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中西電視新聞雜志節(jié)目比較

        2014-07-21 10:17:27高雅靚
        新聞世界 2014年5期
        關鍵詞:敘述者選題主持人

        高雅靚

        【摘 要】CCTV的《東方時空》和CBS的《60分鐘》是中西兩種文化中有代表性的電視新聞雜志節(jié)目。本文從節(jié)目場景、敘事手法和選題偏向三個方面來對兩個節(jié)目進行比較,展現(xiàn)電視新聞雜志節(jié)目的媒介生態(tài)。

        【關鍵詞】電視雜志 《60分鐘》 《東方時空》

        電視新聞雜志節(jié)目以深度報道、新聞分析和現(xiàn)實紀錄短片為主,也兼顧消息新聞板塊,是一種綜合性新聞節(jié)目。電視新聞雜志化的形式,是以一種多主題、多角度、多層次的綜合性結構,展現(xiàn)不同選題新聞價值的電視節(jié)目類型。

        本文從場景編排、敘述手法和選題偏向三個方面來對CCTV《東方時空》和CBS《60分鐘》進行比較,展現(xiàn)電視新聞雜志節(jié)目的媒介生態(tài)。

        一、場景編排

        1、編排:提要式片頭的常規(guī)線性編排VS片花式開頭按記者個人出場的版塊式編排

        《東方時空》的編排主要是提要式片頭的常規(guī)線性編排。在固定的20秒片頭曲和片花后直接切入演播室,主持人會對當天節(jié)目做提要,如果有重大的國內政治新聞,會插在提要前直接播報,如2013年4月8日報道“習近平同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年會的中外企業(yè)家代表座談”。提要后播報國內國外時事政治、財經(jīng)司法等熱點新聞,接著編排的是“調查”,一般是對近期某新聞進行深度報道。之后是其他國內外新聞,一期節(jié)目的新聞容量在10條左右。

        《60分鐘》運用片花式開頭按記者個人出場的版塊式編排。全黑背景下秒表走動的聲音響起,背景上逐漸勾勒出一本未翻開的雜志《60分鐘》,隨后在這本虛擬雜志上是當期的精彩段落和片花。片頭的最后部分是每個記者在黑色雜志背景下的自我介紹,整個片頭大約2分鐘?!?0分鐘》中每位記者分別擔任自己采訪的節(jié)目的主持人,片頭后雜志打開,畫面切到當周第一條新聞的記者坐在演播室中央,開始對自己的這條新聞進行提要。每期節(jié)目由三條深度報道和最后的一條評論組成,中間由倒計時的秒表來轉場并控制節(jié)目節(jié)奏。

        2、場景:按內容性質和重要度安排場景、多媒體交互VS固定場景、少媒體交互

        麥克盧漢提出“媒介即信息”——任何媒介對個人和社會的任何影響,都是由新的尺度產(chǎn)生的;我們任何一種延伸,都要在我們的事物中引進一種新的尺度。①傳播學者布里恩·溫斯頓認為:“就媒介在幾個世紀的發(fā)展過程中對整個社會和文化的影響而言。媒介內容對傳播本身的影響遠不如媒介技術對傳播的影響。”②因此,隨著高清和寬屏幕的普及,《東方時空》和《60分鐘》在景別上都開始大量使用全景,并且主持人身后出現(xiàn)了大屏幕。

        在場景中,《東方時空》如果當天需要在提要前播報重要政治新聞,給主持人的都是一個坐著的中景,進入節(jié)目常規(guī)內容后主持人都是站立的全景,畫面色調以藍白為主。根據(jù)不同新聞選題、節(jié)目環(huán)節(jié)的需要,主持人身后的大屏幕呈現(xiàn)相應的新聞信息、評論分析、圖片信息、現(xiàn)場連線等,這個背景其實是一個信息展示的窗口。

        而《60分鐘》的節(jié)目色調是全黑色,營造縱深感,主持人兼記者往往是一個坐姿的全景,注重“講故事”的姿態(tài)?!?0分鐘》的大屏幕做成一本打開的雜志形狀,也是強調“新聞雜志”的節(jié)目定位,由此看出《60分鐘》比《東方時空》更傾向于以外在、明顯的形式表現(xiàn)節(jié)目定位。但是在打開的雜志中一般只呈現(xiàn)下一條新聞的一張圖片,很少見到用于媒體交互,可以說更多的只是裝飾作用。

        二、敘事手法

        敘事,其實質是通過某一種符號(如語言文字)或者符號系統(tǒng)(如視聽語言)所進行的復雜表意活動,直接體現(xiàn)就是敘事文本。③在敘事理論中,素材、故事、敘事者是三個基本要素。這里主要展現(xiàn)的是具體某一條新聞的敘事手法。

        1、政治新聞宏大敘事、民生新聞強調情節(jié)VS微觀敘事重視人情味、平民化、接近性

        孫玉勝在《十年》中認為電視的敘述應該是真誠、平和、有過程、有懸念有吸引力的。在國內政治新聞方面,《東方時空》還是沿用了“新聞聯(lián)播”類節(jié)目的“宏大敘事”。2013年9月9日報道習近平和哈薩克斯坦總統(tǒng)納扎爾巴耶夫同乘專機前往阿拉木圖的新聞時,播音員語態(tài)字正腔圓,嚴肅穩(wěn)重,是一種“讀新聞”的播報狀態(tài),多次出現(xiàn)“友好交談”、“親切會見”、“深入探討”等詞語,對于其中可以進行故事性挖掘的兩國領導人在專機上共同吃早餐、達到阿拉木圖后一起觀看文化表演等內容沒有進行生動、口語化的敘述。這也是一種媒體體制的協(xié)調作用。

        在社會民生新聞上,《東方時空》“講故事”的敘事方法不是指整條新聞片子講述一個新聞故事,而是在報道中加入更多富有情節(jié)的描述。比如2013年8月18日報道廣東暴雨塌方致京廣線停運,不僅講述了塌方現(xiàn)場、搶修工作,還報道了救援分隊解救廣東河源百余被困人員,對解救過程包括如何繞過水下堆積的垃圾、通過什么路線將受困人員背出等都有詳細的說明。對于負面社會新聞,如2013年9月16日節(jié)目中的北京摔死女童案一審開庭,將犯罪嫌疑人在法庭上描述摔女嬰的過程的片段呈現(xiàn)了出來,雖然有助于受眾了解真相,但是過度展現(xiàn)悲劇性新聞的細節(jié)是否合適還應當進一步考量。

        《60分鐘》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播出時,就強調將故事包裝得像好萊塢包裝小說,將娛樂性和加入新聞報道,注重新聞報道嚴肅性的同時也包含人情味。

        在深度調查的敘事中,《60分鐘》雖然是對某一事件進行調查,但是其中的重點還是落在人物上,體現(xiàn)其重視人情味的敘述特點。《60分鐘》“講故事”不是在新聞報道中添加情節(jié)化的描述,而是整段整段地圍繞一個事件用故事化的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尾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其中運用富有故事特征的懸念、沖突的手法。比如2013年3月4日的《China's real estate bubble》,開頭是中國鄭東高樓林立,街道上卻空無一人,為后面講述房地產(chǎn)泡沫設下懸念。還有創(chuàng)下《60分鐘》收視紀錄的2008年12月28日《The road to the White House》,主要講述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tǒng)的整個過程。整條片子中間無演播室的銜接,全部由記者在采訪中的控制將情節(jié)一步步推進。endprint

        在人物報道中,《60分鐘》基本上是圍繞一個人物一個主題將各個方面故事的集納。2011年11月21日美國歌星Taylor Swift的人物專訪《A young singer's meteoric rise》圍繞Taylor講了5個故事。包括創(chuàng)作《love story》這首歌的過程、小時候如何喜歡上鄉(xiāng)村音樂以及如何堅持愛好和歌迷的互動等,整個人物采訪主要通過不同敘事者填充內容,旁白串聯(lián)。

        此外,不論是調查性報道還是人物報道,《60分鐘》都在敘事中展現(xiàn)了一種平民化、接近性強的視角,在《The road to the White House》這期節(jié)目中,一開頭是記者和奧巴馬一起走上白宮樓梯進入訪談拍攝現(xiàn)場,中間還有奧巴馬沒有趕上地鐵、記者同奧巴馬一起乘車去芝加哥的片段,充滿生活化的敘事視角,容易激發(fā)受眾的共鳴,保持對故事情節(jié)的興趣。

        2、敘述者形式多元化但立場單一VS強調“核心敘述者”、立場多元化

        從敘述者的角度來看,不論是時政新聞還是社會新聞,《東方時空》在“講故事”時大多講的是“集納式”的故事,即重視敘述的立體和敘述者的泛化,即形式上的多元化具體體現(xiàn)在文本中發(fā)出“聲音”的人物數(shù)量眾多,一個主題往往由多個相關的短片集合起來,中間由主持人來連接。比如2013年4月19日對H7N9最新疫情的報道,由4條片子組成,敘事者包括主持人、世界組織駐華代表、CCTV記者、H7N9應急公關課題組教授、首位治愈者賈女士、主治醫(yī)生、中國工程院院士。將整個H7N9的最新情況通過不同角度展現(xiàn)出來,有新聞報道,有記者體驗還有當事人采訪,形式多樣,是一種比較復雜的“雜志式”的表達。

        但是敘事者的廣泛并不代表立場的多元化,《東方時空》不同的敘事角度都旨在表達或體現(xiàn)一個觀點,一個主旨,一種立場。主持人在節(jié)目中主要起到播報無短片新聞以及新聞之間銜接的作用,很少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進行個人特色的敘事,是一種“播報”的角色,基本上不能算作敘事者。

        在作為敘事者的受訪對象中,《60分鐘》強調的是多元化但不追求面面俱到,相同的立場一般只采用一個代表,即追求立場的多元化而非形式的多元化,是一種獨立的風格。不求面面俱到還表現(xiàn)在強調“核心敘述者”的概念,即敘事者大多是和事件、人物直接相關的能夠提供獨特信息的人物。同時,包括受訪對象和記者在內的敘事者是敘事的主要力量,提供敘事的大部分內容,旁白很少敘事主要起串聯(lián)作用。在2013年12月8日《Nelson Mandela in his own words》中,作為采訪對象的敘事者只有4人,但是圍繞“revealing writings by the late civil rights giant”這個主題分別從自己的立場談了作為父親、作為朋友的曼德拉和他的文字、創(chuàng)作過程,從作品這一個側面展現(xiàn)出一個立體的人物形象。但是作為一個周播的節(jié)目,敘事都是通過記者采訪來呈現(xiàn)的,并沒有多樣化的手段,形式上是一種簡單型的“新聞雜志”。敘事者除了采訪對象和受眾之外,《60分鐘》中沒有固定的主持人,每位記者就是自己所采訪的那條片子的主持人,在其中每個記者的片子都有不同的選題風格、語言風格、采訪風格乃至剪輯風格,記者也就是主持人在其中是參與敘事的。

        三、選題偏向

        正如孫玉勝在《十年》這本書中所說,“電視觀眾并不像電影觀眾那樣忠誠,他們雖然不計較時間,卻計較節(jié)目,尤其是當他們面對幾十個甚至上百個頻道選擇時,他們就越離不開那個對電視傳播者來說幾乎是生死攸關的遙控器?!雹芏鼙娺x擇的是節(jié)目的內容,內容的重要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選題。

        1、宣傳特點、民眾視角、國際視野VS揭露性報道、重本土化、重科教文衛(wèi)

        隨機抽取2013年3月26日、2013年4月19日、2013年5月3日、2013年6月19日、2013年7月21日、2013年8月18日、2013年9月16日、2013年10月11日、2013年11月4日、2013年12月2日總共10期《東方時空》為樣本,對其選題類別進行分析。在所抽取的樣本中,共包含91條新聞,分布在政治法律、經(jīng)濟、科教文衛(wèi)、社會民生、國際時訊這五個方面,數(shù)量上的差異如下圖1所示。

        從選題的類別分布大致可以看出《東方時空》的選題特點,首先,選題呈現(xiàn)了明顯的宣傳特點,有比較多的國內政治新聞。其次,該節(jié)目在選題上重視民眾視角,社會民生新聞的選題也比較多。同時《東方時空》選題上也具有國際視野,國際報道的選題數(shù)量在樣本中是最多的。

        隨機抽取2013年5月12日、2013年8月18日、2013年9月29日、2013年10月20日、2013年10月27日、2013年11月24日、2013年12月8日7期《60分鐘》節(jié)目,除短評論之外,共有19個選題,分布在政治法律、經(jīng)濟、科教文衛(wèi)、社會民生、宗教歷史幾個方面,具體分布如圖2所示。

        通過對選題樣本的分類,可以看出《60分鐘》在選題上注重時政法律新聞,凸顯嚴肅性,和《東方時空》不同的是,《60分鐘》的時政新聞大多是揭露性報道而非宣傳性報道,其次注重選題的接近性,大多選題立足美國本土。在科教文衛(wèi)方面的選題數(shù)目也很突出。

        2、作為官方信息發(fā)布渠道的媒體VS以市場競爭為主的商業(yè)媒體

        《東方時空》和《60分鐘》在選題上呈現(xiàn)出的差異,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媒體的屬性。

        在中國,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喉舌,所以在選題中,政治經(jīng)濟等領域有關的領導人活動、政策出臺、政經(jīng)事件動向等成為報道中選題的主流。但是在《東方時空》的選題中社會民生和國際報道也占了相當大的比重,不妨視為是媒體眼界的拓寬甚至是業(yè)務上變革的趨勢。在全球化之下,作為官方信息發(fā)布渠道的媒體也越來越重視自身的新聞價值和媒介價值。

        《60分鐘》由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出品,CBS作為最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商業(yè)媒介,迎合受眾需求是市場的保證,所以科教衛(wèi)文內容在選題中占據(jù)重要地位。此外它更加注重輿論監(jiān)督的權利,對國家政治、法律的揭露性選題也成為其主要內容?!?/p>

        參考文獻

        ①[加]馬歇爾·麥克盧漢 著,何道寬譯:《麥克盧漢精粹》[M].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226

        ②[英]布里恩·溫斯頓 著,來豐 譯,《技術發(fā)展的原因及其對傳播內容的影響》[J].《新聞大學》,2001冬季號

        ③蔡海龍:《電視新聞敘事研究傳媒生態(tài)視域下的現(xiàn)實對照》[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0

        ④孫玉勝:《十年》[M].三聯(lián)出版社,2003

        (作者:南京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學生)

        責編:周蕾endprint

        在人物報道中,《60分鐘》基本上是圍繞一個人物一個主題將各個方面故事的集納。2011年11月21日美國歌星Taylor Swift的人物專訪《A young singer's meteoric rise》圍繞Taylor講了5個故事。包括創(chuàng)作《love story》這首歌的過程、小時候如何喜歡上鄉(xiāng)村音樂以及如何堅持愛好和歌迷的互動等,整個人物采訪主要通過不同敘事者填充內容,旁白串聯(lián)。

        此外,不論是調查性報道還是人物報道,《60分鐘》都在敘事中展現(xiàn)了一種平民化、接近性強的視角,在《The road to the White House》這期節(jié)目中,一開頭是記者和奧巴馬一起走上白宮樓梯進入訪談拍攝現(xiàn)場,中間還有奧巴馬沒有趕上地鐵、記者同奧巴馬一起乘車去芝加哥的片段,充滿生活化的敘事視角,容易激發(fā)受眾的共鳴,保持對故事情節(jié)的興趣。

        2、敘述者形式多元化但立場單一VS強調“核心敘述者”、立場多元化

        從敘述者的角度來看,不論是時政新聞還是社會新聞,《東方時空》在“講故事”時大多講的是“集納式”的故事,即重視敘述的立體和敘述者的泛化,即形式上的多元化具體體現(xiàn)在文本中發(fā)出“聲音”的人物數(shù)量眾多,一個主題往往由多個相關的短片集合起來,中間由主持人來連接。比如2013年4月19日對H7N9最新疫情的報道,由4條片子組成,敘事者包括主持人、世界組織駐華代表、CCTV記者、H7N9應急公關課題組教授、首位治愈者賈女士、主治醫(yī)生、中國工程院院士。將整個H7N9的最新情況通過不同角度展現(xiàn)出來,有新聞報道,有記者體驗還有當事人采訪,形式多樣,是一種比較復雜的“雜志式”的表達。

        但是敘事者的廣泛并不代表立場的多元化,《東方時空》不同的敘事角度都旨在表達或體現(xiàn)一個觀點,一個主旨,一種立場。主持人在節(jié)目中主要起到播報無短片新聞以及新聞之間銜接的作用,很少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進行個人特色的敘事,是一種“播報”的角色,基本上不能算作敘事者。

        在作為敘事者的受訪對象中,《60分鐘》強調的是多元化但不追求面面俱到,相同的立場一般只采用一個代表,即追求立場的多元化而非形式的多元化,是一種獨立的風格。不求面面俱到還表現(xiàn)在強調“核心敘述者”的概念,即敘事者大多是和事件、人物直接相關的能夠提供獨特信息的人物。同時,包括受訪對象和記者在內的敘事者是敘事的主要力量,提供敘事的大部分內容,旁白很少敘事主要起串聯(lián)作用。在2013年12月8日《Nelson Mandela in his own words》中,作為采訪對象的敘事者只有4人,但是圍繞“revealing writings by the late civil rights giant”這個主題分別從自己的立場談了作為父親、作為朋友的曼德拉和他的文字、創(chuàng)作過程,從作品這一個側面展現(xiàn)出一個立體的人物形象。但是作為一個周播的節(jié)目,敘事都是通過記者采訪來呈現(xiàn)的,并沒有多樣化的手段,形式上是一種簡單型的“新聞雜志”。敘事者除了采訪對象和受眾之外,《60分鐘》中沒有固定的主持人,每位記者就是自己所采訪的那條片子的主持人,在其中每個記者的片子都有不同的選題風格、語言風格、采訪風格乃至剪輯風格,記者也就是主持人在其中是參與敘事的。

        三、選題偏向

        正如孫玉勝在《十年》這本書中所說,“電視觀眾并不像電影觀眾那樣忠誠,他們雖然不計較時間,卻計較節(jié)目,尤其是當他們面對幾十個甚至上百個頻道選擇時,他們就越離不開那個對電視傳播者來說幾乎是生死攸關的遙控器?!雹芏鼙娺x擇的是節(jié)目的內容,內容的重要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選題。

        1、宣傳特點、民眾視角、國際視野VS揭露性報道、重本土化、重科教文衛(wèi)

        隨機抽取2013年3月26日、2013年4月19日、2013年5月3日、2013年6月19日、2013年7月21日、2013年8月18日、2013年9月16日、2013年10月11日、2013年11月4日、2013年12月2日總共10期《東方時空》為樣本,對其選題類別進行分析。在所抽取的樣本中,共包含91條新聞,分布在政治法律、經(jīng)濟、科教文衛(wèi)、社會民生、國際時訊這五個方面,數(shù)量上的差異如下圖1所示。

        從選題的類別分布大致可以看出《東方時空》的選題特點,首先,選題呈現(xiàn)了明顯的宣傳特點,有比較多的國內政治新聞。其次,該節(jié)目在選題上重視民眾視角,社會民生新聞的選題也比較多。同時《東方時空》選題上也具有國際視野,國際報道的選題數(shù)量在樣本中是最多的。

        隨機抽取2013年5月12日、2013年8月18日、2013年9月29日、2013年10月20日、2013年10月27日、2013年11月24日、2013年12月8日7期《60分鐘》節(jié)目,除短評論之外,共有19個選題,分布在政治法律、經(jīng)濟、科教文衛(wèi)、社會民生、宗教歷史幾個方面,具體分布如圖2所示。

        通過對選題樣本的分類,可以看出《60分鐘》在選題上注重時政法律新聞,凸顯嚴肅性,和《東方時空》不同的是,《60分鐘》的時政新聞大多是揭露性報道而非宣傳性報道,其次注重選題的接近性,大多選題立足美國本土。在科教文衛(wèi)方面的選題數(shù)目也很突出。

        2、作為官方信息發(fā)布渠道的媒體VS以市場競爭為主的商業(yè)媒體

        《東方時空》和《60分鐘》在選題上呈現(xiàn)出的差異,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媒體的屬性。

        在中國,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喉舌,所以在選題中,政治經(jīng)濟等領域有關的領導人活動、政策出臺、政經(jīng)事件動向等成為報道中選題的主流。但是在《東方時空》的選題中社會民生和國際報道也占了相當大的比重,不妨視為是媒體眼界的拓寬甚至是業(yè)務上變革的趨勢。在全球化之下,作為官方信息發(fā)布渠道的媒體也越來越重視自身的新聞價值和媒介價值。

        《60分鐘》由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出品,CBS作為最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商業(yè)媒介,迎合受眾需求是市場的保證,所以科教衛(wèi)文內容在選題中占據(jù)重要地位。此外它更加注重輿論監(jiān)督的權利,對國家政治、法律的揭露性選題也成為其主要內容?!?/p>

        參考文獻

        ①[加]馬歇爾·麥克盧漢 著,何道寬譯:《麥克盧漢精粹》[M].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226

        ②[英]布里恩·溫斯頓 著,來豐 譯,《技術發(fā)展的原因及其對傳播內容的影響》[J].《新聞大學》,2001冬季號

        ③蔡海龍:《電視新聞敘事研究傳媒生態(tài)視域下的現(xiàn)實對照》[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0

        ④孫玉勝:《十年》[M].三聯(lián)出版社,2003

        (作者:南京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學生)

        責編:周蕾endprint

        在人物報道中,《60分鐘》基本上是圍繞一個人物一個主題將各個方面故事的集納。2011年11月21日美國歌星Taylor Swift的人物專訪《A young singer's meteoric rise》圍繞Taylor講了5個故事。包括創(chuàng)作《love story》這首歌的過程、小時候如何喜歡上鄉(xiāng)村音樂以及如何堅持愛好和歌迷的互動等,整個人物采訪主要通過不同敘事者填充內容,旁白串聯(lián)。

        此外,不論是調查性報道還是人物報道,《60分鐘》都在敘事中展現(xiàn)了一種平民化、接近性強的視角,在《The road to the White House》這期節(jié)目中,一開頭是記者和奧巴馬一起走上白宮樓梯進入訪談拍攝現(xiàn)場,中間還有奧巴馬沒有趕上地鐵、記者同奧巴馬一起乘車去芝加哥的片段,充滿生活化的敘事視角,容易激發(fā)受眾的共鳴,保持對故事情節(jié)的興趣。

        2、敘述者形式多元化但立場單一VS強調“核心敘述者”、立場多元化

        從敘述者的角度來看,不論是時政新聞還是社會新聞,《東方時空》在“講故事”時大多講的是“集納式”的故事,即重視敘述的立體和敘述者的泛化,即形式上的多元化具體體現(xiàn)在文本中發(fā)出“聲音”的人物數(shù)量眾多,一個主題往往由多個相關的短片集合起來,中間由主持人來連接。比如2013年4月19日對H7N9最新疫情的報道,由4條片子組成,敘事者包括主持人、世界組織駐華代表、CCTV記者、H7N9應急公關課題組教授、首位治愈者賈女士、主治醫(yī)生、中國工程院院士。將整個H7N9的最新情況通過不同角度展現(xiàn)出來,有新聞報道,有記者體驗還有當事人采訪,形式多樣,是一種比較復雜的“雜志式”的表達。

        但是敘事者的廣泛并不代表立場的多元化,《東方時空》不同的敘事角度都旨在表達或體現(xiàn)一個觀點,一個主旨,一種立場。主持人在節(jié)目中主要起到播報無短片新聞以及新聞之間銜接的作用,很少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進行個人特色的敘事,是一種“播報”的角色,基本上不能算作敘事者。

        在作為敘事者的受訪對象中,《60分鐘》強調的是多元化但不追求面面俱到,相同的立場一般只采用一個代表,即追求立場的多元化而非形式的多元化,是一種獨立的風格。不求面面俱到還表現(xiàn)在強調“核心敘述者”的概念,即敘事者大多是和事件、人物直接相關的能夠提供獨特信息的人物。同時,包括受訪對象和記者在內的敘事者是敘事的主要力量,提供敘事的大部分內容,旁白很少敘事主要起串聯(lián)作用。在2013年12月8日《Nelson Mandela in his own words》中,作為采訪對象的敘事者只有4人,但是圍繞“revealing writings by the late civil rights giant”這個主題分別從自己的立場談了作為父親、作為朋友的曼德拉和他的文字、創(chuàng)作過程,從作品這一個側面展現(xiàn)出一個立體的人物形象。但是作為一個周播的節(jié)目,敘事都是通過記者采訪來呈現(xiàn)的,并沒有多樣化的手段,形式上是一種簡單型的“新聞雜志”。敘事者除了采訪對象和受眾之外,《60分鐘》中沒有固定的主持人,每位記者就是自己所采訪的那條片子的主持人,在其中每個記者的片子都有不同的選題風格、語言風格、采訪風格乃至剪輯風格,記者也就是主持人在其中是參與敘事的。

        三、選題偏向

        正如孫玉勝在《十年》這本書中所說,“電視觀眾并不像電影觀眾那樣忠誠,他們雖然不計較時間,卻計較節(jié)目,尤其是當他們面對幾十個甚至上百個頻道選擇時,他們就越離不開那個對電視傳播者來說幾乎是生死攸關的遙控器?!雹芏鼙娺x擇的是節(jié)目的內容,內容的重要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選題。

        1、宣傳特點、民眾視角、國際視野VS揭露性報道、重本土化、重科教文衛(wèi)

        隨機抽取2013年3月26日、2013年4月19日、2013年5月3日、2013年6月19日、2013年7月21日、2013年8月18日、2013年9月16日、2013年10月11日、2013年11月4日、2013年12月2日總共10期《東方時空》為樣本,對其選題類別進行分析。在所抽取的樣本中,共包含91條新聞,分布在政治法律、經(jīng)濟、科教文衛(wèi)、社會民生、國際時訊這五個方面,數(shù)量上的差異如下圖1所示。

        從選題的類別分布大致可以看出《東方時空》的選題特點,首先,選題呈現(xiàn)了明顯的宣傳特點,有比較多的國內政治新聞。其次,該節(jié)目在選題上重視民眾視角,社會民生新聞的選題也比較多。同時《東方時空》選題上也具有國際視野,國際報道的選題數(shù)量在樣本中是最多的。

        隨機抽取2013年5月12日、2013年8月18日、2013年9月29日、2013年10月20日、2013年10月27日、2013年11月24日、2013年12月8日7期《60分鐘》節(jié)目,除短評論之外,共有19個選題,分布在政治法律、經(jīng)濟、科教文衛(wèi)、社會民生、宗教歷史幾個方面,具體分布如圖2所示。

        通過對選題樣本的分類,可以看出《60分鐘》在選題上注重時政法律新聞,凸顯嚴肅性,和《東方時空》不同的是,《60分鐘》的時政新聞大多是揭露性報道而非宣傳性報道,其次注重選題的接近性,大多選題立足美國本土。在科教文衛(wèi)方面的選題數(shù)目也很突出。

        2、作為官方信息發(fā)布渠道的媒體VS以市場競爭為主的商業(yè)媒體

        《東方時空》和《60分鐘》在選題上呈現(xiàn)出的差異,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媒體的屬性。

        在中國,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喉舌,所以在選題中,政治經(jīng)濟等領域有關的領導人活動、政策出臺、政經(jīng)事件動向等成為報道中選題的主流。但是在《東方時空》的選題中社會民生和國際報道也占了相當大的比重,不妨視為是媒體眼界的拓寬甚至是業(yè)務上變革的趨勢。在全球化之下,作為官方信息發(fā)布渠道的媒體也越來越重視自身的新聞價值和媒介價值。

        《60分鐘》由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出品,CBS作為最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商業(yè)媒介,迎合受眾需求是市場的保證,所以科教衛(wèi)文內容在選題中占據(jù)重要地位。此外它更加注重輿論監(jiān)督的權利,對國家政治、法律的揭露性選題也成為其主要內容?!?/p>

        參考文獻

        ①[加]馬歇爾·麥克盧漢 著,何道寬譯:《麥克盧漢精粹》[M].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226

        ②[英]布里恩·溫斯頓 著,來豐 譯,《技術發(fā)展的原因及其對傳播內容的影響》[J].《新聞大學》,2001冬季號

        ③蔡海龍:《電視新聞敘事研究傳媒生態(tài)視域下的現(xiàn)實對照》[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0

        ④孫玉勝:《十年》[M].三聯(lián)出版社,2003

        (作者:南京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學生)

        責編:周蕾endprint

        猜你喜歡
        敘述者選題主持人
        主持人語
        四川文學(2021年6期)2021-07-22 07:50:18
        主持人語
        四川文學(2021年4期)2021-07-22 07:11:56
        主持人語
        主持人語
        本刊誠征“獨唱團”選題
        時代郵刊(2019年24期)2019-12-17 11:49:30
        《漫漫圣誕歸家路》中的敘述者與敘述話語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9-10 07:22:44
        談詩詞的選題
        中華詩詞(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本刊誠征“獨唱團”選題
        時代郵刊(2019年16期)2019-07-30 08:02:06
        本刊誠征“獨唱團”選題
        時代郵刊(2019年18期)2019-07-29 08:49:12
        色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久草91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在线播放免费人成视频播放|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人妖系列在线 | 国产一级片内射在线视频| 日本韩国一区二区高清| 天堂av在线美女免费| 天下第二社区在线视频| 色妺妺在线视频| 蜜桃视频中文在线观看| 美国黄色av一区二区| 男人的天堂av高清在线| 免费观看又色又爽又湿的视频| 日本一区午夜艳熟免费| 麻豆AV无码久久精品蜜桃久久|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一二|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麻豆| 亚洲国产av精品一区二区蜜芽| 亚洲人成网站免费播放| 情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国产av在线观看|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按摩|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2019| 精品一二区|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激视频| 一二三四区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综合色区另类av| 精品 无码 国产观看| 成人影院免费视频观看|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av综合网男人的天堂| 少妇太爽了在线观看| 免费人成黄页网站在线观看国内|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三区|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一本大道无码av天堂| a√无码在线观看| 日韩有码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合集|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最好看2019高清中文字幕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v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