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王苗(1981.2-),男,漢族,重慶市巴南區(qū)人民檢察院,研究方向:刑事訴訟法學,職務犯罪偵查。
摘要: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反貪偵查不能忽視這種時代背景。反貪偵查信息化具有多種原因,首先這是反貪人員應對反偵查的需求,是反貪信息保護的需求,更是現(xiàn)代偵查理念踐行的需求。因此必須在信息化下實現(xiàn)反貪。針對信息化背景下反貪工作的特點,應當培育信息線索規(guī)范化機制,反貪偵查階段信息化,證據固化的信息化。只有積極主動的應用現(xiàn)代化信息手段才能夠在反貪之路上走的更加順暢。
關鍵詞:信息化;反貪;證據;偵查信息化時代下每個人不免受制于信息,反貪路徑也難以逃離這種影響。涉貪犯罪分子也自覺或不自覺的應用信息技術為犯罪服務。信息化社會下涉貪犯罪分子的犯罪呈現(xiàn)出高知識化、技術化、高負面影響力化等特點。涉貪人員可以通過技術手段簡便的獲得相關信息,通過閱讀這類信息在極短的時間內提高自身反貪能力。同時隨著涉貪人員的知識面的不斷拓展,其專業(yè)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也為反貪偵查帶來了極大的困難。自然在信息流轉毫無障礙的信息時代下,涉貪人員往往能夠激起極大民憤,相關人員也樂于提供相關涉貪人員貪污的信息。因此涉貪偵查之中檢察機關必須正視這種信息背景,在理性考察基礎之下設置符合信息化背景下的反貪路徑。
一、反貪偵查信息化的原因
(一)反涉貪人員應對反偵查的需求
反貪偵查毫無疑問應當以證據為中心,從證據中來到證據中去。雖然我國反貪偵查已經有著巨大的進步,但傳統(tǒng)反貪偵查之中通常以犯罪嫌疑人之供述為中心的思維依然在現(xiàn)代反貪之中占據著重要地位。信息化社會下,每個涉貪犯罪嫌疑份子可以通過多種手段如學術資料、新聞資料等等獲得反貪干警偵查之特點,進而在本人涉及的案件之中運用反偵查心理來躲避偵查。這種背景下,反貪人員從案發(fā)之時往往就開始消滅或者隱蔽證據,從第一時間上開始設置各種偵查障礙。基于先前大范圍的排除涉貪證據以及反偵查能力的培養(yǎng),反貪人員在意志上越來越堅定,導致其供述更加具有欺騙性、虛假性等。因此“由供到證”之辦案模式已經難以適合現(xiàn)代反貪需要。新刑事訴訟法以及兩個證據規(guī)定的要求,檢察機關的業(yè)務部門在辦理案件過程之中必須從“被動說明證據合法”轉向“主動證明證據合法”。新刑訴法第五十條規(guī)定“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也就是說我國從立法層面肯定了不得自證其罪的現(xiàn)代司法觀念。司法史證明眾多冤假錯案多因偵查機關在偵查階段使用多種手段強迫犯罪嫌疑人自證其罪。通過在詢問過程之中同步且全程錄音錄像技術,形成視聽資料來證明偵查手段之合法性。這種方式不僅可以證明偵查辦案人員辦案過程之合法性同時也可避免當事人翻供,起到固化證詞之作用。
(二)反貪偵查理念的要求
反貪偵查是為實現(xiàn)正義的一種重要途徑,但作為偵查的一種手段,其自身受制于特定程序,踐行程序法之要求,換言之反貪過程也必須實現(xiàn)正義。程序法價值并不依賴于實體法,其自身的價值在某種程度上看比實體法之價值更加重要。訴訟程序之設定除去作為實現(xiàn)實體法之手段外,自身正義是否能夠實現(xiàn)也事關重大。因此在反貪過程之中落實后程序法之價值必須提上偵查層面。早起反貪偵查過程中偵查人員在確定偵查對象之后,特別是對涉貪人員進行人身限制之后,其對涉貪犯罪分子往往使用各種心理攻勢迫使其交代貪污事實并要求提供證據。涉貪案件從案發(fā)到偵查終結可能所涉及的時間是極其之長,作為偵查人員,從辦案數量還是在辦案主體上處于強勢地位,而涉貪人員處于被動地位?,F(xiàn)代司法理念要求保護人權,每個人包括犯罪分子天然的享有與生俱來的人權。目前,不僅國際上強調人權,我們國家不僅從憲法上肯定了人權并且在程序法之中確定了程序保證人權的價值與方法。信息化時代下,人權保護必須依靠信息手段來。信息化條件下涉貪人員人權的保護更加公開化、透明化,其所展示的現(xiàn)代司法理念需要信息技術手段的固化。作為被偵查人員,其權利的保護并不能停留在口號上??偹苤?,部分犯罪分子在庭審階段號稱被刑訊逼供或者變相刑訊逼供,雖然偵查人員出具證明證實其并未違法程序之規(guī)定,但這種往往給旁聽群眾一種誤導即認為我們國家依然是拋棄犯罪嫌疑人權利的非法治國家。因此正義需要定在,這種定在呼吁應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信息技術下,確保正義成為可以看得見的正義。在對犯罪分子進行訊問或者應用其他偵查手段之時,若條件允許應當積極用視聽資料的形式固化偵查過程,在這個過程之中體現(xiàn)當事人權利的保護。
(三)反貪信息的保護的需求
傳統(tǒng)反貪案件的來源途徑通常有兩種,一種是由舉報人舉報,一種為主動偵查。在信息化沒有普及之前,當事人舉報通常由信件舉報、當面舉報等,其中以匿名信舉報為主。但由于害怕被舉報人打擊報復,當事人往往極度謹慎。信息化背景下,網絡極其發(fā)達,在發(fā)達的信息社會下,舉報人員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向檢察機關舉報涉貪人員信息。如可以通過電子郵件、短信、互聯(lián)網留言等,拓展了舉報方式?!霸诎讣€索上沒有實現(xiàn)統(tǒng)一規(guī)范的管理,特別是網絡化管理和分類、篩選、整理、加工等工作尚未落實,導致許多仍有偵查價值的線索流失?!雹匐m然我們國家現(xiàn)代反貪已經開展一段時間的信息化管理,但管理依然不管規(guī)范。由于舉報人員眾多,其中有的是具有真實性的舉報、有的是報復性具有、有的是虛假舉報等。這要求信息管理人員在甄別這些信息的時候必須具備強大的辨別力。但依據我國公務員招考制度所考錄的公務員一般具有專業(yè)上的設置要求,如要求法學專業(yè)、計算機專業(yè)、偵查專業(yè)等等。在司法實踐之中管理信息舉報的人員一般為法學專業(yè)出生的學生或者計算機相關專業(yè)的學生。但毫無疑問他們的知識具有專業(yè)性但缺乏綜合性。在辨別此類信息之時,法學、偵查專業(yè)的學生缺乏信息分類管理能力,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缺乏法學偵查知識等。正是這種缺乏鑒別技術導致了反貪信息的流失。
二、反貪信息化的路徑
(一)培育信息線索規(guī)范化機制
首先信息線索規(guī)范化必須依靠特殊人才的培訓。在反貪信息線索甄別機制上對于這類人才的要求必須同時具有偵查學、法學、計算機相關專業(yè)的人才。因此在招考崗位上專業(yè)化要求之時可以設置具備雙學位的學生,也可以在對相關崗位的工作人員進行職業(yè)化訓練,如法學類、偵查學類干警學習信息管理知識,計算機類干警學習法學、偵查學類知識。由于信息鑒別需要經驗的積累,對于該類職務要避免頻繁交流。信息線索規(guī)范化機制要求信息分類明確。對于收集而來的信息,應當進行初步分類,這些分類可以根據舉報的信息的證據證明力度進行歸類,如可以設置多級度可能性案件。②對于納入這些不同級度的信息進行二次賽選,將這些信息與已經掌握的進行信息比對,分類進行儲存,最大限度的利用信息舉報得來的信息,對于那些有價值的信息進行進一步偵查,聯(lián)系舉報人,深挖相關實施,在為反貪工作打好第一步工作。檢測機關要與相關部門共享職務犯罪信息,特別與紀檢監(jiān)察機關、金融部門、稅務機關、工商部門等建立特定的信息共享機制,以確保監(jiān)察機關能夠在執(zhí)法執(zhí)紀中第一時間獲得線索。③在“信息引導偵查”的基礎下建立一個包含眾多共享信息平臺、信息儲量極大的數據庫,確保信息的正確性、來源的合法性等。
(二)反貪偵查階段信息化
反貪偵查需要引用眾多手段,但借助現(xiàn)代化信息手段偵查是時代的潮流也是應對偵查環(huán)境復雜化的要求。信息線索規(guī)范化機制建立以后,偵查中心可以適度提前,在反貪偵查技術方面一方面在分類信息等級基礎下迅速鎖定偵查范圍,對這些線索不斷進行評估分析,逐一排除,將剩下的具有高度偵查價值的信息納為重點偵查信息。由于技術偵查手段可能與公民的自由權、隱私權等相沖突,而現(xiàn)代法治社會又極度強調自由的權利與隱私權的保護因此在應用信息偵查手段之時應當把握好反貪人員信息偵查的啟動機制。只有對于那些具有較為詳實的證據或者具有高度理由可以確認具有貪污事實的行為的人員才能夠直接啟動信息偵查手段,對于其他人員進行偵查的時候應當報審核通過后才能應用信息偵查手段審查個人私人信息。由于偵查階段可能對犯罪嫌疑分子的個人權利進行侵害,因此偵查監(jiān)督部門應當對反貪偵查信息技術手段進行監(jiān)督,這種監(jiān)督主要從兩個層面進行,一種是從實體法層面,即反貪信息化偵查的對象是否確實可能觸犯貪污罪的相關條文,另一種是從程序法的層面進行監(jiān)督,即看反貪信息化偵查過程中是否有違背程序正義的行為。一旦發(fā)生相關事項,檢察人員應當立即矯正,返回正常的偵查生態(tài)。
(三)證據固化的信息化
法律事實的構建以證據為基礎,任何案件都必須依靠證據還原的事實來定罪量刑。我國新刑訴法規(guī)定了電子證據4的證據效力,可以預料電子證據將在偵查涉貪案件中起著重要作用。在信息化社會下,電子證據必將或者已經成為新的“證據之王”④因此在涉貪案件之中偵查人員如何醫(yī)用偵查技術手段獲取電子證據,如何應用電子證據還原案件事實成為了考驗偵查人員能力的關鍵。雖然電子證據自身的特點如極易復制、極易修改、極易刪除丟失等特性決定了電子證據保存與甄別的困難,但我們應當看到仙子證據具有容易保存、客觀直接、形式多樣等特點。首先加強手機信息在反貪之中的地位。⑥通過與電信移動聯(lián)通等單位實行聯(lián)動機制,調取相應的信息,尋求涉案人員相關的聯(lián)系人員的信息,進而進行偵查。其次加強對聊天軟件的調查與何時。聊天軟件諸如QQ、微信等現(xiàn)階段已經逐漸代替?zhèn)鹘y(tǒng)短信的地位,因此在收集手機信息之外必須強調對這些信息的收集。其次在訊問涉貪人員過程之中加強信息技術的應用。在獲取相關信息之后,偵查人員可以就先前通過信息偵查手段知曉的信息進行分析歸納,設置相應的問題訊問涉貪人員。在訊問過程之中全程錄音錄像,保持錄像的連貫性,避免出現(xiàn)在錄像過程之中出現(xiàn)人為的非連貫性。
三、結語
信息化時代下反貪偵查的特性決定了偵查人員不能忽略這種時代背景。只有順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積極主動的利用這種信息化所帶來的便利來應對信息化所帶來的挑戰(zhàn)才能夠取得反貪的勝利。反貪信息化不僅僅要求投入相應的資金在購買相應的儀器,更為重要的是要樹立信息反貪理念,在反貪之中踐行現(xiàn)代司法理念。(作者單位:重慶市巴南區(qū)人民檢察院)
注解:
①顧明:《信息化反貪偵查模式的構建》,載《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年9月第3期,第46頁。
②一級表示肯能性最高即那些證據證實充分的。二級表示可能性高,有證據,但未達到充分的。三級表示有可能性,有部分證據。四級表示可能性極低,證據缺乏可信度。五級表示可能性暫時缺失,即無提供證據又無合理說明。
③郝宏奎:《中國社會轉型偵查工作的演進軌跡》,載郝宏奎主編:《偵查論壇》(第四卷),中國人民公安出版社2005年版,第4頁。
④電子證據可分為電子通信證據、計算機證據、網絡證據與其他電子證據。
⑤何家弘、劉品新:《證據法學》,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184頁。
⑥潘軍:《手機訊息在職務犯罪偵查中的運用》,載《反貪工作指導》2012年第3期,中國檢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