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素靜
【編者按】
作為家長,總是希望了解孩子,尤其想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而現(xiàn)實生活中與孩子溝通的渠道不是太多,通過瀏覽孩子的虛擬空間,能更加便捷、高效地掌握孩子的情況,于是有的家長便不經(jīng)孩子許可,闖入孩子的虛擬世界。雖然家長的初衷是好的,結果卻往往事與愿違,輕則引起孩子反感,重則引發(fā)親子沖突。那么,我們該怎樣關注孩子的虛擬世界呢?
多少父母變身“網(wǎng)絡偵探”
2014年2月21日,經(jīng)營QQ空間將近兩年的中學生唐蒙,終于含淚刪掉了空間里所有的日志與照片,因為在她看來,由于母親的隨意闖入,那里已經(jīng)不能存放她的秘密了。
“我上初三,是個很聽話的乖乖女。媽媽知道我有QQ空間后就經(jīng)常去看。我的一些小秘密,經(jīng)常會成為媽媽教訓我的借口?!碧泼烧f,去年她寫了一篇日志,隱晦地表達了她喜歡班上某位男生,不少同學還留了言?!半m然寫得比較含蓄,但我媽還是從留言中看出了端倪,那幾天逮著我就跟我聊早戀的壞處,還針對同學的留言給我提建議?!碧泼筛杏X很沒面子,猶豫再三做出決定,刪掉QQ空間里的日志與照片,再也不在空間里留下把柄。
有時候看到別的同學可以在自己空間里暢所欲言,唐蒙很羨慕,對媽媽也更加失望。她想不通:為何人家的父母不侵犯孩子的隱私,她卻這么倒霉,碰上了這么愛管閑事的媽媽!之前唐蒙也試過取消QQ自動登錄設置,并設置了訪問密碼,結果卻招來媽媽一番緊張的盤問。
唐蒙性格比較內向,學習上有了壓力,或者情緒不佳時,在空間里寫寫日志只是一種發(fā)泄,沒想到會由此引發(fā)這么多麻煩,她心里為此糾結了好長時間。
唐蒙的經(jīng)歷并非個案。如今智能手機與無線網(wǎng)絡越來越普及,上網(wǎng)越來越方便,不少孩子都有受到家長網(wǎng)絡監(jiān)控的感覺。這些家長會抑制不住好奇心進入孩子的虛擬世界去探秘,發(fā)現(xiàn)蛛絲馬跡便會沒完沒了地詢問,甚至不顧孩子的反對,經(jīng)常光顧孩子的虛擬空間,嚴重影響親子之間的信任。
筆者抽樣調查發(fā)現(xiàn),有80%的中小學生不愿意告訴父母的隱私,75%的中小學生把微博、QQ記錄、微信等視為自己的隱私,59%的孩子堅決反對父母潛入他們的虛擬空間。
浙江杭州崇文實驗學校的四年級學生曉錚說,他從小就沒有聽說過什么“隱私權”,連網(wǎng)上深藏自己隱私的地方都被媽媽發(fā)現(xiàn)了。在曉錚眼里,媽媽就像個私家偵探,千方百計地了解他在網(wǎng)上的行蹤。曉錚偶爾玩一玩網(wǎng)絡游戲,會光顧游戲網(wǎng)站的聊天室,在那里也有幾個聊得來的好友。有一次,媽媽不知通過什么途徑得知他曾經(jīng)進入游戲網(wǎng)站的聊天室,大發(fā)雷霆,罵他不務正業(yè),甚至“幫”他刪掉了那幾個跟他聊得來的“狐朋狗友”。
吃一塹長一智,曉錚再上網(wǎng)時就多了個心眼兒,下線后會清除瀏覽記錄,刪除聊天記錄,還專門開通了聯(lián)系游戲網(wǎng)友的微博。媽媽發(fā)現(xiàn)再也偵察不到情況后,知道曉錚在跟她玩捉迷藏,不但取笑曉錚“此地無銀三百兩”,還批評他:“一個大老爺們兒,理應坦坦蕩蕩,哪有那么多秘密!”
接受筆者采訪時曉錚抱怨說:“她光知道說,咋沒想過我還是小男生,沒長成大老爺們兒呢?擺明了想找借口明目張膽地侵犯我的隱私權!好多次我說我媽媽,拜托您留一點空間給我,她又會強調監(jiān)視我才是愛我關心我。唉,我知道她對我好,但我真的希望媽媽別再闖進我的網(wǎng)絡生活?!?/p>
面對孩子們的強烈抗議,父母們則表現(xiàn)得十分無辜?!艾F(xiàn)在這些孩子有些不可理喻?!辟∨肯蚬P者倒苦水,“他們寫網(wǎng)絡日志,開微博,陌生人都可以看,為什么父母不能看?這幾天因為我登錄女兒微信發(fā)了幾條消息,她居然揚言要離家出走,真是愁死人?!辟∨扛嬖V筆者,因為她變身“網(wǎng)絡偵探”挖掘女兒的隱私,女兒正跟她冷戰(zhàn)。
佟女士的女兒剛上初二,正處于叛逆期,情緒波動較大,平常最喜歡用手機上網(wǎng)沖浪,掛人人網(wǎng),掛QQ,現(xiàn)在又開通了微信。佟女士覺得,女兒跟同學、朋友互動頻繁,和父母交流卻極少,很不正常。有一次,女兒看微信看得情不自禁笑出聲來,佟女士好奇地問:“什么事這么開心?”“沒什么,同學發(fā)了笑話?!北粙寢屘絾?,女兒突然收起笑容,跑進自己房間并關上了房門。
孩子不對自己掏心窩子,佟女士有點尷尬。盡管當時她沒想太多,但從那以后,女兒再玩手機時她就會格外留意。一天晚上,女兒睡覺前把手機忘在了餐桌上,佟女士忍不住拿起手機翻閱,正好有一條剛發(fā)來的微信,是個男生頭像的網(wǎng)友向女兒打招呼,問她“在不在”。鬼使神差地,佟女士回復了“在”。對方立即打開了話匣子,說他睡不著,女朋友剛提出跟他分手。佟女士忘了隱藏自己的身份,立即以家長的口氣教訓起對方,說了些“不該早戀,應該好好學習”之類的話。第二天,沒等佟女士找女兒談話,女兒已經(jīng)拿著手機沖到了她面前:“媽,你看我的微信了,還跟我同學聊天?”佟女士點頭,說:“你別跟我興師問罪,先檢討一下自己應該跟哪些同學交往?!币簿褪菑哪翘炱?,女兒跟佟女士打起了冷戰(zhàn),放學一回到家就把自己鎖在房間里不聲不響,過了兩天又寫信給佟女士,要佟女士保證不再擅自翻看她的手機,否則她就離家出走。
佟女士沒有給女兒下保證,接受采訪時反而明確表示,以后仍會查看女兒的微信:“沒辦法,誰讓她在家總是一副冷冰冰的樣子,什么都懶得和我說呢?我愛女兒,肯定想多了解一些她的情況,只好從微博微信這些網(wǎng)絡渠道入手?!?/p>
筆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許多家長都有類似佟女士的想法,認為孩子的虛擬世界大多對陌生人敞開,做父母的也不該被拒之門外。更何況,多數(shù)孩子平時很少跟父母交流,也迫使家長不得不通過其他渠道了解孩子的思想動態(tài)。
虛擬空間是孩子的“獨立屋”
20世紀80年代,寫日記在孩子們當中很流行,那時候,為了防止父母偷看自己的日記,有的孩子用帶密碼鎖的日記本,有的把日記本藏在衣柜里,也有的在扉頁寫上“請勿翻看”的警示語,甚至有孩子在日記本里設置機關——只要被翻動,主人就會發(fā)現(xiàn)。
如今,孩子們仍在為保護自己的隱私而“戰(zhàn)斗”,只不過變成了給自己的虛擬空間加密,但防范對象仍然是父母。泰州市海光中心小學五年級學生青芳說:“我在QQ空間設置了密碼,微博也不加陌生人,在家上網(wǎng)會把當天瀏覽的所有網(wǎng)頁記錄刪掉,防火防盜防老爸?!笨梢娝呀?jīng)領略過父親的“偷窺”。
一直從事大學生心理咨詢工作的周琳建議,父母應尊重孩子,給孩子留個釋放情緒和壓力的空間。周琳不贊成父母像個強盜似的擅自闖入孩子的虛擬世界,或像個臥底潛伏在孩子的網(wǎng)絡空間。她說:“這么做,會讓孩子有種身心赤裸被看透的羞辱感。想想我們自己年少時,同樣也有許多秘密不想讓父母知道。”
對于周琳的上述建議,南京某家長QQ群的部分家長深為贊同。網(wǎng)友仇女士說:“每個人都有隱私,孩子也不例外。既然孩子不想讓家長踏進他的虛擬世界,家長就應該像尊重成年人一樣尊重孩子,而不是強行闖入或偷偷潛入。將心比心,想一想你小時候被別人偷看了日記是什么感覺?!背鹋坑X得,偷看孩子的微博微信,與偷看孩子的日記沒有區(qū)別,會引發(fā)親子沖突。
筆者采訪的學生當中,超過5成都有請求父母還他們獨立虛擬空間的愿望,主要原因是害怕受束縛?!爸拔一钴S于QQ空間和微博的時候,我爸爸媽媽都還不怎么上網(wǎng),我不管發(fā)什么說說、傳什么照片都毫無顧慮,即使在評論留言里跟朋友聊天也沒有話題限制。后來,我爸媽都換了智能手機,家里也有了Wi-Fi,我爸我媽都在微信加了我,也時常光顧我的空間,我覺得似乎被監(jiān)視了,每天的動態(tài)父母都知道,百般不爽?!焙鲜¢L沙市第一中學高三學生馬明春如是說。
針對父母擅自進入孩子的虛擬空間這個問題,湖南商學院法學院楊院長認為,在我國《憲法》和《民法》中,雖沒有明確規(guī)定未成年人的隱私權,但根據(jù)《民法通則》,公民的通信自由權受法律保護,手機短信、網(wǎng)上聊天等均是公民溝通往來的一種特殊形式。因此,作為自然人的未成年人,即使是其監(jiān)護人也不應隨意翻閱、查看他們的微信、聊天記錄等。
楊院長強調,隱私權與監(jiān)護權、教育權,不應討論取舍的問題,而應考慮雙贏的問題。它們本不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排斥關系,而是家長與孩子的權利博弈中能得以兩全的關系。因為尊重孩子隱私就是保護孩子的人格尊嚴。監(jiān)護權、教育權與隱私權之間,如果有良好的溝通橋梁,它們就是一體的。
著名親子教育心理專家屈開認為:“當查看孩子隱私成為實施監(jiān)護的需要,看也是可以的?!钡瑫r強調,“看是要講究藝術的。高明的家長,能讓孩子主動打開他的私密空間?!?/p>
民主交流切忌橫沖直撞
在中小學生眼中,“平等”與“值得信任”是評判父母的重要標準。北京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做過“中國青少年學習和生活現(xiàn)狀與期望”調查,結果顯示,中小學生最喜歡父母的10種做法中,位列前三名的是:信任我(63.5%),說話算數(shù)(49.2%),讓我平等參與家庭生活(31.7%)。由此看來,父母應多站在感情的立場上——不以愛的名義說教,不擺家長權威身份——理解孩子的想法和行為,對于孩子建立虛擬世界要給予寬容,而不是窺探和質問。除了在日常生活中跟孩子進行民主交流,在涉及孩子的虛擬空間時,溝通方面還要講究技巧。
·不小心闖進孩子的虛擬世界一定要道歉
“即使一不小心進入孩子的虛擬空間,也得給孩子真誠道歉。”吉林省心理教育協(xié)會常務理事、心理咨詢診療中心副主任王云海說。這件事情,會影響孩子3天甚至3個月的情緒,特別對于十三四歲的孩子而言,因為正處在逆反期,且不太懂得什么是隱私,他們會把不想讓家長知道的事兒通通歸為隱私,如果這件事處理不好,會影響孩子的情緒,孩子可能會以不學習等方式反抗家長。
王云海囑咐家長朋友們,道歉不能簡單地說“我錯了,下次不這樣了”,而是要向孩子坦承,為什么會偷看,比如主要因為擔心他早戀,承認初衷是好的,但做法是錯誤的。
·悄悄關注的殺傷力小于貿(mào)然闖入
“所有父母的良苦用心,其實都是容易理解的。”中國青少年文化教育中心馬教授坦言,了解孩子的秘密,是每個父母的天性。信息化時代,孩子的虛擬空間對父母更有著強烈的吸引力,與過去的日記本相比,現(xiàn)在這種方式動搖了父母的權威地位,借助網(wǎng)絡孩子們無所不能地獲取信息,父母感到子女陌生異常,極可能產(chǎn)生闖入孩子的虛擬空間一探究竟的念頭。
馬教授說:“有些父母屬于沖動型,橫沖直撞地進入孩子的虛擬空間,怎么可能不給孩子造成傷害?哪怕悄悄關注,殺傷力都會小于貿(mào)然強闖?!?/p>
上海的席先生就是用“悄悄關注不說話”,來了解兒子在虛擬世界的行為狀態(tài)。他說兒子有微博,但他從沒有刻意記過孩子的登錄密碼,也不強求孩子和他分享什么秘密,只是偶爾像陌生人一樣悄悄關注,了解一下孩子的動向。席先生認為,誰都有一段叛逆期,只要孩子不做特別出格的事,就應給孩子相對的自由。
·選擇一種善意的網(wǎng)絡互動
擅闖孩子的虛擬空間最不明智,潛伏刺探也會讓子女惱怒,聰明而合理的方法,就是選擇善意的網(wǎng)絡互動?!拔业腝Q里只有一個好友,就是我兒子?!痹S先生是從兒子上寄宿高中后才開始通過網(wǎng)絡與兒子進行溝通的。雖說兒子經(jīng)?;丶遥蛇@對父子還是更習慣于用QQ聊天的方式溝通,許先生認為這樣像朋友。
“兒子長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父子之間的溝通開始變得困難?!痹S先生在沒有選擇網(wǎng)絡互動前,經(jīng)常急脾氣地沖兒子發(fā)火,兩人爭吵頻繁。后來他發(fā)現(xiàn)網(wǎng)絡打字可以讓情緒比較冷靜,措辭也比較有講究,容易讓對方理解和接受,便想辦法說服兒子加他為好友。
最初兒子很敏感,怕許先生胡亂查看他的QQ空間,一下子刪掉了好多“敏感”日志,后來每次見爸爸都是善意地踩空間、留言,同學都贊他爸通情達理,兒子日漸得意,逐漸對爸爸敞開了心扉,在QQ空間也不再隱藏,父子倆通過網(wǎng)絡形成了良好的互動。由此許先生悟出一個道理:父母若不通過網(wǎng)絡窺探孩子的隱私,這個渠道反倒可以促進兩代人的和諧交流。
“總之,靠偷看孩子的個人信息,然后干涉孩子,甚至禁止孩子的某些活動,都不是最佳方式?!苯逃睦韺<摇⒅袊嗌倌晷睦砘逃行目偠綄淌谌缡钦f。同時應力教授給家長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1.表現(xiàn)出適當?shù)臒o知,讓孩子樹立自己的權威和尊嚴,可以向孩子請教微博、微信的玩法。
2.和孩子分享自己的學生時代,從而了解孩子的生活和感受。
3.不管孩子提出什么不合理的要求,不要馬上反駁,等孩子把話說完再平等溝通。
4.對孩子保持微笑。有的家長對孩子保持一副嚴肅面孔,以為這樣就可以保持父母權威,其實展顏微笑方能安撫孩子的心靈,緩解孩子的壓力,增強孩子對父母的信任。
5.孩子都需要父母陪伴,尤其需要親子之間的信任和真誠交流。只有家長肯花時間和精力陪孩子,孩子才會有歸屬感和傾訴欲。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