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鋒+王旭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思想政治必修2》2010年3月第四版,關于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內容表述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建設問題的知識分布比較零散。
首先,第一單元第二課第三框題“民主管理”中,表述為:“發(fā)展基層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實際的民主權利,是我國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P23)“實行農(nóng)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擴大基層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最為廣泛而深刻的實踐”。(P26)“我國正把它作為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礎性工程重點推進”。(P26)
其次,第三單元的緒言中表述為“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統(tǒng)一,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發(fā)展”。
第三,第三單元的綜合探究中,聚焦人民當家作主,感悟我國的政治制度中,“為了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我國建立了一系列政治制度,這些制度中羅列了包括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等在內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而且要求學生說明它是如何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對于以上表述同一問題的三部分的內容編排,有些質疑,現(xiàn)提出來與廣大執(zhí)教者和教材編者商榷。
一、將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內容排除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章節(jié)之外,是否在一定程度上違背法理內在要求
我國1954年頒布了《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條例》,經(jīng)多年的實踐于1989年修訂為《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1987年通過《村民委員會組織法》,2004年修訂的《憲法》第111條明確規(guī)定:“城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是基層群眾性組織”。因此從法理上來看,基層群眾自治是在建國后的第一部憲法中就有了相關的規(guī)定,并且有專門的子法律作為具體保障。
中國共產(chǎn)黨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將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首次寫入黨代會報告,與人民代表大會、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一起納入了中國特色政治制度范疇,確立為我國民主政治的四項制度之一,并把堅持和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作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的重要內容。而且胡錦濤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指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币虼?,從黨和國家的角度看,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也應該納入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中去。但是教材編寫者在第三單元的編寫中,有其它的三項制度,唯獨缺少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這一基本政治制度。
為此,筆者認為《政治生活必修2》內容的編排有悖法理。將來的教材調整中應該在第三單元的內容中增加以農(nóng)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為主要內容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內容。
二、將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內容排除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章節(jié)之外,是否打亂了知識內在的邏輯體系
教材第三單元的緒言部分和綜合探究部分都明確地提出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我國一項政治制度,但是教材《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內容編排中,安排三課分別為:第五課《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第六課《我國的政黨制度》、第七課《我國的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唯獨沒有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相關內容。教師和學生對于這部分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只能回到教材第一單元的第二課第三目“民主管理:共創(chuàng)幸福生活”中去感悟。
教材第23頁的表述中有“發(fā)展基層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實際的民主權利,是我國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教材54頁緒言部分的表述有“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同樣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在教材的編排中卻沒有都安排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章節(jié)中,筆者認為略顯厚此薄彼?;鶎尤罕娮灾沃贫仁腔菊沃贫戎?,《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內容中,沒有將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相關內容進行解讀,略顯不夠科學。
對此,筆者認為,將來的教材調整中應該在第三單元的內容中增加以農(nóng)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為主要內容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內容,彰顯第三單元內容的科學性與完整性。
三、從教學的內在要求來看,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的相關知識應該調整為基層民主自治制度內容,融入第三單元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部分
第一單元第二課的內容主要表述的是公民的政治參與。包括四個目: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jiān)督。其中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監(jiān)督都詳盡地表述了公民參與的方式與方法,而民主管理僅僅將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的內容歸納出來,這樣在正常的教學中很容易讓學生理解為公民的政治參與就是只能通過參加這兩個基層自治組織才可以。雖然教材上清楚地表述是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方式,是人民當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徑,然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監(jiān)督中都可以概括出直接和間接參與的方式,只有民主管理中沒有明確。而第一課和第三單元的內容都涉及到人大代表的相關內容,這一部分內容如果仔細分析的話,選舉人大代表,通過人大代表來行使人民的權利應該是間接參與民主管理的內容,可是這樣的表述卻沒有。因而容易給學生們的理解造成誤區(qū),也不利于學生的知識運用。
對此,筆者認為,教材應該對民主管理的內容重新加以調整,將現(xiàn)行教材的民主管理內容歸入第三單元的內容,從而有利于教師的教學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責任編輯 鄭雪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