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晉明
群眾路線的理論內涵與現實意義
■ 王晉明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作為一種理論創(chuàng)造和我黨長期堅持的基本方針,“群眾路線”頻繁地出現于黨的理論文獻及領導人的論述中,其基本內涵被毛澤東同志通俗地概括為“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四句話。而事實上,群眾路線在我黨的理論語境中包含著多重豐富而深刻的理論內涵。我黨90多年的發(fā)展歷史雄辯地證明,只要我們堅持黨的群眾路線,黨就能始終走在時代前列,黨的事業(yè)就能不斷攻堅克難,鑄造輝煌。
群眾路線是一種世界觀。黨的群眾路線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價值主體和實踐主體,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對待人民群眾的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中國共產黨正是科學地認識到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這一真諦,準確地把握了人民群眾在社會發(fā)展中的主體地位,才為正確認識和處理黨群關系奠定了科學依據和理論基石。馬克思主義認為,認識來源于實踐。因此,我黨長期以來形成的諸多正確認識和科學理論并非憑空而來,準確地說,是來源于偉大的群眾實踐,來自對于群眾實踐的直接而深入的接觸。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沒有群眾的實踐,認識便無法開始,但如果沒有黨對于認識過程的掌握,也無法形成真正的認識,甚至連實踐本身也無從開展或者失去其根本價值。群眾路線之所以能夠成為一種世界觀,其根源就在于黨要形成、發(fā)展和驗證某種認識,就必須接觸和深入群眾。
群眾路線是一種方法論。黨的根本工作就在于動員、領導和組織群眾,因此能否做到依靠群眾,為了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就成為檢驗黨的具體工作內容、方法與成果的根本標準。具體來說,就是黨在具體的群眾工作中必須擺脫空談空想,更多地關注實際工作;黨員干部必須走到群眾中間,考察群眾的狀況,關心群眾的具體生活;黨在工作中不能以自我為中心,而應時刻關注群眾的需要和情緒;此外,黨還必須在工作中選擇靈活多樣的、適當的具體工作方式。
群眾路線是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衡量尺度。方法論強調黨在實際工作中的方法問題,而作風建設則強調我黨工作中的態(tài)度問題。群眾路線與作風問題密切相關,只有自覺地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做好群眾工作,才能保持為民務實清廉的工作作風??梢哉f,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總要求“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極為形象地體現了群眾路線對于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作用。
群眾路線是我黨長期執(zhí)政的重要法寶??v觀中國共產黨走過的90多年歷程,我們可以發(fā)現,群眾路線的實踐使我們黨的事業(yè)真正贏得了全國人民廣泛而持久的支持與參與,而我們黨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每一個轉折關頭根據國際環(huán)境變動和歷史發(fā)展趨勢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所做的調整或建構,都使我們黨有效地把握了影響中國發(fā)展的整體局勢,跟上了時代發(fā)展的步伐,這兩者在黨的領導實踐中的結合與統(tǒng)一,成為黨具有先進性的重要標志。群眾路線必將成為我黨時刻保持先進性,并進而長期執(zhí)政的重要法寶。
群眾路線是穩(wěn)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方法。我們黨在如何站穩(wěn)群眾立場、如何走群眾路線、如何做群眾工作方面,已經形成了許多成功的經驗和做法,所有這些都是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寶貴財富,需要我們繼承和發(fā)揚。改革開放以來,黨在堅持群眾路線、堅持從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看問題、處理問題方面,又創(chuàng)造了許多新的經驗和做法,并相應制定了一批規(guī)章制度,我們應該把它們貫徹落實好。但是,也必須看到,隨著中國社會的全面轉型和中國全面加入國際社會,現有的體制或做法在有些方面不利于貫徹群眾路線、不利于推動中國全面加入國際社會的問題也越來越明顯。例如,如何在群眾利益日益多元化、社會財富占有日益兩極分化的條件下,借助政府稅收和財政政策去更好地進行利益調整,使全體社會成員能公平分享發(fā)展的成果?如何保證群眾在與自己利益相關的公共問題的處置上能有效地參與相關政策的制定?如何保證黨和政府各級領導人員的選拔任用能更好地體現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使這些領導真正對人民群眾負責任?如何穩(wěn)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從而能夠有效地應對發(fā)展進程中不可避免會產生的各種風險?所有這些問題,如果只是停留在現有體制和做法上,可能都得不到滿意的答案,出路只能是在堅持群眾路線的基礎上,積極穩(wěn)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群眾路線是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黨堅強有力,黨同人民保持血肉聯(lián)系,國家就繁榮穩(wěn)定,人民就幸福安康。形勢的發(fā)展、事業(yè)的開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們以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而在黨的建設的諸多內容之中,“堅持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是其中極為重要的一項。劉云山同志在出席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時指出,要圍繞為民務實清廉開展學習教育,引導黨員干部進一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因此,堅持群眾路線,對于提高黨的建設的科學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從改進作風密切干群關系,到深化改革激發(fā)民生紅利,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履新以來,為民情懷一以貫之,人民底色日益鮮明。在當前的歷史形勢下,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有序開展,這也是實現黨的奮斗目標、鞏固黨的執(zhí)政基礎、加強黨的自身建設的必然選擇。堅定群眾觀點、堅持群眾路線,“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全面小康必將成功在望,中國夢想定然前景可期,而“全面小康”與“中國夢”亦是群眾路線的落腳點和最終歸宿。
首鋼長治鋼鐵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