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敬讓
作為班主任,應如何處理學生之間乃至師生之間偶發(fā)的矛盾沖突,關鍵一點就是要始終保持冷靜的頭腦,關注學生的心理感受,注意留空白,促反思。作為教師,怎樣教育我們的學生,特別是問題學生。一要了解學生,信任學生,尊重學生。二要理解學生,關愛學生,寬容學生,為學生的人生發(fā)展服務!
學生心理班主任工作教育方式周二上午剛上第一節(jié)課,我正在辦公室備課,隨著一聲“報告”,我班的語文課代表王丹同學推門而入?!鞍嘀魅危Z文老師叫您馬上到我們班去一下!”看她那焦急的神情,我知道出事了,來不及多問,便起身與王丹一起向教學樓跑去。
遠遠地就聽到吵鬧聲,二樓我班門前的走廊里,語文老師和我班學生小劉正爭吵著。我快步來到教室門前,教室里學生們正在小聲議論著。小劉偏著頭,握著拳頭,大聲對我說:“班主任,語文老師不讓我進教室!”再看語文老師,漲紅著臉,身子微微顫抖,氣憤已極:“你……你懂不懂事?我只是讓你……我是‘恨鐵不成鋼啊!”
聽到“恨鐵不成鋼”,再想到小劉平時的表現(xiàn),我便明白了三分?,F(xiàn)在,師生都在氣頭上,情緒都不大穩(wěn)定,怎么辦?我控制了一下情緒,便讓語文老師繼續(xù)上課,把小劉領到辦公室。看到小劉氣還沒消,我輕輕地說:“坐下好好想一想,過一會把事情的經(jīng)過說給我聽一聽,好嗎?”我話音剛落,就聽小劉大聲說:“是語文老師不講理,不讓我聽課!”我真想大聲斥責他,但我暗暗告誡自己,要冷靜,要理解學生的內(nèi)心感受!于是我輕輕地說:“小劉,老師不讓你聽課,是老師的不對,但你想過沒有,老師為什么這樣做呢?你有沒有做得不對的地方呢?”小劉不吭聲了,也不坐,默默地站在我的辦公桌邊。
過了好長一段時間,我見他欲言又止的樣子,便說:“怎么樣,現(xiàn)在說說看?”“班主任,是我錯了。我不該一上課,就斜著身子睡覺,更不該在老師推醒我時,說罵人的話,與老師爭吵……”小劉慢慢抬起頭,“班主任,我以后一定認真聽課?!?/p>
沒有大聲的訓斥,沒有嚴厲的批評,我在關注學生心理感受的同時,對學生進行耐心細致的引導,讓學生有一個內(nèi)心反省的過程。小劉通過反思,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決心改正。這個由“恨鐵不成鋼”引出的班級案例,讓我想了很多。
首先,作為班主任,應如何處理學生之間乃至師生之間偶發(fā)的矛盾沖突。
關鍵一點就是要始終保持冷靜的頭腦,關注學生的心理感受,注意留空白,促反思。
教育是對人的靈魂的教育,班主任應以博大的胸懷感染學生,以高尚的情操折服學生,以榜樣的示范影響和滲透學生的心靈,這就要求班主任平時要多了解學生,多做學生的思想工作,關注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幫助學生學會讀書,學會做人,學會生活。
遇到棘手的問題,頭腦冷靜非常重要,要講究教育方式,對學生要有耐心,要明辨是非,做到公正公平;絕不能頭腦發(fā)熱,簡單粗暴。只在陣勢上壓倒學生,不分青紅皂白地批評教育,往往只會讓學生口服心不服,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達不到育人的目的。
關注學生的內(nèi)心感受,留給學生一個反思的空間,符合中職學生的心理實際,能更有效地開啟學生的“心頭之鎖”,讓學生反思自己的錯誤與不足,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
其次,作為教師,怎樣教育我們的學生,特別是問題學生。
一要了解學生,信任學生,尊重學生。教育專家王寶祥老師強調(diào):我們做教師的,要不放棄任何一位學生,“不讓一個掉隊”是教育的責任。問題學生的錯誤大多是心理問題、不好的習慣問題,而不是道德品質(zhì)問題。列寧說:“犯錯誤是孩子的天性?!泵iL李鎮(zhèn)西說過:“你可以不愛一個孩子,但你不能不尊重每一個孩子?!睂栴}學生,因老師“恨鐵不成鋼”,而吵起來,甚至打起來,終究不是正確的教育方法。
教育是對生命發(fā)展的一種達成,教育應關注生活,尊重生命。學生犯錯誤時,他們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和幫助,而不是簡單粗暴的批評和懲罰。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信任學生,尊重學生,多與學生交流,有針對性地教育學生。要允許學生犯錯誤,更要允許學生改正錯誤。好學生是“夸”出來的,不是“打”出來的。
北京教育學院的張紅教授曾經(jīng)談到一個案例:某中學一位青年教師,因學生不認真聽課,動手打學生,師生都受了傷,都住進了醫(yī)院。學生家長反映到教育局,并要求該青年教師向學生道歉。但該青年教師堅決不道歉,而說自己是出于對學生好,對學生的未來負責,才動手打了他?!拔覜]有錯,我為什么要道歉?”最后,這位青年教師提出:“教書讓我失掉尊嚴,我辭職不干,還不行嗎?”教書育人到了這種境地,不能不令人深思。
愛默生說:“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教師與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只有用尊重,才能贏得尊重。傳統(tǒng)的師道尊嚴,在新時期素質(zhì)教育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zhàn)!“人格決定命運”,前蘇聯(lián)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的形成與發(fā)展?!比毡镜慕逃乙舱f:“教師的職業(yè)是以教師的人格決一勝負的職業(yè)。”我們每一位教師,都必須注重培養(yǎng)自己優(yōu)良的人格,了解學生,信任學生,尊重學生,為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服務!
二要理解學生,關愛學生,寬容學生。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服務,教育要服務于社會,服務于人,教師要服務于學生。教育,從本質(zhì)上說是一種以人為本的關懷,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理解與關愛。理解學生,關愛學生是一個教師的底線,尤其是對問題學生,只有理解與關愛,才能創(chuàng)造奇跡!
我們知道“盤圭禪師的故事”,一定還記得盤圭禪師在他的眾徒聯(lián)名寫陳情書,表示老禪師若不將那個多次偷竊被抓的弟子開除,他們就集體離開的情況下所說的那段話,那段讓那位多次偷竊被抓的弟子涌出熱淚、徹底懺悔、再無偷竊沖動的話:“你們都是明智的人,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不對,因此只要你們高興,到什么地方去學都可以。但是這位徒弟連是非都分不清,如果我不教他,誰來教他?因此,我要把他留在身邊,即使你們?nèi)茧x開!”
盤圭禪師對弟子的深刻理解,無私真愛,海量寬容,滌凈了那位弟子的心靈,讓他徹底覺悟。
教育,需要理解的回歸;教育,需要真愛寬容;教育,要像春雨潤物一般,細密無聲!
教師“恨鐵不成鋼”的感慨,含有一定的消極因素,對學生“恨鐵不成鋼”,出發(fā)點是好的,關鍵是如何教育引導學生。面對發(fā)生在學生身上的問題,如果教師頭腦不夠冷靜,缺少教育智慧,不能夠關注學生的心理感受,對學生動輒大聲呵斥,甚至惡語中傷,體罰與變相體罰,就會對學生的身心造成極大的傷害。殊不知真正有效的教育,要像盤圭禪師那樣,做到寬容至上,潤物無聲。
多年來的班主任工作,所經(jīng)歷所了解的一個個鮮活的案例,讓我深刻地認識到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醉心教育,健全人格,關注學生的心理感受,信任尊重學生,關愛寬容學生,為學生的人生發(fā)展服務!
讓我們每一位教師,都以積極的心態(tài)、樂觀的態(tài)度,去面對我們所有的學生,用“讓鐵都成鋼”的豪情去替代“恨鐵不成鋼”的感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