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錦繡
新課改實施期間,對于高效課堂的探究已成為一個重要話題。本文旨在結合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以“一站到底”回答問題的操作程序完成單元內容的復習來探究高效課堂。
高效課堂小組合作命題選題答題一、引言
面對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各個學科的教學都在全力探討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對于英語教學而言,要改變長期以來“費時多,收效低”的現狀,更應該探尋有效的教學方法。在課時非常緊張的情況下,基本上沒有多少時間進行單元知識的系統(tǒng)化復習。再者,學生因為已經有了所學單元的知識輸入,自己復習時往往會忽略一些知識點。鑒于此,筆者想到了當前各個電視臺的益智類節(jié)目人們很感興趣去參與,并且收視率極高。尤其是江蘇衛(wèi)視的“一站到底”答題節(jié)目,非常有看點。筆者嘗試將這一思想與中學英語單元知識的復習結合起來,并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具體操作,以達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優(yōu)帶弱的目的。
二、“一站到底”活動的理論基礎
人們積極參與“一站到底”的答題節(jié)目往往是為了獲得某種成就,實現某種需求(得到欄目組的獎品或獲得成功的心理體驗)。成就動機理論是研究人的需要和動機的理論。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戴維?麥克利蘭和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約翰?威廉?阿特金森把人的高層次需求歸納為對成就、權力和親和的需求。然后,具有不同需要的人需要不同的激勵方式。所謂的成就感是相對的,是完成一件工作后與他人或自己的既定標準相比較所得出的結果。成就需要包含的內容很多,例如,對于地位、名譽、聲望等的需要,對于實力、績效、優(yōu)勢等的需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學要求,充分利用成就動機的理念,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較,激發(fā)學生獲得成功體驗。
三、“一站到底”小組合作單元知識復習的操作過程
1.命題
此項活動的第一步是擁有較高質量的問題。首先,問題的范圍要在學生所掌握的知識范圍之內。其次,問題的難度適中,預設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學生有能力回答以便大家都能積極參與。再者,為了給個別實力較為突出的同學提供機會,也可以有為數較少的高難度問題入圍。鑒于問題的這些基本要求,就無法由教師一人壟斷命題。將命題任務以作業(yè)形式交由學習小組合作完成。每小組以小組成員的數量為標準來準備問題(組內有5人,就出5個問題)。問題涉及本單元的語法、詞匯、語言點、細節(jié)等,也可選編單項選擇題等考查方式。
2.選題
各組試題匯總后交與教師。教師對每組問題進行篩選,對相同的題目進行各組均衡,以保證每組入選的題目數量相同而獲得相同的命題得分。當然,為了活躍課堂氣氛,筆者允許每組有一道與單元內容無關但與外語學習有關的問題入圍。例如,唱一首英文歌等。篩選好的題目一般為12~15個(預設能在一個課時內完成)。以下是筆者節(jié)選復習《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英語必修5第二單元The United Kingdom中的問題。
(1)三種具有“教堂”意義的單詞拼寫。
(2)consist of與be made up of的意義、用法及區(qū)別。
(3)英國最長的河流是什么河?中國最長的河流多少千米?
(4)用英語寫出英國的全名及四個組成部分。
(5)have+賓語+過去分詞的三種翻譯情況.
(6)If you have an opportunity to visit the United Kingdom,which country do you want to go? Why?
(7)過去分詞做賓語補足語有幾種情況?
(8)說出入侵英格蘭的入侵者的先后順序。
(9)列舉本單元3個使役動詞。
(10)畫出英國國旗演變過程。
(11)過去分詞、現在分詞、不定式做賓補的區(qū)別。
(12)拼寫出單詞“家具”。
(13)用英語描述“5+8=13”.
(14)唱一首你最喜歡的英文歌。
(15)寫出電影泰坦尼克主題曲“我心永恒”的英文形式。
以上這些問題已經基本上涵蓋了本單元的重點內容。答題的過程就是對整個單元知識很好的回顧復習過程。如果想取得好的答題成績,就必須認真準備。
3.答題
將與題號一致的數字寫在黑板上,由挑戰(zhàn)的同學選擇。與“一站到底”不同的是,答題不是由個人選擇,而是小組選擇。但在問題的準備階段必須以小組的方式進行。這樣既能發(fā)現采用不同策略解決問題的方式,又為學有困難的學生提供幫助,發(fā)揮了團隊的作用,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小組中的答題人員不是自己報名,而是抽簽決定。并且規(guī)定每個小組最多能回答的題不能超過3個。這樣可以避免問題回答權由組內個別實力較強同學壟斷而基礎較弱同學不積極參與、袖手旁觀的現象。一旦指定同學回答不上問題,該問題便由必答題轉為搶答題,給其他小組提供答題機會。最后以答題個數最多者為勝出組。由命題得分和答題得分兩部分之和來決定優(yōu)勝組。作為獎勵,優(yōu)勝組全體成員可獲得一次免做作業(yè)的權利。
四、活動實施的效果及存在的問題
由于各組之間為競爭對手,所以在命題時本組所有成員都企圖難住對方但必須認真準備自己答題所需要的知識。這樣迫使小組成員成為一個競爭集體而不是個人。在問題的回答中讓整個單元的知識得以重現。就成就動機而言,指定同學回答不上的問題,仍然可以滿足個別同學追求自我價值的機會,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是,該操作方式在課前準備階段耗時較多;同時操作過程中由于人為的因素或缺乏相關的搶答設備等,很難保證競爭的公平性。所以需要更進一步完善操作程序。
參考文獻:
[1]郭德俊.動機心理學:理論與實踐[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黃希庭.心理學導論[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3]顧杰.教師在合作學習中的導師作用[J].教學探索,2006,(11).