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華林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昆明勘察設計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51)
目前,公路帶狀地形圖測量采用的方法有全站儀測量法、GNSS RTK測量法、傳統(tǒng)航空測量法。全站儀測量及GNSS RTK測量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地形破碎、建筑密集地區(qū)難以測量。傳統(tǒng)航空測量雖然技術成熟,應用廣泛,但由于該技術對天氣和機場條件的依賴性大,成本較高,攝影周期較長,限制了傳統(tǒng)數字攝影測量技術在公路地形測量中的應用。
近年來,低空飛行無人機(UAV)技術得到了非??斓陌l(fā)展,基于無人機平臺的航空攝影技術已顯示出很強的優(yōu)勢。無人機使用成本低、結構簡單,無人機航測適用于危險區(qū)域的測繪和快速監(jiān)測等。無人機拍攝影像具有清晰度高、分辨率高、比例尺大、面積小、現勢性強的優(yōu)點,且無人駕駛飛機為航拍攝影提供了操作方便、轉場容易的航攝平臺。
筆者所在單位用于公路帶狀地形測量的無人機航飛系統(tǒng)型號為ZC-Ⅱ。無人機是通過機載計算機程控系統(tǒng)進行操控的不載人飛行器。無人機航空攝影是以無人駕駛飛機作為空中平臺,使用焦距為35.52 mm的Canon EOS 5D Mark Ⅱ 型單反相機獲取低空高分辨率實地照片,使用計算機及相應軟件對圖像信息進行處理,并按照一定的精度要求繪制成地形圖。無人機系統(tǒng)在設計和最優(yōu)化組合方面具有突出的特點,是集成了高空拍攝、遙控、遙測技術、視頻影像微波傳輸和計算機影像信息處理的新型應用技術。
帶狀公路地形測量無人機航測生產技術流程由接受任務開始,經室內方案設計、外業(yè)測量、內業(yè)空三、內業(yè)測圖、資料整理五大階段,可分為16個步驟(如圖1所示)。
圖1 生產技術流程
項目作業(yè)區(qū)位于云南省東南部,擬建公路推薦路線全長22.531 km,作業(yè)范圍依據設計院提供的1∶5萬線路中線方案圖中線比較線兩邊各200 m。
線路地理位置起點(105°40′36″E,23°36′23″N),終點(105°44′20″E,23°25′43″N)。整條線路屬山地地形,最高海拔約為1255 m,最低海拔位于起點處,約為663 m。整條線路地形復雜,隱蔽地形和一般地形都有分布,地物較多,植被有水田、旱地、果園、樹林、灌木等。部分地區(qū)樹林密集,地物雜亂無章,沿線道路交通不便,通視情況較差。
線路控制測量采用GPS及全站儀。沿線路5 km左右布設一對四等GPS控制點,四等GPS控制點之間加密一級導線點,一級導線點間距500 m左右。高程布設四等電磁波測距高程導線。
(1) 航線設計
根據線路走向進行航線設計,共設計飛行4個架次,根據要求測量線路寬度,每個架次飛行4條航線。
(2) 航 飛
無人機飛行平臺為ZC-Ⅱ,飛控系統(tǒng)為YS09,相機為焦距35.52 mm的Canon EOS 5D Mark Ⅱ型單反相機。氣候條件選擇最佳的航攝時間。航攝范圍橫向每側覆蓋成圖區(qū)域以外一個航帶20%的寬度,縱向各向外延伸2條攝影基線,航攝分辨率為0.12 m。
(1) 像片控制點標志的設計
本項目像片控制點標志使用1.5 m方形噴繪紙,設計為黑白相間的三角形圖案。
(2) 像片控制點的布設
本測區(qū)樹林比較密集,為了保證后期的成圖精度,航飛前在公路中線附近的測量控制點上布設了人工布標。布標用普通噴繪布,其規(guī)格為1.5 m×1.5 m,在上面噴上兩個黑色對頂的三角形,形成黑白相間的4個三角形,確保了在航拍照片上清晰可見。在線路起點、終點及架次交叉處共補刺P1、P2、P5、P6、P75個像片控制點。第二架次地面控制點分布如圖2所示。
圖2 第二架次地面控制點分布圖
(3) 像片控制點的測量
像片控制點的測量采用GNSS靜態(tài)測量、全站儀導線測量及GNSS RTK測量3種方法進行,不僅提高了像片控制點的精度,而且大大提高了測量作業(yè)效率。
數碼像片經過像片改正,框標坐標殘差絕對值為0。內定向采用邊框自動計算,像點量測坐標考慮像主點位置、航攝儀物鏡畸變、大氣折光、地球曲率等系統(tǒng)誤差的影響,使用自檢校平差消除像點量測的系統(tǒng)誤差。相對定向時,每個像對連接點分布均勻,每個標準點位區(qū)有連接點。自動相對定向時,每個像對連接點數目大于30個。絕對定向與區(qū)域網平差計算,本次空三加密一共分為3個區(qū)域進行,區(qū)域之間進行接邊處理。
內業(yè)矢量測圖采用JX4-G數字攝影系統(tǒng)。在全數字攝影測量系統(tǒng)上進行立體數據采集,立體像對直接導入空三加密成果。
內業(yè)測圖采用在全野外調繪后刺點測圖的方法,對不符合現狀的地物在成圖后進行野外補測。測繪等高線時用測標切準模型描繪。在等傾斜地段,相鄰兩計曲線間距離在圖上小于5 mm時,只測繪計曲線,首曲線插繪。對于有植被覆蓋的地表,當沿植被表面描繪時,加植被高度改正。在樹林密集隱蔽地區(qū),依據野外高程點和立體模型進行測繪。高程注記點讀兩次,讀數較差為0.4 m,取中數注記至0.1 m。高程注記點注記在地物或地性特點上,圖上密度為每100 cm213個,在高程變化較大處增加注記點個數。測圖范圍內的獨立地物,電力線、通信線、電纜、光纜及地面架空管線,各種等級的道路均準確繪出。房物標明建筑結構和層數,植被區(qū)分經濟林和用材林,土地分水田、旱地、果園、菜地、荒地等。圖中村鎮(zhèn)、水系、河流、溝谷、大山、鐵路、公路、管線、文物保護區(qū)(范圍)、水庫等有清晰的標識。
最后使用南方CASS軟件將矢量地形圖轉換為設計方需要的格式地形圖。
外業(yè)調繪打印出的地形圖紙質圖上進行。嚴格按《公路勘測規(guī)范》(JTG C10—2007)、《公路勘測細則》(JTG/TC10—2007)的相關要求執(zhí)行,對航攝成圖進行實地全野外屬性調繪,并修測、補測。修測、補測完后,通過內業(yè)修改數據,以提高成圖精度,并對以下問題進行處理:
1) 電力線、通信線、地下電纜、電桿、鐵塔的調繪按逐桿調繪,分明高壓線、低壓線、光纜或通信線,以及電壓值或線數,并在轉折處標明每條線路的走向。
2) 對測區(qū)內各級公路的等級、寬度、路面類型及去向地名和道路構造物如橋涵等均按實地位置調繪。
3) 對測區(qū)內耕地及植被類型,分經濟作物與其他農作物等進行調繪。
為檢查成果的可靠性,在測區(qū)不同區(qū)域采集了114個明顯的地物點、286個地形點進行精度統(tǒng)計,其中地物點點位中誤差0.536 m,等高線插值的高程中誤差0.462 m,結果完全滿足《公路勘測規(guī)范》(JTG C10—2007)1∶2000地形圖測量要求,滿足公路設計要求。
本文結合工程實際介紹了無人機航測系統(tǒng)在公路帶狀地形測量中的應用情況,并證明無人機攝影測量技術可滿足公路帶狀1∶2000地形圖測繪的要求,為公路帶狀測圖項目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參考文獻:
[1] 金為銑,楊先宏,邵鴻潮,等.攝影測量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6.
[2] 晏磊,呂書強,趙紅穎,等.無人機航空遙感系統(tǒng)關鍵技術研究[J].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2004,37(6):67-70.
[3] 張麗麗,王小平,張瑛.基于無人機影像生產高精度DEM的實踐[J].測繪技術裝備,2009,11(1):33-34.
[4] 何敬,李永樹,魯恒,等.無人機影像的質量評定及幾何處理研究[J].測繪通報,2010(4):22-24.
[5] 魯恒,李永樹,何敬,等.無人機低空遙感影像數據的獲取與處理[J].測繪工程,2011,20(1):51-54.
[6] 何敬,李永樹.無人機影像制作大比例尺地形圖試驗分析[J].測繪通報,2009(8):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