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晨
摘要:隨著網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興起,網絡購物已經成為了生活中常見的購物方式之一,在這種背景下第三方支付平臺也應運而生,如支付寶、財付通等已經占據了很大市場。在第三方支付平臺不斷興起的過程中,消費者的消費主張以及消費觀念也在不斷地發(fā)生變化。盡管第三方支付為消費者帶來了極大的便捷,但是在法律監(jiān)管方面依然暴露了一定的問題,本文對第三方支付平臺法律監(jiān)管進行了探究,并提出了相應的觀點,供與參考。
關鍵詞:第三方 支付平臺 法律監(jiān)管
第三方支付平臺是當前信息時代與網絡時代帶來的新興產物。隨著我國電子商務行業(yè)的不斷發(fā)展,第三方支付平臺也日趨成熟,并形成了多元化的第三方支付模式,對于第三方支付平臺目前還未形成統一化的定義,但從廣義程度上來看,第三方支付平臺一般是指一些具備較強實力并具有較高的信譽的非金融機構,它可以通過銀行結算系統以及其他服務通道來進行貨幣支付、資金結算等金融活動。第三方支付平臺既不屬于銀行,同時也獨立于交易各方,但是它可以為客戶提供資金或者貨幣轉移服務以及一些增值服務等。另外第三方支付平臺可以與銀行應用接口程序匹配,從而完成相關的貨幣資金轉移??傊谌街Ц镀脚_在功能上十分全面,但是從法律層面來看,我國對第三方平臺的監(jiān)管依然還存在著一定的缺陷甚至漏洞,這應該引起重視。
一、我國第三方支付平臺情況概述
從本世紀初期開始電子商務就在我國開始興起,與此同時我國也進入了電子商務發(fā)展階段。事實上在電子商務發(fā)展初期,網絡購物活動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外界因素的制約,其中最大的阻礙來源于商家與消費之間并不是面對面的進行交易,這種電子商務式的虛擬式交易并不能讓買賣雙方形成良好的信任關系,從賣家角度來看他們對商品的質量抱有遲疑態(tài)度,同時對服務質量也有質疑。在消費者與商家進行金融活動的過程中,其信任關系都是通過第三方推薦來建立的,這種關系必然會存在一定的不穩(wěn)定因素。在交易過程中一般都是采取貨到付款的方式進行,這對于賣家而言事實上也擔待了一定程度的風險。
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出現事實上對上述情況帶來了極大的緩解,它的出現讓網絡消費支付虛擬性而引發(fā)的信任缺乏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自從2012以來我國第三方支付平臺交易額保持著高速的增長態(tài)勢。在第三方支付平臺發(fā)展的過程中,相關行業(yè)也得到了極大的促進如物流業(yè)、互聯網行業(yè)等。在這個背景下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競爭程度也進入了白熱化階段,同時傳統的銀行業(yè)也加入到了市場競爭的行列中,這就讓第三方支付平臺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其業(yè)務規(guī)則、操作標準以及風險控制、相關權利義務方面存在的缺陷也一一暴露出來。針對這種情況我國頒布了《非金融機構支付管理辦法》并實施,這給第三方支付平臺法律監(jiān)管帶來積極的指引性作用,并且讓第三方支付平臺法律監(jiān)管朝著規(guī)范化的方向前進。在《辦法》具有明確規(guī)定若非金融機構要參與第三方支付業(yè)務,必須得到《支付業(yè)務許可證》之后才可以合法經營。盡管如此在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實際運營中還是出現了很多漏洞,需要進行更加深入的完善。
二、第三方支付平臺業(yè)務分析
從客觀角度來看第三方支付平臺事實上是互聯網以及電子商務發(fā)展過程中產生的產物,其中美國的貝寶以及我國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等都是較為著名并具有一定規(guī)模和影響力的第三方支付平臺。第三方支付平臺在運營過程中事實上是充當了一個中介的角色,將買家與賣家關聯起來。以支付寶為例,它與各大銀行進行簽約,并與支付結算系統形成了良好的對接,這樣實際上就構建出了一個第三方支付的中轉站。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出現讓互聯網支付問題以及安全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決,這也使得當前電子商務進入了高速發(fā)展的狀態(tài)。一般情況下第三方子支付業(yè)務都有著較為統一的流程,當然不同的第三方支付業(yè)務的流程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但大致流程如圖1所示:在進行第三方支付業(yè)務之前買方與賣方首先應該達成相互的交易意向,并生成訂單,從法律層面上來看訂單受《合同法》等相關所監(jiān)管。在訂單形成以后,消費者利用網上銀行將付款金額轉移到帶三方平臺賬戶上,之后第三方支付平臺確定得到付款金額后會將相關信息反饋給商家,那么商家再將商品發(fā)給消費者。在消費者收取商品之后,同時對商品表示滿意后將確認收貨信息呈遞給第三方支付平臺,再由第三方支付平臺將支付款額轉移到賣家賬戶中。
另外第三方支付業(yè)務相對于傳統銀行業(yè)務具有其獨有的特性,主要包括了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第三方性。第三方支付平臺顧名思義必然具備了第三方屬性,一般情況下它不會偏向于買方也不會偏向于賣方,換句話說第三方支付平臺在進行支付業(yè)務的過程中充分地表現出了其具備的中立性。這實際上也給第三方支付帶來了穩(wěn)定性的支持。二是第三方支付平臺具備了大量的應用接口程序,可以在平臺界面上將其他銀行支付方式進行融合,這也讓第三方支付業(yè)務的效率得到了提升,并且讓整個過程更加便利、快捷。以上特點使得消費者的購物成本得到了十分有利的控制,并且從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賣方的投入成本。另外從銀行角度來看也讓網關成本費用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這樣就從側面產生了更多的經濟效益。三是第三方支付平臺在進行交易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對流程做好詳細記錄,一旦出現交易糾紛就可以通過調用這些數據來對相關糾紛進行協調,這給解決糾紛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原始證據支持。四是第三方支付平臺可以提供與支付相對應的增值業(yè)務,同時具備了較為完善的評價系統以及物流跟蹤系統,這樣無論對商家而言還是消費者而言都帶來了更加可靠的權益保障。
三、國外第三方支付監(jiān)管體系對我國的啟示
從世界范圍來看第三方支付平臺發(fā)源于美國,如今美國的第三方監(jiān)管體系已經十分成熟,其監(jiān)管模式也處于世界先進水平,值得我國借鑒。美國對第三方支付平臺的金融活動給予了高度重視,但是其側重點放在了支付業(yè)務本身。以下對美國第三方支付監(jiān)管體系進行詳細的分析。
(一)第三方支付平臺監(jiān)管立法
在美國并沒有對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專門的立法,因此第三方支付平臺監(jiān)管都是將法律法規(guī)中存在的內容直接拿來使用,若其中存在瑕疵或存在漏洞則通過法律補充的方式來對其進行完善。對于第三方支付平臺而言,與之關聯的法律主要包括了《統一商法典》以及《國際貸記劃撥示范法》。通過以上法律法規(guī)可以讓第三方支付法律監(jiān)管水平得到促進。另外美國還特別制定了《電子資金轉移法案》讓整個法律體系更為完善。endprint
(二)監(jiān)管機制與監(jiān)管機構
從體制上來看美國采取的是兩級多頭監(jiān)管體制,其監(jiān)管重點主要還是放在了交易的過程上,而對于各州的監(jiān)管部門可以自行對第三方支付平臺業(yè)務進行單獨管理,但前提是要遵守州法律規(guī)定并不得與州法律規(guī)定相抵觸。另外相關的監(jiān)管部門可以讓第三方支付平臺定期提交報告,并通過這種形式來降低運營成本。從監(jiān)管機構方面來看,在美國主要是分為了兩個層次來進行管理,主要包括了州與聯邦。聯邦監(jiān)管機構是由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擔任,它并不需要第三方支付平臺提供相關許可證書;對于州而言則必須要求第三方機構具備營業(yè)許可證。
(三)美國對于第三方支付平臺界限的判定
在監(jiān)管過程中美國相關機構并沒有將重點放在第三方支付平臺機構上,而是將核心擺在了支付業(yè)務本身,這就讓第三方支付平臺界限的判定出現了不明朗。從目前現狀來看在美國對第三方支付平臺界限的定位持有兩種觀點。聯邦存款保險公司認為第三方支付平臺應該屬于貨幣服務企業(yè),并不屬于銀行機構的范疇。而在美國部分州則將第三方支付業(yè)務看作是屬于非法性質的銀行業(yè)務,并不允許在周內實施支付業(yè)務。也就是說在美國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界限事實上是處于動態(tài)的,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來進行判定。
四、第三方支付法律關系分析
從法律層面上來看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主要法律承載者是買家以及賣家,而兩者之間呈現出的法律關系實際上買賣合同關系以及贈與合同關系。從買賣合同的角度上來包括了產品價格、產品質量、履行責任等。對于賣家的行為被視為要約,相對的買家的行為即視為承諾。當要約與承諾產生相互作用時即形成了訂單,那么整個買賣合同的條件也就都達成了?;谝陨详P系賣方和買方都承擔了相應的權力與義務。從實際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情況下賣家為了吸引客戶會向買家贈與一些小禮品,這樣兩者之間又形成了相互贈與關系,并具有贈與合同效應。
第三方支付平臺在賣方與買方之間扮演了中介的角色,并發(fā)揮著連接性作用,這也就讓買方、賣方以及第三方支付平臺形成了一個整體,必然三者之間也出現了法律聯系。然而在實際交易活動中,從客觀角度上來看第三方又不屬于參與者,但是第三方與賣方和買方之間確實存在著服務協議,并且三者之間也是受到協議條款所制約的,也就是說第三方支付平臺在向買方與賣方提供各種金融服務的過程中必須要承擔信用擔保責任。在這種情況下三者就產生了相互關聯的法律關系,具體如下:一是委托代理關系。在進行第三方支付過程中,安全問題對于第三方支付具有很大的影響。例如在資金轉移過程中,第三方支付機構要同時承擔買家的委托并代理雙向轉移資金,那么以上過程實際上就是委托代理行為,而三者之間也就存在了委托代理關系。因此可以認定第三方支付平臺既是協議的發(fā)起者,但同時也是協議的履行者,若第三方支付平臺沒有得到買家或賣家的支付指令時,就不能夠進行相應的資金轉移,若出現錯誤的資金轉移行為,第三方支付平臺就要對此進行負責。二是保管合同關系。第三方支付平臺普遍都具備了代收管的功能,換句話說用戶隨時能夠對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充值,并將這些費用作為消費資費。這就也就說明了用戶實際上是將資金存儲在第三方支付平臺當中,此時第三方支付平臺需要對這些電子貨幣進行監(jiān)管并且要承當保管責任,這樣就構成了保管合同關系。需要注意的是,第三方支付平臺與用戶之間形成的合同屬于無償保管合同,同時用戶并不需要向第三方支付平臺提供相關的保管金額。另外第三方支付平臺要對用戶的資金轉移請求或行為進行無條件的配合。三是擔保關系。在目前影響力較大的第三方支付平臺都具備了較為完善的擔保功能,也就是說第三方支付平臺在進行交易業(yè)務的過程中必須也要履行擔保人的義務。在賣方與買方的合同產生效用以后,買方必然會先將相關的款額導入至第三方平臺,在某些情況下商家可能會出現故意拖欠的行為,并未在規(guī)定期限內向賣家發(fā)貨,此時買家就可以向第三方支付平臺對商家進行投訴,從而保證自己作為消費者的權益不受到侵害。換句話說當第三方支付平臺行使其擔保義務時,事實上給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帶來了極大的保障。在以上過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第三方支付平臺對買家的權益給予了保護,但如果買家未按照買賣合同履行行為,那賣家的權益又該如何保證呢,為了解決以上問題大多數第三方支付平臺都會給買家支付一個相對的時間期限,具體時間為1周至10天不等,若在物流跟蹤系統上出現了買家已經收到商品并對商品并無任何意見反饋的情況下,第三方支付平臺將會把買家的支付的款額直接轉移給賣方,以此讓商家的利益得到保證。從相關法律規(guī)定中也具有明確的說明,保證責任的范圍可以由當事人事先約定,約定具有優(yōu)先效力,而第三方支付平臺在上述情況下所扮演的角色以及產生的行為都與法律內容相吻合。另外第三方支付平臺作為中介有著對賣方以及買方相關信息以及隱私保密的義務,若未在用戶允許的情況下將用戶的信息泄露出去,則第三方支付平臺就需要承擔責任并按照法律規(guī)定來進行相應的賠償。四是第三方支付平臺與網上銀行的關系。從法律角度來看第三方支付平臺與銀行之間具有一定的合作關系,第三方支付平臺可以與網上銀行接口進行對接,而這種彼此間合作的關系是以金融服務協議為基礎的。在交易過程中必須需要銀行的協作才能夠讓交易得以安全順利的完成,銀行方面要對消費者的身份進行認證,在確定消費者身份無誤時再以第三方平臺的指令進行相關的款額支付工作。若銀行方接受到的是錯誤的指令便有權不對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要求進行執(zhí)行。當買家的款額從銀行轉入到第三方支付平臺中,在賣方與買方已經達成共識并完成交易的前提下,銀行將買方賬戶上的款額轉移至賣方。在上述流程中充分體現了銀行與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協作,同時銀行需要根據第三方平臺的要求對資金進行劃撥。
五、影響第三方支付平臺法律監(jiān)管的相關因素
(一)法律身份問題
在法律層面上,法律身份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從當前現狀來看第三方支付平臺并沒有準確的定義,很多第三方支付平臺都宣稱自己是中介機構,并且極力說明自身不屬于金融機構的范疇,但是在三方支付平臺實際運營的過程中涉及到了大量的資金結算、資金管理和擔保業(yè)務,而上述業(yè)務都屬于金融業(yè)務的范疇。由于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法律身份并不明確,這就給法制監(jiān)管帶來了一定程度的阻力,盡管我國已經出臺了一系列的相關法律如《電子簽名法》、《支付清算組織管理辦法》等,但是其法律內容并不完善,在部分問題上規(guī)定模棱兩可,使得法律監(jiān)管并未取得實質性的進展。endprint
(二)信用監(jiān)管問題以及資金沉淀問題
在客戶使用第三方支付平臺的過程中大多數情況下是以虛擬貨幣的形式來進行二次結算和支付,也就是說在整個交易的過程中不單單出現了一定規(guī)模甚至是大規(guī)模的資金流動,同時也出現了資金沉淀。在這種情況下必然會給交易雙方帶來不同程度的支付風險,另外這種支付方式也很難受到道德行為的約束,那么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信用便不能得到充分的保證,如果出現了一些非法的洗錢行為或者是偷稅漏稅行為將會帶來很大的金融隱患。因此監(jiān)管問題便成為了第三方支付平臺有效管理的阻礙之一。從資金沉淀上來看第三方支付平臺在服務過程中,相關協議上并不會涉及到備付金孳息,這造成了孳息去向不明朗。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客戶的孳息實際上是被第三方平臺給收取了,當客戶積累達到了一定的規(guī)模,這些孳息將會產生巨大的效益。而相關法律條款上具有明確的說明,表明了第三方支付平臺以及相關機構所接收的備付金并不屬于其自有財產,但是對于孳息并沒有做出明確的規(guī)定。
(三)非法交易問題
由于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一系列特點使得在現實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交易過程中很容易出現非法交易。目前第三方支付平臺還是處于“幾家獨大”的局面,只要有交易產生就會產生利益,那么第三方機構就能夠從容地接受這些交易,那么在這種情形下就十分容易出現非法交易。另外通過網上支付相對于銀行支付業(yè)務而言具備了一定的隱蔽性,第三方支付機構對于資金的流動并不能完全掌握,這就給不法分子創(chuàng)造了使用非法手段進行洗錢、行賄等非法活動的契機。以上這種非法交易行為會給網絡支付平臺帶來嚴重的安全隱患。
(四)風險控制問題
目前一般情況下消費者通過網上支付并不是將支付款額直接給予賣家,而是要經過第三方支付平臺中介,當購買商品轉交到買家手中時,買家驗貨完成后在確認支付,再由第三方平臺轉移給賣家。上述流程看似并不復雜,事實上會造成一周左右的時間支付款額會滯留在存管賬戶中,從而帶來資金沉淀,這樣就容易帶來金融風險。當第三方支付平臺出現大量的滯留資金時,若流動性管理未得到妥善落實將會造成資金安全問題,同時還會引發(fā)支付風險以及道德風險。
(五)消費者權益保護問題
從客觀角度上來看第三方支付業(yè)務與傳統業(yè)務相比,其復雜程更高,并且對消費者本身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網絡環(huán)境下不乏有不法分子通過信息技術手段來進行非法詐騙等行為,這就讓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了影響。而從法律角度分析目前《支付清算組織管理辦法》對于消費者網絡糾紛訴訟以及管轄并無明確規(guī)定。另外對于賬戶資料保護以及消費者檔案保護并未出現明確的要求。
另外從金融風險、法律責任等方面來看,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法律監(jiān)管依然存在著一定的缺陷,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六、完善第三方支付平臺法律監(jiān)管的有效對策
從目前大環(huán)境和形勢來看我國的第三方法律監(jiān)管與發(fā)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筆者認為若要促進第三方支付平臺法律監(jiān)管整體水平的提升,需要對以下方面進行強化。
(一)加強金融監(jiān)管
第三方支付平臺相對于其他金融機構是相對特殊的存在,那么在加強金融監(jiān)管的過程中不僅僅需要金融管理部門參與進來,同時也需要商務監(jiān)管部門、互聯網管理部門形成共同協助監(jiān)管機制,讓整個金融監(jiān)管工作得到落實并更為規(guī)范。銀行方面在第三方支付的過程中應該做好代為監(jiān)管義務,同時與第三方支付平臺簽訂妥善的協議,以此來確定風險轉接、資金監(jiān)管、價格控制等責任。另外在可以在互聯網上構建出公開化、透明化的客戶反饋平臺,讓監(jiān)管范圍進一步延伸,從而形成有效的監(jiān)管體系。突出法律監(jiān)管重點,將市場準入、資金流動、經營行為以及虛擬貨幣發(fā)行方面進行嚴格的執(zhí)行。
(二)澄清第三方支付業(yè)務
在第三方平臺的實行支付業(yè)務的過程中,其主體流程并沒有完全面向客戶,由于網絡環(huán)境的作用使得客戶需求的彈性空間具備一定的伸縮性,這也就造成了第三方支付業(yè)務出現了金融業(yè)務邊緣化的趨勢,同時也產生了法律監(jiān)管的真空地帶。所以在監(jiān)管部門頒發(fā)《支付業(yè)務許可證》的同時要保證第三方業(yè)務澄清在公眾面前,確定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業(yè)務活動范圍。對于虛擬貨幣應該通過中國人民銀行的認證才能夠發(fā)行。
(三)對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賬戶資金加強監(jiān)控
通過采取跟蹤監(jiān)控或者是不定期的抽查來對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賬戶資金加強監(jiān)控,以此來降低資金風險,并控制好金融風險。在法律條款上如《支付清算組織管理辦法》要對備付金進行細致全面的規(guī)定,確定備付金存管銀行的相關責任與義務,要完全避免第三方支付平臺對客服的備付金進行挪用,若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就需要嚴格執(zhí)行行政處理。
(四)明確信息安全責任
在明確信息安全責任的過程中應該將用戶的相關權益放在首要位置上,采取信息安全責任分攤的方式來保證用戶的合法權益。首先應該確認網絡信息的合法性責任。第三方支付平臺對于客戶、買家以及賣家的相關信息數據應該擔負起監(jiān)督責任,以此來保證數據信息的真實性與合法性。當然從側面角度來看第三方支付平臺并無能力鑒別相關數據信息的合法性 ,此時就需要對以上責任進行分攤,將相關責任分攤給第三方支付平臺以及服務接收者,通過采取實名制管理來加強來提升法律監(jiān)管的成效性。在上述基礎上還要落實好網絡安全責任以及通訊失誤責任,在落實相關責任的同時加大法律監(jiān)管力度,保證各方的合法權益。
(五)明確法律地位,加大監(jiān)控范圍
相關法律監(jiān)管部門應該對第三方支付平臺法律法規(guī)進行進一步的完善,要明確第三方支付平臺在金融活動的中的法律地位,并明確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準確定義。在第三方支付平臺法律地位確立的情況下才可以保證法律監(jiān)管手段的有效實施。同時在此基礎上還需要擴充法律監(jiān)管范圍,讓非法交易無處遁形,對于可能出現非法交易的漏洞進行有效的控制,為第三支付業(yè)務營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
(六)加強不正當競爭行為以及第三方壟斷行為的監(jiān)管endprint
在第三方支付平臺形成的初期階段,它對于網絡市場并沒有產生規(guī)模性的影響,不正當競爭行為與壟斷行為并沒有在第三方支付平臺上體現出來。但如今第三方支付平臺與以往相比已經形成了成熟的經營運作結構體系,其規(guī)模也在不斷擴充,并且所帶來的影響力也在逐漸增大,在這個背景下就造成出現了壟斷行為以及不正當競爭行為,給市場的正常秩序帶來了破壞。為了避免上述情況發(fā)生,立法機關應該在《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反壟斷法》等相關法律條款中將相關的內容也應用到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法律監(jiān)管當中,以此來提升法律監(jiān)管效果,讓整個法律流程更為規(guī)范化。在上述前提下監(jiān)管部門也應該對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反壟斷權限進行細致化的劃分,將相關責任落到各監(jiān)管部門,并形成合作監(jiān)管機制,讓第三方支付業(yè)務得以規(guī)范化的開展,為網絡市場以及網絡交易營造一個良好的空間與氛圍,讓消費者、商家包括第三方支付平臺以及銀行的合法權益得到妥善的保障。
七、結束語
通過對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賬戶資金加強監(jiān)控,同時在金融監(jiān)管方面進行強化,讓第三方支付平臺能夠更為公開化、透明化,以此來提升法律監(jiān)管水平,維護客戶的合法權益。另外在澄清第三方支付業(yè)務的基礎上確立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法律地位,在監(jiān)管過程中要加大范圍,同時還要落實好相關的信息安全責任,讓第三方支付平臺法律監(jiān)管取得成效。
參考文獻:
[1]劉紅良.淺析《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對第三方支付的影響[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06):112-113
[2]王玥.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若干法律問題探析[J].現代商業(yè).2011(12):151-153
[3]吳金蓮,肖坤梅,王鐘莊.電子商務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法律問題和保護制度[J].經營與管理.2012(07):147-149
[4]管榮偉.第三方支付平臺競爭局勢分析[J].電子商務.2011(01):114-115
[5]李海洋.淺析第三方支付平臺[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1(01):147-148
[6]王雅齡,郭宏宇.基于功能視角的第三方支付平臺監(jiān)管研究[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1):106-107
[7]王哲,周均旭.我國第三方支付的發(fā)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改革與戰(zhàn)略.2011(08):101-102
[8]李曉秋.商業(yè)方法專利折戟重來:我國第三方支付平臺的選擇與對策[J].知識產權. 2011(07):147-148
[9]李霞.第三方支付監(jiān)管的法律困境[J].中國金融.2010(06):79-81
[10]王哲,魏敏.我國第三方支付的安全性問題分析[J].當代經濟.2011(03):88-89
[11]朱績新,章力,章亮亮.第三方支付監(jiān)管的國際經驗及其啟示[J].中國金融.2010(12):110-111
[12]歐陽衛(wèi)民.非金融機構支付市場監(jiān)管的基本原則[J].中國金融.2011(04):139-141
[13]劉建偉.第三方支付平臺風險控制問題探討[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0(12):156-157
[14]沈利軍,徐偉.支付寶虛擬賬戶支付的法律分析及規(guī)制[J].金融與經濟.2009(06):138-142
[15]吳越.第三方支付風險分析與對策建議[J].時代金融.2009(04):144-146
[16]馬蔚華.加強互聯網第三方支付平臺和虛擬貨幣的監(jiān)管背景及問題[J].中國金融. 2009(06):178-179
[17]王瑩.基于博弈論視角下的第三方支付的監(jiān)管[J].科技創(chuàng)業(yè)月刊.2009(01):25-29
[18]王玉學,楊麗君,李悅書.第三方支付法律規(guī)制的探討[J].經濟與社會發(fā)展.2008(05):31-36
[19]范如倩,石玉洲,葉青.第三方支付業(yè)務的洗錢風險分析及監(jiān)管建議[J].上海金融. 2008(05):32-34
[20]李素梅.完善電子銀行監(jiān)管的法律思考[J].法制與社會.2008(12):101-103
[21]王曉毛,鄧寧昊.基于商業(yè)銀行視角的第三方支付發(fā)展問題研究[J].金融經濟. 2010(22):135-138
[22]易棉陽,湯智勇.中國銀行業(yè)市場結構集中度的演進與改革[N].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 2012(04):171-172
[23]熊國紅,戴俊敏.我國電子商務中電子支付安全性問題的思考[J].武漢金融.2012(08):79-81
[24]王青林,陸軍,李響.國內外第三方支付市場發(fā)展實踐研究[J].金融電子化.2012(07):45-46
[25]劉明宇,芮明杰.價值網絡重構、分工演進與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J].中國工業(yè)經濟.2012(05):52-53endprint
在第三方支付平臺形成的初期階段,它對于網絡市場并沒有產生規(guī)模性的影響,不正當競爭行為與壟斷行為并沒有在第三方支付平臺上體現出來。但如今第三方支付平臺與以往相比已經形成了成熟的經營運作結構體系,其規(guī)模也在不斷擴充,并且所帶來的影響力也在逐漸增大,在這個背景下就造成出現了壟斷行為以及不正當競爭行為,給市場的正常秩序帶來了破壞。為了避免上述情況發(fā)生,立法機關應該在《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反壟斷法》等相關法律條款中將相關的內容也應用到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法律監(jiān)管當中,以此來提升法律監(jiān)管效果,讓整個法律流程更為規(guī)范化。在上述前提下監(jiān)管部門也應該對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反壟斷權限進行細致化的劃分,將相關責任落到各監(jiān)管部門,并形成合作監(jiān)管機制,讓第三方支付業(yè)務得以規(guī)范化的開展,為網絡市場以及網絡交易營造一個良好的空間與氛圍,讓消費者、商家包括第三方支付平臺以及銀行的合法權益得到妥善的保障。
七、結束語
通過對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賬戶資金加強監(jiān)控,同時在金融監(jiān)管方面進行強化,讓第三方支付平臺能夠更為公開化、透明化,以此來提升法律監(jiān)管水平,維護客戶的合法權益。另外在澄清第三方支付業(yè)務的基礎上確立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法律地位,在監(jiān)管過程中要加大范圍,同時還要落實好相關的信息安全責任,讓第三方支付平臺法律監(jiān)管取得成效。
參考文獻:
[1]劉紅良.淺析《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對第三方支付的影響[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06):112-113
[2]王玥.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若干法律問題探析[J].現代商業(yè).2011(12):151-153
[3]吳金蓮,肖坤梅,王鐘莊.電子商務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法律問題和保護制度[J].經營與管理.2012(07):147-149
[4]管榮偉.第三方支付平臺競爭局勢分析[J].電子商務.2011(01):114-115
[5]李海洋.淺析第三方支付平臺[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1(01):147-148
[6]王雅齡,郭宏宇.基于功能視角的第三方支付平臺監(jiān)管研究[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1):106-107
[7]王哲,周均旭.我國第三方支付的發(fā)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改革與戰(zhàn)略.2011(08):101-102
[8]李曉秋.商業(yè)方法專利折戟重來:我國第三方支付平臺的選擇與對策[J].知識產權. 2011(07):147-148
[9]李霞.第三方支付監(jiān)管的法律困境[J].中國金融.2010(06):79-81
[10]王哲,魏敏.我國第三方支付的安全性問題分析[J].當代經濟.2011(03):88-89
[11]朱績新,章力,章亮亮.第三方支付監(jiān)管的國際經驗及其啟示[J].中國金融.2010(12):110-111
[12]歐陽衛(wèi)民.非金融機構支付市場監(jiān)管的基本原則[J].中國金融.2011(04):139-141
[13]劉建偉.第三方支付平臺風險控制問題探討[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0(12):156-157
[14]沈利軍,徐偉.支付寶虛擬賬戶支付的法律分析及規(guī)制[J].金融與經濟.2009(06):138-142
[15]吳越.第三方支付風險分析與對策建議[J].時代金融.2009(04):144-146
[16]馬蔚華.加強互聯網第三方支付平臺和虛擬貨幣的監(jiān)管背景及問題[J].中國金融. 2009(06):178-179
[17]王瑩.基于博弈論視角下的第三方支付的監(jiān)管[J].科技創(chuàng)業(yè)月刊.2009(01):25-29
[18]王玉學,楊麗君,李悅書.第三方支付法律規(guī)制的探討[J].經濟與社會發(fā)展.2008(05):31-36
[19]范如倩,石玉洲,葉青.第三方支付業(yè)務的洗錢風險分析及監(jiān)管建議[J].上海金融. 2008(05):32-34
[20]李素梅.完善電子銀行監(jiān)管的法律思考[J].法制與社會.2008(12):101-103
[21]王曉毛,鄧寧昊.基于商業(yè)銀行視角的第三方支付發(fā)展問題研究[J].金融經濟. 2010(22):135-138
[22]易棉陽,湯智勇.中國銀行業(yè)市場結構集中度的演進與改革[N].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 2012(04):171-172
[23]熊國紅,戴俊敏.我國電子商務中電子支付安全性問題的思考[J].武漢金融.2012(08):79-81
[24]王青林,陸軍,李響.國內外第三方支付市場發(fā)展實踐研究[J].金融電子化.2012(07):45-46
[25]劉明宇,芮明杰.價值網絡重構、分工演進與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J].中國工業(yè)經濟.2012(05):52-53endprint
在第三方支付平臺形成的初期階段,它對于網絡市場并沒有產生規(guī)模性的影響,不正當競爭行為與壟斷行為并沒有在第三方支付平臺上體現出來。但如今第三方支付平臺與以往相比已經形成了成熟的經營運作結構體系,其規(guī)模也在不斷擴充,并且所帶來的影響力也在逐漸增大,在這個背景下就造成出現了壟斷行為以及不正當競爭行為,給市場的正常秩序帶來了破壞。為了避免上述情況發(fā)生,立法機關應該在《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反壟斷法》等相關法律條款中將相關的內容也應用到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法律監(jiān)管當中,以此來提升法律監(jiān)管效果,讓整個法律流程更為規(guī)范化。在上述前提下監(jiān)管部門也應該對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反壟斷權限進行細致化的劃分,將相關責任落到各監(jiān)管部門,并形成合作監(jiān)管機制,讓第三方支付業(yè)務得以規(guī)范化的開展,為網絡市場以及網絡交易營造一個良好的空間與氛圍,讓消費者、商家包括第三方支付平臺以及銀行的合法權益得到妥善的保障。
七、結束語
通過對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賬戶資金加強監(jiān)控,同時在金融監(jiān)管方面進行強化,讓第三方支付平臺能夠更為公開化、透明化,以此來提升法律監(jiān)管水平,維護客戶的合法權益。另外在澄清第三方支付業(yè)務的基礎上確立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法律地位,在監(jiān)管過程中要加大范圍,同時還要落實好相關的信息安全責任,讓第三方支付平臺法律監(jiān)管取得成效。
參考文獻:
[1]劉紅良.淺析《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對第三方支付的影響[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06):112-113
[2]王玥.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若干法律問題探析[J].現代商業(yè).2011(12):151-153
[3]吳金蓮,肖坤梅,王鐘莊.電子商務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法律問題和保護制度[J].經營與管理.2012(07):147-149
[4]管榮偉.第三方支付平臺競爭局勢分析[J].電子商務.2011(01):114-115
[5]李海洋.淺析第三方支付平臺[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1(01):147-148
[6]王雅齡,郭宏宇.基于功能視角的第三方支付平臺監(jiān)管研究[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1):106-107
[7]王哲,周均旭.我國第三方支付的發(fā)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改革與戰(zhàn)略.2011(08):101-102
[8]李曉秋.商業(yè)方法專利折戟重來:我國第三方支付平臺的選擇與對策[J].知識產權. 2011(07):147-148
[9]李霞.第三方支付監(jiān)管的法律困境[J].中國金融.2010(06):79-81
[10]王哲,魏敏.我國第三方支付的安全性問題分析[J].當代經濟.2011(03):88-89
[11]朱績新,章力,章亮亮.第三方支付監(jiān)管的國際經驗及其啟示[J].中國金融.2010(12):110-111
[12]歐陽衛(wèi)民.非金融機構支付市場監(jiān)管的基本原則[J].中國金融.2011(04):139-141
[13]劉建偉.第三方支付平臺風險控制問題探討[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0(12):156-157
[14]沈利軍,徐偉.支付寶虛擬賬戶支付的法律分析及規(guī)制[J].金融與經濟.2009(06):138-142
[15]吳越.第三方支付風險分析與對策建議[J].時代金融.2009(04):144-146
[16]馬蔚華.加強互聯網第三方支付平臺和虛擬貨幣的監(jiān)管背景及問題[J].中國金融. 2009(06):178-179
[17]王瑩.基于博弈論視角下的第三方支付的監(jiān)管[J].科技創(chuàng)業(yè)月刊.2009(01):25-29
[18]王玉學,楊麗君,李悅書.第三方支付法律規(guī)制的探討[J].經濟與社會發(fā)展.2008(05):31-36
[19]范如倩,石玉洲,葉青.第三方支付業(yè)務的洗錢風險分析及監(jiān)管建議[J].上海金融. 2008(05):32-34
[20]李素梅.完善電子銀行監(jiān)管的法律思考[J].法制與社會.2008(12):101-103
[21]王曉毛,鄧寧昊.基于商業(yè)銀行視角的第三方支付發(fā)展問題研究[J].金融經濟. 2010(22):135-138
[22]易棉陽,湯智勇.中國銀行業(yè)市場結構集中度的演進與改革[N].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 2012(04):171-172
[23]熊國紅,戴俊敏.我國電子商務中電子支付安全性問題的思考[J].武漢金融.2012(08):79-81
[24]王青林,陸軍,李響.國內外第三方支付市場發(fā)展實踐研究[J].金融電子化.2012(07):45-46
[25]劉明宇,芮明杰.價值網絡重構、分工演進與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J].中國工業(yè)經濟.2012(05):52-5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