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未
Thanks to ups and downs, insistence on innovation, artistic accumulation and careful preparation in the past 50 years, Series of Boxwood Carving Master Gao Gongbos 50-year Art Career Retrospect Exhibition Events are grandly held in Wenzhou.
50年的風雨歷程,50年的堅持創(chuàng)新,50年的藝術沉淀,50 年的精心準備,這場藝術盛宴終于在溫州博物館舉行。
50年,100件作品,在家門口接受“檢閱”,也期望自己的藝術在這里重新啟航。這是亞太地區(qū)手工藝大師、國家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高公博內(nèi)心深處對這次個展的寄予。
溫州博物館館長王新宇說,一個月的展覽吸引了10萬余市民參觀,是近年來溫州博物館展覽中最成功的一次,在社會上引起了對黃楊木雕技藝的高度關注,也是推動黃楊木雕傳承和發(fā)展一次非常好的展示。
跨越半個世紀的100件精品
樂清高公博先生,少年入行,初以傳統(tǒng)黃楊木雕聞名,工夫老到,克臻三品之境,然有睹于傳統(tǒng)黃楊木雕形式單調(diào),等而下之者一味媚俗,追求滿、雜、粗、艷,故于上世紀七十年代后期獨創(chuàng)黃楊根雕藝術,九十年代創(chuàng)劈雕藝術,新世紀初創(chuàng)黃楊意雕藝術。高公博先生新創(chuàng)之作.多逸筆草草而奧妙無窮,以有限的手段,激發(fā)無限的想象,其作品介于似與不似之間,堪為逸品之妙,如真仙古佛,慈容道貌,多自千修百劫得來,方是真實相。
溫州博物館迎來了數(shù)百位國家工藝美術大師、省市工藝美術大師、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和慕名而來的觀眾。
此刻,在開幕式現(xiàn)場的主角高公博,時而低頭似在沉思, 時而抬頭遠望似在尋找靈感,這位舉手投足之間散發(fā)著藝術、人格魅力的人,這位在工藝美術界舉足輕重的大師,在家鄉(xiāng)辦個展吸引了這么多大師匯聚在此。
當天,高公博從藝5 0年黃楊木雕藝術展在溫州博物館開幕,展出了50年來創(chuàng)作的100件傳統(tǒng)木雕、根雕、劈雕、意雕作品,還將代表作《敦煌飛天》以及根雕作品《濟公》,無償捐獻給溫州博物館永久珍藏。
1965年3月16日,17歲的高公博進入黃楊木雕廠學藝,陸續(xù)創(chuàng)作至今。半個世紀的錘煉,他不僅傳承發(fā)揚傳統(tǒng)的圓雕技藝, 還不斷創(chuàng)新,“拯救”了被當柴火燒的樹根,開創(chuàng)了根雕、劈雕技藝,如今,又在意雕領域大展身手,《日出拉薩》、《必有我?guī)煛返葦?shù)件意雕作品都是第一次展出。“意雕的靈感來自書法和國畫中的潑墨技法,將這種手法嫁接到黃楊木上,以簡單的揮灑來表達豐富的內(nèi)涵?!备吖┮鈭D通過最少地用刀,來展現(xiàn)黃楊木最本質(zhì)的美,給觀眾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
展館內(nèi),溫婉輕盈的侍女、飽經(jīng)風霜的漁翁、幽默詼諧的濟公……1 0 0件作品,從不同的角度展現(xiàn)了極其豐富的內(nèi)涵?!抖鼗惋w天》、《濟公百態(tài)》等作品婉轉(zhuǎn)細膩,行云流水,體現(xiàn)其深厚的傳統(tǒng)木雕功底;根雕新作《寶貝女兒》、劈雕《魚湖雨聲》、《老子出關》等作品,則展現(xiàn)其點石成金、化腐朽為神奇的創(chuàng)造力;意雕作品更是引領著人們解讀木雕內(nèi)在的生命力量……高公博的雕刻風格不斷創(chuàng)新,從傳統(tǒng)型走向雕塑型。用他自己的話說,有著傳統(tǒng)的痕跡,但已然走向了現(xiàn)代的審美范疇。
現(xiàn)場獻藝帶來無限驚喜
3月1 6日1 4時,溫州博物館大廳內(nèi),只聽見鑿子劈木的聲音,上千人里三層外三層地圍得嚴嚴實實。此時,高公博大師坐在板凳的一端,腳上踩著繩子固定黃楊木與凳子,一手拿鑿,一手拿刀,正在現(xiàn)場展示黃楊木雕的敲坯技藝。
十幾分鐘前,還是一塊再普通不過的黃楊木,在他的刻刀下,已經(jīng)走出了一個活靈活現(xiàn)的濟公,斑駁的樹皮上寥寥幾刀, 破衣服下露出了一只腳。志愿者將《濟公》展示給現(xiàn)場的觀眾看,大家不禁嘖嘖稱奇,爭相拍照。
緊接著,高公博又選了一段木頭,伴隨著木屑翻飛,他也汗如雨下,每一鑿每一刀,都需要不小的力氣,在劈木聲中,一個笑意盈盈的大肚羅漢展現(xiàn)在大家的面前。
“看到一個樹形首先構思,適合雕什么,你們看我一刻不停地敲,其實我在一邊雕一邊想,就是在有限的木材中尋找無限的靈感……凡是成功的作品,起到?jīng)Q定性作用的,往往不在于精雕細刻的熟練技術,而在于巧妙的藝術構思?!备吖┓畔驴痰?,與大家分享雕刻的心得,介紹不同樹皮的黃楊木質(zhì),贏得了陣陣掌聲。
“為加深大眾對黃楊木雕藝術的了解,提供一個與大師近距離交流的機會,特意安排了現(xiàn)場獻藝活動。”王新宇說。如今, 黃楊木雕的敲坯技藝已經(jīng)逐漸被機械代替,業(yè)界的基本功在消退,而高公博大師為公眾現(xiàn)場展示黃楊木雕敲坯技藝,是展示對藝術的堅持和追求,也展示了一位大師一路走來的艱辛與汗水。
當天,現(xiàn)場敲坯的《濟公》、《羅漢》兩件作品贈送給了幸運觀眾,還送出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全集·高公博卷》。觀眾們熱情高漲,紛紛與高公博大師合影留言、簽名。
50年來,高公博不知敲了多少個黃楊木雕作品的坯,每一次都是那么用心、那么專注,每一件作品都有一個故事,不僅有著藝術的寄托,還從黃楊木雕傳統(tǒng)藝術,延伸至對美的更高的追求?!霸陟o態(tài)中追求動感,不斷強化表情,將每一件作品都當做自己來刻畫,表達對生活的感知?!边@是高公博追求的境界。
他說,黃楊木本身就飽含著天生的美感,特別是用刀斧劈開所呈現(xiàn)出來的紋理,往往給人以無限的驚喜。動刀之處必須與天然相吻合,無意改變其原本厚樸之風韻,并自始至終還原于根塊自身生命之所在。正如他的現(xiàn)場展示,帶給人們的是對黃楊木雕藝術的進一步認識、解讀和驚喜。
30多個國家木雕大師說“OK”
木與人緊密相連,在工藝美術的殿堂里,木文化呈現(xiàn)給人們的“愛”更是跨越國界。
3月2 7日,在溫州特殊教育學校的門口,五彩的花朵拼成了一個溫暖的“LOVE”,迎接來自30多個國家的70多位木雕大師;而大師們對22塊不同形狀的木頭精雕細琢后,拼出了一個具有各國不同風格的木雕“L、Y”組合(Love You的簡寫,中文意為“愛你”),永久地留在特校學生們的身邊。
這份愛,來自世界各地,來自木文化,也來自與特殊學校結(jié)緣10多年的高公博的牽線搭橋。
今年,國際木文化學會在中國開年會,高公博擔任藝術顧問,也恰逢其從藝5 0年黃楊木雕展,是他設計的“L、Y”組合,是他邀請了70多位不同膚色的藝術家到溫州特殊學校開展木文化交流活動,讓特殊的孩子們感受來自世界的愛,讓他們感受木文化的神奇,幫助他們打開生活的另一扇窗戶。
除了一個大大的“L、Y”組合外,70多位木雕大師還現(xiàn)場用黃楊木雕刻,在黃楊木上展現(xiàn)各自的風格、各國的文化,將傳統(tǒng)的樂清黃楊木雕與來自世界的木文化深深地融在一起。
28日下午,來溫州開展木文化交流的大師們專程赴溫州博物館,參觀高公博的作品展。
“太美了,我真是難以用語言來描述我當時的感受,他是一位真正的藝術家?!眹H木文化學會總顧問、澳大利亞的木雕大師Terry看了展覽后,動容地說。Terry說,第一次欣賞高公博的作品時,被他創(chuàng)新的風格和雕刻的技法深深地打動,后來,看到他與特殊孩子們緊緊地擁抱,遠遠就能聽見他爽朗的笑聲,更確定他是一位充滿著愛心的大師。
坐了兩天飛機到達中國的瓜地馬拉木雕大師Luis說,欣賞了高公博的黃楊木雕作品,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木雕。通過交流, 他希望進一步了解中國的木文化,了解黃楊木雕的美的定義。
這么多不同國家的木雕大師參與這次活動,幾乎帶來了全世界的木雕文化。國際木文化學會秘書長蘇金玲說,通過交流活動,對傳承和發(fā)揚黃楊木雕藝術乃至對中國的木雕藝術和木文化魅力,都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傳統(tǒng)的民間藝術在社會上并不是那么廣泛地被關注,而多年來,黃楊木雕也是在傳統(tǒng)的技藝里游走,國際交流這個平臺,可以讓我們吸收國外木雕的創(chuàng)作元素,也可以將我們的黃楊木雕讓更多的人去了解它,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备吖┰诂F(xiàn)場一邊與各國的木雕大師交流,一邊說。近幾年來,他都在收集各個國家的木頭,打算創(chuàng)作“百國之木”雕刻組合,將拓展木雕領域,也讓傳統(tǒng)的黃楊木雕有更寬闊的未來。
來自羅馬尼亞的木雕藝術家Zina聽說了高公博的百國之木創(chuàng)作想法,將自己家院子里的樹木砍下帶給高公博,這讓他非常感動。高公博說,目前已收集了60多個國家的木頭,將吸收國外優(yōu)秀的雕刻技藝,創(chuàng)作與生活、與人的情感更緊密結(jié)合的作品,目前,構思正在逐步形成,他充滿著對將來創(chuàng)作的渴望。
樂清黃楊木雕乃至更多的工藝美術都面臨著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問題,通過藝術家的創(chuàng)新,也通過在開放的國際大舞臺上的交流, 大膽地往前推動,將讓黃楊木散發(fā)出感染人類的最大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