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真
六月,芒種,過麥。
高考、中考,緊鑼密鼓,孩子們熬煎著,家長們也熬煎著。這是收獲的季節(jié),誰家不盼望多收個三五斗?高考就是分界線,許多高中的戀愛小對象分了手,小伙伴們的人生道路或許開始漸行漸遠。
好消息是,現(xiàn)在的選擇多元化了。過去把高考作為學生進入社會、改變命運的獨木橋的觀念已逐步改變。改變命運的途徑絕不只是高考一條,有的選擇送孩子出國留學深造,有的則選擇先進入社會打工就業(yè),再通過自修及成人考等渠道進行深造。高考不再是幸運者的“獨木橋”。
那一年我們編輯部到縣里開座談會,有讀者反映現(xiàn)在鄉(xiāng)村里流行新的“讀書無用論”。有一家很窮,三個孩子兩個大的都輟學,十來歲就出去打工;老三學習好,最后考上了全國重點大學。結(jié)果畢業(yè)老找不著好工作,在大城市里漂著,月薪千把塊錢,連租房、吃飯都不夠,還得指望家里補貼。他成了勵志的反面典型。村里人都說:“讀個初中能算對賬就行了,讀多了也沒用!早下學早賺錢啊!像誰誰,讀了大學也找不到工作!”
新“讀書無用論”的背后,是一個價值觀的問題。大學學費10年上漲20倍,國民收入增長卻不到4倍;一個本科生的培養(yǎng)成本,相當于一個農(nóng)民35年的純收入。所以,就其功用上看,讀書真的不是一個合算的事情。
我們要說的是:讀書肯定有用,這是一個不可辯駁的公理。鄰居家的小保姆初中輟學,現(xiàn)在后悔了:“手機的好多功能我都看不懂,家里電飯煲的英文字母也不知道什么意思,不會使。跟人一說話就露怯,唉,還是讀書少了,上學多好啊?!彼聸Q心參加了自學考試。條條大路通羅馬。一個人,可以不追求高學歷,但不可以不讀書。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生活是最重要的人生課題,讀書能夠讓我們有尊嚴、有獨立的思考和判斷力、有勇氣、有氣度地生活。臺灣的齊邦媛寫過《閱讀是人生最浪漫的修養(yǎng)》。我很喜歡書中的一句話:舉世滔滔中,讀書是使我們得以身心安頓之所在。
人生是個不斷學習的過程。愿那些我們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的或好或壞的體會都能成為滋養(yǎng)我們的智慧。我們?nèi)绻麤]有可能用腳去丈量千山萬水,那就用書來走進世界。
看我們的《祝你幸?!罚苍S會給親帶來小小的心靈觸動哦。那就是我們的幸福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