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 未
在博物館遭遇國人
◎ 孫 未
我曾在戴高樂機場遇到一個瑞典小伙子,他雄心勃勃地在巴黎眾多博物館中列出了七個,準備用十天的假期從頭到尾看完。盧浮宮他看了足足13個小時,從早上九點排隊進門一直到晚上十點趕人出門。我看了11個小時,體力不支先行告退。第二天我們又在盧浮宮遇上,兩個人都已經(jīng)瘸了。
這個小伙子叫彭特斯,一來二去熟悉以后,他有些羞澀地提出了一個疑問:這么大的盧浮宮,為什么大多數(shù)中國人進來都只看三個地方——蒙娜麗莎、自由女神和維納斯?也不是看,就是拍照,狂按一陣快門然后掉頭就走,買了票進來就這么一刻鐘就算看完盧浮宮走人,他們真的很有錢吧?
好吧。我唯一的選擇就是告訴他,如今中國真的強大了,中國人真的有錢得不得了,而且中國大地上旅游景點的門票比這兒貴多了,就算隨便新造一個水泥牌坊都能收五六十的。所以中國人民是懷著對西方人民深深的同情來到這里的,他們看到偌大的盧浮宮門票還不到兩百人民幣,就自覺地只看三件藝術(shù)品就默默離開了,以免被大家覺得他們愛占便宜。至于我呢,我是中國人民中最貧困的那一群,所以我只能和你一起在這兒每天耗上十個小時以上,這才對得起我的門票嘛。
我曾經(jīng)遇到過好幾批自由行的國人,他們的旅行計劃最優(yōu)先的永遠是購物這一項,列最后的永遠是博物館這一項。只有盧浮宮這樣地球人都知道的博物館,他們才會賞光看完三件藏品,別的博物館恐怕連被列入計劃的榮幸都沒有。
另一次,我在巴黎偶遇一名同胞,他自稱熱愛博物館,向我求教博物館的名單,翌日我們拿著長長的單子結(jié)伴去博物館,他到了博物館門口,掏出相機交給我,自己站到大門前,對我說:“幫我拍一張,然后我也幫你拍一張,拍完我們趕緊去下一個博物館。”
告別的時候,我終于發(fā)現(xiàn)有一個博物館是他去過的——紐約的大都會。他神秘兮兮地告訴我,那個進門的小金屬牌出門的時候不用扔回箱子里,這樣的話,下次進門就可以逃票。我心想:你壓根就不會再進去第二次的,還琢磨逃票的事情干什么呀!(摘自《滇池天下》2013年10月下 圖/廖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