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曉艷
(南京市溧水區(qū)第二高級中學)
問題行為主要表現為學生紀律較差、上課做其它作業(yè)、不帶學習用具、隨便應付作業(yè)等現象。問題產生的原因來自多方面,如教師教學水平不高、學生美術基礎薄弱、學校領導和家長的不重視、高考壓力等情況。本文章主要是針對這些現狀進行深入分析,并研究其對策,讓美術課堂的問題行為能有所改變。
對于這一概念,國內外專家有不同的解釋,我比較贊同陳時見的解釋。陳時見認為:“課堂問題行為是指學生或教師在課堂中發(fā)生的、違反課堂規(guī)定、程度不等地妨礙及干擾課堂活動的正常進行或影響教學效率的行為”。它的闡述綜合了學生的因素和教師的因素。
我國學者有這幾種分類:“第一種,把課堂問題行為分成影響他人的破壞性問題行為和不影響他人的輕度問題行為兩類。”
“第二種,根據學生行為表現的主要傾向,把課堂問題行為分為外向性問題行為和內向性問題行為。”外向性問題行為如相互爭吵、做怪相以惹人注意等,直接干擾課堂正常教學活動的攻擊型行為。內向性問題行為如發(fā)呆、胡涂亂畫等不容易被覺察,對課堂教學活動正常進行不構成直接威脅的退縮性行為。
“第三種,將課堂問題行為分為行為不足、行為過度和行為不適三種類型?!?/p>
“第四種,把課堂問題分為六種,即隱蔽性違紀行為、輕度矛盾沖突、不遵守作息制度、不服從教師、擾亂性行為和惡作劇?!?/p>
在課堂教學中,老師一般會把學生問題行為的產生歸咎為學生本人,但事實并非如此,學生問題行為的發(fā)生一定是有原因的。為此我專門設計一份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主觀因素是身心不協調導致的學習畏難情緒??陀^因素是自我價值得不到滿足,高中學生學習任務繁重,升學壓力大。
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教師的教育觀念落后,教師的定位不準,教學語言的艱澀,教師本身過于專注技能練習。
師生關系的不協調是影響教育實踐活動不成功的重要因素。
課程內容對于農村學生顯得偏多、偏難,過于重視知識技能的傳授。美術工具的多樣,很多工具用一次不用,農村學生覺得增加經濟負擔不愿意花錢購買工具。
美術教學方法,是教師與學生雙邊活動的總稱,是為了完成美術學科教學任務,達成教學目標,在教學中采用的一系列活動。包括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教與學的分離,也是導致問題行為發(fā)生的因素。
傳統美術課程的評價是一種終結性評價,它的特點是用簡單劃一的等地考核作為對學生學習效果、教師的教學成果及課程實施狀況的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這種教學方法顯然不能促進學生的評價標準,而新課程強調要采取多元的評價方式。
在學校里,一般老師和學校領導不重視美術學習,認為美術是小學科,還會發(fā)生美術課被其他主科占用的現象或是美術教師和學生在美術課上隨便應付的現象。
綜上所述,學生出現的一系列問題行為,固然是學生自身的行為,但教師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而且教師的某些行為會直接導致學生問題行為的產生。
美術新課程標準對教學內容沒有作出統一規(guī)定,教師可以根據自身特點、學校具體情況和地方美術資源靈活選擇教學內容。這就要求美術教師科學整合美術教學內容,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我根據我校情況開發(fā)了幾門校本課程,如《紙浮雕》《樹葉貼畫》《玻璃壓畫》《剪紙》。這幾門課程的特點都是材料廉價、趣味性強,適合農村學生特點。我是每學期上一門課程,從上課效果看還是可取的。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深入,許多專家和學者進行了新的嘗試,開發(fā)探究出“情境教學法”“游戲教學法”“單元教學法”等。例如,我曾經聽過南師附中李曉輝的一節(jié)課《最后的晚餐》。老師為了讓學生體味畫中的意味,就請同學們表演作品中的情景,只見大家點著蠟燭,說著臺詞走進教室,教室變成了一個表演舞臺,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中來,整個過程豐富有趣,同學們的熱情都被調動起來,大家都爭先恐后地談論作品中的人物,發(fā)表自己對作品的理解。這樣以表演獲得的情感體驗會讓學生學得快樂。
評價在美術教學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評價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自信心、發(fā)現自己的不足、找到努力的方向。評價時要注意評價的內容明確而有目的;評價語言具體而有針對性;評價時間及時而靈活。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注重對學生活動過程的評價;采用多種評價方式評價學生的美術作業(yè)。
隨著教育觀念的變化,以及新的評價理論與方法的引進,我們能夠運用的評價方法變得多起來。評價方法只有與具體的教學情境相適應才有實施和推廣的價值,否則就只能束之高閣。
“要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美術學科活動中來,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掌握基本的美術語言表達方式,并能學會簡單的美術欣賞的評述方法,教師需顧及學生的接受狀態(tài)與學習情緒,維持課堂秩序,營造課堂氛圍。因此,要加強課堂教學的管理,進行組織教學,以保證全體學生精力集中地正常學習。”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細致敏銳地觀察學生的變化,及時有效的解決學生的各類偶發(fā)事件,善于運用智慧,抓住問題的契機,化解各種問題行為。建立課堂問題行為的反饋機制,具體可采取以下方法:信號暗示、直接明示、運用幽默、創(chuàng)設情景、有意忽視、間接批評、正面批評、適度懲罰。
當然,本文所提出的美術課堂問題行為的應對策略也不是萬能的法寶,在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課堂問題行為的產生具有偶發(fā)性、突發(fā)性,需要教師憑著教學機智、教學經驗等靈活應對,而且,也沒有一種方法可以應付各種問題,本人能力有限,研究時間也較短,研究也不夠深入,面對復雜多樣的美術課堂學生問題行為,我真誠地希望更多的教師能夠立足自己的課堂,正視學生的問題行為,妥善地解決好,做一個快樂幸福的教師。
[1]陳時見.課堂管理論[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34.
[2]崔允漷.有效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217
[3]常銳倫,唐斌.美術學科教育學[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7.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