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 涌
美國橄欖球模式
◎ 薛 涌
有一個有趣的發(fā)現:美國橄欖球聯盟的基本原則,奉行的竟然是均富原則。
美國的體育素有扶弱的傳統(tǒng)。橄欖球聯盟甚至強調結果均等,其中一個措施是 32個隊均分整個聯盟的全國電視轉播收入。
這是美國自 1960 年以來就實施的制度,行之有效。最近,32 個聯盟成員又以 30 比 2 的絕對優(yōu)勢通過決議,其基本精神是大家均分收入。大城市的隊上座率高,門票收入豐厚,要補助小地方名不見經傳的俱樂部。
如此大鍋飯,怎么可能創(chuàng)造效率呢?可是,如果僅從財政表現上看,美國橄欖球聯盟是世界效益最高的聯盟,不僅勝過歐洲任何一個足球聯盟,也勝過美國其他球類的聯盟。于是,人們就不得不解釋:這種分享利潤的模式,為什么比“產權”界定更清楚的模式有效率?
簡單地說,歐洲足球俱樂部的模式是保證贏者贏,這代表了傳統(tǒng)理念上自由放任的
市場經濟。這種優(yōu)勝
劣汰的規(guī)則毫無疑
問有著高效率,但從長遠來看,這一模式的成功卻帶來了重重危機。最大的問題是幾個大俱樂部過多地壟斷了足球利潤,小俱樂部越來越沒有出路……這樣惡性循環(huán)下去,一是俱樂部越來越少,二是大俱樂部和小俱樂部力量越來越懸殊,無法創(chuàng)造黑馬,比賽缺乏懸念,只有幾個大俱樂部之間的比賽可看。
美國橄欖球的模式則是要保證輸者不輸。要是聽任輸者一路輸下去,32個隊可能變成16個隊,或者最多有幾個隊有全國感召力,值得轉播的比賽就少了。所以,強隊不斷給弱隊輸血,結果,大家都勢均力敵。觀察二三十年的比賽結果,也是冠軍輪流坐。這樣,可看的、值得轉播的比賽非常多,整個聯盟保障了其市場份額??疵绹殬I(yè)球類聯賽一個最大的印象是一些不怎么樣的隊比賽,觀眾居然也是爆滿。
美國橄欖球在短時段內進行有限的競爭,限制贏家牟取暴利,這一措施保證了長時段的充分競爭。這樣的橄欖球模式,不僅給職業(yè)體育特別是中國足球提供了典范,也給市場經濟的社會提供了典范。
一句話:你要建設一個橄欖球型社會,就必須有一套橄欖球型社會的規(guī)則。
(一米陽光 摘自《當下中國的貧富之爭》江蘇文藝出版社 圖/亓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