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梅 譚國瑜 謝愛花
中藥排列組合對抗乙型肝炎病毒耐藥性的臨床分析
李 梅 譚國瑜 謝愛花
目的 分析中藥排列組合對抗乙型肝炎病毒耐藥性的臨床效果。方法 隨機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江西省宜黃縣中醫(yī)院收治的98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平均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n=49)。按照中藥成分殺滅乙肝病毒作用,將相同成分的中藥組成一組,治療組選擇3組中藥序貫治療,對照組使用拉米夫定治療。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8.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7.8%,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肝功能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 在乙型肝炎病毒耐藥性的治療中采用中藥排列組合,可取得較高治療效果,臨床價值高,值得臨床推廣。
中藥;排列組合;乙型肝炎病毒;耐藥性
在治療乙型肝炎時,最主要是要有效消除肝炎病毒,長期以來治療乙型肝炎時,多采用阿德福韋酯、拉米夫定等藥物,長此以往,導致乙型肝炎病毒形成耐藥性[1],增加了乙型肝炎治愈的難度。因此,采取合理藥物治療抗乙型肝炎病毒耐藥性,規(guī)范用藥,成為臨床研究重點。本研究分析中藥排列組合對抗乙型肝炎病毒的耐藥性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江西省宜黃縣中醫(yī)院收治的98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男54例,女
44例;年齡25~68歲,平均年齡(42.5±3.2)歲;病程1~18年,平均病程(6.8±1.0)年;按照數(shù)字隨機表均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n=49),2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患者均符合乙型病毒肝炎診斷標準;無藥物禁忌證;排除心、肺、腎等器質性疾?。换颊哒J知功能、依從性良好;患者均知情并簽署研究同意書。
1.3 方法 對照組給予拉米夫定治療,拉米夫定(安徽貝克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 20103618),0.1 g/次,1次/d。
治療組給予3組中藥序貫治療。第1組藥方:敗醬草、蒲公英、田基黃各20 g,金錢草30 g;第2組方:龍膽草15 g、紫花地丁20 g;第3組方:苦參、虎杖20 g,大黃5 g。隨機選取一組藥作為治療患者的主要藥物,當檢測患者HBV-DNA指標時,若出現(xiàn)上升狀態(tài),可換另一組藥方治療,3組藥方更換使用。每個月對患者HBV-DNA指標進行檢測,若HBV-DNA水平降低,可持續(xù)使用;若出現(xiàn)反彈,表明出現(xiàn)耐藥性,隨機選取一種藥物治療。
1.4 觀察指標 隨訪1年,對比2組患者的HBV-DNA下降幅度及例數(shù)。
1.5 療效判定標準[2]顯效:患者HBV-DNA降低程度超過103;有效:患者HBV-DNA降低程度小于103,但超過101;無效:患者HBV-DNA降低程度小于101,或上升。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全部數(shù)據,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8.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 87.8%,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2組患者肝功能變化指標對比 治療組肝功能指標改善情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組別 例數(shù) 顯效 有效 無效 總有效率(%)治療組 4 9 2 9 1 9 1 9 8 . 0a對照組 4 9 2 5 1 8 6 8 7 . 8
組別 例數(shù) H B e A g轉陰 A L T復常 T B I L復常治療組 4 9 2 5(5 1 . 0)a 2 7(5 5 . 1)a 2 6(5 3 . 1)a對照組 4 9 1 6(3 2 . 7) 1 8(3 6 . 7) 1 7(3 4 . 7)
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種DNA病毒,屬于嗜肝DNA病毒科,乙型肝炎病毒對人具有易感性,易引發(fā)乙型病毒肝炎疾病。乙肝病毒可以在肝內繁殖復制,不會直接損傷肝細胞。慢性乙肝發(fā)病機制尚未明確,但多與HBV免疫應答異常具有相關性[3]。乙肝病毒具有頑強的抵抗力、顯著的嗜肝性、輕度的犯嗜性、變異性、非致病性及致癌性等特點,在長期采用藥物治療時,易產生耐藥性,增加了治療困難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屬于中醫(yī)“黃疸”、“鼓脹”等范疇[4],而采用藥物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時,雖然取得顯著療效,但會提高病毒的耐藥性。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乙型肝炎病毒時,采用核苷類似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等藥物,患者接受核苷類藥物時,患者難以實現(xiàn)持久性效果,長期服用容易形成耐藥性。中醫(yī)治療乙型肝炎病毒時,中藥成分復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病毒的耐藥性。在采取中藥治療乙型肝炎病毒時,可進行中藥復方序貫方法、辨證治療等方法[5-6]。在本次研究中,主要是采用中藥復方序貫治療乙型肝炎病毒。在第一組基本方中,敗醬草清熱解毒,祛瘀排膿;在現(xiàn)代藥理研究中,敗醬草可抗肝炎病毒、使肝細胞炎癥消退和毛細膽管疏通作用,促進肝細胞再生,防止肝細胞變性,改善肝功能作用。蒲公英清熱解毒,利尿散結;田基黃清熱解毒、利濕退黃、消腫散瘀;在現(xiàn)代藥理研究中,田基黃對對急性黃疸型和非黃疸型肝炎、遷延性和慢性肝炎等患者起到顯著治療效果。在第3組方中,龍膽草清熱燥濕、瀉肝定驚;在現(xiàn)代藥理研究中,具有利膽和保肝作用;紫花地丁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在3組方中,苦參清熱燥濕;虎杖祛風、利濕、破瘀、通經[7];在現(xiàn)代藥理研究中,可有效治療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起到保肝作用;大黃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在結果中發(fā)現(xiàn)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8.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7.8%,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肝功能改善情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因此,在采取中藥治療乙型肝炎時,首先應掌握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對哪些中藥成分產生耐藥性,哪些中藥成分會殺滅乙型肝炎病毒,結合《中華本草》、《中藥藥理學》[8]等重中藥藥理研究,采取特性針對性的中藥,同時選擇不同成分的多組藥,在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方面具有顯著療效,避免產生耐藥性。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組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由此可見,在乙型肝炎病毒耐藥性的治療中采用中藥排列組合,可取得較高治療效果,臨床價值高,值得臨床推廣。
[1] 王靜芳.中藥排列組合對抗乙型肝炎病毒耐藥性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8(27):164-165.
[2] 萬春,彭翠波,熊學敏,等.中藥排列組合對抗乙型肝炎病毒耐藥性療效評價[J].遼西中醫(yī)雜志,2012,39(3):480-481.
[3] 乙型肝炎病毒耐藥專家委員會.乙型肝炎病毒耐藥專家共識[J].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2008,2(1):90-98.
[4] 何澤民,姚建華,高貴清,等.中藥復方序貫治療乙肝病毒攜帶者45例臨床觀察[J].江蘇中醫(yī)藥,2011,40(:6)42一43.
[5] 徐春軍,劉燕玲,李秀惠,等.益氣涼血解毒類中藥對抗拉米夫定誘發(fā)乙肝病毒YMDD變異的干預作用[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1,23(12):1079.
[6] 池曉玲,蕭煥明,吳黎明,等.中醫(yī)辨證治療對減少乙型肝炎病毒YM DD變異的療效觀察[J].世界中醫(yī)藥,2012(2):79.
[7] 中華醫(y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肝病學分會.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華肝臟病雜志,2010,8(6):324-329.
[8] 諶寧生.中藥聯(lián)合拉米夫定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臨床研究進展[J].中西醫(yī)結合肝病雜志,2006,16(6):379-381.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3.109
江西 344400 江西省宜黃縣中醫(yī)院 (李梅 譚國瑜 謝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