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飛,吳國妹
(中海工業(yè)(江蘇)有限公司,江蘇 揚州 225211)
翼形法在船舶機槳不匹配處理中的應用
吳 飛,吳國妹
(中海工業(yè)(江蘇)有限公司,江蘇 揚州 225211)
針對5萬DWT級散貨船機槳不匹配的情況,在主機及相關設備不變的情況下,采用翼形法對螺旋槳進行修邊操作,解決了主機超負荷的問題,航速在可承受范圍內略有下降。
翼形法;機槳匹配;船用柴油機;船用螺旋槳;功率匹配
某5萬DWT級散貨系列船,經過首批多條船實船試航,全部存在船、機、槳匹配不佳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主機功率超負荷832 kW,航速沒達到設計值。經多方共同分析,認為水池試驗預報有誤。由于實際情況所限,結合多方意見,決定割螺旋槳隨邊。切割隨邊,可直觀地理解為減少槳葉面積,槳的負荷減輕,轉速提高,這一點和切割直徑是相似的。切割隨邊因保持直徑不變,推進效率幾乎不會降低,但盤面比減少,高速船容易產生空泡。由于本船設計航速為14 kn,不屬于高速船,所以空泡影響不會很大。
槳葉
4
直徑
5.85 m
重量
14 350 kg
盤面比
0.5
展開面積
13.44
切割剖面示意圖如圖1所示。圖中,H為倒角寬度,Φ為直徑,L為倒角長度。每站切割長度數(shù)據(jù)表見表1。表中,R為螺旋槳半徑。
在施工現(xiàn)場標記切割線、檢驗線,并使用準備好的薄膜圖案附在葉片表面。在檢驗線與每道分站的交接點要求沖眼,并標明基準檢查修改后的切割長度,以便檢查切割的精度?,F(xiàn)場畫線示意圖如圖2所示。
圖1 切割剖面示意圖
圖2 現(xiàn)場畫線示意圖(單位:mm)
表1 每站切割長度數(shù)據(jù)表
根據(jù)槳葉上的切割線,最好用切割機進行切割。切割每片槳葉時注意收集每片葉的重量。
首先,用研磨盤砂輪和測量儀表根據(jù)每個葉片研磨線的外側進行研磨。其次,用風鏟或砂輪根據(jù)表2數(shù)值對其修鏟出倒角。各半徑位邊緣研磨數(shù)據(jù)表見表2。
表2 各半徑位邊緣研磨數(shù)據(jù)表
修改后的葉片表面要用拋光盤拋光。
(1)修改的部分是通過使用量規(guī)確認成品尺寸,并反映在記錄測量表。切割完工測量表見表3,本表需結合圖1和表1查看。
表3 切割完工測量表(葉片A)
(2)染料滲透探傷。為了確認不存在任何缺陷,必須用染料對周圍的改質區(qū)域進行滲透檢驗。
一般步驟如下:
①被檢物表面處理;
②施加滲透液;
③停滯一定時間;
④表面滲透液清洗;
⑤施加顯像劑;
⑥缺陷內部殘留的滲透液被顯像劑吸附出來,并進行觀察;
⑦根據(jù)GB 5616-1985標準,進行缺陷判定。
靜平衡依據(jù)標準IS0484/1-1981(E)或GB 12916-91。如果切割精度很高,且所修割的重量占螺旋槳重量比非常小的情況下,對螺旋槳的靜平衡影響很小。因此在切割時,要仔細收集每片槳葉所割下來的重量。切割重量分析示意圖如圖3所示。圖中,①為切割的葉片條;②和③為切割和研磨部分。
圖3 切割重量分析示意圖
由于圖3中②和③往往有一部分成了槳削,很難收集全,所以實際重量往往少于理論計算值。
此系列船割槳后重新試航測試,主機功率超負荷832 kW的問題徹底解決,但航速略有下降,下降約0.2 kn,在業(yè)主可以承受的范圍內。
[1] 中國船舶工業(yè)總公司.船舶設計實用手冊(船體分冊)[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1998.
[2] 張振新.以修整螺旋槳隨邊達到機槳合理匹配一例[J].造船技術,1988,(1):14-17.
[3] 王國強,等.船舶螺旋槳理論與應用[M].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05.
2013-10-23
吳飛(1981-),男,助理工程師,從事船體工作;吳國妹(1981-),女,助理工程師,從事船體工作。
U671.91+1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