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農三師五十團二中 王瑜
我國《英語課程標準》當中對于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教學目標有著明確的規(guī)定,其重點要求對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進行培養(yǎng),其中包括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以及文化素養(yǎng)等方面。而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語言技能,《英語課程標準》當中的教學理念為“學生主體、體驗學習”,也就是說要以學生為主體,以讓學生體驗學習為目的而進行教學。支架式教學法就是這么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
支架式教學法是一種基于建構主義教育理論而形成的新型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方法,主要是通過利用原有的教學框架為基礎,來幫助學生充分了解新的知識,讓學生敢于學習,主動學習,并且能夠學會如何構建一個適合自己的學習體系的一種學習法。支架一詞是源于建筑行業(yè)中所用到的“腳手架”,其主要目的就是用來幫助學生進行學習以及構建知識??傮w來說,支架式教學法其中就是一種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將學生作為支架構建的主動者,讓學生以自己的方式來進行知識的構建,教師在整個過程當中只充當引導者及合作者的角色的教學模式。
搭腳手架階段就是指以學習主題為中心,以“最近發(fā)展區(qū)”作為建立概念框架的原則來將知識進行擴展。其主要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以“最近發(fā)展區(qū)”的要求為目標來將學生的知識從現(xiàn)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引導。在《教學要求》當中對于學生的要求通常包括一般要求、較高要求以及更高要求,不同的學生其發(fā)展水平有所不同,因此其“最近發(fā)展區(qū)”也會不同,而支架式教學法則可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不同的概念框架,激發(fā)了學生的未知欲,使得學生的積極性得以提高。
該階段,需要讓學生在某個設定好的情境下,建立一個學習的基本框架,讓學生摸索到學習的竅門。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學習是要將其轉入某個情境或是社會背景當中而進行的,通過引入實際情境,學生能夠使用其原有的知識或經(jīng)驗來將新知識進行同化,從而使得新知識有了其自身意義,若不能同化新知識,學生就會去改變或是重組其原有知識,從而完成新知識的構建。
該階段,就是需要讓學生主動將所學的知識進行深入地思考,根據(jù)所學所想,發(fā)散自身的思維。在課堂上,學生應該是課堂學習的主體,不應該成為被動接受知識的對象。而在此過程當中,教師主要是為其提供相關資料,然后在其進行思考時給必要的引導,讓學生自身完成為新知識的構建,從而使得學生的思考及創(chuàng)新能力得以提高,同時也完成對新知識的學習。
不同的人對于同一事物具有不同的看法,加上其原本所擁有的知識也不同,使得學生對于同一新事物的看法也不盡相同,此時就需要學生之間進行合作學習,將自身的想法相互交流,這不但可使學生自身的經(jīng)驗不斷完善以達到全面了解及掌握新事物的目的,使得其對新知識的建構更加完整,而且還鍛煉了學生的交流表達能力。
對效果進行評價階段就是指評價學習效果,其有對自身的評價也有合作小組對個人的評價,其評價的內容主要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小組做出的貢獻以及是否成功建構新知識。這方面主要體現(xiàn)了學生的個人學習能力、團隊合作精神以及溝通表達能力。
在英語教學當中運用支架式教學法的好處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方面:第一體現(xiàn)了教學過程當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及學生可通過提問來了解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也增強了師生之間的溝通,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第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及創(chuàng)新能力得以提高,因為在整個教學過程當中是以學生為主體的,主要是學生在進行思考及討論,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主動性,而且不同學生將自己想法說出來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支架式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將學生作為學習知識的主體,而讓其主動認識到知識的意義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F(xiàn)在支架式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還處于不斷試驗的階段,但試驗的結果告訴我們,支架式教學法有利于促進英語教學的改善,值得在英語教學當中進行推廣。
[1]劉杰.支架式教學模式與課堂教學[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0(03).
[2]戴琴.大學英語聽力中支架式教學模式探索[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10(01).
[3]陳萍,陳開順.支架式教學模式及其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海軍工程大學學報(綜合版),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