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美榮,張建萍,湯艷華,馬金瑜
(廣西柳州市婦幼保健院眼科,廣西 柳州 545001 E-mail:wmr6512@126.com)
先天性淚囊突出比較少見,臨床報道不多,主要表現為出生后單眼或雙眼溢淚伴或不伴分泌物、鼻塞、內眥區(qū)隆起,現將我院確診的8例患兒治療情況匯報如下。
1.1 對象 2011~2013年上半年間到我院眼科門診就診的淚囊區(qū)隆起患兒8例(10眼),單眼6例(6眼),雙眼2例(4眼)。男5例(7眼),女3例(4眼)。年齡:3~20d,平均9d。隨訪至術后6個月。
1.2 方法
1.2.1 診斷標準 出生后不久發(fā)現單眼或雙眼鼻根部隆起,壓之腫物不消退,伴眼流淚、分泌物多,CT檢查:患眼不同程度的鼻淚管擴張,以及與之相延續(xù)的內眥區(qū)囊腫和鼻腔內囊腫的“三聯征”,即可診斷。
1.2.2 治療方法 用注射器按淚道沖洗方法注入少量生理鹽水后抽吸淚囊內膿液,反復注入生理鹽水反復抽吸,直至抽出液變澄清為止,注入少量抗生素眼藥水。次日復查,按同法再沖洗抽液,如膿性物多,次日再復診,直至抽出液無膿性物時行淚道探通術,探通成功后沖洗淚道通暢,腫物消失。
1.2.3 術前評估 新生兒期發(fā)病,流淚癥狀和分泌物多,經CT檢查確診后與家長充分溝通,同意后可行此方法治療。
1.2.4 術后評估 術后隆起處凹陷,流淚癥狀和分泌物消失,淚道沖洗通暢無混濁膿性液返流,為基本治愈。
1.2.5 術后隨訪 術后1周、1個月、6個月進行電話隨訪,無復發(fā)為完全治愈。
8例患兒經行淚道抽膿、沖洗及淚道探通術均完全治愈,隨訪觀察半年無復發(fā)。
先天性淚囊突出發(fā)生于新生兒,家長比較著急,擔心孩子患腫瘤,就診比較及時。此病報道較少,是發(fā)生于胚胎時期的疾患,病因是孕后期胎兒存在淚道末端的Hasner瓣膜閉鎖出生后未發(fā)生破裂,引起鼻淚管、淚囊內分泌物積聚、壓力增高,繼而導致淚總管與淚囊交界處的Rosenmuller瓣膜功能性閉鎖,其結果造成淚囊及鼻淚管擴張,形成先天性淚囊突出。兩個瓣膜閉鎖,淚囊內、淚總管內分泌物不能正常排出,越積越多,伴細菌感染,造成淚道內壓力過大,使得淚道軟組織膨脹,由于鼻淚管骨性管道的限制,使擴張的軟組織分別向上、下形成兩個囊腫,醫(yī)學上形象地稱它為“啞鈴形囊腫”。本病診斷需要做CT檢查,影像學表現具有特征性:單側或雙側不同程度的鼻淚管擴張,以及與之相延續(xù)的內眥區(qū)囊腫和鼻腔內黏膜下囊[1],即“三聯征”。首診癥狀為溢淚、鼻塞、淚囊區(qū)包塊隆起,如為雙側,則有吸奶時憋氣表現。該病與新生兒淚囊炎有相似之處,后者治療方法可以行局部淚囊區(qū)按摩、淚道加壓沖洗、淚道探通術[2]。前者有多種治療方法,可以根據病情決定,有的學者報道先天性淚囊突出在全麻下行鼻內窺鏡破膜術[3],手術也很成功,術后腫物即消失,流淚癥狀和分泌物也消失。有學者報道個別患兒需要聯合淚道置管術。我們手術是在表面麻醉下完成的,像平時做淚道沖洗探通一樣,所不同的是邊沖邊抽液,年齡小、淚小點小,進入淚道較難,需有豐富淚道沖洗經驗的醫(yī)生操作,動作宜輕柔。本組8例患兒用這種簡單手術操作后效果好,癥狀體征消失,全部治愈。該手術對患兒創(chuàng)傷很小,表面麻醉即可,不需要全麻,由有經驗的醫(yī)生操作,基本沒有危險。筆者未遇到需行鼻內窺鏡破膜術和淚道置管術的患兒,可能是由于本組例數少的緣故。
[1]劉俊剛,李欣.先天性淚囊突出的螺旋CT診斷[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8,27(7):933-934.
[2]徐文生.新生兒淚囊炎184例治療體會[J].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06,28(4):632-633.
[3]孫鵬,于剛,崔燕輝,等.鼻內鏡造袋術與淚道探通術治療先天性淚囊突出的療效對比研究[J].中國眼耳鼻喉雜志,2013,13(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