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闞 平
“留什么”與“要什么”
文 闞 平
“入黨為什么、當干部做什么、身后留下什么?”這三個“為什么”,集中到一點,就是當“官”從政是存私心還是彰公道。縱觀那些落馬的“老虎”、“蒼蠅”,不難發(fā)現(xiàn),他們大都沒有把握好“留什么”與“要什么”的價值取向,迷失了人生方向,喪失了黨性原則,忘卻了最初的入黨誓言。
入黨確實有起點,思想入黨卻沒終點。周恩來在《過好“五關”》中寫道:“每個黨員從加入共產(chǎn)黨起,就應該有這么一個認識:準備改造思想,一直改造到老?!焙芏鄡?yōu)秀黨員正是堅持思想入黨一輩子,所以保持了共產(chǎn)黨人的純潔底色和先進本色。
“留什么”與“要什么”,體現(xiàn)出一個領導干部的人品官德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黨員干部來說,領導崗位是為黨和人民服務的平臺,不是個人謀求私利的途徑。為官一任,就要承擔一方責任,一心一意為人民辦實事、辦好事。
黨齡長并不等于黨性強,職務高并不等于覺悟高。一個人的思想境界不會隨著黨齡的增加而自然提高,一個人的理想信念也不會隨著職務的上升而必然堅定。對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來說,解決好當官為什么、在位謀什么、身后留什么的問題,是共產(chǎn)黨員必須具有的黨性和操守。
政聲人去后,民意閑談中。群眾的心里始終有一桿秤。黨員領導干部在名利面前多一分淡泊、少一分浮躁;多一分從容、少一分沖動,就能使自己心不動于微利、目不眩于五色,就能不負重托,不辱使命,成為干部群眾人生航道上熠熠閃光的航標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