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康永
逛畫廊
◎ 蔡康永
我買不起一張上億的巴斯奇亞的畫,但我看到經(jīng)營巴斯奇亞的一家畫廊簽了一個新畫家——二十歲,一幅畫五萬塊,我負擔得起,這時我們要不要相信這新人將來會變成下一個巴斯奇亞?接下來不妨問這位畫廊老板:“你是簽了三十個新人,還是只有三個?”如果他回答:“我只簽了三個新人。”那我們比較有理由判斷,這個經(jīng)紀人會花很多心力在這三個新人身上。
逛畫廊就像是星探在臺北東區(qū)搭捷運,看有沒有漂亮妹妹是變成明星的料。你要在一個明星發(fā)光發(fā)熱之前,就看到他的潛力。如果你永遠都不走進畫廊,那么等到人家把林志玲捧成大明星,你就只能買票觀賞他們的表演。逛畫廊是就是參與畫廊逐步把新人塑造成巨星的過程,跟這家畫廊共享成功的果實。
要找到好的畫廊主人,就像買房子要找好的中介是一樣的。做完功課之后,你知道張曉剛很值得買,但他的作品不可能全都是同樣的價值,這時就需要好畫廊給你指引。有位畫廊主人叫張頌仁,可以說是中國當代藝術(shù)最重要的推手。當時我剛開始工作,什么都買不起,但我去逛他的畫廊時,他跟我聊天,講了好多當代藝術(shù)。他還從倉庫里搬畫出來讓我看,絕大多數(shù)都是如果我當時買下,后來就能增值起碼一百倍的作品。以我當時一張畫都買不起的狀況,他根本沒有任何理由耗時間接待我,可一點也沒有不耐煩。
畫廊像是經(jīng)紀公司,會栽培新人藝術(shù)家,跟藝術(shù)家簽約之后舉辦定期展覽,培養(yǎng)足夠支撐藝術(shù)家收入的顧客群。至于不簽新人的“畫店”,則跳過這一段,誰的畫好賣,就到處去找貨,然后賣掉,畫店算一個流通中心。它進貨的原則就是以有人要買為前提,所以通常不會積壓存貨,也不會因為欣賞一個新進的藝術(shù)家,就買進二十張他的作品慢慢等他紅。
畫店有畫店的銷售風(fēng)格,他會告訴你:“買了我的畫就會賺錢!”這時,我們應(yīng)該自問期望的是什么。不見得畫店就不好,有些畫店門路廣,很會找畫,常能帶來驚喜。畫廊或畫店,各種營業(yè)方式,都因為有需求才存在,只是你要搞清楚,你的藝術(shù)投資,要走的是長線還是短線,或者部分長線、部分短線。(摘自《藝術(shù)里的金錢游戲》 湖南文藝出版社 圖/辛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