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晶
專題片是一門光影藝術。提到光與色彩表現(xiàn)之間的關系,除了色調(diào)、明度、飽和度之外,我們亦不能忽視色溫這個重要元素。色溫,可以理解為光源顏色投射到被攝物體上的溫度質(zhì)感。運用拍攝技巧來平衡色溫有一個前提,就是要充分重視并巧妙利用色溫在“用畫面說話”的專題片中的特別作用,以及如何以此來帶給觀眾更人文化的視覺感受。
遼寧省委組織部拍攝的記錄二十載聯(lián)貧工作的優(yōu)秀工作紀實片《送去溫暖,帶回營養(yǎng)》(以下簡稱《溫暖》),通過對色溫特征的嫻熟選控,為這部工作片增添了一種難得的親切與溫暖。
烘托全片基調(diào):我們知道,拍攝景物在低色溫光源照射下,呈現(xiàn)出“暖色調(diào)”,當色溫開始升高時,“冷色調(diào)”逐漸生成。這或“冷”或“暖”的色調(diào)收錄進鏡頭,必然會帶給觀者不同的視覺感受。面對同一個物體,色溫哪怕僅有細微的改變也會使畫面效果產(chǎn)生巨大的不同,在觀者心里掀起微妙的“波瀾”。因此,我們選擇拍攝物體時,務必要把色溫可能會透過片子表達出的心理情緒考量進去,通過把握拍攝物體的色溫來奠定片子的情感基調(diào)?!稖嘏烽_篇的第一個畫面,就是滿屏橙紅色的初升暖陽,接下來的講述便都是從沐浴著暖陽的高樓、樹林和廣場的畫面開始。清晨光線色溫比較低,選擇拍攝這時的物體本身就帶有一種暖調(diào)的色彩,片子以暖融融的氛圍開端,“聯(lián)貧暖人心”的主題自然流露出來。
提升人物表現(xiàn)力:拍攝人物過程中,采光的方向與人物色彩的呈現(xiàn)密切相關,色溫的作用也隨之發(fā)揮得更加充分。順光拍攝,色溫表現(xiàn)飽滿、鮮艷,但色彩損失大;側光拍攝,色溫對比強,既能表現(xiàn)一定色彩又富有立體感;側順光,光線投射水平方向與攝影機鏡頭成45度角左右,能夠豐富畫面的明暗層次,起到很好的造型、塑型作用。工作片中有很多采訪人物的鏡頭,若平平常常拍攝就不足為奇,如果采用側順光拍攝,不但可以對人物的外形輪廓有很好的交代,還能通過對色溫的合理選控豐富人物面部神態(tài)、肢體動作的表達張力。在《溫暖》一片中,采訪聯(lián)貧工作的干部們都是通過這樣的側順光方式來拍攝,對色溫的把握傾向于“暖調(diào)”,面部光感更加柔和,人物神態(tài)更加親和、自然,將聯(lián)貧干部們對“窮親戚”們的關心與關愛形象呈現(xiàn)出來。
完善畫面構圖:利用色溫差,讓不同色溫的物體色彩在畫面中拼接、交替,就會呈現(xiàn)出畫面色彩的結構和層次,輔助完成畫面構圖。這樣的色溫差可以循序漸進地變化,也可以直接形成強烈的對比與反差。在同一個畫面中,鮮艷的顏色更容易體現(xiàn)出色溫的差異,如果在一幅以暗色調(diào)為主的畫面中攝錄進一部分紅、黃、藍等明亮的顏色,并同時對明、暗色調(diào)進行區(qū)域布局,明亮的顏色會更加顯眼,畫面的“視覺驚喜感”瞬間產(chǎn)生。有時候,色溫的差異可以用來協(xié)調(diào)畫面主體與背景的色彩搭配,使主體突出“向前”,背景暗淡“退后”,畫面的立體感和縱深感頓時變得鮮明?!稖嘏冯m然是一部工作片,但我們在鏡頭里看到的廣場上晨練的人們、田地里耕作的人們、聯(lián)貧干部與“窮親戚”在一起等諸多畫面,其中的服飾顏色和背景顏色都是明暗相間、色彩豐富,使視覺效果顯得分外明麗、親切。
像《溫暖》這樣巧用色溫,“看似無意、實則有心”,我們制片時也可以在對色彩的把控之中將工作片拍攝得別有一番情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