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是我國文化瑰寶重要的一部分,它能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意境,給予人或以自由瀟灑、或以嚴謹拘束的藝術感受,直接或間接地展示著人們內心的藝術審美理念。在眾多的書法形式中,草書可謂獨樹一幟,是書法藝術中最具表現力的藝術樣式。
草書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上的草書較為寬泛,潦草的字跡大概都可以算作草書。宋代張栻的《南軒集》中的說法比較具有代表性:“草書不必近代有之,必自筆札以來便有之,但寫得不謹,便成草書?!薄皩懙貌恢敗辈贿^導致了“草率”而已,并不能直接成就“草書”,否則,草書與其他字體就沒有什么界限了,任何字體都可以算作草書,只要“寫得不謹”。事實上,“寫得謹”的卻未必不是草書,宋代姜夔《續(xù)書譜》云:“古人做草,如今人做真,何嘗茍且?!笨梢?,“寫得謹”與草書并不沖突。狹義的草書指的是有一定法度、且自成體系的漢字字體,是“漢字形體演變的過程中與隸書和楷書相對應的快寫形式,是一種與篆書、隸書、楷書、行書相并列的形體獨特的字體”。
草書興起于漢代,確立于魏晉,成熟于唐代。與其他書體不同,草書的產生一開始就帶有濃重的非單純的功利性,尚茼趨速,它與生俱來就有隨機應變的特性。由于草書自由放縱的空間大,其抒情冶性的功能可也發(fā)揮到極致,因此自草書產生以來,就得到眾多書法家的格外青睞,甚至瘋狂地趨慕向往的地步。草書的成熟是書法由實用轉化為藝術的標志,具有外形美、意境美等多種審美特點。然而從草書的發(fā)展歷史和用筆形態(tài)來看,可以將草書分為章草、今草和狂草等。章草,是從漢隸演化而來,處在承前啟后的過渡階段。章草的筆法簡捷、草率,筆畫間連綴縈帶,但每個字之間不相連屬,收筆經常雁尾似的往上挑。今草,是在章草的基礎上結合新興楷書發(fā)展而成的一種草體,比較章草,今草更加注重筆畫之間的縈帶,強調“一筆而成,血脈不斷”的書法形式。今草是廣為傳頌的一種草書字體,“書圣”王羲之更是久負盛名。狂草,是草書中最放縱的。它源于今草,而又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種形態(tài)。如同“狂”字一樣,狂草的字體追求一種極致,一種盡情釋放的藝術體態(tài),狂草的筆法或豐肥圓勁、連綿回繞,或瘦硬中堅、剛硬無比。
縱觀中國書法史,我們不難發(fā)現草書意蘊對書法藝術具有綜合引導的作用。真正的優(yōu)秀的書法家其實都是兼通草法的高手,其創(chuàng)作不論是何種書體,皆能兼通草書意蘊。中國書法自宋代以來,諸體融攝的趨勢更加明顯,草書之意越發(fā)起到重要作用。我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草書之意乃書法之精魂,無論哪種書體,得之則生,失之則死。
草書盛行時期,書家對草書癡迷可謂達到了癲狂的狀態(tài)。在東漢光和年間辭賦家趙壹著名的《非草書》一文中,描寫當時人們苦卷草書的情狀:“專用為務,鉆堅仰高,忘其疲勞,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筆,月數丸墨?!逼渲忻枋龅氖廊嗣詰俨輹搅瞬恢>?,不省晨昏,廢寢忘食的癡狂程度,不得不說這樣的書法奇跡在整個中國書法史上是絕無僅有的。自漢末至魏晉南北朝的書法家,十之八九皆擅草書,尤其東晉百余年間,以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為其中的代表?!岸酢钡某霈F標志著草書藝術發(fā)展到一個歷史的峰巔?!皶ァ蓖豸酥研〔輹暮喖s之意發(fā)揮到了極致,成為后世難以超越的經典。而“亞圣”王獻之則另辟蹊徑,創(chuàng)造了“一筆書”,往往一筆連貫數字,書法豪邁氣勢宏偉,開啟后世向狂草發(fā)展的先河?!岸酢辈輹某删?,既是自漢末以來“草書時代”結下的碩果,同時也標志著—個長達三百年“草書時代的終結”。
王羲之《十七帖》
王獻之《中秋帖》
自南朝往后,草書再也沒有形成如“草書時代”那樣普遍而強烈的熱潮,草書創(chuàng)作逐漸成為少數書家的專攻。唐代書法完全擺脫漢字的實用功能,變成純藝術的創(chuàng)作,主要是通過兩位杰出的書法家張旭、懷素完成的。張旭非常注意從自然界和生活中汲取養(yǎng)料、激發(fā)靈感。日月群星、鳥獸蟲魚、花開花落、雷霆閃電、音樂歌舞等的運動變化,都被他吸收到書法里了。有一次他和朋友去看雜耍,看到一個叫公孫大娘的舞女在舞劍,那上下翻飛的劍影,變化多端的舞姿,讓張旭看得入了迷。他突然聯想到了書法,一時靈感就像泉涌一般,正是這種觸類旁通、善于學習的方法和精神,使得張旭的草書最終出神入化,被后世尊為“草圣”。懷素是位出家人,一直喜歡書法,尤其是草書。因窮買不起紙,懷素就做了一塊漆盤和一塊漆板練字。他在上面寫了擦,擦了寫,結果把盤、板都寫穿了。他用過的筆也不計其數,屋里堆放不下,就埋到山下,還在上面題了“筆?!眱勺?,以示紀念。懷素的草書,也從自然造化中受益不小。據說有一次懷素出門,看見天空中一朵朵浮云,在陽光下閃耀著金色的光輝。他忽然想:“我為什么不能把這些云彩的變化運用于草書之中呢?”從此,懷素的草書藝術有了一個飛躍,并創(chuàng)造性地形成了他自己的狂草風格。
今天,草書儼然成為了一種文化標識,備受人們的追捧。它代表一種審美的價值,不僅僅簡單的是文字本身的線條美、結構美、章法美、墨韻美,也飽含著書家們自身的審美思想、文化追求,更承載著書家們豐富的情感、自我的滿足。草書是一門藝術,但卻超越了藝術本身,儼然已經和人、物交融在了一起,這也許就是中國文化中道法自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