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李璐(1991.8.26),女,漢族,河南省信陽市,碩士研究生,武漢理工大學,翻譯筆譯。
摘要:翻譯是一種語言替代另一種語言的過程,在意義不變的情況下,也是改變另一種語言的言語產(chǎn)物的過程。翻譯是跨語言、跨文化、跨社會的交際活動。在翻譯中,譯者們翻譯出來的作品出現(xiàn)的語言西化現(xiàn)象就越嚴重。特別是社會科學的翻譯作品,翻譯出來的文章不但讀不通而且邏輯不通,因為里面除了漢字是中文之外,語法和句式已經(jīng)西化得非常嚴重。本篇論文重點討論一下翻譯中出現(xiàn)的問題,找出解決方法,以做出最好的翻譯。
關(guān)鍵詞:翻譯問題跨文化翻譯是有靈魂的,語言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重要工具;同樣,翻譯也是文化的交流,是不同語言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交流。紐馬克說過,翻譯是一門科學,藝術(shù),技術(shù)也是一種品位。翻譯不是去單純地精通一門外語,借助于詞典和工具書就能做到的事情,如果譯者缺少對原語文化的深人理解,則很難保證翻譯的水平和質(zhì)量。因此翻譯者必須是一個真正意義上文化人。也就是說,譯者要深入了解原語影藏的文化內(nèi)涵。一名合格的翻譯人員不僅應(yīng)該精通翻譯語的兩種語言,而且應(yīng)該通過學習研究去了解這兩種語言所反映的文化,把握住它們的差異。
至于翻譯方法,紐馬克介紹了很多種翻譯方法,如直譯,意譯,忠實翻譯,地道翻譯,但主要的是“直譯”和“意譯”,而“直譯”要有限度,“意譯”要有分寸,做到“直而不死”,“意而不曲”。注意調(diào)整語序英文中有很多帶各種定語修飾的長句,這些句子本身就很難理解,如果翻譯的時候不加改動,那讀者則更難理解。在翻譯時,盡量將英語原句縮減,精煉語言,調(diào)整好語序,用讀者最熟悉的表達,以達到“歸化”效果。
詞語的多樣性翻譯中經(jīng)常使用的工具就是一些在線網(wǎng)絡(luò)字典,比如說:百度翻譯、有道翻譯或是金山詞霸之類,但是我們要知道字典上提供的解釋是不能覆蓋漢語詞匯的,也就是說,一個單詞字典可能只提供了一個很普通的解釋,也就是最常見的漢語詞匯。如果你僅僅按照常用的解釋進行翻譯,翻譯的效果肯定會大打折扣。所以,在翻譯類似小說的文本時,要學會延伸詞語的意思。根據(jù)不同語境,賦予詞語貼切,新鮮的用意,以達到惟妙惟肖的描寫效果。3.人稱代詞的明確在英文小說中,人稱代詞的使用率很大。而在漢語敘述中,人們卻習慣于直呼名諱。翻譯過程中,有一個首要問題就是要明白代詞指代的到底是誰,這樣才能明白文章的邏輯關(guān)系。在翻譯過程中,我們要結(jié)合上下文,反復(fù)理解文章的邏輯關(guān)系,我們才能得到正確的答案,而有時候還會弄錯。因此,在翻譯人物關(guān)系的時候,一定要明確代詞指代,使讀者能清晰明了地明白文中的人物關(guān)系。如果一個讀者在閱讀的時候,還需要自身去花很大的精力去理解人稱代詞的關(guān)系,那么該書的翻譯毫無疑問是失敗的。如果我們在翻譯的時候毫無新意地保留這些代詞,那么讀者的閱讀理解肯定會因此受到影響,這樣就會使文章內(nèi)容大打折扣。
押韻和雙關(guān)押韻和雙關(guān)可謂是文章的點睛之筆,能達到非常好的效果。而這兩種修辭手法是很難翻譯的,有些根本就翻譯不出來。比如在《綠色危機》中的第二章里面有一段一名護士自言自語的對白:scissors,retractors,forceps,knives.But Woods has marvellous legs!大家一讀便知原文是個尾韻。在翻譯過程中,移動了一些詞語的順序:鉗子、剪刀、牽開器、刀子,但是伍茲的腿美得不成樣子!這樣翻譯不僅讀起來朗朗上口,也與原文相照應(yīng),保留了作者巧妙的寫作手法,可謂一箭雙雕。5.理解與適當?shù)难a充大家都知道,英語和漢語分屬不同的語系:英語屬于印歐語系,漢語屬于漢藏語系。兩種語言在語法,文章體系布局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在漢語中,人們習慣于用一些成語、習語來表達一些復(fù)雜的事物,這就使語言變得很簡單。而英語,而習慣用各種修飾詞,定語來形容事物,這樣就使得語句變得很長。但是,英語的構(gòu)詞法又給了英語一個特例,它可以通過單詞變形來變換不同的意義,這樣,我們在翻譯成漢語的時候,就要對原句進行適當?shù)难a充。在翻譯中至關(guān)重要的一點是文化因素,東西方存在很大的文化差異,好的翻譯應(yīng)該符合一個語言環(huán)境,畢竟翻譯目的是讓看者能輕松地讀懂文意并忠實原文作者的意圖。在翻譯步驟上,首先要讀懂文章,知道文章的內(nèi)容,然后從一個翻譯者的角度去分析文章,了解文章的文化背景,作者的寫作意圖,寫作手法,從而選擇適當?shù)姆g方法。
在翻譯中首先應(yīng)該做的是加強自身基本素養(yǎng)。譯者必須需要具備突出的英語水平、較高的漢語學修養(yǎng)和豐富的學科專業(yè)知識這三個方面的素養(yǎng)。翻譯要掌握的是兩種語言,這就意味著,作為一名合格的譯者,需要精通兩種語言的文化精髓。翻譯不僅僅是簡單的語言轉(zhuǎn)換,要體現(xiàn)一定的文化內(nèi)涵。
翻譯是一項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活動,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在今后的翻譯學習中要注重實踐。所謂實踐就是不斷地去翻譯,嘗試不同領(lǐng)域、類型的翻譯。在不同的類型的翻譯過程中總結(jié)經(jīng)驗,把握規(guī)律和翻譯技巧。這樣,在以后類似的翻譯中中就能信手拈來,很輕松地完成翻譯任務(wù)。這個過程也是一個很好地自我學習過程,因為,你不僅要去掌握一些陌生單詞語句,同時還要去理解一些專業(yè)知識內(nèi)容,這難道不是一件錦上添花的事情嗎?
在高度信息化和全球化的現(xiàn)代社會中,翻譯的重要性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體現(xiàn)。作為英語專業(yè)的我們,學好翻譯是一項艱巨而長遠的任務(wù)。學好英語,學好翻譯,把中國的源遠流長的燦爛文化傳播向世界。
參考文獻:
[1]《漢英對比研究與翻譯》劉宓慶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2]《現(xiàn)代漢語》張志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
[3]《英語聲色詞與翻譯》張培基商務(wù)印書局,1979年
[4]《科技文獻漢譯英概論》王耀庭譚弓江西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88年
[5]SAMOVAR L A,PORTER R E.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4.
[6]BIRDWHISTELL R L Kinesics and Context[M].Philadelph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9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