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理:毛澤東對社會管理的艱辛探索和主要貢獻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管理道路的過程中,有很多自己的獨特創(chuàng)造,如黨的領導、政府主導、群眾工作、基層建設、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等等,無疑都是具有鮮明特色的中國元素,成為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管理道路的突出亮點。一是立足基本國情,開啟了中國自己的社會管理道路的探索。二是面對社會的急劇轉型,創(chuàng)造性地探索了如何減少社會震蕩、保持社會穩(wěn)定有序的正確方法。三是積極探索將社會管理與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等結合起來進行的正確途徑。四是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命題,為做好社會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抓手。五是創(chuàng)造性地把加強群眾工作和基層工作,作為社會管理的重要著力點,為社會管理接了地氣,為社會穩(wěn)定有序奠定了堅實基礎。
(來源:《黨的文獻》2014年第3期)
向賢彪:公私一桿秤
“公私之交,存亡之本也。”在我們共產黨人的字典里,所有的作風問題,都與公私有聯(lián)系,都與公款、公物、公權有聯(lián)系。公私這桿秤,既能稱出一個人的人品官德,又能稱出人心向背。公生明,廉生威。領導干部公私分明,清正廉潔,本身就是無形的感召力。共產黨因此而贏得人民群眾的衷心擁戴,許多優(yōu)秀共產黨員因此而贏得人民群眾的敬仰。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也確有一些黨員干部或受封建遺毒的影響,或受金錢物質的誘惑,或有礙家人和朋友的情面,常常忘記了黨員姓“公”的屬性,混淆了公私的楚河漢界,一朝公權在手,拼命為自己、為家人、為鐵哥們謀私利?;ü业腻X,買自己的單,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把人民的財富當成了自己的錢倉,肆意揮霍,長此以往,滑向腐敗的深淵是不足為奇的?!秴问洗呵铩酚性疲骸八揭暿鼓棵?,私聽使耳聾,私慮使心狂。”那些被揭露出來的腐敗分子,不都是私欲作祟、貪得無厭而由量變到質變的嗎?對他們,群眾多有這樣的評說:“私心太重,撈過度了?!庇纱丝梢姡瑒澢骞降慕缦?,才能筑牢拒腐防變的基石;守住公私的底線,才能守住為官做人的底線。
(來源:《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14年4月29日)
毛鵬飛:群眾力挺“從嚴查處”、愛“務實官員”
26日發(fā)布的社科院藍皮書《形象危機應對研究報告2013-2014》稱,官員形象危機呈“多元高發(fā)”態(tài)勢,主要集中在五大風險領域:“貪”(貪腐問題)、“瀆”(失職瀆職)、“色”(性丑聞、強奸)、“假”(包括火箭提拔、“被影響”“造假造謠”等要素)、“枉”(暴力執(zhí)法、遭遇暴力抗法、作風粗暴等)。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中央到地方狠抓頂風違反“八項規(guī)定”行為的高壓態(tài)勢,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官員作風建設收到的實效。官員形象的社會態(tài)度調查顯示,“官員形象已改觀程度”平均為51.7%,表明群眾普遍認為官員形象有改觀;而“官員形象待改觀程度”平均為73.2%,表明群眾認為官員形象需進一步改善,目前仍存在較大的改觀空間,力挺“從嚴查處”。該調查還從群眾對官員形象的偏好進行了排名。排名顯示,當前群眾“愛才喜惠”,更加偏好“能力本位”和“惠民導向”的官員,因此官員形象需“才德兼?zhèn)洹?。而無論是“能力”型官員還是“惠民”型官員均屬于實務型官員,說明群眾最為期待的是官員專注于實事,真正讓社會獲益。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2014年5月28日)
譚雅玲:讓銀行講政治是撥亂反正
5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士余在住房金融服務專題座談會上,向商業(yè)銀行提出合理配置信貸資源,優(yōu)先滿足居民家庭首次購買自住普通商品住房的貸款需求等五方面指導意見,并指出事關百姓切身利益,必須講政治。對此,有網民質疑,讓商業(yè)銀行講政治,還算是市場經濟嗎?對于劉士余的講話,是相關決策機制逐漸向著正常與成熟轉變。金融脫離實體經濟是我們的重大問題,尤其是銀行服務產品和政策不針對百姓需要,甚至出現(xiàn)勒索等不合理的非常服務,導致部分社會情緒激化,有時正是因為銀行職業(yè)職責定義不當引起的。市場經濟的政治離不開對國家利益、民族利益、百姓利益的保護。因此,包括之前央行貨幣政策報告,尤其是人民幣立場的轉變與修正,這些都更進一步體現(xiàn)國家利益的需要,是非常準確的糾偏與糾風。講政治與商業(yè)化并不矛盾,它們是統(tǒng)一的,擁有共同的利益訴求。反之,若沒有理性和合理的政治,再繁榮的商業(yè)也會帶來風險和壓力。央行正是在這種有點混亂甚至錯位的狀態(tài)下,進行撥亂反正,回歸銀行對國家奉獻和為百姓服務的宗旨。
(來源:《環(huán)球時報》2014年5月14日)
李希光:警惕中國今天輿論的背后
西方正通過影響或收買中國精英,來搞垮中國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進而搞垮中國的國家認同。從這個角度看,中國當前輿論界存在的問題需要警惕。第一,國內一些媒體的標準出現(xiàn)問題。他們使用的語言、語境,特別是判別是非的政治標準,是照搬西方媒體的觀點、立場、語境和語言文字,其中不排除有媒體人在采寫新聞中為圖省事,直接從外媒翻譯過來當成自己自采的新聞用。第二,傳統(tǒng)主流輿論場“八股”照舊,新興媒體輿論場“八卦”充斥。第三,新興主流媒體操縱議程設置。第四,輿論背后的力量,即資本集團;某些政策部門;思想界、教育界、智庫和媒體本身。最后,要警惕“網絡輿情報告”和“微博問政”導致政府陷入他人的“議題陷阱”。
(來源:《經濟導刊》2014年第5期)
杜麗燕:學術GDP何時休
追求GDP的現(xiàn)象不僅僅出現(xiàn)在黨政機關、地方政府,也同樣出現(xiàn)在各行各業(yè),只是表現(xiàn)形式和稱謂不同而已。追求學術GDP也是學界常態(tài)。我們經常見到的情況是:國家課題、省部級課題,單位課題立項數(shù)量,獲獎情況,著作論文發(fā)表數(shù)量,特別是A類核心期刊的數(shù)量,引入項目的經費數(shù)量是學術成敗的標志。在正常情況下,從這些參數(shù)是可以看出學術水平的高低的。然而,當這些內容與個人的經濟利益、升遷緊密關聯(lián)時,很難說能夠代表學術的水平了。過度的行政化、金錢化,對學術研究造成深深的傷害,由此導致的結果是,高喊精品意識,經費卻大把地流向垃圾項目,數(shù)量與日俱增,質量江河日下??蒲嘘犖楸焕胬瓌樱≡隃\薄,剪刀手加粘貼匠,成為最重要的科研角色。一項牛哄哄的科研項目,可以在三個月、甚至更短時間完成。成果動輒幾十萬字,而內容卻沒有任何新意。
(來源:《民主與科學》2014年第2期)
李易初:美式民主成不了“救世主”
美國一直熱衷于通過發(fā)表人權、反恐、宗教自由等報告,對別國政治、民主、人權等妄加指責。正人必先正己?!懊朗矫裰鳌碧柗Q通過“完美”制度實現(xiàn)政客為民發(fā)聲,政府施政為民。這種政治體制在限制行政部門權力膨脹、防止政府犯方向性大錯誤方面也許有其優(yōu)勢,但最大挑戰(zhàn)就是容易出現(xiàn)政治極化,兩黨相爭、彼此推諉、相互攻訐,政府施政效率低下?!敖疱X是政治的母乳”這句話對西方民主政治作了精辟概括。據(jù)報道,近來幾名有望成為總統(tǒng)候選人的共和黨人拜訪了博彩業(yè)億萬富翁謝爾登·埃德森。埃德森希望政府禁止在線賭博業(yè)務,以避免對其線下博彩帝國的沖擊。他準備拿出數(shù)千萬美元,支持幫助他促成此事的人。如果一個人利用他的財富能夠改變某個黨的候選人提名,那么他就能毀掉這個黨。這種“美式民主”表面上是一人一票,骨子里卻是一美元一票。更可怕的是,美國頂層1%人口占有全國可支配財富的1/3以上,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原則已蛻變成 “1%的民主”。近年來,美國政府在全球扯起了“美式民主”大旗,從埃及、伊拉克、阿富汗到烏克蘭,價值觀輸出、顏色革命、武裝支持一起上,但這種“美式民主”卻遭遇滑鐵盧。強行植入的“美式民主”非但起不到扶危濟困的作用,反而令有關國家深陷泥潭。事實證明,“美式民主”無法成為“救世主”,只有找到一條符合本國自身特點的道路并堅持走下去,才是實現(xiàn)國家長治久安、繁榮穩(wěn)定的正確方式。
(來源:《環(huán)球時報》2014年5月20日)
[英]馬丁·沃爾夫:民主不只是選舉
因此,民主遠不只是選舉。這當然不是“一人,一次,一票”,也不是“一人,一張舞弊的選票,多次”。這是一個權利、義務、權力和限制彼此交叉的錯綜復雜的網。民主如果不是自由個人共同行動的政治表達,那它就什么都不是。贏得選舉的人沒有權利隨心所欲。那不是真民主,而是選舉的獨裁。外人能幫助一個民族走向民主之路么?是的。歐盟在中歐和東歐扮演的有益的經濟政治角色就顯示了這一點。后退可能么?是的,匈牙利的情況恰好說明這一點。糟糕的鄰居會破壞希望么?是的,這種情況也可能發(fā)生。在民主之路上,我們的確目睹了很多失敗。埃及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它或許缺少太多成功的必要條件。今天,我們可以看到,烏克蘭創(chuàng)造出自1991年以來的第三次機會。但這個國家需要很多幫助。西方已經給其他國家提供了這樣的幫助。但是,烏克蘭自身也需要采取全新的社會游戲規(guī)則:它必須產生真正的公民、誠實的看守、適當?shù)氖袌龊凸姆?。這種革命性的轉變可能么?我不知道。但是,有一樣我相當肯定:這種努力是值得的。
(來源:《參考消息》2014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