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正祥(西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70)
100米跑是由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終點跑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途中跑,途中跑技術包括上肢技術、軀干技術、下肢技術組成。100米跑成績的影響因素有步長、步頻、保持最高速度的能力。要想使每一個技術環(huán)節(jié)都能有效的連接起來,提高步長、加快步頻、保持最高速度的能力,來提高100米跑成績,加強身體素質訓練是關鍵。身體素質中的力量、速度、靈敏是100米跑的重要的身體素質基礎。力量、速度、靈敏能夠使下肢技術中的蹬地幅度加大,蹬伸充分有力,在騰空過程中使擺動腿積極向前擺動,著地緩沖時各關節(jié)肌肉能夠很好的做退讓工作為下一次蹬地做好充分的準備。能夠更好的使軀干技術中的軀干保持正直或略向前傾。能夠使上肢技術中的兩臂前后擺臂更加有力、快速。加強力量、速度、靈敏訓練對提高100米跑成績有重要意義。
一般身體素質訓練能使運動員各項身體素質得到全面發(fā)展,改善人體各組織、器官系統(tǒng)的機能能力,逐步提高參與專項運動各項身體素質的協(xié)調能力,促使人體參與運動的各個因素整體協(xié)調發(fā)展,為專項身體素質訓練打下良好的基礎。
力量素質是指人體神經肌肉系統(tǒng)在工作時克服或對抗阻力的能力。如果沒有一定的力量做基礎幾乎任何體育運動無從談起。
采用快推、抓舉、挺舉、引體向上、俯臥撐、持啞鈴擺臂、臥推、桿鈴片后拋等手段發(fā)展上肢、胸、肩部力量。
采用跳欄架、蛙跳、負重提踝、半蹲、全蹲等手段發(fā)展下肢力量。
采用俯、仰臥兩頭起、負重體前屈、收復舉腿、仰臥起坐等手段發(fā)展軀干力量。
速度素質是指人體快速運動的能力,是運動員重要的運動素質之一。
(1)中速跑 60-30 米,2 組;
(2)加速跑 30-60 米,2 組;
(3)順風跑或下坡跑30-60米,2-4次×2-4組;
(4)橡皮筋牽引跑 30-60米,4-6次×2-4組。
弓箭步體、立臥撐跳轉體、騰空飛腿、跳起轉體、快速退跑、快速折回跑、躲閃摸肩、手觸膝、過人、模仿跑、巧用力。
髖關節(jié)的韌帶、肌腱、肌肉、伸展性、壓腿、擺、踢、背橋、叉、轉肩、立位體前屈等。
根據100米跑的技術特點和供能特點,重視一般身體素質訓練的同時加強專項身體素質訓練。使專項身體素質這個基礎更好的服務于專項,促進專項水平的提高。
速度力量是指在最短時間內發(fā)揮肌肉收縮的能力。肌肉的收縮速度是速度力量的決定因素。速度力量是力量和速度有機結合的一種特殊力量素質,具有速度和力量的綜合特征。提高速度力量,主要采用負重練習,抗阻力練習和跳躍練習。練習量約為最大負荷量的60-75%,動作速度快,完成4-6組。每組10次左右。采用跳躍練習時,選擇距離在60-100米負重或不負重的快速跳躍練習。
(1)快速后蹬計時跑30-40米,4~5組,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每組間歇6-8分鐘;
(2)立定10級跳,4-5組,要求蹬地有力,擺髖帶腿,每組間歇6-8分鐘;
(3)深跳練習,20-30次,3-4組,要求落地緩沖后迅速跳起;
(4)跨步計數和計時跳,單腳跳,交換跳等;
(5)小跳和提踵練習、雙腳跳、跳臺階。
發(fā)展力量耐力,可采用負重量輕的,跳躍距離長的練習。練習量約為最大負荷量的40-50%,要求強度小,重復次數在10-20次以上。練習時要求肌肉用力的方向、結構、工作狀態(tài)要與專項技術相似。
(1)長距離的后蹬、高抬、跨步等練習;
(2)腰、腹肌練習、劃符號或圖形等練習;
(3)杠鈴快速半蹲跳:30-40kg,6-8 組,每組 10-15 次,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每組間歇時間6-8分鐘;
(4)杠鈴直腿跳:20-30kg,4-5 組,每組 15-20 次,要求以最快速度完成,每組間歇6-8分鐘。
(1)不同強度的反復跑:100-300-500米,強度分別為70%、80%、95%;
(2)變速跑:200快+100慢+100快+50慢+50沖;
(3)短距離變速跑:100-150米(30米快跑+20米慣性跑+30米快跑+20米慣性跑),3次×2-4組;
(4)間謁跑:以一定休息時間作為前提,按規(guī)定時間(強度)完成練習;
(5)越野跑、定時跑等。
通過以上方法加強身體素質訓練,能夠提高100米跑成績。靈活運用訓練方法與手段,結合實際,得出加強身體素質訓練對提高100米跑成績有重要意義。
[1]田經運動教程[M].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
[2]文超主編.田經運動熱點論[M].人民體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