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愛芬
著名作家周國平先生認為:“所謂語文水平,無非就是這兩樣東西,一是閱讀的興趣和能力,二是寫作的興趣和能力?!笨梢?,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是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極其重要??墒牵魑慕虒W也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難點。我們常常看到教師為上作文課犯愁,學生也將寫作文當成一種負擔。每逢作文課,就算老師教給學生套路和方法,學生也依然是抓耳撓腮,東拼西湊,閉門造車,根本做不到我手寫我心。這顯然是因為學生將作文與生活實際沒有聯(lián)系起來,對周圍的人和事缺乏觀察和深入思考,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作文習慣。其實只要老師善于引導學生回歸到生活,觀察和感悟生活,讓學生愛上寫作文并非難事。
大自然是個奇妙的世界,也是最為神奇的畫家,大漠山川、雨雪云霧,花草樹木,鳥獸魚蟲,都在向人們展示著一種獨特的美,只要身臨其境,細細觀賞,都會觸景生情,產(chǎn)生表達的愿望。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也說:“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蔽页3S幸庾R引領(lǐng)學生親近自然,積極創(chuàng)造讓學生親近大自然的機會,帶領(lǐng)學生到大自然中去發(fā)現(xiàn)、去思考、去創(chuàng)造,倡導“用我口說我心”。
其實,引領(lǐng)學生欣賞大自然,發(fā)現(xiàn)自然之美的過程,就是幫助他們養(yǎng)成善于觀察,用心感受周圍世界的良好習慣的過程。引導學生親近自然,一定要從細處著眼,留心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季節(jié)的更替,親身感受大自然的“神來之筆”。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觀賞的全過程,用手觸摸,用眼睛觀察,用耳朵傾聽,用心靈感受。最好達到能聽到花開的聲音,能想到小溪的快樂和憂傷,能明白小鳥兒的哀愁。
春天到了,可以到校園的花池里看一看小草發(fā)芽,聞一聞迎春花的香味,還可以讓他們聽一聽花開的聲音。榆錢兒長出來了,可以帶領(lǐng)他們到校園的大榆樹下做游戲,引導他們觀察榆錢兒長什么樣?還可讓他們嘗一嘗榆錢兒的味道。只有引導學生養(yǎng)成處處留心觀察的習慣,學生才能做到言之有物,表達有序,抓住景物的特點,寫出景物的個性,使景物靈動起來。也只有讓學生親近自然,才能讓學生與大自然產(chǎn)生共鳴,寫出情景交融的好文章,呈現(xiàn)給讀者的,才會是鮮明生動的景物,讓讀者和作者產(chǎn)生共鳴。
小學生寫作文,最愛犯一個毛病,那就是選擇常見的好人好事。比如“公交車讓座”、“撿到錢包交給了警察”、“扶盲人過馬路”等,上交的作文往往千篇一律,缺乏個性,缺少真情。當然,這些內(nèi)容如果親身經(jīng)歷了也是應該寫的??墒?,在小學生的生活中,不可能天天發(fā)生這樣的事情,學生經(jīng)歷的大都是平凡而渺小的日常事情。例如幫父母做家務,和父母去春游,這就要求我們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然后作為寫作素材,在發(fā)現(xiàn)美的基礎(chǔ)上,嘗試表達美,從而避免寫作言之無物。每天都給學生留下一定的時間,讓他們交流上學或放學路上的見聞,讓他們知道,寫作素材學是從我們身邊的生活中提煉出來的,不是憑空捏造的,這樣一來,就會杜絕“閉門造車”或“空唱高調(diào)”現(xiàn)象。
布置觀察任務,養(yǎng)成動手習慣。在每一次作文課前,我都會根據(jù)寫作的要求,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開展觀察活動。比如讓學生練習寫勞動體驗,我就先讓他們觀察爸爸媽媽的一天;寫一位值得敬佩的人,我就讓學生觀察清潔工人、交警的一天。總之,我不僅有意識引導學生把目光投入生活,還鼓勵他們動手寫觀察日記。要求他們只要遇到新鮮事物和感受,都及時地記在日記本上,為以后的寫作提供豐富的第一手材料。另外,在中高年級的作文教學中,還可以引導學生學寫摘錄筆記,吸納名篇佳作中的好詞精句,或和自己生活經(jīng)歷相同或相似的事件。要把觀察的重點放在隨機觀察上。學生一旦養(yǎng)成隨手記錄的習慣,發(fā)現(xiàn)和捕捉素材的能力自然增強,材料也會越來越豐富。
定期歸類整理素材,相互交流補充。學生寫上一段時間的日記或摘錄筆記,就要引導他們整理一下自己的素材庫,不然的話,寫的時候找起來都困難,就沒有實用性了。也可以提前提醒學生將素材積累本編上頁碼,寫上目錄,方便查找。也可在開始積累時就將不同素材分類整理。另外,學生的觀察日記和摘錄筆記,各人閱讀的內(nèi)容、觀察的角度都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存在內(nèi)容過于單調(diào)的弊端。我常常利用自習課的時間,讓學生將自己的觀察日記與同學相互交流,幫助學生拓展自己生活素材的廣度,達到相互啟發(fā)、指正,取長補短的目的。
僅有素材,沒有合適的方法表達清楚,就像茶壺里的餃子,倒不出來也是沒有用的。要使學生寫作文有話可說,做到語言生動形象,內(nèi)容充實,有血有肉,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就是有效的方法。生活是寫作的源泉,閱讀是寫作的基礎(chǔ)。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可以幫助學生借鑒和吸納別人的寫法和長處,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開拓寫作思路,提高認識事物和表達情感的能力,并于潛移默化中將閱讀材料中的精美之筆遷移,為自己的習作表達服務。如何引導學生廣泛閱讀而積累材料呢?
借助文本巧遷移。我們都是從學生時代過來的,其實無論我們給學生傳授多少知識,能讓他們記憶終身的往往是背過的課文。我常常充分利用文本,要求學生多讀多背,有意識遷移文本中的好詞佳句為自己的習作服務,比如用學過的新詞進行串話練習,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還可以提高表達能力。我還常常為學生推薦好書,比如朱自清的散文等。我還鼓勵學生將讀到的好文章拿到學校讀給全班學生聽,不斷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大他們的閱讀面。有時候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圖書互相借閱,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暢游在書的海洋中,豐富閱讀材料。
開展讀書活動,學寫讀書筆記。通過開展知識競賽、作文競賽、寫讀后感等讀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讀書興趣,多給學生進行讀書方法指導,鼓勵學生寫讀書筆記??梢钥紤]運用統(tǒng)一的“讀書卡”,引導學生將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好詞佳句、成語格言及時摘抄,分類整理,并寫上簡要閱讀批注或感想,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通過閱讀和寫感悟,讓積累的材料入腦入心,成為學生寫作的“源頭活水”,從而靈活遷移運用,使學生寫作文不再困難。
總之,只要我們想方設(shè)法讓學生走進自然,身臨其境去體驗美、聆聽美、發(fā)現(xiàn)美,學生的表達欲望就會如同滔滔江水滾滾而來,寫出生動形象的作文一定不是難事。只要我們引領(lǐng)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和視察者,生活中的需要表達的美就無處不在,學生就不會再為選材困難而犯愁。只要我們注重閱讀遷移,善于引導學生借鑒課文及優(yōu)秀范文中的好的表達方法,學生的作文就一定會有章有序、流暢生動,帶給我們意外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