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清,黃華儀,唐霓,陳彩容,甘愛麗,蔡莉花,諸月妮
(廣東省清遠市人民醫(yī)院婦產(chǎn)科,廣東 清遠 511500)
子宮內(nèi)膜異位癥在育齡婦女中的發(fā)病率逐年增高,手術治療只是細胞減滅性,術后在體內(nèi)雌激素刺激下,殘存的異位內(nèi)膜可再度生長,導致疾病復發(fā),因此術后常需藥物鞏固治療。目前腹腔鏡術后聯(lián)合藥物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GnRH-a)是治療重度內(nèi)異癥的最佳方法,而長期應用GnRH-a可使機體產(chǎn)生低雌激素狀態(tài),出現(xiàn)心血管癥狀和骨量丟失。因此減輕副作用是目前GnRH-a治療內(nèi)異癥的熱點,國內(nèi)外學者在這方面的報道較多是采用“反加療法”。而本研究旨在探討GnRH-a反減療法的療效及副作用。
1.1 資料來源 2012年1月~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年齡18~40歲有痛經(jīng)、慢性盆腔痛、性交痛等子宮內(nèi)膜異位癥患者行腹腔鏡檢查確診,選取根據(jù)修正的AFS分期法分期為Ⅱ~Ⅳ期的患者60例行保守性手術,要求術前半年內(nèi)未應用任何激素類藥物及影響骨代謝的藥物,無內(nèi)科并發(fā)癥及腹腔鏡手術的禁忌,手術方式為卵巢內(nèi)膜異位囊腫剝除或一側附件切除,腹膜內(nèi)異灶切除或燒灼,保留子宮及至少一側卵巢。按單雙數(shù)隨機分為對照組30例,平均年齡(34±0.6)歲;觀察組30例,平均年齡(35±0.3)歲。兩組年齡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1.2 術前情況 ①癥狀:盆腔疼痛,以痛經(jīng)和或性交痛、慢性盆腔痛為主要癥狀。采用口述評分法(VRS)評價疼痛程度。對照組VRS評分12例2分,18例3分;觀察組VRS評分14例2分,16例3分。②血清CA125:對照組為(55.92±45.70)IU/ml,觀察組為(63.3±50.15)IU/ml。
1.3 研究方法 對照組于術后月經(jīng)第1d接受GnRH-a亮丙瑞林治療,3.75mg,每28d1次,連續(xù)用6次;觀察組于術后月經(jīng)第1天給予亮丙瑞林3.75mg,每28d1次,連續(xù)3次后用量減半(即1.88mg),再連續(xù)用3次。期間每4周復查1次,記錄痛經(jīng)、性交痛和盆腔痛情況并進行VRS評分,記錄月經(jīng)和陰道流血情況以及血管舒縮癥狀(采用Kupperman改良評分),取血檢測血中雌二醇(E2)、CA125水平。兩組在治療開始前與結束時分別以雙能X線測量骨密度。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1.5軟件進行分析。用t檢驗,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兩組患者均于用藥后4~6周閉經(jīng),6周后無陰道流血,術后隨訪6個月,治療結束后6~8周恢復月經(jīng)。兩組患者痛經(jīng)、性交痛和盆腔痛均明顯緩解,對照組VRS評分29例0分,1例1分,完全緩解率96.67%;觀察組VRS評分28例0分,2例1分,完全緩解率93.33%,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低雌激素癥狀及骨丟失情況 患者治療期間血管舒縮癥狀Kupperman評分:對照組5例評分18~19分,12例評分25~30分,13例評分>35分,中重度發(fā)生率為83.33%,輕度為16.67%;觀察組16例0~8分,6例評分15~17分,5例評分25~30分,3例評分>35分,中重度發(fā)生率為26.67%,輕度發(fā)生率為73.33%,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1)。對照組治療后較治療前腰椎骨密度明顯降低,平均骨丟失5.0%;觀察組平均骨丟失1.2%。停藥后兩組低雌激素癥狀均逐漸消失,恢復正常。
2.3 血E2、CA125的監(jiān)測 用藥8周后兩組血E2和CA125水平明顯降低,整個治療期間觀察組血E2水平波動于70.8~175.3pmol/L,對照組血E2水平波動于45.0~150.0pmol/L。結果見表1、表2。
表1 兩組患者用藥前后血清E2水平的變化(,pmol/L,n =30)
表1 兩組患者用藥前后血清E2水平的變化(,pmol/L,n =30)
?
表2 兩組患者用藥前后血清CA125水平的變化(,pmol/L,n =30)
表2 兩組患者用藥前后血清CA125水平的變化(,pmol/L,n =30)
?
子宮內(nèi)膜異位癥在育齡婦女中的發(fā)病率呈逐年增高趨勢,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手術治療只是細胞減滅性、非治愈性。術后在體內(nèi)雌激素刺激下,殘存的異位內(nèi)膜可能再度生長,導致疾病復發(fā),因此術后常需藥物鞏固治療,目前認為腹腔鏡確診、手術+藥物治療為異位癥治療的金標準[2]。腹腔鏡術后聯(lián)合藥物GnRH-a治療,目前公認是治療重度內(nèi)異癥的最佳方法[2]。而長期應用GnRH-a可使機體產(chǎn)生低雌激素狀態(tài),從而出現(xiàn)心血管癥狀和骨量丟失。GnRH-a的副作用和花費影響了該藥的應用。如何防止GnRH-a的副作用是目前GnRH-a治療內(nèi)異癥的一個熱點。國外,Tahara M等[3]用減量的GnRH-a治療子宮內(nèi)膜異位癥:用低劑量顯效劑治療(反減療法)的一項試驗性研究,并評估了其療效。結果表明,半量GnRH-a治療子宮內(nèi)膜異位癥可獲得較好療效,并且可減少患者的不良反應。Uemura T等[4]探討低劑量GnRH-a治療子宮內(nèi)膜異位癥的療效。結果發(fā)現(xiàn),降低劑量GnRH-a治療患者,在不影響其療效的情況下,還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骨礦密度的損失,可有效地應用于子宮內(nèi)膜異位癥的治療。周萍等[5]研究半量GnRH-a治療子宮內(nèi)膜異位癥的療效,結果表明:半量GnRH-a治療子宮內(nèi)膜異位癥是安全有效的,半量療法能減輕GnRH-a的不良反應而不影響其療效。
有學者提出“雌激素閾”假說,認為人體內(nèi)各組織對雌激素的敏感性不同,骨及鈣代謝對其較敏感,而多數(shù)內(nèi)異癥病灶的敏感性較低,因此在治療雌激素依賴性疾病時,可達到最佳雌激素水平(治療窗口濃度),平衡低雌激素對疾病的裨益與其不良反應,當E2<20pg/ml時,異位內(nèi)膜病灶萎縮,但骨丟失明顯,E2>100pg/ml時,異位內(nèi)膜病灶生長并引起疼痛,但無骨丟失。E2的治療窗則可能位于30~60pg/ml之間。在此濃度范圍內(nèi)骨丟失最小而異位內(nèi)膜病灶不會受到明顯刺激而生長。據(jù)本組資料分析顯示以全量亮丙瑞林(抑那通)治療子宮內(nèi)膜異位癥使垂體完全脫敏后再用半量治療使患者E2水平大致保持在110pmol/L,在此水平,可使異位內(nèi)膜病變退化,且降低血管舒縮癥狀和骨丟失等副作用,并且能維持滿意的治療效果,同時可減輕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
[1]連利娟,林巧稚.婦科腫瘤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837-838.
[2]豐有吉,沈鏗.婦產(chǎn)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361-364.
[3]Tahara M,Matsuoka T,Yokoi T,et al.Treatment of endometriosis with a decreasing dosage of a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nafarelin):apilot study with low-dose agonist therapy(“draw-back”therapy)[J].Fertil Steril,2000,73(4):799-804.
[4]Uemura T,Shirasu K,Katagiri N,et al.Low-dose Gn-RH agonist therapy for the management of endometriosis[J].J Obstet Gynaecol Res,1999,25(5):295-301.
[5]周萍,欒峰,梁敏洪.半量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治療子宮內(nèi)膜異位癥的療效[J].中國實用醫(yī)刊,2012,39(17):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