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武清區(qū)下伍旗鎮(zhèn)森林公園人工湖由中心湖區(qū)及與中心湖區(qū)相互連通的人工景觀水系組成,水面總面積約46 000m2,平均水深1.5m左右。湖底鋪砌素土夯實后其上鋪砌150mm厚碎石墊層+防水土工布+150mm厚C20素混凝土+250mm厚鋼筋φ12mm@150 mm雙層雙向C30S6F100抗?jié)B混凝土+30mm1∶2水泥砂漿+100mm厚直徑60~70mm黑色卵石散置。
1)基層。在建筑工程地面工程中,基層是最能影響整體地面出現(xiàn)質(zhì)量問題的部位之一,如果基層處理不科學,抗壓能力不強,極易出現(xiàn)地面下沉或出現(xiàn)基層開裂等問題,這樣直接影響到面層質(zhì)量。為此,本工程地面基層構造為素土夯實(回填土壓實系數(shù)≮94%)+150mm厚C20素混凝土+250mm厚鋼筋φ12mm@150mm雙層雙向C30S6F100抗?jié)B混凝土。
2)面層。面層自身的混凝土抗裂能力是保證整體面層混凝土質(zhì)量關鍵問題之一。對于整體混凝土地面來說,澆筑方向和澆筑寬度是保證混凝土質(zhì)量有效措施。為此,根據(jù)工程實際情況,在澆筑地面混凝土時,采用分區(qū)域泵送混凝土。
為更好地釋放混凝土溫度應力和收縮應力,做了連續(xù)澆筑技術研究和試驗,通過多次試驗發(fā)現(xiàn),如此大面積的地面,連續(xù)澆筑混凝土非常容易出現(xiàn)由混凝土應力產(chǎn)生的裂縫。因此,在澆筑地面混凝土時,按照跳倉施工技術進行澆筑,每個跳倉寬度控制在4.5m。通過這種跳倉澆筑方式,能有效釋放已經(jīng)澆筑混凝土的應力,保證整體地面質(zhì)量。
為解決地面混凝土與已有混凝土柱(親水平臺)和駁岸擋土墻間的應力釋放問題,防止柱角、墻邊處面層開裂,減小地面混凝土應力在此的外部約束,在距結構墻邊、結構柱四周設置一圈分格縫,分隔縫采用10mm厚聚苯板固定設置在墻柱邊。
湖面下排水溢水管道→素土夯填→回填土試驗→碎石墊層→防水土工布→邊模板安裝→基層素混凝土→鋼筋綁扎→混凝土澆筑→抹平磨光作業(yè)→養(yǎng)護→散置卵石。
1)根據(jù)現(xiàn)場實際情況和施工工藝要求,碎石墊層采用分段施工。順序原則上按先遠后近、先里后外的施工順序。
2)鋼筋采用φ12mm@150mm的雙層雙向鋼筋,在現(xiàn)場綁扎定位,混凝土澆筑前,鋼筋保護層采用事先預制的混凝土塊墊起,間距≯2 000mm。
3)混凝土的坍落度不能太大,控制在140mm左右且無泌水、無離析。
4)澆筑混凝土之前,清理墊層雜物并在墊層上先灑水濕潤。
5)混凝土澆筑按照由遠而近,先里后外的原則進行。在每個分段內(nèi),混凝土應連續(xù)澆筑,不得留施工縫,通過插入式振動棒,控制振點間距為500mm,呈梅花形布置,振搗密實,混凝土拉線控制標高,用滾筒碾壓,保證達到密實程度。
基層檢驗合格后,安設模板。模板采用25#槽鋼制作,鋼筋樁進行固定,用水平儀檢測上口高度,用楔形塊調(diào)整,使模板的頂面與地面頂標高齊平并與設計高程一致,模板底面應與基層頂面緊貼,局部低洼處要事先用水泥漿鋪平并充分密實。
模板、鋼筋工程完工后,應經(jīng)過嚴格的檢查,合格后,方可澆筑混凝土。
混凝土澆筑前,在混凝土柱四邊和墻邊設置固定10mm厚聚苯板,聚苯板固定要牢固,接縫要嚴密。
混凝土坍落度為(140±10)mm,水泥采用42.5普通硅酸鹽水泥,石子采用5~25mm碎石,砂子采用潔凈中砂。混凝土采用輸送泵運輸,汽車泵澆筑,和易性好,無泌水,混凝土應事先做好試配。
施工時采取沿長條形退步施工方法,規(guī)劃區(qū)域合理分倉,分倉的寬度按4.5m進行。
混凝土澆筑中用插入式振搗器進行振搗,滾筒碾壓后用提漿滾軸碾平提漿?;炷粮鶕?jù)現(xiàn)場情況凝固一段時間后,在腳踩上時下陷2~4mm時,使用磨光機器安裝提漿圓盤打磨1~2遍,將表面砂漿層搓打均勻,緊接著用3~5m長刮杠將局部有隆起的混凝土表面刮平。
設置混凝土耐磨地面變形縫是為了防止混凝土及建筑結構應力產(chǎn)生對地面的破壞,如裂縫、空鼓等。本工程處于室外并有防水要求,按照規(guī)范要求,除結構變形縫外,地面只設伸縮分格縫,其作用是控制、誘導地面裂縫(主要是溫度裂縫、地基不均勻沉降引起的裂縫和混凝土收縮引起的裂縫)沿預定分格縫開裂。
變形縫采用切割方法施工,其特點是在混凝土澆筑時可采用整體和表面無明縫澆筑,施工方便,易于控制平整度,地面整體性好。
地面分縫的技術要求:縫的寬度為5mm,切割縫采用本色油膏填塞,切割深度30mm,夏天切縫時間控制在24 h左右。
1)混凝土澆筑過程中,要注意對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坍落度是決定混凝土拌和物在澆筑、搗實和抹面時的難易程度,是用搗實過程的密實度來衡量的,主要由流動性、壓實性和穩(wěn)定性來表示的。所以在施工中要嚴格控制坍落度的范圍且在測量坍落度時,如果拌和物因離析而發(fā)生剪切坍塌,就需要重新試驗。
2)混凝土表面的抹壓收光應分多遍進行,確保表面光滑平整。第一遍在表面刮平后,即用木抹子用力搓平;第二遍用機械抹壓一遍,直到出漿;第三遍當面層混凝土開始凝結,面層上有腳印但不下陷時,進行機械第二遍抹壓,把凹坑、砂眼填實抹平,不得漏壓;第四遍當人踩上去稍有腳印,鐵抹子抹壓無抹痕時,進行機械第三遍壓光,這時要反復進行,把所有紋路壓平壓光,達到面層表面密實光潔,應控制在混凝土終凝前完成。機械壓光時,應根據(jù)面層硬化程度,調(diào)整抹光機刀片角度,至少進行3遍收光作業(yè),邊角處用鐵抹子壓光。在進行第四遍抹壓作業(yè)階段應穿軟底鞋進入,以免破壞面層。進行第三遍抹壓時,質(zhì)檢人員進場用靠尺仔細檢查平整度及光潔情況,對于不符合要求部位,用抹光機進一步壓光抹實。在不平整處還需用手工加工修補抹平。最后用人工將墻、柱根部進行找平收光。
3)成品的保護。標高控制點是保證板平整度的主要措施,施工過程中要做好對標高控制樁的保護工作并保證控制點的穩(wěn)定性。覆蓋養(yǎng)護人員須穿軟底鞋,以免在板上留下腳印。為防止在板面上搭設滿堂架及拆除過程中模板架料直接落到混凝土表面而破壞板面,應在混凝土表面進行適當防護,如滿鋪5mm厚纖維板等。
通過在工程中大面積混凝土的研究及實際應用,根據(jù)工程特點和實際情況,解決了在施工過程中的潛在問題和難題,消除了混凝土裂縫與不平整產(chǎn)生的潛在因素,使得本工程超大面積混凝土地面順利實施,取得了很好地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