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語文這門功課,很多人也許立刻就會想到作文,而談到作文,自然又會引出“如何寫好作文?”“如何教好寫作?”這樣一類疑問。寫的人發(fā)問容易理解,因為他們苦于不會寫,但教的人也發(fā)問就常常引人詫異了。對此,我想用演奏鋼琴為例,談談個人的一點看法。
任何一首鋼琴曲無非由“do、re、mi、fa、so、la、xi七個基本的音符而成,若鋼琴演奏只要用一根手指,只需彈奏一個音符,我想即便是不通樂理之人演奏鋼琴恐怕也不是什么難事了,演奏出來無非是重復的“do、do、do”或者“re、re、re”之類,誰也不會比誰高明多少。但實際上,演奏鋼琴必須十指并用,還必須能將各個音符協(xié)調綜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彈奏出一首完整的樂曲。如此一來,鋼琴演奏就不容易了,演奏水平也就隨之有了高下之分。
作文也是如此,寫作是個系統(tǒng)工程,它是閱讀、構思、表達、想象力、理解力等多種“音符”協(xié)調綜合才能演奏出的“樂曲”。
現(xiàn)實中的作文教學,老師逐項傳授技能,由詞到句,由句到章,描寫、抒情、審題、立意……一個音符一個音符嘔心瀝血地教給了學生,本以為大功告成,可以放手讓學生嘗試寫作了,但誰曾想,那些學會了一個指頭摁鍵的學生卻還是根本彈不出連貫的樂曲。
痛定思痛,問題何在呢?當然不能怪學生學的不好,更不能怪教師教得不細,一切結果都迫使我們去反思,這種先拆分再整合式的作文教學方式是否科學合理了?
個人意見,學彈琴還是把十個指頭都放到鍵盤上同時練習比較好,一個指頭摁來摁去,即使能把每個音摁到完美無瑕,也終是奏不出和諧樂章的。
有這樣一些學生習作中的病例:
1.有一天我從大雁飛來的樣子中,我知道了我們要守紀律。2.從這次跑操中,我們不是更要守紀律嗎?3.俗話說:“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4.我認為蝴蝶不是表面上的美,而且還有它的心靈美。5.當我正被紅腫的手感到無助時。6.我掛著又氣又悲的臉。7.它有一套為人類除害的本領,這就是蛛絲。8.一年的夏天,我很喜歡吃黃瓜。9.烏鴉是一種人見人厭的鳥類。10.水我認為是一個堅強的東西。11.無意中發(fā)現(xiàn)一個小窟窿一直在滴水。12.有一天,我吃東西掉下了幾粒渣。13.于是我氣極了之下。14.不在意看見幾十只螞蟻一群。15.這美麗的蝴蝶背后竟是一點不漂亮的毛毛蟲。16.相信你知道蝴蝶是毛毛蟲之后。便不會喜歡它了。17.我看見螳螂的腿很快的爬上了樹。18.語段:夏天,我家的院子里全開花了,當我跑到院子里,有好多不同顏色的蝴蝶,而且,特別的漂亮,于是,我看見了一只毛毛蟲??墒牵也钜稽c就踩死它了,心里想到,毛毛蟲會變成蝴蝶,所以我們要愛惜生命啊。
稍加分析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習作中的錯誤種類眾多,而且各種錯誤交錯雜糅到了一起,錯別字、詞語的亂用,誤用,錯用、標點錯誤、表述前后錯亂、理解性的錯誤、常識性的錯誤、邏輯性的錯誤、不會斷句、口語與書面語的混用、概念不清、表述沒中心等等,等等。(篇幅關系,未摘錄完整的習作,所以病例中未體現(xiàn)審題、立意等謀篇布局的問題。)各類病癥早已交叉感染,用各個擊破、逐一殺滅各種病毒的方案來進行治療,恐怕是會耽誤治病救人的寶貴時間的。
常規(guī)的作文教學中,教師都會先進行分散式的知識點教學,這種教學由于其教學目的相對明確、教學所涉及的知識面相對狹窄、解決問題所要掌握的方法相對簡明,所以教學效果往往比較理想。但另一方面,這種教學方式偏重于分散的知識點的掌握,是在以一種“目無全牛”的方式進行寫作教學,學生即使能很好的把握各“點”卻很難建立起對“面”的認識,因而寫作時就會出現(xiàn)寫詞忘句,成句忘篇,謀篇又無詞句的尷尬局面,最后寫作也就陷入困境。除此之外,先分后合式的作文教學,還可能因為部分學生對某些知識點的掌握不好,最后導致其在寫作時出現(xiàn)“短板效應”,因一“點”的疏漏而制約其寫作水平的整體提高。就如演奏,任何優(yōu)美流暢的樂曲中哪怕出現(xiàn)一個不和諧的音符,都將是無法彌補的敗筆。
只有打破單一的作文教學模式,將綜合性的寫作訓練作為作文教學的重點,教師在整體中教,學生在整體中學,才能讓所有愛好寫作,并渴望學習寫作的學生奏出和諧的作文之歌。
楊固,教師,現(xiàn)居江蘇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