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麗琦
(新疆新和縣三中)
教學中要善于捕捉德育“源”讓“愛”體現(xiàn)在細微之處
◆彭麗琦
(新疆新和縣三中)
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部分教材是循環(huán)使用的。故老師每學期都要定期不定期的檢查學生教材的維護情況。在一次例行抽查時,發(fā)現(xiàn)學生對書本的愛護程度不夠、認識上有偏差,書的損壞率較大。其他老師也有同樣的反應。為此,臨時增設了“節(jié)約就是創(chuàng)造財富”的專題講座。首先,以學生對包書皮的重視率和書的損壞程度抽查情況為導言,引出愛惜書的重要性。用大量的實例說明什么是節(jié)約、什么是財富,以及愛惜書與節(jié)約、節(jié)約與創(chuàng)造財富的內在聯(lián)系。最后得出“節(jié)約=創(chuàng)造財富”的結論——即節(jié)約、不浪費,也是一種財富的創(chuàng)造形式。同理推出,學生“愛護書就是節(jié)約,就是創(chuàng)造財富”的結論。使學生明白:在自身還無力回報社會、創(chuàng)造財富時,愛護書、最大限度地愛護公物、節(jié)約資源,就是回報,就是貢獻,就是創(chuàng)造財富。
這種主題鮮明、貼近生活的講座,在學生中引起了極大地反響。
課間,兩名男生因一點兒小事打了起來,全班同學齊上陣,拉架、勸架、叫老師,亂成一團。教師應抓住這種難得的教育資源。便隨機增加了一節(jié)“凝聚產生力量、團結誕生希望”的專題課。先肯定了兩點:從同學間的打架、拉架可以看出,一是同學們已經長大了,能自己解決彼此間的矛盾糾紛,值得慶賀。二是同學間有愛心,有集體主義觀念和班級榮譽感。導出:既然“長大了就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論點。再從“出拳(先收緊再出手,打的才有力)——其后果(打傷、打殘、打死)——承擔法律責任”等方面進行論證。進而引出:“凝聚產生力量、團結誕生希望”的主題,用“藍甲蟹的故事”——“強”者滅(同類之間的爭斗和不知回避天敵而迅速滅絕),“弱”者存(裝死避險保生存得繁衍)的事例,說明:能在同學、朋友面前適當?shù)亍巴俗尅?,也是一種大智慧。
這種打破常規(guī)的、人性化的疏導方式,使學生心靈受到了較大的震撼,教育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教學中,講到“團隊精神的核心是個人利益服從團隊利益”中的如何做到“服從”時,特意引用了《服從的意義》事例和名將巴頓的話:
——1976年6月,以色列特種兵展開“雷電行動”,從巴勒斯坦游擊隊的腹地烏干達成功營救出105名被劫持的人質。其中,人質在關鍵時刻“服從命令聽指揮”的默契配合起了很大作用。
——美國歷史上最張揚、最強悍卻又最懂得服從的四星上將巴頓,關于服從,曾說過:“服從不僅是一種品德,更是一種責任。如果你不懂得服從,或者打了折扣去服從,不僅會損害團隊的利益,甚至會成為潛在的殺人者或自殺者。”
這種對“服從”進行的精辟詮釋和用故事進行的感悟,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記憶。
教育不僅是一種教化,更是一種感悟。只要做個有“心”人,德育“源”是隨處可以捕捉到的。這也是新課程目標指導下,教師應具備的基本技能。
幫助被教育者給他發(fā)展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類文化上能盡一份的責任;而不是把教育者打造成一種特別的容器。
——蔡元培
教育,就是對學生巧妙的引導,其過程應該是溫馨而愉快的。教育,就是用智慧啟迪智慧,用人生感召人生,用美麗感染美麗。
愛,是教育的底色,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美好的人生是由愛喚起,并為知識所引用的。
有句話說的好:“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作為教師,就應該擁有“神”一般的博愛之心、博學多才、博大胸懷,用愛去感化、感悟、感召、感染學生,凈化學生的心靈,用學識去啟迪、用胸懷去包容學生。因為,教師是家長之外,與學生接觸最頻繁、了解最多的人,是學生最信任的人。教師的言行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孩子的個性、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進而影響到孩子將來的前途與發(fā)展。
每逢開學,每每在給學生發(fā)新的同步練習前,大部分老師都會將書后的參考答案撕掉——怕學生抄。其實,學生對此也心知肚明。我卻一直持相反態(tài)度。記得有一次,在檢查學生作業(yè)時注意到:有幾本同步練習的參考答案被學生自己撕了下來——怕被老師撕下,便搶先一步?筆者覺得這是個向學生說明一下我的態(tài)度的好機會。因此,在上課時就專門抽出了幾分鐘向學生亮明了自己的態(tài)度,并用非常信任、非??隙ǖ恼Z氣說道:“因為我相信,同學們完全有能力自己完成作業(yè),自己處理好自己的事……”之后,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的作業(yè)比以前認真了許多,學習也用心了許多……
看似短短的幾句話、區(qū)區(qū)的幾分鐘,就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這份心、這份愛,進而激發(fā)出學習的動力。
在給“慢”班學生上課中,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常常會引用一些實例。說到目前大學生就業(yè)難,當兵不外乎是個就業(yè)的好出路(因國家對退伍軍人就業(yè)有特殊的政策)時,講道:“希望同學們,特別是男同學在初、高中畢業(yè)后,在繼續(xù)求學有困難時,可以選擇去當兵……”“人生處處有芳草,只要不拋棄、不放棄……”同學們的眼睛一下就亮了,群情高漲,幾個向來對學習不感興趣的“搗蛋鬼”,還由衷地連連說:“謝謝老師!”“謝謝老師!”
愛學生,就要理解和信任學生,就要尊重和寬容學生,就要給學生永遠的機會。愛學生,就要體現(xiàn)在教師的一言一行之中,體現(xiàn)在細微之處——要細微之處顯愛心。要讓學生做到不拋棄、不放棄,老師自己首先要做到對學生在任何時候都“不拋棄、不放棄”。
總之,做學生最信賴的人,并能讓學生適時感受到、體會到這份信賴、這份愛,做到師生間心與心的溝通,這其中的奧秘、個中的分量是多么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永久去思索、去掂量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