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脾氣的女兒
Q5歲的女兒每次做錯了事或者答錯了題,一提醒她,她就會氣急敗壞地嚷:“你別管我!”還賭氣不理我們。我們已經(jīng)很注意語氣和態(tài)度了,不知該拿她怎么辦。
3至5歲幼兒的心理特點是,他們常常高估自己,認為自己能做到超出能力的那些事情。這種高估有利于他們學習新東西、大膽嘗試。當他們實際沒有做到或做好時,他們自然就會感到意外、懊惱、沮喪,所以你女兒的反應不足為奇。
那么該如何幫助她呢?1.可采用“三明治溝通法”,即:先肯定她做到做好的地方,然后指出哪里可以稍微改進一下,最后展望可以達成的好結(jié)果。2.提醒或指導時,跟孩子站在一個立場、從幫她的正面角度去說,而不是站在對立面去批評。3.很多事情交給孩子獨自去做,家長少去圍觀、追問、催促、評價結(jié)果。我們不必對每處細節(jié)都糾正,很多小錯誤,是孩子可以在以后的嘗試中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改正的,家長干預太多,孩子就失去自己探索發(fā)現(xiàn)的機會了。4.把大任務拆開,給他稍努力就能做到的事。5.跟孩子一起為錯誤失誤歡呼喝彩:“看來我們要有巨大進步了!”平時家長自己犯錯時,也不要發(fā)脾氣,可以用自嘲、戲劇化夸張的方式演示接納態(tài)度。6.找一些情緒表達和管理的相關繪本、童書跟孩子一起閱讀,用故事來影響她。放心吧,這不是缺點,是每個孩子成長的必經(jīng)階段。相信只要家長做得不是很糟,心里淡定,每個孩子都會逐漸超越出來的。
孩子不認錯
怎么辦?
Q我兒子4歲了,脾氣特別擰,每次犯了錯明明知道錯了也從不認錯,不是用大哭大鬧來抵賴就是把責任推給別人?!拔义e了”這句話我們從沒聽他說過,而且他生起氣來可以好幾個小時不理人,最后還得我們主動跟他說話,真讓人束手無策!
對這個年齡段的幼兒,家長不必強迫孩子認錯。認錯跟謙讓、分享、謙虛等一樣,需要發(fā)自內(nèi)心才是有效的,越強迫,越會適得其反。我們的目的不是抓住孩子的錯,而是讓他學到可以怎樣去做,幫助他成長。所以建議家長們,在孩子做錯時,先表示理解。家長的這種共情,往往反倒會激發(fā)孩子真誠的內(nèi)疚心理,這是他真心懊悔或認錯的基礎。這時,無論他嘴上說或不說,他心里有這份內(nèi)疚和懊悔就已經(jīng)足夠了。另外,對4歲的幼兒,最重要的是告訴他為什么這樣做效果不好,下次遇到類似的情況,可以怎樣去做。這樣從正面去教育,不僅可以讓孩子沒有抵觸情緒,最關鍵的是,可以培養(yǎng)遇事向前看、積極總結(jié)教訓并尋找解決辦法的正向思維習慣。
如果過多逼迫孩子認錯,容易讓孩子有自責、悲觀心理。家長希望孩子以后怎樣對待自己的錯誤和失敗,現(xiàn)在就要用同樣的方法來對待他的錯誤和失敗。比如,不害怕錯誤和失敗,不停留于自責、埋怨和沮喪,而是積極總結(jié)教訓、努力下次做得更好。好多家長逼孩子認錯,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責任感。其實,只要讓孩子接受自己行為的自然后果,就可以了。比如,把東西都弄地上了,家長態(tài)度平和地鼓勵他自己收拾就行。冒犯了家人,可以跟他講講對方有什么感受,然后讓他自己想辦法補償。如果家長遇事能夠這樣理性溝通、從正面去引導、多關注教訓收獲和解決補償辦法,那么,孩子就會逐漸做好情緒管理,并學到應對錯誤和失敗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