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鳳仙
【摘要】目的:通過對老年患者臨床觀察、分析,研究心理特點及護理。方法:對200例60歲以上老年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外,同時為病人提供了良好的人文關懷及心理護理,幫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緒,觀察其效果。結果:經過護士耐心護理,增加了安全感和親切感,對護士產生信任感,能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及護理,其護理措施得當,效果滿意。結論:不健康的心理會影響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應給予針對性護理措施。
【關鍵詞】老年患者;心理特點;護理對策
[Abstract]Objective:Through to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nursing research.Methods:200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over 60 routine nursing care,at the same time provides the patient with good humanistic care and psychological care,help patients improve bad mood,observe its effect.Results:after the nurse patient care,and increases the security and kindness,sense of trust to the nurse,can actively cooperate with treatment and nursing, the nursing measures properly,the effect is satisfied.Conclusion:unhealthy psychology will affect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 elderly patients should give corresponding nursing measures.
隨著社會進步和醫(yī)學科學的發(fā)展,人類的平均壽命普遍延長,目前,我國老年人口1億多人,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5,老年病防治成為當前醫(yī)學上的重要課題。老年期是人生中的一個特殊時期,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適應能力下降,身體狀況逐漸衰退。如何才能時老年人身體健康,精神愉快,其心理因素是不可忽視的[1]。老年人身患疾病多與環(huán)境因素、遺傳因素密切相關,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也是關鍵因素。尤其是在確診之后,其心理表現(xiàn)較為復雜。所以在老年患病的治療中,好的護理對其康復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F(xiàn)將臨床觀察老年人實施心理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從2012年-2013年住院期間的6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200例病例中進行分析,其中男性106例,女性94例,離退休老干部患者82例,普通老年患者118例。
方法:在對老年住院患者除進行常規(guī)的臨床護理外,應同時采取心理和生理上進行觀察及研究,依據他們個人特點,實施相應的關懷和護理。
結果
從疾病歸類可看出,普通老年患者以情緒急躁易怒,焦慮不安、懷舊的心理為多見;慢性病患者以憂郁悲觀固執(zhí)的心理多見,腫瘤患者以恐懼絕望、憂郁悲觀的心理多見。
護理對策
焦慮不安的心理調護:焦慮不安是老年人對疾病造成的危害所產生的情緒反應。老年人對病情和治療措施不了解,對疾病的后果和費用十分擔心,特別是當病情反復發(fā)作時,患者顧慮重重,心神不定,情緒及不穩(wěn)定,多伴有血壓升高,食欲不振,睡眠欠佳,使病情加重。護理人員應多鼓勵、關心、照顧為主,應調動患者的積極性,使其充分了解自己病情,對一些特殊檢查、治療及用藥后的反應、副作用應向患者及家屬講清楚并說明其治療效果,請家屬做好疏導工作,使患者處于有利于治療的最佳狀態(tài),積極配合治療,必要時根據病情給予鎮(zhèn)靜劑[2]。
孤獨寂寞的心理調護:老年人患病后擔心親人遠離和嫌棄自己,住院期間希望有人陪護和探視,內心常常感到孤獨寂寞。常表現(xiàn)為性格內向、少言寡語、情緒低落對周圍的事情不感興趣等。醫(yī)護人員首先應主動介紹醫(yī)院環(huán)境和醫(yī)院的規(guī)章制度,使患者心理上有安全感,說話要有技巧,為了更好地了解老年患者的思想變化和情緒波動,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護理人員要經常巡視病房,耐心細致地做好各項基礎護理,特別是生活護理,讓患者感到病房像家一樣的溫馨舒適,取得病人的信任,使其愿意向護理人員傾訴自己在家庭、生活、疾病方面的煩惱和顧慮,解除他們的心理壓力。同時鼓勵親友按時探視,多關心體貼老人,引導他們參加一些切實可行的活動,以解除患者無聊乏味的孤獨心理,盡量尊重病人的意愿,對患者提出問題要耐心解釋,使患者很快渡過孤獨陌生感,消除孤獨心理,使其保持樂觀的心情,從而鼓勵老年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過分依賴的心理調護:老年病人因器官衰退,活動受限,自己感覺力不從心,對他人更易產生依賴性,醫(yī)護人員應針對老年患者的這些心理特點,要耐心細致的做好健康宣教,讓其認識到過度依賴不利于延緩衰老和疾病康復,說明適當的活動對疾病恢復的好處。對病情允許的病人,要鼓勵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培養(yǎng)對生活的適應能力,讓心理適應社會[3]。病情不允許時,護理人員一定要及時提供幫助,不能勉強其活動。根據病情制定每日的活動計劃,要充分調動老年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在活動中能找到樂趣,依靠自身力量,維護健康,促進康復。
懷舊心理的心理調護:懷念過去對老年人來說是極為正常的心理,許多人因個人生活、社會生活、環(huán)境變化等方面遇到問題而懷念過去,所以在護理上一定要誘導啟發(fā),耐心傾聽他們的講述,對其所提到的人和事應表示同情或贊許 ,在傾聽完老人講述后,護理人員可以委婉地告訴他,過多地沉浸于對過去的往事的回憶,會使老年人心情抑郁,性格變得孤僻,不利于疾病的康復。所以在治療護理時,多關心體貼,盡量給予方便,充分體現(xiàn)其溫暖。endprint
憂郁悲觀的心理調護:多數老年人不同程度的患有慢性疾病,他們對自身疾病及治療缺乏醫(yī)學知識,而且疾病常常久治不愈反復發(fā)作,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護理人員除對患者做詳細的解釋外,更要讓其相信現(xiàn)代醫(yī)學的發(fā)展和技術,注意隨時給予安全暗示和保證,并采取積極措施,及時消除或減輕病人的不良心理狀態(tài)和行為,使其在心理上得到安撫,保持心理平衡。同時我們在與老年人進行語言交流時聲音大些、語速緩慢,以免患者因聽力較差而產生猜疑、推測。對危重患者或癌癥患者需實行保護性醫(yī)療,但應與病人家屬交代清楚。
固執(zhí)的心理調護:多數老年人生活方式刻板,溝通能力差,不愿意接受環(huán)境的改變和新技術發(fā)展,固執(zhí)的行為和思想認識緊密聯(lián)系,要想能克服,首先改變老人其認識,是自己的主觀看法不斷適應環(huán)境,護理人員通過和老人談話了解老人的生活方式、興趣愛好、性格特征和基礎知識以及對疾病的認識,耐心地向他們做好健康教育,生活上多給予幫助,使其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
護理體會:通過心理護理,絕大多數病人、家屬能夠和醫(yī)護人員愉快地合作,對于疾病向好的方向轉歸,起著積極的作用。首先護理人員自身的素質直接影響著老年人的心理狀態(tài)。護理人員通過自己的言行來影響、改變老年患者的行為,是促進患者健康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所以,護理人員要熟悉老年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還必須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和技能操作,才能獲得病人信任,達到理想的預期目標。其次,良好的護患是心理護理的關鍵。護患關系貫穿于醫(yī)療護理活動的全過程,護理人員在準確把握患者心理狀態(tài)下,可以對癥下藥。在和患者接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都要做到維護患者權利、尊重患者隱私,掌握良好的溝通技巧,為治療工作提供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所以,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護理人員只有掌握了老年病人的生理及心理特點,引導他們加強自我心理衛(wèi)生保健,順應社會變化,培養(yǎng)廣泛興趣,科學安排生活。在護理過程中做到勤快、細心、周到、不厭其煩,到位的關心和體貼,一定會換來老人良好的心情,為他們營造一個舒適、祥和、愉快的生活環(huán)境。做好老年病人的心理護理,使其身心健康,精神愉快,提高其生存質量,是醫(yī)務人員應盡的責任。成功的心理護理對老年病人的情緒變化,病體康復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總之,護士在護理過程中,通過自己的言行改變老年患者心理狀態(tài)和行為,是促進患者健康的有效方法手段。所以,護士不僅要有嫻熟精湛的業(yè)務技術,在護理操作中還要耐心細致,使護理工作安全有效。
參考文獻
[1]陳芬,張慶豪.老年大學學員主觀幸福感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5,13(2):153-154.
[2]劉紅.老年患者住院期間安全隱患分析及護理對策[J].當代護士雜志,2006(3):83-84.
[3]王萍.老年病人心理特點及護理對策[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7,4(30):41-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