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芝蘭
中圖分類號:G625.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8-0273-01 學校進行家長座談會,是統(tǒng)一教育要求,采取協(xié)調措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手段,也是密切教師與家長的關系,交流學生情況的好方法。但由于一些教師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心切,恨鐵不成鋼,所以把家長會開偏了。他們動不動就請家長,言語尖酸、苛刻,致使有些家長怕進學校、怕見老師。有些家長還把在教師面前受的委屈遷怒于孩子,輕則惡言斥罵,重則拳腳相加,不但收不到預期的效果,還給學生的身心造成了很大的傷害。教師的動機是無可厚非的,但這種談話方式、談話內容是萬萬不可取的。以下,筆者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1.家長會要目標明確
幾乎每一學期,各校都要召開一次家長座談會,除此,不定時、不拘形式的家長會也時常進行,但家長會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這是家長會成功與否的關鍵。教師要在開會之前做充分的準備,使其目標明確,除了向家長告知學生在校的基本情況,還應準備向家長介紹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各個年齡段學生的性格特征、心理特征以及家庭教育的經驗,對家長教育子女的方法給以必要的指導。選擇其中兩、三項為一次家長會的內容,避免家長會只為告狀而無任何實際的意義,同時注意對家長態(tài)度要誠懇和善。
2.家長會形式要靈活多樣
家長座談會可邀請全體學生家長參加,或召開專題家長會,也可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召開部分家長會,特殊情況下還可以把某一學生的家長單獨請進學校進行個別家長談話。必要時,還要進行家訪。無論是哪一種類型的座談會,其目的都是共同尋找教育學生的最佳方法,不論是哪一類型,都應在愉快而融洽的氣氛中進行,語言要講究藝術性。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工作的對象是活生生的、具有復雜心理活動的學生,隨時都有可能遇到事先難以預料的必須由學校、家長聯(lián)合起來才能處理的問題。這時,就要把家長請進學?;蜻M行家訪,談話時,語氣要委婉,要從正面分析問題,使學生和家長都能接受。如:我班學生祁梅蘭,有小偷小摸行為,經多次教育效果不佳,后來了解到這位同學的毛病與他的家教有關,針對這種情況,我決定進行一次家訪。在家訪中,我首先向家長報喜,說明孩子近期在學習上的進步,以此來營造一種寬松愉快的氣氛,當家長消除顧慮以后,我再委婉的提出:祁梅蘭如若改掉不良行為,確實有培養(yǎng)前途。家長說:"是啊,老師可得好好教育他、批評他,樹不修不直嘛。"此時,我相機說道:"這孩子見了別人的東西,總感覺新奇,總想自己也有,拿去自己享用,在班上影響不太好。"家長說:"這不是小偷行為嗎?"我說:"那樣說太嚴重了,我相信,家校密切配合,一定可以幫她改掉這個毛病,并能使他在各個方面都不斷進步的。"以后,我又連續(xù)進行了幾次家訪,祁梅蘭終于克服了小偷小摸的毛病?,F(xiàn)在還是班里的三好學生哩!
個別交談的好處很多,既可消除師生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的隔閡,喚起心靈的共鳴,使教師不易單獨處理的問題得到圓滿解決,不留后遺癥,還可加深教師對學生、家長對子女的了解,有效了解兒童豐富的內心世界,把握教育時機,選擇恰當的教育方法,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
3.家長會要注意的問題
3.1家長會要定期化、經?;?,以達到心靈的溝通。與家長的聯(lián)系要定期,形成慣例,不能只在學生犯錯誤時,才通知家長到?;蜻M行家訪,這樣會形成一種錯覺,使家長認為,孩子又闖禍了,學生則認為,老師又在告狀,自己將受懲罰,因而感到忐忑不安,使家長會失去其教育意義,而變身成告狀會,引起學生和家長的反感。
3.2把愛學生作為聯(lián)結教師與家長感情的紐帶,每一位家長都愛自己的孩子,愛孩子勝過愛自己。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在校表現(xiàn)的優(yōu)劣以及教師的評價是家長非常關注的。教師對學生的態(tài)度家長非常敏感,他會因教師關心、愛護自己的孩子而尊重教師,也會因教師對自己子女的冷淡、嘲笑而對教師不滿。因此,教師應把愛時刻注入每個學生的心田,以民主、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位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好學生。這種信任和熱情能產生巨大的教育力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建立家校聯(lián)系機制
學生在校的表現(xiàn)是起伏不定的,每一位家長又十分繁忙,教師與家長的面談若不能及時進行,家長就不能及時了解孩子在校的情況,教師也不能了解學生在家的表現(xiàn),所以建立家校聯(lián)系機制是十分必要的。目前,農民的收入高了,幾乎每個學生家長都有手機。移動公司推出的"校訊通"業(yè)務為教師解決了這一難題。經過了解,家長都愿意辦理"校訊通"業(yè)務,及時了解孩子的情況。我在網上及時將學生在校的表現(xiàn)告訴家長,家長也可把學生在家的各種表現(xiàn)回復于我,家校聯(lián)系機制就這樣輕松建立起來了。目前,效果非常不錯。
一個教師的言談舉止直接反映出其文化素質與道德修養(yǎng)。因此,家長會應以溝通心理、互通情況為原則,以共同教育學生為己任,形成學校、社會、家庭對學生齊抓共管的立體網絡,共同促成孩子的全面發(fā)展!(上接277頁)助幼兒學會觀察事物,發(fā)現(xiàn)生活中美的東西,會評價什么形狀、什么顏色、什么結構、什么布局的物體最美觀,欣賞優(yōu)美的事物,并且學會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技能技巧,比如構思、定位、繪圖與涂色的技巧,從而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4.精心設計合作游戲.培養(yǎng)合作能力
針對幼兒的發(fā)展水平,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教師必須設計符合小班幼兒實際的游戲。如在"娃娃家"角色的游戲中,教師可設計給參加游戲的六名幼兒各準備一套炊具、餐具、娃娃,讓六個家的"爸爸"、"媽媽"抬的抬,燒的燒,互不聯(lián)系,接著考慮給六個家的娃娃準備三張小床,兩家合用一張。這樣的安排使得孩子之間必然發(fā)生聯(lián)系,如共同整理床鋪等。這是最現(xiàn)實的交往合作。接下來考慮要求幼兒兩個人合為一家,合用一個娃娃,一套炊具、餐具。這種組合形式在交往合作上對幼兒就有很高的要求。為了渡過游戲話動中的爭搶關,要讓幼兒回家對爸、媽進行觀察,動腦設置情景,發(fā)展情節(jié)。這樣幼兒在"蛙娃家"游戲中從一開始的互不發(fā)生關系到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合作,就學會了與較多的人發(fā)生關系,并在樸素的聯(lián)系中不斷協(xié)調這種關系。
對于愛單獨玩的幼兒可以設計必須幾個人參與才能進行和完成的游戲。比如一幼兒總是喜歡搶汽車方向盤,一個人"笛笛——"開車,教師就可以設計一個有駕駛員、售票員、乘客等角色參與,并使這些角色發(fā)生關系的較系統(tǒng)的、有一定情境的公共汽車游戲,讓那幼兒作駕駛員。這樣,愛獨立玩的幼兒感受到同伴合作帶來阿樂趣,從而學會初步的交往合作。
5.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幼兒教育應是創(chuàng)造型的而不是傳遞型的,幼兒教育不應只限于向兒童提供社會已形成的觀念、知識、技能,同時還應為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充滿探索機會的環(huán)境,引導他們去思考、去嘗試、去發(fā)展,去創(chuàng)造性的解決問題。兒童只有在這樣的過程中才能感受到學習的意義,體驗到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愉快,激發(fā)起求知欲和主動學習的熱情。教學游戲化,就是一種創(chuàng)造型的教學模式,謀求的是幼兒園的教學具有游戲般的形式與趣味,追求游戲的境界。適合兒童的游戲多種多樣,如體現(xiàn)集體主義精神的活動,如拔河、接力、集體表演、跳繩等,孩子通過活動,能感到自己是集體當中的一個成員,自己落后,就會影響整個團隊。這種游戲利于培養(yǎng)一種積極進取的精神,增強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集體榮譽感。開展表現(xiàn)孩子個體能力的活動,如起床疊被、刷牙、洗臉、背歌謠、搶答問題、畫畫比賽等,不僅能培養(yǎng)孩子掌握生活技能,更能培養(yǎng)幼兒獨立自主的精神。幼兒園開展的各種表演會、演講會、故事會、兒歌大賽,都會激勵孩子爭強上進。
多讓孩子參加各種有益的活動,讓孩子們在活動中受教育,應成為廣大幼教工作者的共識。目前我國的家庭結構,基本上是獨生子女家庭,對孩子的厚愛與殷切期望,遠遠高于孩子所能承受的程度。因此,相當多的兒童雖然知識技能掌握較好,但學習能力差,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責任感;社會適應性差,缺乏獨立管理自己的能力。作為教育工作者的責任應該是幫助學習者會學習,學會生活,具備不斷學習的態(tài)度和能力,積極適應社會生活的態(tài)度和能力,這是當今幼兒教育所面臨的新課題。
總之,幼兒教育是重要的,是幼兒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一個好的園丁要了解幼兒,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把素質教育和培養(yǎng)能力有機結合起來,為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才能使這些幼小的花朵在陽光下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