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c
人類最原始的攀爬本能終于在現(xiàn)代衍生出一項極具觀賞與挑戰(zhàn)性的運動,這項被稱為“巖壁上的芭蕾”的攀巖運動,是借助各種裝備作為安全保護,以攀登一些巖石所構(gòu)成的峭壁、裂縫、海蝕崖、大圓石以及人工制造的巖壁。
抱石VS攀巖
攀巖者在巖壁上需要極高的身體協(xié)調(diào)性和爆發(fā)力,形如“飛巖走壁”。如果簡單按照地點進行分類,攀巖可以分為抱石和攀巖。相對于攀巖,對裝備以及團隊協(xié)作方面的需求,抱石的必需裝備只有攀巖鞋和鎂粉袋,在一些危險的線路,可能還需要一些抱石墊;但無論如何,這比傳統(tǒng)攀巖的主繩、安全帶、鐵鎖、扁帶、下降器、快掛等要簡便得多。抱石因為線路較短,可以讓一大群朋友輪流不斷地嘗試,容易形成互相交流和學習的氛圍。而且抱石路線一般比較密集,使得抱石者有機會聚集。大家一起分享信息,研究動作線路;共用抱石墊,互相保護;每個人都受到關(guān)注,每一分幫助都發(fā)自內(nèi)心。
Big Wall大巖壁攀登是所有攀巖者的終極夢想。因為“大巖壁”涵蓋了除“抱石”以外的所有攀登方式,包括有“徒手攀登/自由攀登”、“運動攀登”、“傳統(tǒng)攀登”、“器械攀登/人工攀登”和“冰巖混合路線攀登”,是各種攀登風格的集合體。Big Wall被翻譯成“大巖壁“,是指攀登高度超過400米的巖壁,往往需要一天以上才能完成的攀巖。大巖壁攀登之艱險,說是一場生死搏斗并不為過。在進行大巖壁攀登時,運動員身上掛滿器械和快掛、手中拖曳著多天多人份的水、食物和過夜保暖衣物,運動員在攀爬的每一步,都要確定自己墜落時不會是個自由落體,而且必須在天黑前攀登到可以勉強容身過夜的巖壁邊。攀登過程中,吃、喝、拉、撒、睡全在巖壁上進行。
攀巖必備裝備
下降器:“8”字環(huán)類保護器,是最普遍的保護器下降器,它的特點是沒有復雜的機械機關(guān),在使用的時候,不會出現(xiàn)機械性的故障。“8”字環(huán)的使用方法也相對簡單,它本身是左右對稱的封閉金屬環(huán),沒有制動端和攀爬端之分,在裝繩時,只要按照通常的方法超作就可以了。ATC是近年來除了“8”字環(huán)以外,使用最為廣泛的一類保護器下降器。它本身相對機械性保護器的結(jié)構(gòu)來說要簡單許多,操作和“8”字環(huán)一樣簡單,但與“8”字環(huán)相比較最大的優(yōu)點是繩索過鎖后不容易發(fā)生變形,造成卷曲絞勁。另外,ATC是靠制動端下壓來產(chǎn)生繩索形變而增大摩擦力的,因此ATC一般都分制動端和攀爬端。在裝繩時要注意保護器上的圖例要求的繩索走向。
安全頭盔:一塊小小的石塊落下來,砸在頭上,就可能造成極大的生命危險,因此頭盔是攀巖的必備裝備。
攀巖鞋:是一種摩擦力很大的專用鞋,穿起來可以節(jié)省很多體力。
鎂粉和粉袋:手出汗時,抹一點粉袋中裝著的鎂粉,立刻就不會滑手了。
繩子:攀巖一般使用ф9~11mm的主繩,最好是11mm的主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