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斌 孫丹 衛(wèi)向陽 孫英民 曹勸省 高文根
[摘要] 目的 總結右腋下小切口心內(nèi)直視術中對永存左上腔靜脈的處理方法及臨床經(jīng)驗。方法 自2009年9月~2014年1月,我們分別采用了3種方法對17例合并PLSVC異位連接冠狀靜脈竇的患者實施了右腋下小切口心內(nèi)直視術,包括簡單先心病16例,二尖瓣病變1例。其中心外套帶直接臨時阻斷3例;右心吸引管置于冠狀靜脈竇口吸引顯露5例;經(jīng)冠狀靜脈竇置管引流9例。結果 全組患者無住院死亡,無心律失常及其他嚴重并發(fā)癥。隨訪3~6個月,均恢復良好。結論 右腋下小切口心內(nèi)直視術采用合理的方法處理永存左上腔靜脈可取得良好效果,擴大應用范圍。
[關鍵詞] 心內(nèi)直視手術;腔靜脈/畸形;右腋下小切口
[中圖分類號] R654.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4)06-187-02
隨著右腋下小切口心內(nèi)直視手術的臨床廣泛應用,此方法手術技術已日益完善,手術風險已明顯降低,在一些心臟中心手術死亡率甚至為零[1]。由于右腋下小切口入路具有手術創(chuàng)傷小,失血少,切口瘢痕隱蔽、美觀,保持胸廓骨性結構,費用低等優(yōu)勢[2],在臨床工作中受到患者及家屬的歡迎。以往觀點認為合并永存左上腔靜脈(persistent left superior vena cava,PLSVC)者,不適合采用右腋下小切口。為滿足臨床需求,經(jīng)過不斷探索,自2009年9月~2014年1月,我們成功對17例合并PLSVC的患者實施了右腋下小切口心內(nèi)直視術,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共17例,男7例,女10例,年齡10個月~33歲,其中簡單先心病(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及二者均有者)16例,二尖瓣病變1例,均無肺動脈高壓。本組均為PLSVC異位連接冠狀靜脈竇,術前心臟彩超確診PLSVC或提示冠狀靜脈竇口擴大12例,術中探查發(fā)現(xiàn)5例。
1.2 手術方法
靜脈復合麻醉,左側臥位,于右側腋中線作直切口,較大患兒、成人切口可平行于腋中線稍向前。由第4肋間進胸,平行于右膈神經(jīng)前方2cm處切開心包,沿膈肌向心尖方向切開心包,使切口呈“L”型,切口兩側心包、升主動脈心包反折處分別進行提拉懸吊充分暴露心臟。建立體外循環(huán),同時注意觀察上腔靜脈直徑,若上腔靜脈直徑較正常者偏細,或腔靜脈阻斷后心臟仍膨脹,靜脈管道引流量較小者,均須排除PLSVC的存在。本組術前漏診5例,其中4例于術中主動脈阻斷前探查時發(fā)現(xiàn),1例細小PLSVC于主動脈阻斷后切開右房后發(fā)現(xiàn)。
對右腋下小切口心內(nèi)直視術中異位連接冠狀靜脈竇的PLSVC的處理,我們采用以下3種方法:(1)心外套帶直接臨時阻斷PLSVC;(2)右心吸引管置于冠狀靜脈竇口吸引顯露;(3)經(jīng)冠狀靜脈竇置入相應直徑靜脈管或雙腔弗來氏尿管引流。手術主要操作完成后,于縫右房時恢復PLSVC的回流,逐步撤體外循環(huán),逐層關胸結束手術。
2 結果
全組患者無住院死亡,無心律失常及其他嚴重并發(fā)癥。其中采用第一種方法3例,采用第二種方法5例,采用第三種方法9例。隨訪3~6個月,均恢復良好。
3 討論
PLSVC是胚胎期左前主靜脈近心段發(fā)育異常,殘存而形成的[3]。在腔靜脈畸形中,PLSVC引流入冠狀靜脈竇最為常見,約占先天性心臟病的2%~4%[4]。從生理及血流動力學上看,此類畸形本身并不造成不良影響,無需對其進行矯治。但在行心內(nèi)直視手術時,經(jīng)PLSVC回流入右心房的血液會影響手術野的顯露,給手術操作造成困難。以往觀點認為,右腋下小切口心內(nèi)直視術由于手術野暴露相對較差,術中難以處理PLSVC,因此右腋下小切口不適用于合并PLSVC者。隨著各學科發(fā)展及臨床工作者的不斷改進研究,目前合并PLSVC,尤其是PLSVC異位連接冠狀靜脈竇的心臟疾病,已不再是右腋下小切口心內(nèi)直視術的禁忌。
PLSVC本身臨床缺乏特異性,術前診斷困難,漏診率高。術前心臟彩超、胸片和心電圖對本病的診斷有參考意義[5-6]。如心臟彩超提示冠狀靜脈竇口擴大,或胸片顯示左上縱隔增寬且邊緣平直,或心電圖示冠狀竇性心律,均應考慮到PLSVC的存在,對可疑病例可行CT、超聲聲學造影及心導管造影等檢查明確診斷[7-8]。術中探查如發(fā)現(xiàn)上腔靜脈直徑較正常者偏細,或腔靜脈阻斷后心臟仍膨脹,同時靜脈管道引流量較小者,均提示有PLSVC。術前、體外循環(huán)開始前如能正確診斷PLSVC,可避免術中措手不及的局面,因此在制定右腋下小切口手術方案時應特別注意PLSVC的診斷。
PLSVC的術中處理選擇:對個別年齡較小,且手術野暴露清楚的患兒,如果其PLSVC細小,體外循環(huán)靜脈引流量足夠,則行心外套帶直接臨時阻斷PLSVC。阻斷10~20min后注意觀察患者頭面部有無腫脹、發(fā)紺,若有,則開放PLSVC阻斷,改為其他方法處理。雖然也可以對此類PLSVC進行心外結扎,但因為右腋下小切口操作時PLSVC位于手術部位最下方,一旦扎破出血不易處理,且其對心臟無不良影響,因此我們不推薦對其進行心外結扎。
對直徑不太粗、回心血量不太多的PLSVC,如難以行心外套帶直接阻斷者,可將右心吸引管置于冠狀靜脈竇口吸引,從而顯露手術野。由于加大右心吸引,會加重血細胞的破壞,影響全身血液灌注,甚至會導致嚴重并發(fā)癥,這種方法僅適合于心內(nèi)操作不復雜,預計手術時間不長者。
對PLSVC較粗大或用其他方法仍有較多靜脈血回流影響手術操作者,可采用經(jīng)冠狀靜脈竇置入相應直徑靜脈管引流。一些冠狀靜脈竇開口較小的小兒患者,若沒有合適靜脈管道,可將雙腔弗來氏尿管頭部塞入冠狀靜脈竇口約1.5~3cm,并注入少量生理鹽水充起前端水囊至無靜脈血自竇口流出,然后尾部接入體外循環(huán)管路進行引流。經(jīng)冠狀靜脈竇置入引流的管道常易脫出,可用Prolene線于冠狀靜脈竇口縫荷包并以套管適當收緊固定,縫荷包時應表淺縫合,不可過深,尤其是竇口的前下方因為有傳導束須格外小心,收荷包套管時亦不可過度收緊以免造成損傷。
雖然當前心臟外科微創(chuàng)技術日新月異,但右腋下小切口心內(nèi)直視術在臨床工作中仍極具實用價值,進一步改進創(chuàng)新該技術,擴大其應用范圍[9-10],可以為更多患者服務,也值得我們?nèi)ゲ粩嗵剿鳌?/p>
[參考文獻]
[1] Liu YL,Zhang HJ,Sun HS,et al.Repair of cardiac defects through a shorter right lateral thoracotomy in children[J].Ann Thorac Surg,2000,70(3):738-741.
[2] 李俊,李莊,李愛民,等.右腋下微創(chuàng)小切口心內(nèi)直視手術的臨床應用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2,41(26):2683-2684.
[3] 朱曉東.心臟外科基礎圖解[M].第2版.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10:257.
[4] 汪曾煒,劉維永,張寶仁.心血管外科手術學[M].第2版.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5:364-365.
[5] 呂荷葉,李玉珍,王綺.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先天性心臟病并永存左上腔靜脈[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0,15(5):306.
[6] 楊向太.永存左上腔靜脈的平片特征探討(附34例分析)[J].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2001,10(3):146-148.
[7] 鄧建永,陳光強,李勇,等.成人永存左上腔靜脈的MSCT診斷價值[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10,20(3):489-492.
[8] 羅娟,朱皖,周愛云.永存左上腔靜脈的彩色多普勒診斷及其意義[J].南昌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0,50(11):67-68.
[9] 范祥明,陳哲,李磊,等.右外側小切口剖胸矯治合并心底部畸形的室間隔缺損體會[J].心肺血管病雜志,2012,31(4):364-366.
[10] 王強,徐莉,姚昊,等.右腋下小切口治療部分型心內(nèi)膜墊缺損76例[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3,29(1):82-83.
(收稿日期:201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