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英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5-0124-01
從教學心理學來看,智力因素直接參與知識的過程,對學生的學習活動直接起作用。而態(tài)度屬于非智力因素,但它是智力因素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并影響著學生學習活動的進程和效率。英語教學成功與否,不僅取決于學習者的注意、觀察、記憶、思維等智力因素,還取決于學習者的情緒,態(tài)度,學習動力等情感因素。
一、不同的情感對英語教學起著截然不同的作用
一名中學生最喜歡做幾本練習冊中的一本,問起原因,回答說:“這本練習冊我有好幾次都得了九十分以上?!绷硪恢袑W生從初中開始英語就不好,喪失了信心,每次考試都是二十到三十分。補課后開始得六十分,經鼓勵,表揚后又有了進步,于是該生信心倍增,由于努力,成績很快便提高到了八十分以上。還有一名學生,因為聰明,老師對他要求很高,每次出錯都要批評,他對英語產生了反感,視英語為所學課程中最不喜歡的一科。
以上事例說明,成功的體驗會萌發(fā)興趣,增強信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大大增強認知效果。相反,焦慮,憂愁,失敗感,消極情感會使學生失去信心,而處于心理抑制狀態(tài)中,這樣會導致其越學越差,以至達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有的老師只注重傳授知識,解決疑難,而對情感因素在教學中的作用往往估計不足,對學生英語學習成績不佳的常采用強化訓練的方式或批評懲罰的手段,而較少考慮情感因素對學習成績的影響。
筆者認為,情感因素是英語學習出現(xiàn)兩極分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學習好的學生,學習上有成就感,受到教師的鼓勵,同學的羨慕,對學習起到了促進作用,而那些“差生”從教師,同學那里獲得的消極情感反饋多,對學習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抑制。抑制反過來又對學習產生消極影響,以至惡性循環(huán),于是兩極分化日趨明顯。
正在成長發(fā)育中的學生,心理尚不成熟,感情十分脆弱,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我們一定要重視情感因素的作用,正確利用情感因素,以促進英語教學。
二、激發(fā)積極情感,抑制消極情感
英語教學要成功,就要對學生的情緒給予科學的控制,要把積極情緒的產生和消極情緒的抑制納入精心設計的控制之中。
(一)使學生對英語學習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
興趣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能使學生有高昂的情緒,飽滿的精神和旺盛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能轉化為學習動機,而且也能促進學生智能的發(fā)展,達到提高學習效果的目的。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必須不斷創(chuàng)造能使學生產生濃厚興趣的條件、環(huán)境和氣氛。
1.明確學習目的,在運用中增強學習興趣
中學生閱歷少,對學英語的目的不十分清楚,他們把英語課只看作升學考試中要通過的一個考試科目。對于難記的單詞,語法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除了道理上宣傳外,還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和環(huán)境使學生盡可能多地使用英語,讓他們在運用中嘗到樂趣。
2.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和環(huán)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習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能使學生以愉快的心情學習,思考并獲得知識。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氛圍的關鍵是使學生對教師有親切感。教學不僅是教與學的關系,也是師生雙方感情和思想的交流。師生關系直接制約學生的情感和意志,影響到學生的認知活動。一般來說,學生對某位教師產生了恐懼,那么,對他所教的課也不會感興趣,甚至會因人廢事,討厭這門課。反之,為學生所喜歡的教師一走進課堂,氣氛就會顯得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油然而生。因此教師要重視感情投資,要以自己真摯的愛喚起學生的共鳴。不以權威,監(jiān)督者的形象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而是通過自己的言行,表情傳遞給學生親切、鼓勵、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得學生不怕出錯誤,敢開口說英語。
3.不斷變換教學形式有利于保持學習興趣
一種美味如果反復食用會讓人倒胃口。同理,一種好的教學形式連續(xù)不斷地使用也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因此,中學英語教學應根據(jù)學生的好奇、好動、好玩、好勝等特點和思維發(fā)展的規(guī)律,采取多種形式。如做游戲,講故事,看幻燈、錄相,聽錄音,唱歌曲等教學方法,進行有趣的競賽和角色扮演。
(二)抑制受挫感,讓學生有成功的體驗
成功感是英語學習中非常寶貴的情感體驗。它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習興趣和熱情。教師應不斷為學生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讓他們更多地嘗到成功的喜悅,成功引起的滿足和興奮可以產生繼續(xù)得到滿足的需要,一次成功的體驗又可推動笫三次成功,多次成功會使學生增強自信心,逐步體會到學英語的樂趣,同時也為英語教學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1.理解、尊重學生的情感
學生一般都非常重視教師對他們的態(tài)度。因此,教師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不遷怒、不急躁,切忌使用訓斥、懲罰等違反心理規(guī)律和傷害學生自尊心的方法和手段。
教學中應以鼓勵和表揚為主,尤其是對后進生不僅不能歧視,反而要加倍小心地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對他們提出合理的要求,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讓他們獲得成功,并讓這種成功成為眾所周知的事,以便鼓起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熱情。
2.正確處理英語學習中學生所犯的錯誤
英語學習是一個漫長的內在化過程,學生從只懂得母語到掌握英語,需要經歷許多階段。學生使用的英語是一種充滿錯誤的過渡性語言。國外稱其為中繼語(Inter language),因此,錯誤是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而糾錯,特別是當眾糾錯在某種程度上起著一種懲貶性質的評價作用,處理不當往往會挫傷學生語言表達的積極性,對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犯的不同錯誤,教師一定要區(qū)別對待,在糾錯時要講究藝術和策略。有些錯誤可不必糾正,如學生在復述課文時,由于緊張,口誤或馬虎而出現(xiàn)的錯誤,教師應采取寬容的態(tài)度,尤其不要當即指出而打斷學生的思路,以致加劇其緊張的程度。對于那些必須糾正的錯誤,如典型和帶有普遍性的錯誤,可采用先表揚后糾錯的萬法,千萬不要諷刺挖苦,避免學生產生受挫、失敗等消極情感。
總而言之,師生關系的好壞在于教師。為人之師,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多觀察學生,了解學生,多為他們排憂解難,把對教育事業(yè)的愛融入對學生的熱愛之中,這樣才會對學生產生巨大的感染力,才能培養(yǎng)出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全面發(fā)展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