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峰,馮志濤,王中男
(長春中醫(yī)藥大學,長春 130117)
“不寐”屬西醫(yī)學失眠癥范疇,是睡眠的始發(fā)和維持障礙性疾病。近年來隨著人類生活節(jié)奏、生活環(huán)境、生活方式的改變,保持原有良好的睡眠衛(wèi)生日益受到人們重視,而失眠癥日益爆發(fā)性的增長趨勢已成為影響人類正常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的全球性問題[1]。筆者以中醫(yī)辨證論治為基本原則,結合五音辨證和臟腑辨證,針對心脾兩虛型不寐證,以五音療法和歸脾安寐湯結合進行綜合治療,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60例病例來自2012年12月—2013年9月就診于長春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睡眠治療中心的失眠患者,所有患者按照就診順序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綜合治療組和中藥治療組,各30例。綜合治療組男14例,女16例,年齡20~69歲,平均年齡(40.5±17.3)歲;病程1~72個月,平均(24.2±17.6)個月。中藥治療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19~73歲,平均年齡(41.3±18.0)歲,病程3~70個月,平均(23.9±18.0)個月。治療前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量表(PSQI)和困倦量表(ESS)測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2005年美國睡眠醫(yī)學會睡眠障礙國際分類第2版(ICSD2)[2]。1)患者存在入睡困難、早醒、睡眠持續(xù)困難、睡眠質量嚴重下降或晨醒后無法恢復體力仍有疲乏感(non-restorative sleep)等癥狀之一;2)在需要睡眠且周圍環(huán)境適合睡眠的情況下仍出現(xiàn)上述癥狀;3)患者主訴中存在疲勞或全身不適合,注意力及其維持能力、記憶力減退,學習、工作、社交能力下降,情緒不穩(wěn)定,日間嗜睡,興趣、精力銳減,工作或駕駛過程中犯錯頻率增加,存在頭痛、頭暈或與失眠有關的其他軀體癥狀,過度關注睡眠等癥狀之一。 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1)輕者入寐困難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徹夜難眠。常伴有頭痛,頭昏,心悸,健忘,多夢等癥。經(jīng)各系統(tǒng)和實驗室檢查未發(fā)現(xiàn)異常。2)心脾兩虛證表現(xiàn)為多夢易醒,或朦朧不實,心悸,健忘,頭暈目眩,神疲乏力,面色不華。舌淡,苔薄,脈細弱。
1.3 納入標準 符合西醫(yī)失眠診斷標準者;符合中醫(yī)心脾兩虛型不寐診斷標準者;年齡在20~70歲;對音樂治療無反感且具有一定音樂修養(yǎng)者;對治療知情同意者。
1.4 排除標準 合并有心腦血管、肺、肝、腎和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者;存在嚴重軀體疾病、實質性臟器損害、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及其他精神疾病者;妊娠哺乳期婦女或有藥物過敏史者;不符合納入標準,未按規(guī)定治療,無法判斷療效或資料不全等影響療效和安全性判斷者。
1.5 治療方法
1.5.1 綜合治療組 給予五音辨證配合歸脾安寐湯治療。1次/d,每次30 min,治療時音量維持在40~60分貝,14 d為1個療程。具體方法如下:1)歸脾安寐湯為王中男教授常用經(jīng)驗處方,藥物組成:黃芪20 g,龍眼肉20 g,夜交藤20 g,人參10 g,白術15 g,當歸15 g,茯神15 g,酸棗仁20 g,柏子仁15 g,遠志10 g,麥冬20 g,五味子10 g,香附15 g,合歡花15 g。每劑水煎取汁300 mL,100 mL/次,2次/d,午餐后、晚睡前口服。2)五音辨證治療:應用體感音樂治療儀(美洋體感音波系統(tǒng)BSM-Ⅰ)對患者進行音頻脈沖刺激,依據(jù)中醫(yī)辨證理論穿插播放適合于心脾兩虛型不寐證治療的以“徵”音(G調)、“宮”音(C調)為主調的音樂。根據(jù)患者受教育程度、年齡段以及喜好不同,通過綜合考量,選擇最適合治療的曲目(也可選擇由儀器制造廠商專業(yè)制作提供的音樂)。音樂選擇方法見表1。
1.5.2 中藥治療組 給予歸脾安寐湯治療,處方及服用方法同綜合治療組。
1.6 療效標準
1.6.1 臨床療效 痊愈:癥狀消失,睡眠率≥75%;顯效:癥狀緩解,睡眠率≥65%;有效:癥狀改善,睡眠率≥55%;無效:癥狀如前,睡眠率<55%。睡眠率=(實際入睡時間/上床至起床總時間)×100%。
1.6.2 睡眠質量評價指標 睡眠質量評價標準用PSQI總分與日間功能評分之差來反應患者睡眠質量。日間功能評價標準用愛普沃斯困倦量表(ESS)評分來反應患者處于活動狀態(tài)時機體的嗜睡程度以反應睡眠改善情況。白晝過度嗜睡是不寐證患者普遍存在的主觀癥狀,而ESS由于其簡便有效已在國外廣泛接受[4]。ESS評分如下:從不嗜睡記0分,偶爾嗜睡為1分,有時嗜睡為2分,經(jīng)常嗜睡為3分(坐著閱讀時/看電視時/在公共場合坐著不動時/長時間坐車時中間不休息超過1 h/坐著與人談話時/飯后休息時(未飲酒)/開車等紅綠燈時/下午靜臥休息時)。
表1 音樂選擇方法
2.1 2組臨床療效結果比較 綜合治療組總有效率93.3%,中藥治療組總有效率83.3%,2組患者總體療效分析經(jīng)Ridit分析,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2組臨床療效結果比較(n=30) 例
注:與中藥治療組比較,#P<0.05。
2.2 2組患者PSQI睡眠質量因子比較 2組治療后PSQI積分較治療前均明顯降低(P<0.01,P<0.05),綜合治療組PSQI積分改善程度較中藥治療組更為明顯(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PSQI睡眠質量因子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P<0.01;與中藥治療組比較,△P<0.05。
2.3 2組患者ESS評分比較 2組治療后ESS積分較治療前均明顯改善(P<0.05,P<0.01),綜合治療組ESS積分改善程度較中藥治療組更為明顯(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ESS評分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P<0.01;與中藥治療組比較,△P<0.05。
《類證治裁·不寐》載:“陽氣自動而之靜,則寐;陰氣自靜而之動,則寤;不寐者,病在陽不交陰也?!辈幻虏C總屬陽盛陰衰,陰陽失交, 而陰陽氣血之來源恰由脾胃運化生成之水谷精微所化生,故脾虛則氣血虧虛,心神失養(yǎng),神不安舍則必定不寐,此乃心脾兩虛型不寐證的病機關鍵所在,治療應以補益心脾,養(yǎng)血益氣安神為基本法則。筆者結合五音辨證治療和歸脾安寐湯意在于此,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通過五音與五臟的相互對應關系,增加補益心脾之力,提升失眠治療效果。
五音療法治療疾病由來已久[5],宋代文學家歐陽修曾說:“吾嘗有幽憂之疾,而閑居不能治也。受宮音數(shù)引,久而樂之,不知疾在體也?!苯鹪拇蠹抑坏膹堊雍驮唬骸耙葬樝轮畷r便雜舞,忽笛鼓應之,以治人之憂而心痛者?!鼻宕覅菐煓C在《理瀹駢文》中曰:“七情之病也,看花解悶,聽曲消愁,有勝于服藥者矣?!睔v代醫(yī)家都充分重視和驗證了音樂心理療法的有效性,不僅如此,在治療機理方面亦有詳細論述?!妒酚洝窌分性唬骸肮室魳氛?,所以動蕩血脈……宮動脾……商動肺……角動肝……徵動心……羽動腎”,簡言之就是“五音內動五臟”。音樂可“動蕩血脈”,其機制就是音樂可以通過改變臟腑經(jīng)絡的功能、人體氣血陰陽的運行,引起人體生理機能的變化。
當代物理學與生理病理學的結合提出了“共振學說”,認為音樂通過諧振組合而產(chǎn)生的物理能傳入人體后可引起體內固有震動頻率的改變與人體生理結構發(fā)生和諧共振,產(chǎn)生“共鳴”?!按竽X邊緣系統(tǒng)學說”又提出音樂可影響大腦邊緣系統(tǒng),改變大腦皮質功能,引起人體身心變化?!澳X干網(wǎng)狀結構學說”[6]也認為音樂可通過協(xié)調腦干網(wǎng)狀結構與大腦皮質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影響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活動水平,對人體心理、內分泌、睡眠等方面產(chǎn)生影響。這些都為五音療法在本研究中的應用提供了充分的科學依據(jù)。
隨著科學手段的發(fā)展,失眠的治療逐漸從單一手段治療轉變?yōu)榫C合手段治療[7]。本研究中兩種治療手段均有治療心脾兩虛型不寐證的堅實理論根據(jù)。通過對比觀察綜合治療和單純中藥治療的療效,結果證實了五音辨證配合歸脾湯化裁治療心脾兩虛型不寐證的有效性及優(yōu)越性,更為不寐證的治療提供了多方位多途徑的中醫(yī)綜合治療新思路和臨床理論依據(jù)。
[1]汪興生,解光艷.調胃承氣湯加減治療失眠50例療效觀察[J].吉林中醫(yī)藥,2013,33(2):156-157.
[2]Thorpy,Michael J.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s:diagnostic and coding manual[M].Rochester,MN:ASDA,1991.
[3]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07.
[4] Araghi M H,Jagielski A,Neira I,et al.The complex associations among sleep quality,anxiety-depression,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extreme obesity[J].Sleep,2012,36(12):1859-1865.
[5]劉萍,顏紅.音樂療法用治失眠[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1,27(2):270-271.
[6]梁輝,李艷青,李明.五音樂曲療法治療耳鳴的臨床研究[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0,37(6):1038-1041.
[7]王振,王敬卿.老年失眠中醫(yī)辨證論治[J].吉林中醫(yī)藥,2013,33(11):1106-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