣对妭魍ㄡ尅肪砥咭吨熳蛹瘋鳌方獯司渲^“遲遲,日長而暄也”。又引孔穎達曰:“人在陽則舒,在陰則慘。遇春暄,則四體舒泰,覺晝景之稍稍長。謂日行遲,故以遲遲言之也?!薄段骶╇s記》卷四引漢枚乘《柳賦》之“階草漠漠,白日遲遲”,亦用此義。所釋的“徐行貌”義,則適合于《詩·邶風·谷風》:“行道遲遲,中心有違”詩例。毛傳解釋云:“遲遲,舒行貌?!薄冻o·劉向<九嘆·惜賢>》:“時遲遲其日進兮,年忽忽而日度”,亦用此義。故王逸注曰:“遲遲,行貌?!焙榕d祖補注:“遲遲,來遲也?!蔽覀內缫浴靶煨忻病绷x放在韓詩“狎宴臨春日正遲”中檢驗,則詩意有所窒礙,而以“陽光溫暖、光線充足的樣子”解釋,則宴會時春日明媚的和煦氣象即呈現(xiàn)而出,與全詩的歡樂氛圍十分融合。

        再看另一詩例。韓偓有《晨興》詩:“曉景山河爽,閑居巷陌清。已能消滯念,兼得散余酲。汲水人初起,回燈燕暫驚。放懷殊未足,圓隙已塵生?!痹娔┚涞摹皥A隙”究為何物呢?《增訂注釋全唐詩·韓偓集》謂“圓隙,圓形的孔隙。所指不明。疑指心,古人相傳人心有七竅,見《史記·殷本紀》。竅者,孔隙也?!保?]1106《韓偓詩注》謂“圓隙,補苴罅漏。已塵生,猶言為時已晚。塵生說明時間已久?!保?]134按,上引釋“圓隙”均未諦。其實“圓隙”乃門上小圓孔,用以從門內往外窺視。黃宗炎《周易象辭》卷六:“窺,閃也,從門,從規(guī)。規(guī)指門中圓隙,人以目就之,而外視或見或否,閃爍不定也。其義與窺相侶?!碧仆鯒ぁ恩虢羌ぶ閴m賦》亦用此義:“丹海之濱,青珠似塵。蓋輕細以無滯,遂飛揚而有因?!氪﹫A隙,影寒于云母?!惫省胺艖咽馕醋悖瑘A隙已塵生”兩句直譯為:放寬心懷尚未盡興,門上的圓隙(小圓孔)已經生起了灰塵。其意則為詩人沉醉于晨景,久久流連忘返而尚未盡興,本以為時間才過了一會兒,沒想到其實已過了好久,連門上圓隙中都新沾上了灰塵。

        韓偓另一首《訪同年虞部李郎中》也有被誤解的詩句。此詩云:“策蹇相尋犯雪泥,廚煙未動日平西。門庭野水褷鷺,鄰里短墻咿喔雞。未入慶霄君擇肉,畏逢華轂我吹韲。地爐貰酒成狂醉,更覺襟懷得喪齊?!贝嗽娔┚涞摹暗脝数R”本可以分成兩部分來解釋,即“得喪”和“齊”。得喪,猶得失,指名利等的得到與失去。如《莊子·田子方》:“而況得喪禍福之所介乎!”《韓詩外傳》卷四:“天子不言多少,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喪,士不言通財貨,不賈于道?!彼蚊穲虺肌洞迨e居》詩:“古來得喪何須問,世上榮枯只等閑”等均是此義。而“齊”,即相同。也可以“得喪齊”三個字合起來解釋,意謂將得與失等量齊觀,置之度外,此即是莊子《齊物論》之義。故韓偓這詩末兩句的意思是:與李郎中煮酒共飲,以致酩酊大醉,然而此時更覺豁達開懷,等同得失,直置人生得失於度外矣。但《韓偓詩集箋注》則分開先解釋“齊”,又再解釋“喪齊”,引《周禮·天官·酒正》:“凡為公酒者亦如之,辨五齊之名。一曰泛齊,二曰醴齊,三曰盎齊,四曰緹齊,五曰沈齊?!庇忠嵭?“謂齊者,每有祭祀,以度量節(jié)作之。”并加按云:“本詩之‘喪齊’,猶言飲酒無度也?!保?]這樣的解讀就完全不合詩意了。

        再說第二種,即不明比喻之義而誤解的情況。如韓偓《寄隱者》詩:“煙郭云扃路不遙,懷賢猶恨太迢迢。長松夜落釵千股,小港春添水半腰。已約病身拋印綬,不嫌門巷似漁樵。渭濱晦跡南陽臥,若比吾徒更寂寥?!薄俄n偓詩注》釋“長松夜落釵千股”句謂“夜來風吹,松樹紛紛落葉,猶如一股一股的頭釵。狀落葉之多?!保?]141按,此釋有誤,其誤在于將“釵千股”看作“松樹紛紛落葉”的比喻,所以才說“狀落葉之多”。其實,并非如此。一者,按照一般常識,松樹是難有落葉紛紛景象的。二者,從“小港春添水半腰”詩句知道,此時乃春天,春天更怎會有松葉紛紛而落的景象呢?其實,“釵千股”只是用以比喻月光照在松樹上,繁密的松葉投映在地上的影子,猶如千萬股頭釵掉在地上似的,而非真的松葉紛紛落下,有如“釵千股”。

        又如前引《奉和峽州孫舍人肇荊南重圍中寄諸朝士二篇時李常侍洵嚴諫議龜李起居殷衡李郎中冉皆有繼和余久有是債今至湖南方暇牽課》詩的“敏手何妨誤汰金”句,“敏手”和“汰金”兩詞自有其本意?!懊羰帧奔纯焓郑q能手。明葉盛《水東日記·奏止議事官入朝》:“侍郎于公巡撫河南、山西,妙年敏手,下視無人”即為此義?!疤稹钡摹疤?,意為選取,挑揀。如《新唐書》卷一四二《楊綰傳》:“宦者魚朝恩判國子監(jiān),既誅,因是建言太學當?shù)锰煜旅逄溥x,即拜綰國子祭酒?!保?]4664而“汰金”,即意為選取,挑揀金子。此處金子比喻最優(yōu)秀、最寶貴的人或事物等。而除本意外,無論“敏手”或“汰金”,在各具體詩文中常有不同的比喻之義。就韓偓此詩而言,《韓偓詩注》解釋謂“敏手,快手,詩人自謂。汰金,汰沙取金,比喻在詩文上去蕪存精。高仲武《中興間氣集》:‘崔拾遺文采柄然,意思方雅?!挂嗯硳穑妼??!@里指自己的和詩?!保?]39這樣的解釋是難于讓人首肯的。試想韓偓在孫肇寄給他詩后久久才回酬此詩的情況下,怎好自我稱夸是作詩的“快手”,又稱自己的詩歌是“去蕪存菁”?而且又怎能和下一句“敢懷私忿敩羊斟”串講得通呢?實際上,這樣的解釋是因誤解這兩個語詞的比喻之意而致誤的。這里的“敏手”,應比喻唐昭宗,而“汰金”的“金”乃借以比喻包括詩人在內的賢臣。詩人所以如此說,乃居于天復四年初夏唐昭宗和朝廷被朱全忠等權奸所把持的客觀嚴酷局勢,以及自己和諸賢臣被貶謫的遭遇。其時,在朱全忠之流主宰朝廷大權的嚴酷局勢下,唐昭宗本身早已難于自保。早在此時前的天復三年二月,在朱全忠的威迫下,唐昭宗不得不將戶部侍郎、翰林學士承旨韓偓貶為濮州司馬,所以韓偓這時才有“敏手何妨誤汰金”的宛轉比喻之句。

        第三種為誤解語詞之義而致誤。有些語詞有多義,在詩文中往往因對它們的真正意思沒有把握準確而誤作它解,這樣就導致對詩文的誤解。如此誤解的例子在韓偓詩的解釋中也時有出現(xiàn)。

        韓偓《欲明》詩云:“欲明籬被風吹倒,過午門因客到開。忍苦可能遭鬼笑,息機應免致鷗猜。岳僧互乞新詩去,酒保頻征舊債來。唯有狂吟與沈飲,時時猶自觸靈臺?!贝嗽娭小霸郎テ蛐略娙ァ钡摹霸郎保俄n偓詩注》謂“岳州的和尚。岳州,州名。”[5]49按,此釋誤。其致誤原因之一為誤以為此“岳”指岳州,故認為“時詩人在洞庭湖”。實際上,此詩并非詩人作于岳州洞庭湖,而是在醴陵。據(jù)汲古閣本、舊抄本、明代胡震亨《唐音統(tǒng)簽》本等多種韓偓詩集,在此詩題后均有詩人“在醴陵”的自注,也即謂其時詩人在湖南醴陵縣作此詩。既然如此,則詩中的僧人即未必是岳州僧人,而倒可能是醴陵當?shù)氐纳?。再者,所謂“岳僧”,實際上即“山僧”,乃對居住于山間的僧人之稱謂。如唐李咸用《友生攜修睦上人詩見訪》云:“雪中敲竹戶,袖出岳僧詩?!痹偃鐝垎獭额}湖上友人居》:“遠無朝客信,閑寄岳僧書?!眱稍娭械摹霸郎奔慈纭稘h語大詞典》所釋均為“山僧”。

        韓偓又有《出官經硤石縣》詩,詩題下有自注“天復三年二月二十二日”,亦即注明這首詩的寫作時間。此詩前四句謂“謫官過東畿,所抵州名濮。故里欲清明,臨風堪慟哭?!薄俄n偓詩注》在“故里”一句下注釋云:“故里,故鄉(xiāng)。韓偓是京兆萬年縣人。萬年縣在今陜西省西安市。詩人去濮州,路過家鄉(xiāng)。清明,天氣清澈明朗。時值舊歷二月下旬,地氣漸暖,天朗氣清。”[5]32按,“清明”確有“天氣清澈明朗”之一義,但這里將“清明”作這樣的解釋顯然有誤。一者,所謂“故里欲清明”之“欲”,乃表明“將要”的意思,說明此時尚未“清明”,但已經接近“清明”了。如果此處的“清明”乃“天氣清澈明朗”之義,而寫詩時乃在離開家鄉(xiāng)甚遠的河南硤石縣,詩人又如何能逆料“故里欲清明”呢?而故里果然“欲清明”,那末詩人又為何要“臨風堪慟哭”?難道詩人喜歡家鄉(xiāng)陰霾風雨,不喜“欲清明”嗎?這實在均有違常理常情,這樣解釋這一詩句,實在窒礙難通。其實,這里的“清明”乃指節(jié)氣意義上的“清明”,即清明節(jié)。據(jù)此詩所提供的地點與時間,詩人告訴我們,地點乃在河南硤石縣,時間則為舊歷二月二十二日。此時距離一般在舊歷三月初的清明節(jié)已經很接近了,故詩人才有“故里欲清明”之句。而清明節(jié)乃是世人祭祖掃墓等活動的時節(jié),故署名杜牧的《清明》詩云“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將逢此重要節(jié)日,而詩人卻離開故鄉(xiāng)貶官在途中,未能在“故里”過“清明”,身處此令人生哀之境地,詩人“臨風堪慟哭”也就很自然了。

        再看上引詩人《寄隱者》詩的“已約病身拋印綬,不嫌門巷似漁樵。渭濱晦跡南陽臥,若比吾徒更寂寥”詩中的“已約”、“若比”兩語詞的“約”和“若”《韓偓詩注》是如何解釋的。“已約病身拋印綬”句之“約”,《韓偓詩注》謂“約,環(huán)繞;纏繞。李商隱《江南曲》:‘掃黛開宮額,裁裙約楚腰?!保?]142按,此釋不確。蓋此處之“約”,乃相約、約定之意,如《漢語大詞典》所釋:“以語言或文字訂立共同應遵守的條件”。如《荀子·正名》:“名無固宜,約之以命?!薄稘h書·高帝紀上》:“初,懷王與諸將約,先入定關中者王之。”“拋印綬”,謂自棄官職。故此句意思為:已自我約定將自棄官職。又“若比吾徒更寂寥”句之“若”,《韓偓詩注》釋為“你,指隱者?!保?]142所釋亦未諦。實際上此處之“若”應解釋為如,或如果。因此此句的意思是:如果比起我輩來,他們(指姜太公和諸葛亮)更為寂寞沉寂。

        四、因誤解題面年代背景主旨等而致誤

        由于對詩題題面有所誤讀,或是誤解詩歌的創(chuàng)作年代及其相關背景,乃至對詩歌的主旨意蘊理解有所偏頗,均易導致誤解詩意。

        韓偓有《過臨淮故里》:“交游昔歲已凋零,第宅今來亦變更。舊廟荒涼時饗絕,諸孫饑凍一官成。五湖竟負他年志,百戰(zhàn)空垂異代名。榮盛幾何流落久,遣人襟抱薄浮生。”徐復觀于《中國文學論集·韓偓詩與香奩集論考》認為此詩非韓偓詩,認為“《江南送別》、《過臨淮故里》、《吳郡懷古》、《游江南水陸院》這一類的詩,可斷言其非出于韓偓?!彼J為“韓偓的‘故里’,不可能在‘臨淮’;‘諸孫饑凍一官成’的情景,尤與韓偓不合;則此詩之不出于韓偓,實甚為明顯。臨淮為由金陵赴中原(洛陽)必經之路,這首詩及江南諸詩,或出于韓熙載。然韓之故里亦非臨淮,所以只好存疑了。”[8]高文顯《韓偓》亦就這一首詩說:“他雖有甜美的故鄉(xiāng),但是故鄉(xiāng)啊,也不是可留戀及安身之所啊!他經過故里臨潼(慶按,“臨潼”應是“臨淮”之排誤)時,曾悲感地寫道……故國與故鄉(xiāng),原是不足留戀的啊!從此他甘心棲隱林泉了?!保?]25按,上引兩說均誤,其誤之由乃在于誤解詩題題面。此處“臨淮”,并非地名,乃謂李光弼。李光弼因封臨淮郡王,故稱。且此處“故里”亦指李光弼所封舊居地而言,非謂臨淮乃其故鄉(xiāng)?!杜f唐書》卷一一〇《李光弼傳》云:“李光弼,營州柳城人?!瓕殤?,進封臨淮王,賜鐵卷,圖形凌煙閣。”[10]《新唐書》卷一三六云:“寶應元年,進封臨淮郡王?!瓘V德元年,遂禽晁,浙東平。詔贈實封戶二千,與一子三品階,賜鐵卷,名藏太廟,圖形凌煙閣?!保?]4589-4590可見詩中的“諸孫饑凍一官成”之“諸孫”亦與韓偓無關,乃指李光弼之孫?!缎绿茣だ罟忮鰝鳌酚钟洝白訁R,有志操,廉介自將。從賈耽為裨將,奏兼御史大夫。元和初,分徐州苻離為宿州,光弼有遺愛,擢匯為刺史。后遷涇原節(jié)度使,罷軍中雜徭,出奉錢贖將士質賣子,還其家。卒,贈工部尚書?!保?]4590詩中的“一官成”,蓋指李光弼之子李匯。韓偓約咸通十二年(871年)秋離家往游江南,此詩疑即此行于秋冬間過臨淮(今江蘇盱眙縣西北)之作。

        再說因誤解作年背景而誤之例。韓偓《亂后卻至近甸有感》云:“狂童容易犯金門,比屋齊人作旅魂。夜戶不扄生茂草,春渠自溢浸荒園。關中忽見屯邊卒,塞外翻聞有漢村??昂逕o情清渭水,渺茫依舊繞秦原。”此詩詩題下原有“乙卯年作”小注,乙卯年指乾寧二年(895年),據(jù)此詩應作于是年。故汲古閣本韓偓集于詩后注云:“乙卯年為昭宗乾寧二年,是年李茂貞、王行瑜稱兵犯闕。”但清人吳汝綸評注本《韓翰林集》題下小注后注云:“乙卯字誤。韓公貶謫后亦無卻至近甸之事。此疑昭帝發(fā)鳳翔至長安,公未貶濮州時隨駕還京之作,事在天復三年癸亥也?!保?1]《韓偓詩注》亦認同吳汝綸之說,認為“亂后,指昭宗被宦官韓全誨劫持至鳳翔后被平息”,并解釋“狂童”云:“這里應指韓全誨。”[5]229按,上述系年及解釋均未諦。其實,原小注不誤。孫克寬《韓偓簡譜》即駁云:“吳注以為乙卯年誤,以為貶謫后,亦無卻至近甸之事。予謂此乙卯為乾寧二年,時三鎮(zhèn)舉兵犯闕,昭宗避兵出幸山南,崔胤復相,致堯殆亦避亂,而復至近甸,其時(李)克用兵駐渭橋,帝始返京,故有‘關中始見屯邊卒’之句?!保?2]《增訂注釋全唐詩·韓偓集》據(jù)兩《唐書·昭宗紀》、《資治通鑒》卷二六〇亦云:昭宗乾寧二年“五月,鳳翔節(jié)度使李茂貞及靜難軍節(jié)度使王行玙、鎮(zhèn)國軍節(jié)度使韓建等各引精兵數(shù)千至長安,同謀廢昭宗立吉王。河東節(jié)度使李克用以討李茂貞等為名,于七月舉軍渡過黃河,屯兵渭北。神策軍中尉駱全瓘、指揮使李繼鵬等反叛,欲劫持昭宗,京師混戰(zhàn),城中大亂。昭宗倉皇出奔終南山,百姓棄家亡竄者數(shù)十萬,中暑死者達三分一。八月,亂平,昭宗還京。”[6]1117按,后二者所說符合詩意,詩歌確實是小注“乙卯年作”,而吳汝綸等人誤解此詩作于天復三年(903年),而因天復三年的時代背景不同于乾寧二年,故其對詩歌之解釋顯然也就失誤了。

        又,對于詩歌主旨背景的誤判,也必然誤解句意詩旨。就歷來解釋韓偓《香奩集》中詩意而言,清人震鈞所說頗多令人不敢茍同者。他在《香奩集發(fā)微序》中不無發(fā)千古之覆后的得意地說:“《香奩集》有唐之《離騷》、《九歌》也。自后人不善讀,而古人之命意晦。自后人不能尚論古人,而古人扶植綱常之詞,且變?yōu)榈米锩讨饕?……乃夷考其辭,無一非忠君愛國之忱,纏綿于無窮者。然則靈均《九歌》所云‘滿堂兮美人,忽獨與余兮目成’,信為名教罪人乎!《香奩》之作,亦猶是也。然自唐末至今近千歲矣,絕無一人表而出之。徒使耿耿孤忠,不白于天下,世之閱者,遂與《疑雨集》等量齊觀,可異哉!”[13]1雷瑨《香奩集發(fā)微跋》(見震鈞《香奩集發(fā)微》卷首)亦贊同震鈞之說云:“即《香奩》一集,亦等諸《疑雨》、《疑云》,不復臧弆,冬郎之詩,幾湮沒弗彰。蓋致堯仕唐昭宗為翰林承旨,為朱溫所怒,貶斥海嶠,依王審知而卒。見忌權奸,洊遭離亂于是,憤逆臣之竊命,慨唐室之不興,乃本詩人忠厚之旨,為屈子幽憂之辭,托諸美人,著為篇什,以抒忠愛,此《香奩集》之所為作也。然無人為之詮釋,則作者之意終焉晦塞,而辭深旨遠,其難殆倍于溫李。今得曼殊震鈞氏為之發(fā)微,并作年譜附后,探賾索隱,能將作者心事曲曲道出,遂使承旨忠憤之氣躍然紙上,而讀者知人論世,亦當不僅以艷體目之,洵足媲美顧、馮二家,而為韓氏功臣矣?!保?3]2他們皆以香草美人均有托的視角解讀《香奩集》,故所解多有令人難于茍同者。今僅舉震鈞所釋的兩首韓偓詩為例說明之。

        韓偓《偶見》詩云:“秋千打困解羅裙,指點醍醐索一尊。見客入來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門?!庇帧赌掀帧吩娫?“月若半環(huán)云若土,高樓簾卷當南浦。應是石城艇子來,兩槳吚啞過花塢。正值連宵酒未醒,不宜此際兼微雨。直教筆底有文星,亦應難狀分明苦。”

        震鈞《香奩集發(fā)微》解釋前詩云:“此譏崔胤之恃功而驕,指揮如意。及引全忠入朝,又不能制,但旁觀而生妒也。秋千喻戰(zhàn)功,笑指醍醐,恃功而妄事要求也。梅子酸物,喻妒意?!保?3]12又解釋后詩云:“梁開平三年,淮南遣張知遠修好于王審知。知遠醉后倨傲,審知斬之,表上其書于全忠。云‘石城艇子來’,正詠此事。云‘直是連宵酒未醒’,言謂知遠倨傲由于醉。致堯有舔糠及米之憂,故云‘難狀分明苦’,真心搖搖如懸旌矣。”[13]16這一解釋讓高文顯先生大為不滿,云:“啊,夠了!以此等語來替致堯辯護,豈能說是適當!……像這種的發(fā)微,或可以說是以蠡測海了?!保?]64實際上此詩并沒有什么“香草美人”的寓托之意,誠如劉拜山、富壽蓀選注《千首唐人絕句》所釋:“此詩活畫打罷秋千,見客走避之少女形象,生動傳神,嬌癡如見。韓偓《想得》‘兩重門里玉堂前,寒食花枝月午天。想得那人垂手立,嬌羞不肯上秋千?!杜家姟吩娭兄倥?,則非漫寫所見也?!币踩缟蜃鏃毕壬短迫似呓^詩淺釋》所賞析此詩云:“韓偓像一個高明的攝影師,他善于捕捉少女們生活中一些稍縱即逝的鏡頭,實時地將形神兼?zhèn)涞嘏臄z下來,如其《偶見》一首,也是可以和《新上頭》比美的?!娙嗽谶@里,給我們精心地拍下了一位半大不小的姑娘日常生活中一個側面鏡頭?!@位姑娘蕩完秋千,又熱又渴。一面脫掉裙子,一面要喝醍醐(精制奶酪)。事情也真湊巧,正在這時,卻來了客人,這位又熱又渴的姑娘不免有些狼狽了,她只好趕忙朝屋里走??墒?,好奇心又吸引著她,于是就又躲在中門之后,向外窺探客人。她脫了裙子以后,隨手在樹上摘了一個梅子,這時,她就一面下意識地搓著手中的梅子,一面有意識地從門旁向外瞭望,其形象也就掩映于中門之間了?!保?4]再如震鈞先生解釋《南浦》詩也有不妥。他將此詩定為梁開平四年(910年)作,并附會以前一年“淮南遣張知遠修好于王審知”[13]16事。但此詩之作年亦有歧說,如《韓偓詩注》以為“作于唐昭宗天復三年(903年),時詩人由河南轉入湖北,沿漢江而至漢口”[5]148時。其實上述兩說均無確證,實不可信。此詩作年不可確考,既然不能確定為后梁開平四年之作,則震鈞何能以開平三年事解釋之?據(jù)我所見,此詩乃懷人而抒發(fā)思愁之作。首二句描寫懷人之環(huán)境處所,營造眷念伊人之氣氛?!霸氯舭氕h(huán)”,言月未圓尚缺,寓人未團圓而分離也?!霸迫敉痢保嗽贫錇鹾谝?,用以襯托心情之黯淡。“高樓簾卷”句,謂人正佇立高樓,卷簾面對分別之處?!皯恰?、“兩槳”二句,系想望之辭,乃借古歌謠以抒發(fā)思念盼望伊人之情思。“正值”句,謂因思念者久盼未至而愁緒纏綿,故云“連宵酒未醒”?!安灰恕本洌^正當此連宵憂愁之時,天又微雨濛濛,更增添絲絲愁緒也。末二句則謂此種閑愁思緒之苦楚,縱使有如生花妙筆,亦難于描述分明。陳伯海先生《韓偓生平及其詩作簡論》評析此詩謂“詩寫候人不來的心情。先借半明半暗的月色、若吞若吐的云影,渲染出迷離不定的氣氛;又通過槳聲咿啞、艇子虛過的細節(jié),點明候人的焦灼心理;再加上醉酒、微雨的烘托,把此時此刻相思之苦形容得曲盡其妙?!保?5]所說誠是。

        [1]彭定求,沈三曾,楊中訥,等.全唐詩[M].北京:中華書局,1960:7791.

        [2]陳香.晚唐詩人韓偓[M].臺北:臺灣國家出版社,1993.

        [3]歐陽修.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4]房玄齡.晉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

        [5]陳繼龍.韓偓詩注[M].北京:學林出版社,2001.

        [6]陳貽焮.增訂注釋全唐詩·韓偓集[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1.

        [7]齊濤.韓偓詩集箋注[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21.

        [8]徐復觀.中國文學論集[M].臺北:臺北學生書局,1976:280-281.

        [9]高文顯.韓偓[M].臺北: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1984.

        [10]劉昫.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3303 -3310.

        [11]吳汝綸.韓翰林集[M].臺北:臺灣學生書局印行,1967:69.

        [12]孫克寬.韓偓簡譜[M].臺北:臺北廣文書局,1970:88.

        [13]震鈞.香奩集發(fā)微[M].上海:掃葉山房石印本,1914.

        [14]沈祖棻.唐人七絕詩淺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276-277.

        [15]陳伯海.中華文史論叢·第四輯[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36-137.

        猜你喜歡
        詩人
        新銳詩人
        椰城(2023年12期)2023-12-22 10:00:46
        新銳詩人
        椰城(2023年11期)2023-11-13 02:18:48
        新銳詩人
        椰城(2023年10期)2023-10-12 02:18:42
        新銳詩人
        椰城(2023年9期)2023-09-14 09:05:12
        新銳詩人
        椰城(2023年8期)2023-08-24 08:53:14
        最帥的詩人
        好孩子畫報(2021年3期)2021-04-02 15:13:33
        曬娃還要看詩人
        我理解的好詩人
        中華詩詞(2018年6期)2018-11-12 05:28:18
        詩人貓
        詩人與花
        火花(2015年3期)2015-02-27 07:40:48
        久久精品国产视频在热| 国产96在线 | 欧美| 久久网视频中文字幕综合| 无码人妻专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久久| 久久久久久av无码免费网站下载| 四川老熟妇乱子xx性bbw| 亚洲人妻无缓冲av不卡| 久久精品亚洲乱码伦伦中文| 国产人成精品免费久久久| 啦啦啦www播放日本观看|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麻豆|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日韩亚洲| 亚洲国产国语在线对白观看|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av| 久久黄色国产精品一区视频| 国产人妻丰满熟妇嗷嗷叫| 国产成人精品精品欧美| 视频一区二区不中文字幕| 日韩女优av一区二区|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3| 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有精品 | 成年人黄视频大全| 美女扒开内裤露黑毛无遮挡| 亚洲永久国产中文字幕| 一本一道av无码中文字幕﹣百度 |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 性一乱一搞一交一伦一性| www.av在线.com| 第一九区另类中文字幕| 两个人看的www免费视频中文| 99在线精品国产不卡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人成网站深夜免费|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不卡| 久久人人爽天天玩人人妻精品| 亚洲第一区无码专区|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亚洲| 中文无码日韩欧|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一区蜜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