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蓮霞
萌萌姐姐溫馨提示:這篇文章請和爸爸媽媽一起來閱讀!
假期總是寶貴的,如何充分利用假期幫助孩子在學習方面查缺補漏,家長們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每當開學初我總能聽到孩子和家長們“苦不堪言”的聲音。
學生的話:
1.作業(yè)式:假期作業(yè)如山,老師要布置,補習班要布置,終于完成得差不多了,媽媽又要布置。整個假期都是在趕作業(yè)中度過的。
2.補習班式:早上8點上英語課,一直學到11點;午休后,下午2點上數(shù)學課,一直學到4點;晚飯后開始寫作業(yè),直到10點才能休息。這簡直比上學的節(jié)奏還緊張。
3.懲罰式:要是我在假期里不聽話,媽媽就會布置作業(yè)“懲罰”我。
4.體諒式:家長給我們布置假期作業(yè)也是有必要的。可我覺得家長布置的作業(yè)最好一半是書面作業(yè),一半是實踐作業(yè)。這樣才叫勞逸結(jié)合。
家長的話:
1.體諒式:我們小時候的寒暑假過得充實而快樂:和小伙伴們做游戲,上山摘果,下河摸魚,不像現(xiàn)在的孩子這么累。雖然孩子每天的日程表排得滿滿的,但我還是會給他留出下樓活動、看電視、玩游戲的時間,但不能讓他玩得太瘋。假期里,我通常會給孩子買一些模擬試題來練習。
2.無奈式:在如今這樣一個處處充滿競爭的社會,不努力就意味著被淘汰。我也心疼孩子,不愿他學得太疲憊,可別人家的孩子都在利用假期“充電”,如果我不給孩子布置作業(yè)鞏固知識,他就等于變相的退步。
老師來支招:
一、走出戶外:踏花歸來馬蹄香
現(xiàn)象:魯迅先生在《少年閏土》中提到:“我”因為生活在深宅大院里,只能看見院子四角的天空,就像井底之蛙?,F(xiàn)在的孩子又何嘗不是如此?因為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家長怕這怕那,所以孩子活動的范圍可能只有樓下或者小區(qū)。
策略:溫室里開不出鮮花,花盆里長不出青松,只有讓孩子走出家門,感受環(huán)境的變化,才能觸動情思。比如,可帶孩子外出旅游,既可開闊孩子的視野,又可鼓勵他們把所見所感所思記錄下來,激發(fā)他們的寫作興趣,從而養(yǎng)成善于觀察,勤于動腦的好習慣。踏花歸來,才知馬蹄香。
二、身體力行:映日荷花別樣紅
理念: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成長始終離不開父母。老師可以抓住時機,在合適的情況下布置合作作業(yè)——孩子不能獨立完成的作業(yè),可讓家長參與其中。這樣,既可讓孩子學到知識,又可使得作業(yè)具有濃濃的“親情味”。
實踐:在暑假中,我布置了“幫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并記下過程和感受的作文。
學生體會:在開學第一天的交流會上,我們就爭先恐后地講述自己假期里所做的事。有的同學說摘了五天枸杞,掙了八十多元錢,自己買了學習用品,花著自己掙來的錢真高興;有的說打掃衛(wèi)生又累又熱,才知道父母平時多辛苦……同學們的言語間流露的都是自豪與快樂。身體力行,才能感受到成果的香甜。
家長感受:這種家長和學生共同合作的家庭作業(yè),不但提高了孩子做作業(yè)的積極性,而且有效促進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溝通和交流。
三、喜歡閱讀:腹有詩書氣自華
理念:一個書香家庭必將潛移默化出一個愛讀書的孩子。蘇聯(lián)教育思想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孩子在學校里成績雖然普普通通,但對閱讀養(yǎng)成了濃厚的興趣,養(yǎng)成了終生學習和閱讀的習慣,他的未來一定會比考高分的孩子走得更遠?!?/p>
實踐:我利用每年的寒暑假,讓家長和孩子共同完成一項作業(yè):一起讀書。改變就從閱讀開始,比如,制訂一個讀書計劃,堅持每天讀一個故事,并設(shè)計讀書卡,家長監(jiān)督填寫。這樣,家長不僅成為孩子的生活榜樣,還成為孩子的讀書榜樣。
“教者若有心,學者必有益?!敝R來源于生活,社會就是大課堂。孩子有大把的時間可以在學校里學知識,而家長們應該好好把握假期,培養(yǎng)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這樣,孩子的假期生活才更豐富多彩。
◆寧夏中衛(wèi)市中寧第三小學
美國著名閱讀研究專家吉姆·崔利斯寫的《朗讀手冊》一書,書的封面左下角有這樣一首感人至深的小詩: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柜柜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